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夏四月。

大漢西出隴西討南羌(河湟以南的西羌)的戰事落幕。

昔日強盛一時的參狼種羌徹底覆滅。

勢力強大的部落豪帥,要麼被誅殺,要麼被大漢遷其族人回蜀地安置,勢力不存。而最早投降的小部落,則是被大漢冊封官職,歲納貢品,遣在西頃山一帶的洮水流域安置。與參狼結盟的化外鐘存種羌,情況類同。

此舉,乃是為了南羌的長治久安。

因為大漢無法遷民去佔據西頃山及賜支河曲之地。

如果將參狼與鐘存的種號變成歷史,那麼此二地將會被燒當種羌所蠶食,進而催生出一個龐然大物來,更不利于大漢邊境的安穩。

畢竟,如今的燒當種羌已然很強大了。

且他們之所以臣服于大漢,最大的緣由乃是以自身之力無法抗衡逆魏的刀鋒。

而留下一些參狼與鐘存種羌小部落,則是不同。

他們處于勢力弱小種,為了生存只得依附大漢。且又見識過大漢刀鋒之利,日後絕不敢再冒犯大漢天威。就如昔日隴西諸種羌入寇漢中郡,被板楯蠻殺得十不存一,進而祖祖輩輩皆口口相傳「不可南行」的箴言,至今都從不敢再入寇益州。

而無端被卷入戰事的化外白馬種羌,則是成為了大漢的附庸。

姜維僅以四千士卒的孤軍來襲,便讓他們偌大的部落絲毫沒有反抗之力,亦讓他們再度想起了昔日大漢將匈奴追亡逐北的戰績。

只不過,姜維並沒有為難他們。

當他們皆請降後,姜維聲稱自身僅是追擊參狼種羌而來,對他們並無敵意。

為證明所言非虛,還當場將他們悉數釋放及歸還戰獲;且還以護羌校尉掌羌事的職權,承諾只要他們不犯大漢邊境,漢軍就絕不會再度踏上阿尼瑪卿山脈的河谷流域。

此舉,讓所有白馬種羌豪帥皆感恩涕零。

抑或者說,以鮮血澆灌出來的仁義,更令人倍加珍惜吧。

他們殺牛宰羊,供大漢士卒吃食;且在姜維領軍押解戰敗的參狼種羌族人及戰獲歸去時,還自發讓後輩子佷帶著貢品隨行。

想請求大漢朝廷賜下官職,成為附庸。

嗯,姜維很著急歸去。

僅是讓士卒休整了兩日便啟程。

非是不恤士卒艱辛,而是不敢久留。

漢軍士卒太少了,又是孤軍,而化外白馬種羌擁眾數萬人!

先前以寡勝眾,憑借的是出其不意,以及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銳氣。

如今戰事結束了,漢軍決死之心也不復之前。如若久留,孰人知那些白馬種羌會不會反悔,再度合兵報仇雪恨?

若是如此,押解著參狼種羌俘虜的漢軍,絕對是無法抵御的。

這也是姜維對他們示之恩義的緣由。

如果兵力及條件允許,他早就將這些白馬種羌皆押回去,讓他們成為大漢的兵源及納賦稅的民戶了!

軍出而戰,本就是求利。

不能佔據其土,那就擄民掠物資而歸。

不過,恩威並施,效果也不差。

李嚴與丞相諸葛亮得悉姜維所為後,便遣人來陰平郡,將那些白馬種羌豪帥的後輩子佷迎入漢中郡。讓他們先目睹了大漢各部將士演武後,才護送往成都接受天子劉禪的冊封。且讓還承諾了,將會在陰平郡的甸氏道開設搉場,與他們互通有無。

亦讓他們對大漢心悅臣服。

在大漢的蜀錦、茶葉、陶器及鐵器等物品陸續流入之余,他們不僅成為了大漢戰馬供應地之一,且還願意被大漢以物資雇佣的方式遣族人隨征。

亦是說,他們徹底接受了大漢的羈縻政策。

至于對他們推行羈縻之時,也是變相的促進他們變得強大,日後是否會演變成為大漢的威脅嘛

沒有人去考慮,也無需考慮。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如果後人奮發圖強,再復昔日武帝時期的國力,白馬種羌再強大都不敢叛亂。只會慢慢被漢家禮儀蠶食,演變成為以漢家子民自居的自豪。

連其棲息地阿尼瑪卿山脈的河谷流域,都有可能變成大漢的郡縣。

如果後人耽于享樂,罔顧先輩的努力,被白馬種羌欺凌了那也是活該。

何需去擔憂?

戰後,參與此番戰事的各部兵馬,都進駐隴西狄道休整,以後他們便是歸李嚴節制,成為西線進軍涼州、圍攻四望峽及積石峽的兵馬了。

各部將領也各有升遷。

其中,姜維的升遷最令人側目。

不僅將之前行護羌校尉的「行」字去掉,還領相府參軍、轉為蕩寇將軍。

所領本部兵力也有變化。

與他同行的小校蔣舒升遷為裨將軍,領千人入他麾下任職,讓他本部兵力增至四千。

且在戰時,早就臣服于大漢的隴西當煎、牢姐等小種羌部落,以及白馬種羌的雇佣軍,將歸于他統領。

也算是沒有職位、卻有其實的重號將軍了。

不過,人們對此也不奇怪。

蕩寇將軍的官職,本來就是諸多雜號將軍之首,亦然是最令人側目的將軍位。

任此職者,相當于被朝廷期待著,未來可成長為國之藩籬。

比如大漢上一任蕩寇將軍,乃是關侯。

如果說,此戰令大漢獲得人口及物資無數,且徹底沒有了北伐的後顧之憂;那麼,對逆魏而言則是一場動蕩。

羌胡部落人口比漢家歷史更多的涼州,在得知參狼種羌及鐘存種羌被大漢征服、化外白馬種羌成為大漢附庸後,難免人心思異。

許多豪右、羌帥及胡王,對大漢窮追近千里擊敵的做法心有忌憚。

因為夾雜漢魏中間,首鼠兩端的道路已然被堵死了。

也不由自主的,將自身假想為參狼種羌。

如果不敵將迎來覆滅,如此結果自己能承擔否?

抑或者是,索性效仿西海的燒當種羌一般,早早棄了魏國入漢,更符合自身的利益?

對此,魏國為了安撫人心,且為了防備大漢大舉屯兵在隴西郡的調度,大司馬曹真乃上表雒陽,將征西將軍夏侯儒部轉來了金城郡榆中縣一帶駐扎。

以他與魏延對峙,讓征蜀護軍郭淮得以將兵力轉去西平郡,壓制湟水河谷羌胡部落的人心思異。且魏國依著「邊人治邊」下放權力的約定,河西各郡的太守如張就、黃華等人,都讓家中子佷領了私兵部曲,跟隨夏侯儒前來金城郡駐守。

至于夏侯儒原先的駐地,烏水(清水河)流域,則是從鎮守荊州的司馬懿部,別遣了將軍胡遵領五千人而來,繼續鎮守鮮卑乞伏部。

胡遵,乃出身于安定郡名門。

為人胸有韜略,時稱良才,且以他家族在安定郡的威望,鎮守鄉閭之側的烏水流域,可讓魏國無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