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八章 偉大之人,歷史是不會忘記你的

舞馬和劉文靜趕至東城樓子的時候,一眾元謀皆已到場。

李淵與昨晚參與夜襲的眾人好生勉勵一番,很快切入了正題。

原來他今日召集眾人開會目的有兩個︰

一是總結昨日夜戰突厥火燒連營的重大階段性成果,選樹典型,表彰先進,弘揚正氣,進一步激勵廣大晉陽兵將向先進學習,向榜樣看齊,砥礪奮發,意氣昂揚,為把晉陽起兵事業推向新的更高水平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是安排部署下一個階段重點工作,確保各項任務扎實有序推進。

經過白日里的忙乎,昨日火燒夜襲戰果大抵列了出來,張在榜上的戰績由李淵親自道出︰

「昨夜一戰,我軍將士同仇敵愾,奮勇殺敵,斃賊五千余眾,燒亡萬余人,毀馬千余匹,火燒千營,糧倉皆焚,自損不足五百余人,乃是一場徹頭徹尾、振奮人心的大勝大捷!」

舞馬鼓掌之余自然咋舌。

面對數萬突厥,出兵不過三千,完事殺敵一萬五自傷五百,可算是華夏歷史中又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案例,神仙都不敢這麼吹。

昨夜晉陽軍雖是從容撤退,但戰場在突厥大營那邊,也沒有誰閑著沒事兒干邊打仗邊清點戰場,有的話也早被身後黑刀砍了腦袋。

很明顯,李淵貼出來的數字完全不靠譜。

舞馬從前讀史的時候,便對各版所謂正史中提到的以少勝多戰役抱有懷疑態度,什麼十萬二十萬贏了六十萬,八萬贏了八十萬,還有一萬打贏四十萬的,原來皆是紙筆和數字的游戲。

不過眼下這等情形,舞馬倒也充分理解李淵同志,先前兩場仗晉陽軍都吃了大虧,還折進去王康達、許世緒兩員大將,好不容易盼來這次夜襲大捷,還不得往死了吹來振奮士氣。

更何況,據說突厥人還在城外整頓軍務布置營房,看樣子一時半會兒還不打算走,後面的仗有的要打。

至于昨晚夜襲軍功排位李淵在與李世民細商之後也基本定了下來。

首功便是舞馬。

因是夜襲之戰乃無中生有,若不是舞馬突然提出來,又堅持非要昨夜行動攻其不備,壓根就不會有大捷這碼事兒。

夜戰之中舞馬又身先士卒,涉險偷入敵營,妙記救出被俘百姓。而全盤謀劃亦都是舞馬的策劃,故而這個首功旁人誰也沒的說。

次席便是正面戰場的指揮,又是承擔突厥三千輕騎大力沖襲而穩住陣腳未亂的李世民。

裴寂正面參戰英勇不懼,又帥兵趕的恰到好處救下被俘百姓,居功第三。

劉文靜和裴寂早在出兵前就較上了勁,自認涉險闖入數萬敵營,如何也不可能落在裴寂後面,沒想到臨到了卻真被排在第四,氣得胳膊一擰在袖子里直打抖。

再往後,宇文劍雪列上,接著便是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這些率軍將領。

後面還有一些殺敵勇猛的夜襲將士都在榜上,不必一一道來。

李淵教李世民念完軍功,便征詢眾人意見。

其實,大家都明白前面幾人的排位已經定死,李淵征詢的是後面低階將士的評定,寫多了倒是不怕,只怕有哪些奮勇殺敵立下大功的兵士沒被列入其中,或者少寫了幾筆,日後軍功榜貼出去可要寒人心的。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總算把差漏補齊。

李淵正要宣布議定,卻听席間有人說道︰

「我有意見。」

「肇……」

抬頭一瞧,說話的人卻不是劉文靜而是昨夜首功之臣。

「舞郎君請講——」李淵笑道︰「你要是還嫌功勞列的少,再往上也沒有地方。」

「昨日夜襲之策,」舞馬道︰「乃是肇仁與我提起,玄真與我完善,二郎謀劃周全,唐公拍板定案,眾將齊力殺敵,我何德何能居功于首,所以我堅決不同意將我列在功勞簿之首。」

听了這話,眾人皆有些納悶。

「放著軍功不要,」

劉文靜拿腳一個勁兒偷偷踢他,壓低聲音道︰

「老弟是不是在我徒兒家吃錯藥了。」

李世民也道︰「舞郎君昨夜全盤謀劃又險立奇功,我們全部看在眼里,又何必自謙。」

「先前我和世民商量之時,」

李淵道︰「還有私心將我兒列在夜襲首功,可世民一直與我講昨夜你是如何臨危不懼有勇有謀,還說倘使你不在首功眾將士決計不服,你就安心在頭名上坐著罷。」

「若是如此,我寧肯不出這般謀劃。如果唐公非要我虛佔首功,往後議戰我便不出席了。」舞馬起身拱手說道。

舞馬心里頭算盤打得很清楚,李淵的軍功絕不是白拿的,拿了多少軍功日後就要當多大的官兒。

歷史上突厥人在晉陽呆了沒多久就退兵了,到了六月份李淵就建了大將軍府,裴寂任長史,劉文靜任司馬,李世民是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管三統軍。

舞馬現今若是坐實了頭功,待得大將軍府建成之日,搞不好就得佔了裴寂或劉文靜的位子。

在其位謀其政,各般政務繁雜,擾不勝煩。

舞馬立志學術,時間寶貴,哪來的功夫當什麼長史司馬。

更何況,軍功什麼的都是虛名,古來征戰千萬將,有幾個軍功榜傳下來了。

記在史書上才最重要。

前有孔融讓梨,後有舞馬讓功,足以名垂青史。

李淵及眾人好一番相勸,見舞馬打定主意不攬此功不居首位,只得將他從戰功榜上移出去。

至于舞馬所立功勛,全听其主張,一部分給了當日披著袈裟夜入敵營活著回來的一干兵將,另一部分則分給李世民、劉文靜、裴寂。

權衡一番,便是首功成了李世民,次席由裴寂和劉文靜並列,其後眾人順次而上。

劉文靜原是排在裴寂之後,這回往前擠一擠連跳兩位,總算和龜公俠並駕齊驅,心情自然大好,不停向舞馬投來感激的目光。

裴寂原是排位第三,晉階一位,也蠻高興的。

他心里清楚論起昨夜實功,自己冒的風險不及劉文靜,只不過討了舞馬救人的便宜,多出了一處功算,又沾了和唐公親近的光,才走在了前頭。現下兩人並列第二,也沒什麼好說的。

一人讓利,眾人滿意,賓主盡歡。

定功罷了,李淵便安排後續諸事。

由李世民率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綜等人將守城門,據敵于城外伺機反擊。

由裴寂、武士籌備兵資,籌建大將軍府事宜。

由劉文靜負責安撫昨夜入城的被俘百姓,如有晉陽親戚的便要妥善送達。

其余眾人也皆有安排,各自領命了。

唯有劉文靜面色僵硬,興頭不大。

李淵本打算讓舞馬與李世民一並統領城防,再與裴寂一並籌備大將軍府籌建之事,也被舞馬以突厥營中的庫拉達本領高強極難對付為由,提出要把全部精力用于苦研覺術以法對敵,推掉了李淵的安排。

倘使舞馬是個在乎功名的,李淵還拿他有辦法,偏偏他一個世外高人風輕雲淡,李淵固然很想善用其智,一時間也無可奈何由他去了。

正好說起晉陽軍籌建覺醒府的事情,劉文靜借機推辭出去,李淵便說定由舞馬研究覺術之余順帶統管了。

舞馬心想覺醒府建成,試驗場地、科研經費就都有著落了,便痛苦答應下來。

議事會散了,一眾謀將圍向舞馬,譽美之言不絕于耳︰

「舞郎君高風亮節。」

「舞郎君義薄雲天。」

「舞郎君真乃大丈夫,站位高,格局大。」

在一片發自肺腑的褒揚聲中,舞馬與眾人拱手作別,出了東城門樓,尋了僻靜處,拿出隨覺記,忙寫了一句︰

「六月二十一日,淵論功行賞,曰不立馬于首功不足以服眾。

馬道︰成事在眾人,吾何功之有?

眾人皆贊高風亮節義薄雲天大丈夫也。」

舞馬寫完,反復瞧看,只覺得言簡意賅又謙虛謹慎,寫的再好不過。

收了《隨覺記》,舞馬方去尋找城牆根獨自落寞的劉文靜。

邊走邊喃喃自語︰

「偉大之人,歷史是不會忘記你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