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八十五章 何處賣心安

雨水不曾勢止。

整一座鳳游郡首府,盡數覆有連綿雨,屋舍樓宇青瓦與檐下燈籠,悉數籠上層薄硬冰殼,漸次增長,晶瑩剔透,恰似戴起數十上百枚銅鏡,周遭景致映居其中,光怪陸離。

堂中二人,依舊穩坐無礙,上座郡守單手摁住眉心,下座門主兩手扶膝,膝上縴細長劍,震鳴作響。

秋風願解人意,奔涌入府,倒是令原本便任意南北的爐煙順風倒伏,碳火時明,然仍舊無丁點暖意,好容易積攢來堂中余溫,卻是叫這陣穿堂秋風盡數攜去,不留分毫。

侍女緩步而出,順窗欞往外看去,頓覺煩悶,這落地為冰的腦人雨水,每逢秋來便時時而遇,雖不至成災禍,但總歸是心頭多添擁堵,卻不曉得是冰面如鏡,可映本心,還是路上多濕滑,易將平日持重本分跌個粉碎。

可無論秋雨如何鬧人心,許多繁瑣事也不得不做,侍女將各處窗欞閉緊,而後緩步行至正堂,撥動碳火,這才發覺面前兩人對坐,而那下座之人,膝上橫著口縴細長劍,滿頭華發披散。

「尋常侍女,何需為難。」柴九卿低垂雙目,並不抬眼,而是坦然道來,「都說是江湖中人多有俠氣,自然不應當與尋常百姓計較,況且她並未妨礙門主。」

葉翟不曾收劍,劍尖平穩,指向侍女咽喉,劍芒吞吐,雖相隔十步,殺氣猶重。

「郡守府中侍女,且要如此袒護,更莫要說江湖人看得最重的臉面,鳳游郡江湖人與布衣百姓格格不入,且勢同水火的緣由,便是因鳳游郡中人不願給江湖人臉面。」

「世間百業,誰人也不比誰人低賤,皆是掙得保暖錢,如何都算不得寒磣,青樓風月場,東島打漁船,前者與後者大多都是身不由己,何來高低,江湖中人討得些臉面,自然比之先前,更要安定無犯。郡守大人飽讀詩書,月復中文墨比起市井小民肚中井水還要深上百倍,獨獨想不明白這點,確是不該。」

柴九卿面皮淡然。

于鳳游郡經營多年,何嘗不曉得這般規矩,故而今日葉翟到訪,並無丁點意料之外,只不過向來脾氣秉性極謙和溫雅的葉翟出劍,卻是不曾料到,故而一時皺起眉來,良久不言。

不過葉翟仍舊不曾動手,收劍還鞘,不再去理會那位侍女。

白葫門門主底氣,可謂極足,絲毫不曾在意這位侍女去向如何,身處一室之內,而劍氣如臂使指,縱是軍甲環繞,無不敵之理。再不濟,這位郡守大員,必定死在前頭。

這其中道理,柴九卿也是知曉,故而招招手,令那位已然嚇得通體篩糠的侍女上前幾步,溫言道:「既是性命無憂,何不謝過葉門主,再者有客往府上,茶水怎能怠慢。」

侍女驚魂未定,聞言連忙朝那位發絲盡白的男子行禮,顫聲道謝,旋即又沖柴九卿略微行禮,自行前去後堂備茶。

「本官與葉門主所談,皆為要事,莫要肆意口舌,此事唯三人知曉即可,無需傳揚。」

侍女正步步往後堂而去,聞言渾身略微一顫,轉身行禮答唱喏,而後才緩步離去。

「茶水且免。」

葉翟再出言時,殺氣驟然散去,香爐長煙已然復直,碳火平淡。

「那位女子之事,我已查清大半,雖說略有出入,但總歸大致相同,葉門主若是有心听上幾句,不妨略收胸膽怒氣,」柴九卿不慌不忙,搶先一步開口,由打案中模出枚書信,緩緩展開,似笑非笑道,「畢竟修行事難,休要壞了道行。」

葉翟微微一笑,將長劍懸在腰間,兩手攤開,「郡守大員果真是位聰明人,大抵便有恃無恐,才出此計,再憑此物堵住我這落魄人之口,這可比操持軍甲借勢壓人,要高明太多。」

柴九卿笑意不減,「同明白人打交道,當然不可含糊,白葫門臉面,叫我這微末小官借去,當然要數倍償還,才算是通曉禮數。」

雨勢越大,先前半空當中雨水還是尋常無二,落地化冰,此番卻頗有兩分急迫,還不等落地,已然化為堅冰,粒粒分明,敲打屋舍瓦片。原本已然覆住層輕冰的燈籠,被紛飛冰粒叩破,零零散散,亂紅遍地,不知如何收拾。

青瓦時斷,滑落地上,一時不知是雨是瓦,頗難分辨。

仍舊是郡守府,原本雨落聲響靜謐,如今卻是嘈切雜亂,窗欞外玉碎聲此起彼伏。

短短一封信,從頭到尾不過百來字跡。

繞是聲聲慢念,亦難越盞茶功夫。

信中言說那女子曾走東諸島,似乎是為求枚物件,傳聞說是鋒銳如天上刀劍落,無物不斷,但到頭來仍是一無所獲。有人曾在鳳游郡外山嶺當中瞧見這女子泣不成聲,悲嘆不已,而後駕雲頭回轉。

身旁小童不曾跟隨的時節,鳳游郡內外皆有人曾瞧見蹤跡,神情淒迷,悲慟竟不加掩。昔年西郡當中有位老者,于市井當中見過這位女子,好心問詢女子所求何物,女子言說只求心安,敢問何處可買,老者不明所以,搖頭言說不得心安,便自然買不得心安。女子失魂落魄,驟然身形消逝,驚得那老者險些背過氣去,問詢周遭,卻是無人瞧清那女子,皆以為是這老者眼色昏花。

不過所幸這老者乃是名門之後,身後小輩,大多是聲名鵲起的文士,這才將這等奇聞異事,歸于書卷當中。

書信最末尾處,言說八月前也曾有人見過位身著青衣的女子,于鳳游郡中集會一閃而逝。

葉翟半晌亦無動靜,直到柴九卿念罷一炷香功夫,仍舊穩坐,面皮不動。

形同泥塑。

「興許這位女子,仍舊立身世間,尋求心安之物,葉門主不如親自外出尋覓一周?畢竟相識,許有所獲。」

見男子始終不動,柴九卿試探出言,略有嘆息。

「謝過郡守,不必了。」男子起身,面皮一如方才,「她那等本事,如真要見我,何苦拖延到如今,既然不願見,即便外出苦尋,到頭仍是一無所獲,倒不如看守好白毫山此地。」

「本不該以此信換白葫門臉面,事已至此,換便換得,最多討些利罷了。常言說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我自會傾力替郡守大人壓住馬幫。」

白發門主一步邁出,香爐長煙不動,而身形已逝。

劍氣如潮而來,如煙而去。

徒留碳火畢畢剝剝,若明若滅。

柴九卿頭風略有平息,向葉翟離去方向看去,才終是有些明悟之色。原來男子的確是由打巷尾而來,不曾施展身法越過足有數丈高矮的郡守府外牆,也不曾由府門前過,而是憑腰間劍走出趟極直的路來。

數牆相隔,一劍開之,則覺處處皆有門。

長風由著數扇門中緩緩淌入,吹人額角細碎鬢發。

侍女腳步匆匆,茶盤當中兩盞方沸茶水,熱氣涌動,穿堂越廊。

「茶水就免了,今日想小飲壺酒,勞煩姑娘替我燙上一壺。」听聞腳步聲近,柴九卿卻是搖搖頭,十足寂寥,「可惜故友愈少,一時想不起要與誰人共飲,縱使鳳游郡中也有兩三熟人,恐怕亦難得空閑,只有我這閑散人,無趣得緊。」

窗欞外雨水漸稀,可瞧陰沉天景,仍不曉得此番雨水何時能止,街外燈籠,已是僅剩松松散散零星幾枚紅紙存留,似乎也無處容冰,故而歪歪斜斜,藕斷絲連懸于檐下。

柴九卿往那幾道門方向望過良久,一時想不起郡守府臨街屋舍,乃是如何模樣,故而失神再失神,遺漏添衣。

侍女溫罷酒水,遞到桌案上頭,終究耐不住忌慮,月兌口問道,「敢問郡守爺,方才那無禮人究竟是何來頭,攜劍入府,依律應當治罪才是,怎就放任離去。」

柴九卿不擅飲,單口酒下肚,便覺月復中喉中有滾火燙油澆罷,呵出些酒氣,面露不解:「無禮人?本官不曾見過,只見過一個落魄人,天底下無處安置那柄劍,滿身悲郁寡歡,竟是無地可泄,只得任由其爛穿肚腸,扯碎心肝,仍要端起一副門主架子,身裹甲衣抵住明槍暗箭,哪有半點無禮的跡象。」

侍女不解其意,只得立身一旁,蹙眉思索。

「休要去想,你我這等凡夫俗子,無需念想那般長遠,起碼知曉戲文在于何處終了,那人卻是不同,常人所念所圖,興許正是那人所厭所憎,所謂王侯天子自語孤家寡人,其實應是此解才對。」

侍女似懂非懂,只覺得一旁郡守爺神態,似乎與往日那般不同,笑意更真些,像是泥塑石雕撐開周身層層束鎖,赤腳走地。

葉翟走得極慢,但不出三兩息,已然邁回客棧當中,解劍盤膝。桌案上已然備齊小菜,熱氣極盛,擺明是方才擺罷,可的確無心再用,模出腰間那塊湖字玉來,閉目摩挲。

何處賣心安。

何處解煩憂。

念想東諸島海波難平,念想上齊文壇如鯉跳龍門,念想十萬山林當中有天公遺劍,可斬白葫門中井與蓮。

既念至天下各處,處處求不得心安,可怎麼偏偏沒想到回那座四季如冬的山上瞧瞧。

葉翟抬手欲將那玉石拋去,可五指總也不听使喚,堪堪扣住,玉石紋絲不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