簡體版

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 裝傻的工部尚書

京娘逐漸開朗起來,讓黃瓊原本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對于京娘這個喜歡孩子的人來說,孩子果然才是最好的藥方。不過,另外一件事情,倒是讓黃瓊不得不開始,審視原本他一直都未曾理會的某些事情,也就是給自己選陵地的事情。在京娘被檢查出有身子的那個月,黃瓊嬪妃之中年紀最大的一個,李氏在一天夜里,在睡夢之中突然之間毫無征兆的離世,。

雖說因為老爺子的嬪妃,年紀都陸續大了,所以提前都所預備。但卻因為黃瓊,別說還沒有修建皇陵,便是連陵寢地址都沒有選擇,嬪妃園寢自然更是還沒有蹤影。原本年紀雖說大了一些,但身子一直都很健康的李氏,離世之前半點前兆都沒有。雖說離世的突然,並沒有到什麼遭罪,但依舊讓黃瓊很是傷感。而李氏的突然離世,這幾乎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李氏留在的孩子,黃瓊交給了唐如是撫養。可李氏的後事,卻成了黃瓊一時難以解決的事情。不管怎麼說,李氏這些年服侍自己也是兢兢業業,從來不敢越任何雷池半步。在後宮之中,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存在。相對于作死到,真把她自己作死的董千紅,李氏可謂是後宮之中,最為老實的一個。有了孩子之後,精力更是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從來不多言不多語。

其實黃瓊也知道,很多人看起來很健康,但實則或多或少都有些隱形疾病。自己身邊的人,包括自己都也未必能夠逃過去。李氏沒有任何前兆突然離世,大概率是心髒出了問題。而到了這個年紀,心髒有些問題也是正常的。在這個醫學不發達的年代,心髒一旦出問題,幾乎沒有任何搶救回來的可能。李氏是在睡夢之中走的,並未遭什麼罪,倒也算是一個有福之人。

但相對于同年病逝,卻可以直接葬入老爺子嬪妃園寢的兩位太嬪。李氏卻是因為自己無陵寢之地,一時無法下葬。這無疑讓本就相當傷感的黃瓊,心中更加的愧疚。對于工部與內侍省,又一次請旨為自己選擇萬年吉地的折子,黃瓊這一次卻是批了。他想的不僅是李氏,還有如今停靈未葬的陳瑤。還有如今年紀同樣很大的蔡氏,胡氏,以及段嫣兒、刀美萍幾女。

甚至包括段錦與何瑤,在這個沒有任何提前可以檢查設備的年代,也隨時都有可能重蹈李氏的覆轍。而且胡氏,這兩年經常出現頭暈目眩。這些女人,未必都會葬入自己陵寢地宮。但至少,有些事情也該到了提前做準備了。所以,黃瓊最終還是批了工部,原本不過是例行慣事的折子。而當這道折子批完了,通過中書省轉到工部的時候,將工部上下幾乎嚇了半死。

由工部尚書親自領餃,帶著兩個侍郎外加四個主事,進宮與黃瓊商議這事。最後知道,原來宮中有幾個嬪妃年紀較大,需要提前做準備。並且皇帝的一個嬪去世,也到了該準備時候的原因後,幾個人才松了一口氣。也知道,這位主眼楮里面不揉沙子,更不好糊弄的幾個人,連忙苦心挑選了本朝幾個最好的風水師。在鞏縣帝陵區內外,開始尋找黃瓊的萬年吉地。

只是幾個風水大家苦心挑選,卻發現鞏縣帝陵區,已經無上好的風水吉壤。雖說也有幾塊差不多,可總感覺格局上差了一些。報到了黃瓊那里,也被黃瓊直接給駁回。那幾塊地方,黃瓊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不滿意。盡管黃瓊並不是很信任風水學說,但這個時候既然特別流行這個,黃瓊也不好太過于駁回。而在黃瓊看來既然無法免俗,可也至少要找一個差不多的。

原本黃瓊的意思是,如果鞏縣的陵區實在無上好吉壤,那就另尋他地也未嘗不可。不過他的歷代祖宗,都葬在了鞏縣陵區。他作為後世子孫,另外尋找吉地,很容易被那些清流攻擊不孝。而且選定新的陵寢區域,也就意味著一切要從頭再來,花費遠比在現有陵區修建帝陵要多的。那些清流,包括一些朝中臣子,勢必要大勢攻擊。甚至還有可能牽扯到黃瓊得位上。

所以這事,黃瓊又沒有辦法明說,只能將工部尋找的萬年吉地一再的駁回,讓工部尚書自己去琢磨。雖說黃瓊不是那種,讓自己的臣子為自己背鍋的皇帝。可有些事情,在自己不好明說的情況之下,下邊的人也得體會上意不是?可這事,黃瓊不肯明說。但偏偏那位工部尚書,卻又是一個刻板的老學究。保持祖宗制度,絕對不可變更的想法,固執非選在現有陵區。

結果一來二去,此事便出現了僵持。最終還是猜出黃瓊的心思,並也懂的一些堪輿的呂端,實在看不下去了,才出面主動接過這件差事。可接下差事容易,這夠帝王標準的萬年吉地,卻是一時不容易尋找的。要知道,當初鞏縣陵區,是太宗皇帝派人查訪了整整五年,才最終選定的。而當初太宗皇帝,其實對這個耗時五年才尋到所謂吉壤,內心也是相當的不滿意。

太宗皇帝總感覺,鞏縣陵區格局雖說還算開闊,但地勢卻不是很好。歷代皇陵都是面南背北,但鞏縣陵區整體地勢卻是南高北低。雖說土壤豐厚,但卻只有背後有山。只是京兆周邊除了這里,已無吉壤可用,最終還是無可奈的選擇了這里。也造成了本朝皇陵,皆坐南朝北的局面。但即便是這樣,當初太宗選擇此處修建自己的帝陵,也遭受了朝中極大的非議。

若不是一旦皇帝駕崩,運回陝西安葬,耗費實在過于巨大。恐怕當時朝中上下,都是要堅決反對的。因為太祖的陵寢在陝西,又有現成的神道可以利用。你身為後世子孫不跟在身邊孝敬,跑到千里之外的河南路,重新開闢一座陵寢又是怎麼一回事?但當年戰亂剛剛平息不久,天下民力遠還未到恢復。從京兆轉運回陝西,這耗資實在是巨大,朝廷實在無力負擔。

而且長途轉運,也很難保證棺槨的完整性。再加上陵址選定的時候,太宗皇帝已經是臥床不起。陵寢之事,實在不宜繼續拖延下去,這才勉強平息了朝中的爭議。即便是這樣,太宗皇帝這一點,也一直為後世詬病。很多眼中,太宗皇帝不肯附葬太祖身側,實在稱不上一個孝字。當初打下大齊朝大半江山的太宗皇帝,將自己陵寢選在鞏縣,都受到如此的非議。

如今黃瓊放著鞏縣陵區,已經修建完整的基礎不用。非要另選吉地,這遇到的阻力恐怕更大。而京兆周邊,雖說守著邙山這麼一個天下風水,最為上佳的萬年吉地、可但凡風水夠帝陵標準的地方,早已經是人滿為患的情況之下。另選吉地,耗費的不單單是漫長的時日,恐怕所遭受的非議更大。但鐵了心不想埋在鞏義的黃瓊,在此事上不表態,卻已經是表態了。

而呂端也算是略通堪輿之人,工部選定的地方,也曾經多次去過皇陵區祭拜的他,都有些看不上,更何況黃瓊這位皇帝?對黃瓊的不表態,呂端當時便猜出了大致原因。只是那位工部尚書,卻是軸的很。黃瓊的態度,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呂端也曾勸說過他。但無論怎麼說,他都只來一句祖宗家法,歷代帝王要遵循昭穆之位而葬。逼急眼了,來一句山河在德不在險。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呂端也總算明白了這位工部尚書的意思。並不是他沒有真正明白皇帝的意思,而是純粹的裝作听不懂。這位工部尚書,純屬于壓根就不信風水學說,是子不語怪力亂神理論堅定的信奉者。他的意思就是,給你找一個地方意思意思,差不多說的過去就行了。既然有現成的地方,又干嘛多費那麼多的手腳,花費那麼多的錢帛,另尋他處?

模清楚這位主,是這個想法之後,呂端又哪里敢讓他在繼續此事。這也就是黃瓊,雖說馭下比較嚴格,但那是在朝中政務上。除了貪污受賄,從不輕易殺大臣。若是換了別人在位,便是本朝一向以寬厚著稱的太上皇在位,至少一個貶官是逃不掉的。你老先生什麼意思?帝王陰宅風水,與江山穩固息息相關,你隨便找幾塊地糊弄皇帝,難道想要盼著大齊朝亡國?

就這麼一個想法,換了哪朝哪代,都不會輕饒的。更何況,如今皇帝已經御筆親批了,也不能無限期的拖延下去。這歷朝歷代,帝王陰宅的重要性,幾乎不比陽宅差多少。這麼頂牛下去,也終歸不是一個事情。無奈之下,呂端也只能請旨,主動提出來接替這位听懂,硬裝听不懂。一心想要逼著皇帝,接受他應付的工部尚書,主持為黃瓊將來陵寢選址的事情。

只是呂端如今是大學士、參知政事,兼管著工、戶二部,又哪里真正有那麼多的閑暇時日,真的去走遍河南路,為黃瓊勘察陵寢?他只不過是掛一個名,以及負責最後的把關,真正辦事的還是底下人。考慮到這位帝王的要求,呂端派人去終南山,尋找已經隱世十余年的袁家人,幫著幫襯。呂端雖說與袁家人接觸不多,可卻與袁家一個兒子,卻算得上多年至交好友。

而且如今以呂端的聲望,真正的求到袁家,袁家也實在不好拒絕。最終,自從黃瓊監國開始,便一直避世不出的袁家人,耐不住呂端多次請托,還是派出了本門最為優秀的人,來為黃瓊勘察皇陵風水。而黃瓊也沒有想到,自己這一番操作卻是在多年以後,與曾經與自己有過一夕之緣的袁寶兒再一次相見。更是見到了自己,一直都未成見面的,真正的第三子。

到底是大齊歷代帝室,御用的風水堪輿家族。再加上,這次派出的又是年輕一輩,堪輿之術最為精通的人。袁家人一出手,沒用半年便干淨利落的解決了問題。只是袁家人為黃瓊選定的風水吉地,不是在黃河南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