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96章 旱地行舟

華夏元年,7月4日,吳堡縣。

陸戰二旅順流直下,第二日便抵達了下游的吳堡縣。

吳堡原為河防水寨,逐漸人口聚集置了縣,縣城位于黃河西岸,與葭州城一樣是依山而建。縣城對岸有渡口「軍鋪渡」,連接著通向太原的山路,是自古以來黃河北干流段最重要的渡口之一。

從傳統眼光來看,吳堡城堪稱扼喉之關,因為此城下游不遠處就有一段狹窄激流段,外敵到來之時,沒法安然通向下游,也沒法下船去攻寨——因為軍城建在高山峭壁之上,城下幾乎沒有落腳的平地,船上兵丁根本上不了岸……這麼一來,你在船上能干什麼?總不能指望射箭把敵人土石築成的要塞射塌吧?相反寨中是有床弩和投石機的,在河面上呆著只會被動挨打。

所以,在過去的時代,想拿下吳堡,只能先設法從別路拿下吳堡以西的綏德,再走陸路從背後攻向吳堡。而現在,卻不用這麼麻煩了。

「轟……!」

黃河之上,八艘白鹿級一字排開,向西岸山壁上的吳堡城傾瀉著炮彈。土石不斷剝落,在傾斜的山壁中滑下,落入洶涌黃河水之中,發出的落水聲又淹沒在轟隆的炮聲里。

在這般強大的壓制之下,吳堡守軍自然做不了什麼事,又有幾艘蒸汽船越過戰列線,前往前方的激流段勘探水文、規劃航路。

而在它們後方,運輸船隊已經在東岸的軍鋪渡登陸,將第四營放了下來。

士兵們在忙碌地從船上搬運物資、構築營地,而旅長史方和對四營長程峰囑咐道︰「按計劃,你們佔領周圍的幾個山口,等穩下來後可以往東去石州探探,但如果遇到大隊敵人還是撤回營地固守!」

從軍鋪渡可以走山路經石州、汾州一路向東前往太原盆地,而此時太原的北、東兩面正遭受華夏軍其余幾路軍的進攻,若是西邊再受到襲擾,必將嚴重干擾元軍的布置。不過山西一帶已經匯聚了四路大軍,足夠給當地元軍面子了,沒必要再把第八路的寶貴兵力浪費在里面,因此留下的這個第四營只是起威懾兼看守水路的作用,並不需要真的冒進。

程峰行軍禮道︰「必不辱命!」

史方和點了點頭? 然後就帶人往晚竹號上走去︰「這樣? 我們也該繼續南下了。」

……

7月5日? 船隊南行大約百公里,抵達又一處關險前。此處黃河左彎右繞,船行不易,又有兩座關城夾岸而起? 西岸有永寧關(後世延水關),東岸有永和關,皆是古來險關。只不過? 這兩座關城修建的本來目的是攔住兩岸的陸路而非對付河上的船只,所以無法阻擋陸戰二旅船隊的腳步。

史方和留下第二營和三艘白鹿級慢慢對付兩座關城,自己帶著主力繼續南行? 又彎彎繞繞前進了百公里? 抵達了此行最大的難點——壺口瀑布。

在此之前? 他們也多次遇到航行艱難的河段,但無論多麼艱險,都不能與這個天下聞名的壺口相比。在這個位置? 由于特殊的地理構造,數百米寬的黃河河面在幾乎毫無過渡的情形下收縮入幾十米寬的壺口河槽之中,流速激增? 一直流動數公里之後才噴涌而出,形成壯觀的瀑布。

如此凶險的河段,別說現在了,就是後世也幾乎不可能行船,傳統的北干流段航運中,此地也正是最困難的地方。相比之前遇到的幾個人為修成的關城,這道天然而成的磅礡險關乃是第八路軍真正的阻礙,而要想完成突入關中的壯舉,這個天險也必須突破才行。

好在,即便是天險,卻也不是真的絕地。

在和平時期,黃河北干流段每年可能有數千艘船在運行,其中相當一部分要自壺口過。壺口東側有一個商鎮曰「東龍王辿()」,來往船只經行此處之時,先停靠到此鎮港中,然後船貨分離,分別從陸路運輸到壺口另一側。也有些商船懶得如此大費周章,直接就地把貨物賣給當地的坐商,由他們再自行轉賣發售。

東龍王辿鎮要承擔這個水陸轉運的重任,平日間匯聚了大量的商船、力工和商戶,興旺發達不亞于一般的縣城。如今陸戰二旅想通過壺口天險,也必須將這個商鎮給拿下來才行。

現在,船隊中的八艘白鹿級就鍋爐全開,拖著煙柱,全速向壺口東側的港口區沖去。

「快……再快點!」

為首的潎岩號上,李佳兒看著逐漸接近的陸地,心情焦急。

實際上,他們之所以沒把途中關城都攻下就一路向南急行,主要原因也是為了在元軍反應過來之前控制住東龍王辿,渡過壺口。此鎮周圍既無居民也無官道,傳統上不是個軍事要沖,元軍即便料想到了夏軍可能攻到這里來,最多也只能臨時派一批小規模部隊進駐,只要夏軍登陸,攻下來並不難。但因此也就有個問題,元軍想搞點破壞也很容易……

李佳兒站在船頭盡力望去,能看到遠處的河灘上有一個破舊的哨塔,有一堆臨時用土石木頭堆起來的工事,還有兩個炮位,一隊元兵正在工事和後方鎮子里奔走著。這些臨時搭建的防御設施顯然沒辦法對陸戰二旅造成什麼阻礙,但是如果元軍狗急跳牆,去東龍王辿鎮里搞些破壞,那麼事情可就有些麻煩了。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後方就冒起了煙,再然後鎮子上便有火光沖天而起。白鹿級雖全速前進,但畢竟功率有限,全速也就八節左右,也不能立刻沖到岸邊,只能眼睜睜看著火燒得越來越大。

「可惡!」李佳兒一拳捶在舷上,然後走了幾步來到了船頭甲板上那門火炮旁邊,招呼炮手裝填起來,又看向了岸邊的工事︰「這幫混蛋,等抓起來肯定得剝皮抽筋才行!」

八艘蒸汽船在渾黃的黃河水中劃出航跡,船頭火炮陸續鳴響起來。在這超絕火力打擊下,元軍的工事幾乎沒起什麼作用,很快潰敗下去。夏軍的船只很快靠入港區,一隊隊海軍陸戰隊員從船上沖到了岸上,建立了灘頭陣地。

李佳兒登上了已經佔領的哨塔,向南方鎮子的方向看過去。

東龍王辿是數百年的真正古鎮,沿著黃河岸邊的狹長地帶修建,東邊是連貫的山嶺,西邊是激流洶涌的壺口河槽,一直連綿好幾里出去。鎮中連排的木制建築現在便熊熊燃燒起來,火勢愈演愈烈,大有一舉將整個鎮子吞滅之勢,已經不可能撲滅了。

……

7月7日,東龍王辿鎮。

史方和走在一條出奇平整的道路上,東側是昨日大火燃燒過後的殘垣斷壁,西側是狂浪怒濤。

他在殘留著不少黑灰的地面上跺了兩腳,然後對身邊一個灰頭土臉的本地人問道︰「這就是‘滑道’?」

這個本地人叫孔信,原本是鎮中一商戶,昨日大火時逃亡山中,今日回歸鎮上被夏軍發現,問明白之後請來做了個向導。他听到這個問題,便答道︰「對,這就是滑道。平日間北港的船就是架到滾木上,順著這滑道一路滾到南港,不知多少百年才將道路滾得這麼平整。可惜,之前那些兵丁把滾木都收攏起來,一把火全燒了,還燒到了鎮里……」

史方和看著這平坦的道路向南方不斷延伸,一眼看不到頭,感慨無比。這長長的滑道,便是壺口旁的這個商鎮最大的財富,來往南北的商船清空貨物後,被架到滾木上,通過這條平坦的滑道運往壺口的另一端,使得被這道天險隔絕的黃河航運能夠持續運行。

陸戰二旅急匆匆地趕赴東龍王辿,便是為了這條滑道,試圖借它前往下游,進入關中。而元軍自然也早就知道它的重要性,在見軍事上不可能抵擋夏軍之後,便一把火將滾木焚毀殆盡,雖然李佳兒他們盡力搶救,卻也沒搶出多少來。

現在,雖然滑道本身還在,但至關重要的滾木十不存一,運輸效率大減,想按計劃完成過河已經不太可能了。

史方和听完孔信對往昔崢嶸歲月的敘述,嘆了口氣,回頭往北邊的港區走去︰「只能期待第二方案了。」

在港區之中,士兵們和被征募來的鎮中幸存者正在船只和棧橋間忙碌著,從船上卸下各種貨物。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一排排從船上吊運下來的輕便鐵路預制段,運下來之後很快被鋪在地上,連接成長長的鐵道。士兵、技工和工程師們在鐵道旁不斷忙碌著,得益于滑道本身的平整,不需要耗費太多時間鋪路,沒多久就能鋪上一段新鐵路。

就在史方和走過去的這幾分鐘里,鐵路就肉眼可見地延伸了十多米出去,速度驚人。

孔信看著這鐵道和上面靈活運動著的板車,驚得嘴大張著——之前他被叫過去給史方和講解滑道的時候,這鐵路才剛開始鋪,可去轉了一圈回來,就有幾十丈長了。「乖乖,這可是多少好鐵啊,居然能做成這樣!」

史方和笑了笑,看了看忙碌的工地,又轉頭看向南方綿長得滑道,道︰「元軍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我軍真正的阻礙是這些天塹……既是天塹,便要把它變通途,這才是戰爭啊。」

陸戰二旅及當地民夫們奮力鋪路,甚至夜間也在舉火施工,苦斗三日,終于在7月10日將鐵路從北港鋪到了南港,然後開始將騰空了貨物的船只從北運輸到壺口瀑布之南。船只眾多,一時也輸送不完,他們甚至開始鋪設第二條鐵路以加快速度。

終于在7月15日,計劃中的全部船只、貨物和人員轉移到了壺口之南,然後繼續向關中撲擊而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