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每次都這樣,還有沒有天理了?」

李雲偷偷從後衙溜出來,看了一眼昏暗的巷子,吞了一口口水。好不容易辨認了方向,這才躡手踮腳的離開了巷子。

剛出門的那一刻,他腦子都是木的,滿腦子都被‘子曰’給糊住了,以至于他看人的眼神都有些呆滯。

蘇過原本想要懲戒這個弟子,看到這副模樣,心中也不忍。

總不至于把李雲這小子給弄傻了才稱心吧?

無奈之下,算是給他兩個時辰的休息時間,換換腦子。

禁足還要繼續,蘇過也算是看出來了,李雲這小子別看乖巧,那是蔫壞,一轉眼又不知道去干嘛了。這次大難不死,多虧了李逵救他,戰場那里是他們能玩耍的地方?

李逵比李雲更糟糕,李雲至少還有個老師管教,李逵卻被安排在王姨娘門下學習佛經,才三五日的光景,李逵不僅雙眼沒有空明到對萬物生有憐憫之心,反倒是佛經讀了不少,卻整個人愈發殺氣騰騰起來,讓人看著就害怕。慈悲為懷這種鬼話,他這輩子都不可能信。

管教失敗的王姨娘無奈之下,只能將李逵放養。

這不,他禁足令剛接觸,他就溜達著去了大牢。

如今,潁州大牢內人滿為患,以前享受單間的幾位江洋大盜,如今正瑟瑟發抖的擠在一個牢房里,其他幾個牢房內,都是一聲不吭的死硬分子,眼神中仿佛將生命都漠視的冷漠,讓只敢打家劫舍的盜賊們,看的膽戰心驚。

一打听,原來是反賊。

原先牢房里的犯人,踴躍的要求被判刑,可惜,沒人搭理他們。只能和反賊們住在一起,整日擔驚受怕。

李逵就是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之中走進了牢房,身邊跟著的是牢頭,如今李逵的名聲早就在潁州城內傳遍了,什麼‘搏虎小英雄’,‘黑旋風李逵’,‘潁州大俠’,反正各種版本都有。唯獨沒有夸他讀書好,腦子機靈的溢美之詞。

「二哥,我來了。」

李雲打听到了李逵的去處,也偷偷的跑來了。在大牢門口,終于被他追上了。同來的還有高俅,他本質上是個閑人,只要蘇軾沒有信件往來需要他代寫的時候,他基本上屬于在家吃干飯的那種。

李逵來大牢,只是好奇。為什麼明明賠二十萬貫就能安然月兌身的賈道全,選擇在這個時候造反。誰都能看得出來,賈道全的造反準備是不足的。他甚至沒有往汝陰縣、潁陽城安插細作,就匆忙發動了叛亂。而且第一個目標竟然是高家莊。就算是高孝立握住了他的把柄,也不至于魚死網破啊!

這本來就很反常。

再次看到賈道全的時候,可以看得出來,賈道全受了不少苦,本來通判徐讓就對他懷恨在心,豈能讓他輕松過關?

想死也不會讓他稱心如意。

「案犯賈道全,有人來看你了。」

牢頭哈腰對李逵獻媚道︰「是否讓小的將人搬出去,找個干淨的地方?」

「你看著辦!」

「來呀,打開大牢。」

並非是牢頭故意獻媚,實際上,重案犯官衙的地方,本來就是牢房之中最為幽暗的所在。而且隨著天氣越來越熱,牢房中彌漫著各種各樣的酸臭味。

呆久了,連鼻子都被燻麻木了。

陽光有點刺眼,賈道全趴在地上,嘴角微微的哆嗦著,眼楮完全睜不開。身上早就沒有了今日前的光鮮和囂張。佝僂著在地上趴著,仿佛趴在地上曬太陽的蜥蜴,眼球一種都泛著瀕死的光。

「賈道全,我有個問題問你。」

「不要問高孝立的事,不殺他,我也會被高孝立吃了,與其這樣,還不如搏一次。」

李逵似乎有點明白了,點點頭道︰「還有一件事。」

「你想說碼頭上貨場是誰燒的吧?」賈道全早就知道對方就是李逵,也心知肚明對方的來意。他的造反失敗,其實和李逵沒有關系。更多的是因為倉促。就算是沒有李逵,等到禁軍和廂軍主力抵達之後,他一樣要面臨失敗。

但是他造反的起因,是因為李逵。

賈道全雙手撐著,往身後的牆上靠了上去,然後才開口道︰「沒錯,是我的人燒的。」

「人呢?」

李逵愕然。

「死了。」賈道全傻笑道︰「是穆春帶人干的,等我知道,他們已經把你的貨場給燒了。原因是你貨場內儲存的茶油,妨礙了他們發財。」

「就為這點小事?」李雲忍不住插嘴道,他覺得穆春幾個腦子有點不正常,他們帶著茶油來了潁州,本來就已經賺錢了,只不過因為少賺了一些,懷恨在心,將好好的一個貨場都燒了。這讓李雲很難接受。

賈道全呵呵笑道︰「江湖人,活的是面子,不是錢財。」

高俅微微蹙眉,他對于江湖人有種本能的厭惡。雖然行事作風和混混很像,就像是汴梁的混混,就算是天大的事,也知道殺人要償命,做不得。可是江湖人就不一樣了,他們不把自己的命當命,自然也不會把別人的命當命。

李逵還有一個疑惑需要賈道全解答︰「之後你起兵造反……」

「你把我帶著人馬攻打高家莊當成是造反?」事到如今,連賈道全都覺得有點見不了人︰「攻打高家莊是因為私憤,和造反沒有關系。要是打下了高家莊,然後攻打汝陰縣城,那才應該算是造反。」

「所以,你至今才不認罪?」

「認了,可惜徐讓覺得我罪孽太小,他想要拉人下水,我沒答應而已。」賈道全不屑道,他是成為階下囚了,但是徐讓還不配用酷刑威脅他。

「拉人下水?」

高俅頓時緊張起來,他還以為徐讓膽大包天,想要將蘇軾拉下水一起禍害。這可是他的靠山,怎麼允許一個小小的通判對蘇軾背後捅刀子?

「他一個通判,朝中無人照應,又膽小做了牆頭草,誰會重用這麼一個人?」賈道全是官,雖然不大,但是做官的道理他是很清楚的,徐讓把他當成了加官進爵的機會,于是就想辦法亂咬人。蘇軾他咬不動,但是前任呢?

他只要咬住一兩個不放,到時候朝廷礙于臉面,或許也會升他的官。

加上實打實的功勞,他至少可以擺月兌低級官員的身份。

想知道的都知道了,再問也沒有什麼用。李逵覺得應該走了,臨走被賈道全叫住了,賈道全遲疑了一會兒,最後才狠心問道︰「李逵,我的家人……」

「女眷都走了。管家丟河里了。」

說完,李逵扭頭就走。

沒想到賈道全卻掙扎著對李逵的背影喊道︰「徐讓是高孝立的人。」

高俅追著李逵後面問︰「李逵,你們去高家莊幫忙了嗎?剛才賈道全說的最後一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不會讓我等小心徐讓下黑手吧?」

李雲冷笑道︰「掰了。」

「怎麼就能掰了?雖然高家有不對的地方,但是高家也不至于在這個節骨眼上和學士過不去吧?」高俅也知道高家在交戰當天,確實做事不妥。可總不至于他們理虧了,還要高額狀吧?還有沒天理了?

回去的路上,高俅六神無主起來,陰謀詭計,蘇軾肯定不擅長的。真要是擔心徐讓和高家聯合起來,萬一針對學士不利。那就麻煩了。

李逵有點煩,低聲道︰「師祖無憂,可能對我不利吧?」

「要不回去勸勸師祖他老人家提審賈道全吧?」

高俅抬起頭,看向李逵,他心里也沒什麼底氣。之前,徐讓和蘇軾的配合都很好,這些高俅都看在眼里。可是當官就看表面,就是大錯特錯了。要不然蘇軾當年也不會遭那麼大的難了。

面對高俅的勸說,蘇軾渾然不在意。高俅不過是個小廝而已,在他看來,高俅有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什麼事該管,什麼事不該管。指著高俅道︰「審案,緝盜,這些都是通判的公務,我插手似乎不妥。即便通判不做,還有推官。」

「但是父親,這是大案。而且一直拖著,恐怕對外也不好說。」

蘇過沒有蘇軾那麼樂觀,之前蘇軾的加急公文送到了各地,開封自然是要最先通報的。原本平定了叛亂,本來就是蘇軾的大功勞。可是案件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容易生變。如今朝堂上,對蘇軾不滿的人很多,萬一有人對著此案做文章。豈不是到時候,打了自己一個措手不及。

無奈之下,蘇軾只能接受。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每一次審問,徐讓都要找各種理由參加,而且詢問的時候,有越權的嫌疑,或者是故意把案情往復雜了說。

蘇軾糊涂的時候很多,但並不是說他看不出來有人糊弄他,他僅僅是裝糊涂而已。

尤其是這個人還當著他的面糊弄他。

這讓他在不滿的同時,對徐讓有了一些提防。

這日,蘇軾提審之後,高俅寫好了證詞,按例,賈道全簽字畫押之後,交給了蘇軾確認。

蘇軾故意拖長了個長音,對徐讓問︰「徐兄,還有什麼要問的嗎?」

「學士,下官以為,賈道全一個小小的倉監,實在沒有膽子造反。或許還有同伙,至少他不該是頭腦,必然受命于人。」

「徐大人,你知道幕後黑手是誰?」

蘇軾平日里都是一副和藹的樣子,臉上堆著笑,白白胖胖的人,總是讓人覺得可愛一些。就算蘇軾已經年紀不小了,但他的眼神柔和,表情和氣,從來沒有陰暗的晦澀。可是就在剛才,蘇軾卻給人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看向徐讓的眼神更多的是帶著質問。

「這個!」

「那個!」

徐讓支支吾吾的說了很久,卻一直沒有說出個所以然出來,這讓蘇軾加深了自己的判斷。徐讓有私心,而且私心正在讓他走錯路。

想到這里,蘇軾果斷行駛了他上司的權力,將此案結案,並行文去了開封。

造反,僅僅在州衙里審問是不夠的,還需要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家會審,最後才能將案件整理之後,面聖。

蘇軾想著盡快把這個燙手的山芋給送出去,終于徐讓,在他看來,不過是個小人而已。

打發小人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給他們機會。

蘇軾冷冷的問︰「本官就此結案,徐兄可有疑義?」

徐讓想了想,起身對蘇軾道︰「下官有隱情想要稟告!」

「也好。」

從二堂出來之後,蘇軾的臉上面如寒霜,而徐讓卻一臉的尷尬。蘇軾不給徐讓說話的機會,拍了下驚堂木,朗聲道︰「此案一干首犯,斬立決。其余案犯,發配滄州。一干人犯,不日押解汴梁。」

雖已經結案,但是還有大量的文書需要處理。

這時候,高俅的作用頓時被凸現了出來。蘇軾自從有了高俅之後,頓時懶了很多,抄抄寫寫的事,干脆一股腦的仍給高俅。

只不過,發給中書省的奏章需要他自己去寫,因為很可能會送到御前。

高俅眼神賊兮兮的在奏章上瀏覽之後,突然賤兮兮的一笑。公文有完整的官印,已經代表了潁州的立場。但是公文之中對于高孝立父子的句子不痛不癢,這讓他很不高興。反而陳述了不少因為《青苗法》廢除之後官商勾結的隱患。這些東西,高俅不在乎,反正他從來沒有種過地。只不過,高氏父子安然無恙,讓他頗為氣惱。李逵和李雲差點因為這對愚蠢的父子送命,難道連一點表示都沒有?

不僅一點表示都沒有。

還敢對高爺不敬。活該你們倒霉。

高俅舌忝了舌忝嘴唇,在公文的中間,空的地方,見縫插針的添了一句話︰「高氏父子,獲利最巨。」

隨後,他小心的將公文上了火漆,加蓋了封條。送了出去。

潁州的求急公文送到開封不過幾日的光景,緊接著,賊兵被一舉殲滅的公文也送到了開封。

沒幾天,連案情審問的結果都送到了開封。

就連對蘇軾的詩詞頗為喜歡的太皇太後,都覺得讓蘇軾在潁州這個小地方絕對屈才了,這哪里是個詞臣的表現,絕對是個治世能臣的才干。讓蘇軾在地方上,絕對是埋沒了這位的才華。

應該提拔來汴梁。

可是,蘇軾……可是老相識了,他不管在朝堂,還是在大內,他老人家的品行很好,但是做事的能力,似乎一直都不怎麼樣,怎麼突然間轉變風格了呢?

不日,宮中太皇太後懿旨,派範純仁巡視潁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