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八章 “埃普索姆”的失敗

盟軍那邊的確踫到了困難。

其實早在林疋準備帶領集中營中的囚犯們起義時,盟軍這邊便已經開始了秘密的調兵遣將,早晨五點整,整裝待發的英國人準備開始向卡昂城推進。

當時,12裝甲師的坦克準備駛入早已規劃好的德軍集合地域,可不知消息是如何走漏出去的,英國人提前得知了這個消息,而坦克集結尚未完成,更談不上布置攻擊攻擊陣型時,英國人的炮擊便到了。

英國人這一次的「埃普索姆」行動進行的十分隱蔽,除了部隊的最高指戰員之外,普通士兵甚至是在開戰前一個小時才正式接到了作戰命令,事實上嚴格的保密工作也的確讓他們的進攻變得出其不意,自己人都想不到的事情,敵人又怎麼可能想到?

陸軍開始以炮火進行攔截射擊的當下,遠方緊接著傳來了轟隆的雷鳴聲,那些是英國人的「台風」攻擊機。

密集的子彈和導彈幾乎在同一時間轟炸在德軍的陣地上,一時之間居然給德國人打蒙了!

德軍的指揮官很快通過盟軍的陸空協同以及「台風」戰斗機的數量便判斷出盟軍這一次的圖謀注定不會小,在第一時間電告卡昂城司令部之後,他們果斷組織起反擊陣型,朝著盟軍打了回去。

數十架「豹式」坦克很快開到了前出陣地上,反沖擊一開始進行的很順利,但在英國人的反攻下很快陷入泥潭。

這主要是由于之前都是以步兵炮和飛機轟炸為主,盟軍的主戰部隊尚未投入到戰斗中的關系,一旦英國人開始派出大量的「謝爾曼」坦克參與進攻,雙方必然陷入到膠著狀態中。

配有17磅高速炮的謝爾曼坦克,炮彈可以在正面擊穿豹式的外殼裝甲,由于戰場上的炮火太過猛烈,雙方的這場戰斗變成了一場坦克之間的互射!

卡昂城附近的陣地有很多都在謝爾曼坦克的突擊之下失守,英國人正一寸寸的佔領著那些原本就屬于盟軍的領土。

然而12裝甲師不愧是被稱為「黨衛軍青年團」的可怕部隊,甚至當他們被逐出被摧毀的陣地時,這些「女圭女圭兵」還在堅持著抵抗。

這其中尤以第25擲彈兵團士兵的防御最為頑強。

他們對付謝爾曼最重要的武器便是被稱為浮士德的反坦克火箭筒,浮士德又分為兩種,分別是一次性使用的「鐵拳」和可重復使用的「坦克殺手」,其中更廣泛使用的則是一次性消耗品「鐵拳」,它既輕便靈活,又富有實效,于1942年下半年首次發往德軍作戰部隊。

它在戰場上的出現,曾經引起了一場小的革命,使得位于狹長塹壕內的單個步兵一下子達到了近乎與坦克勢均力敵的地位。

不僅如此,它也是當代拋射武器的先軀,就其簡單性、有效性和低成本這幾方面來說,與正在服役的很多武器相比,仍然毫不遜色,唯一的缺點是射程太近。

浮士德火箭彈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它的爆破能力並不足以將整

架坦克炸成廢鐵,然而穿透力卻是極強,有時浮士德只會在坦克的裝甲上留下一個小小的熔洞,直徑還不如一個手指粗,可這時已經有一個空心槍彈穿透了坦克裝甲,噴出的金屬液體便能要了坦克中人的命。

這也直接導致了雙方的戰場上出現了一個德軍換一架謝爾曼坦克的消耗對比。

在和平年代,很難說一條人命和一架坦克對比誰更值錢,然而在戰爭年代,這個比較則是毫無意義,別說一個德軍士兵,即便是一個班的德軍士兵,也沒有一架謝爾曼值錢。

人命是數字,坦克也是數字,從成本核算的角度來看,德國人覺得這筆買賣實在是太劃算了。

盟軍自然也是這樣想的,于是雙方之間的戰斗不可避免的陷入到拉鋸戰的泥潭當中。

6月26日這一天,英國人以獅子搏兔的態勢長驅直入,誓要一舉拿下卡昂城,然而進攻只持續的半天,巨大的戰斗損耗便讓總司令蒙哥馬利降低了心理預期。

他沒有想到對面卡昂城中,那個名叫邁爾的上校居然能有如此強大的指揮能力,而那些德國人,居然是如此的悍不畏死。

整整一個白天,盟軍損失了至少50架謝爾曼坦克,然而前沿陣地的推進卻並不理想。

臨陣換命是一件軍中大忌,蒙哥馬利自然也不會愚蠢到遇到困難就讓自己的士兵撤退回來,而是指揮各作戰部隊由突進作戰改為迂回包抄,妄圖以鉗形攻勢包圍卡昂。

可邁爾上校早在城中開始發生暴亂時,就嚴令卡昂城外各部隊嚴守自己的戰斗位置,嚴禁私自離開戰斗崗位,一時間竟是把卡昂城周圍的地區防守的固若金湯。

進攻一浪高過一浪。

雙方的壓力都很大,然而沒有人選擇退縮,只是在咬牙默默堅持著。

這就是戰爭。

26日對于防守在德軍前線陣地上的士兵來說,絕對是暗無天日的一天。

擲彈兵們堅守著搖搖欲墜的防線,迫擊炮的炮彈在樹頂上爆炸,重機槍像鋸條一樣切割著陣地,坦克沖過來了,隆隆地穿過戰壕。就在這時戰線開始動搖,並且很快擴散開來。鐵拳用完了,最後有幾輛謝爾曼被擊中,並冒出了煙,但後面還有更多的坦克。擲彈兵們已經沒有重武器了,他們只能緊緊地抓著自己的步槍。

最後,德國人還是憑借著自己的意志力和強大的戰術素養阻擋住了盟軍推進的步伐,守住了自己堅守了許久的防御陣線。

代價是巨大的。

第二天、第三天……

英國人的攻勢還在繼續考驗著12裝甲師的防線,德國人的防御體系逐漸破壞,在狼煙四起的戰場上,到處都是殘垣斷壁,一片淒涼的景象。在視力所及之處都能看到雙方戰死的士兵,被摧毀的武器裝備也宛如死去的巨獸,死氣沉沉地躺在戰場上。

蒙哥馬利的鉗形攻勢並沒有得逞,由于12裝甲師的層層阻隔,幾乎是不要命的阻止盟軍的

合圍,雖然己方的傷亡過于巨大,仍然是死死拖住了盟軍前進的步伐。

這場戰斗足足持續了十天,雙方都已經到了筋疲力盡的邊緣。

付出如此重大的損失卻沒有取得像樣的戰果,這讓整個盟軍司令部都產生了極大的挫敗感。

千出到卡昂南部開闊地的意圖沒有實現,蒙哥馬利在盟軍聯席會議的壓力下,不得不撤回了還在持續進攻卡昂城的英國軍隊,這終于讓德國人有了難得的喘息機會。

然而此時的德軍內部,已經陷入到一種可怕的絕望當中,戰斗意志還在,可心已經死了。

邁爾上校深諳用兵之道,即便他自己心中也充滿了絕望的情緒,然而命令就是命令,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即便是他這個作戰主官,也絕不可能臨陣月兌逃。

幾封求助的電報早就在六月底送去了德國柏林,可無奈的是德國本土雖然一直在安撫他即刻支援,可卻遲遲見不到支援的武器裝備,又更何況是軍隊了。

作為戰場上的最高指揮員,邁爾上校只能以自己的方式來安撫那些疲憊不堪的士兵們。

他親自走上了前線,和普通士兵們同吃同住,盡足了一個指揮官的本分。

他沒有告訴駐守前線的士兵們,卡昂城的石油化工廠,已經被人炸了。

卡昂城內其實這些日子也並不安生,絕大多數平民都在防空洞中經歷了心驚膽戰的幾天,最後的結果卻並不如他們所想。

盟軍沒有來,德國人沒有走,化工廠的大火被撲滅了,電力和自來水似乎也恢復了,一切就像沒發生過一樣,城里的秩序逐漸恢復到了之前的狀態。

德國人開始勸民眾回家。

絕大多數人自然選擇回到自己最後的港灣。

一切都是虛驚一場,有人歡喜有人愁。

而對于內部不安分因素的清繳,卻從未停止過。

街頭有了更多的德國士兵,城內的檢查變得更加嚴格,有的居民好好待在家中便被突然到訪的德國人破門而入,或者嚴格搜查,或者干脆將家中的人抓走,關進了集中營。

德國人的反撲清洗比齊貞他們預料當中來的要快上不少。

本原先的那些起義軍士兵素質良莠不齊,尤其是在敵人俘虜之後,很多人扛不住言行逼供,逼出了很多東西。

其中就包括齊貞他們之前躲藏的住所,以及本這個最高領導人。

剩下的這250人,現在是有家不敢回,在從防空洞中出來之後,只能化整為零,仿佛老鼠一般,在城中四處躲藏。

城北的醫院被端了,這意味著起義軍最後的據點,已經被德國人連根拔起,一切似乎都在向著小隊不希望看到的方向發展著。

而小隊眾人,也在進入到卡昂城之後,第一次集結在一起。

「盟軍的進攻一定是遭遇到了巨大的困難,我們得想個辦法。」齊貞敲了敲桌子,咚咚作響。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