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65章 臨安事變 七 真要造反啊?(加更)

1273年,4月14日,13︰32,臨安。

「不要靠岸!不要靠岸!不要靠岸……?」

燎原號的艦橋上,韓松拿著剛收到的一張電報紙,一頭霧水。

京東商城讓他「不要靠岸」,這是什麼意思?

岸上有埋伏?可是前方探路的驅逐艦已經確認過了,沒什麼奇怪的啊。如果說是宋軍把步兵和炮兵拖了過來準備阻擊,那這邊也已經發現了,而且對付起來也不算難,怎麼就不能靠岸了?

但很快,後續到達的電報就解答了他的疑惑。

「速去皇城,確保官家。」

然後又是一條「你們先去,我向本土申請權限。」

好嘛,雖然字數不多,但已經足夠了,韓松很快理解了他的意圖——他這是想造反啊!

韓松急急火火地帶隊從本土趕來,一路上想的盡是如何擊敗南宋海陸軍把自己人帶回去,並未考慮更深遠的事情。如此大的變局肯定要牽扯出無數的麻煩,這些麻煩還是讓別人頭疼去吧,他只管干活就行了。

現在烏文成突然讓他去造反,這當然立刻讓他陷入了驚訝之中。但驚訝過後,韓松也想通了這麼做的必要性——反正都撕破臉打起來了,還能好商量?與其事後陷入多面遇敵的困境之中,不如干脆先下手為強,以力破巧,挾天子以令諸侯!

呃,理解了是理解了,但真做起來還是需要一點決斷。韓松一咬牙,對通信官說道︰「給商城回一個‘收到!’……等等,先給真炎號發電,讓它靠過來,把魏萬程和林宇送過來,然後再給商城回電。」

不久後,兩艘燎原級減速靠在了一起,魏萬程和林宇兩人匆匆轉移了過來,然後兩船分開,又一前一後加速,繼續向南行去。

他們兩人之前在真炎號上也已經看過電報了,現在知道情況緊急,魏萬程沒有廢話,開門見山地說道︰「韓松,干吧!」

韓松深深吸了一口氣︰「這趟可真是跌宕起伏了啊……好,做!呃,老魏,你對皇城熟悉,去打個頭陣吧?」

魏萬程是當初第一屆駐臨安的江南工作組的負責人,經常與臨安城的達官貴人乃至皇帝打交道,去皇城帶個路確實也是專業對口。

「這怎麼就找上我了……」魏萬程先是一愣,然後又意識到了這可不是能推月兌的場合,「好吧,也只能去看看了。」

韓松轉頭看向江岸京東商城的方向︰「那就讓狄柳蔭和烏文成他們多堅持一會兒吧,我們直搗皇城!不過,也不能就這麼走了,搞定了那邊還得回頭過來登陸,萬一這陣子宋軍反應過來把港口給破壞了,那我們就得多費好多功夫了。讓鯨海、紅海、蒲甘海、龍牙海四艘驅逐艦留守港區,金庭和陸秀夫統籌指揮,守住港區,在陸上建立一個登陸點,順便牽制一下東北部的宋軍!」

……

「咦,怎麼沒過來?」

城北運河港區外圍的一座小丘上,張世杰看到兩艘最大的東海戰艦並未進入港口,反倒繼續向南行駛,產生了一絲疑慮。

之前他看到了江上兩支艦隊驚心動魄的大規模炮戰,極為震撼。他去年在安南多次見識過大戰船作戰,知道它的實力並不是虛的,現在居然被東海戰艦輕易就打成了火雞,那對面究竟有多麼恐怖的力量?

而且,我朝花費不知多少稅費打造的水師,就這麼覆滅了?

不管如何,事情已經發生了,現在他知道靠水師是擋不住東海人了,只能由陸軍繼續抵抗。對于這一點,他是有不少擔憂的。

臨安作為首善之地,自然是有重兵拱衛的,但這些重兵平日不可能全塞在臨安城里,必然要分散到周邊州軍布防。如此一來可以更方便應對周邊事態,而且即使真有外敵打來了,也能提前感知並調集周圍友軍支援。

但問題在于,這套部署方案是應對傳統陸上威脅的,敵軍行進的速度都是以月計的,提前幾百里就能收到消息了,調兵遣將怎麼都來得及。可萬萬沒想到,偏偏就有一幫不講常理的敵人,眨眼間就出現在了臨安城邊的錢塘江上,這可怎麼搞?

離臨安最近的一部成建制兵力在錢塘江南岸的殿前司校場屯駐,倒是挺近的,但與臨安城隔江相望,現在錢塘江被封鎖,也不用指望他們能游過來了。而其他地方的軍隊等傳信過去再趕過來至少也得好幾天,現在張世杰手頭再怎麼拼湊也就萬把人的兵力,也就堪堪能把外城封閉啊!

不過也還好,東海人就這麼幾艘船,頂天帶千把人過來,自己這邊能動用的兵力十以倍之,有絕對優勢。而且臨安所在的錢塘江西岸並非一馬平川的平原,江岸沿線有大小丘陵起伏,還修建了防潮的江堤,只要往後面一躲,就不用擔心艦炮的直擊了。再適當安排一點阻擊,未必不能把他們擋在江上,只要撐過幾天……

「嗯?」

正在此時,為首的那艘大船突然開始變化旗語,張世杰趕緊掏起望遠鏡看過去。

他雖然對海軍的旗語不是完全懂,但大概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現在就想看看他們到底有什麼意圖。而這麼一看,立刻就讓他一驚——新掛上去的四面旗幟非常簡明易懂,因為上面並非是無意義的幾何圖案,而是四個歪歪扭扭一看就是剛用顏料寫上去的大字︰「奉、天、靖、難……」

奉天靖難!

雖然他沒听過這個典故,但一看就意識到不好,這分明是如同「替天行道」「清君側」「尊皇討奸」一類的造反專用標語啊!

再加上這兩艘船的航向,他這下子終于明白了過來︰「他們是想進犯皇城?!豈可……休想!」

張世杰嗖地一下站起身來,焦急地對手下命令道︰「快,遣快馬回城向朝廷和官家報信!另調朱雀將和玄武將上城牆,增援皇城!」

之前他專注于攻擊京東商城,東海戰艦突然出現後又匆匆調兵在港口阻擊,並未意識到皇城會有危險,更並未意識到東海人真的有膽做出如此悖逆之事。現在他如夢方醒,連忙調兵遣將,恨不得把兵力全送回去守城。

但東海人偏不讓他省心,就在這時候,又有四艘小些的戰船往港口靠過來,看著就不懷好意。張世杰又唾了一口,連忙說道︰「快,開炮,別讓他們靠岸!」

于是丘陵和江堤上的二十多門火炮開始鳴響,炮彈向江中砸了過去。這些高地在形成了天然掩體的同時,也使得重物運動不易,沉重的威遠鎮海大將軍沒法運上去,現在開炮的都是輕便的野戰炮。不過,由于港口在射程內,所以準頭並不差,炮彈密集地落在四艘驅逐艦周圍,給他們造成了不小麻煩。

……

「轟轟轟……」

听到炮聲從側後傳來,韓松皺了一下眉頭︰「為什麼不肯老老實實把登陸場讓出來呢?真是給人添麻煩啊。」

最後他嘆了一口氣︰「那就讓我們送送他們吧,通知真炎號,對岸轟擊。關大富,拿出你的本事來,現在還有十分鐘的時間,讓他們淋淋太陽雨!」

朱涇重復了一遍他的命令,關大富激動地行了軍禮,然後發出了一連串的命令︰「觀瞄組,測距;火控組,計算數據;前後主炮組,準備!」

在這一連串的命令之下,位于燎原號前後兩面露天甲板上的六門「主炮」旋轉了起來。

這所謂的「主炮」其實與炮艙中的側舷炮一樣,都是17式輕型艦載速射榴彈炮,形制和威力都沒有區別。之所以冠了這麼個威武的名字,是因為它們的布置形式與側舷炮截然不同,不是放置在兩邊只能朝側面發射,而是安置在中軸線的「炮塔」之上,可以大角度旋轉,實現除正前和正後之外的全向發射。

而「炮塔」的設計實際上在江級上就已經出現過了,當時的艏炮安置在全向炮架上,與甲板之下的水箱連接,變相實現了液壓制退,從而能進行高仰角大射界的靈活射擊。燎原級的炮塔正是延續了這種設計,在船上設置了前二後一兩個旋轉炮塔,而且還有了多項改進,將制退水箱直接塞進了轉軸里,結構更緊湊效果也更好。效果甚至好到了遠遠超出了17式的那點後坐沖量,每個炮塔足以同時支撐多門炮,所以現在這三個炮塔都是雙聯裝,總計六門17式。

在炮塔的支持下,這六門17式能夠打擊左右兩個150°扇面及俯仰-5°/+65°的巨大半球面區域,靈活無比,初步具備了後世戰艦主炮的部分特性,因此被海軍大佬們堅持稱作「主炮」。

這種設計當然是有著遠大前途的,但在當前來看,其實得不償失。炮塔的存在雖然使得火炮可以全向射擊,兩門炮能當四門用,但炮塔本身也佔用了大量的空間和噸位,比省下的兩門炮可還要重多了。在之前的戰斗中,六門主炮雖然也揮灑出了大量的炮彈,但主要火力還是側舷炮輸出的。

不過在特殊的場合,比如說現在,主炮就能發揮出重大的作用了。

側舷炮最大射角只有12°,只能直射,水平射界也很受限,現在拿側後方躲在高地上的宋軍基本是沒什麼辦法的。而主炮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可以高射角打出曲射彈道,現在正是它們發威的時候。

在火控組的指揮下,燎原號的三個炮塔迅速向後旋轉(兩根炮管加起來也才一噸出頭,又有機械輔助,人力轉起來都輕松得很),對準了港區外圍的宋軍炮位,然後炮管高高向上揚起,不像是在打人倒像是在打天……

「快快快,水平+17-22,垂直左炮+10-33,右炮+10-53,再快點!」

「榴霰彈,就位。」

「減裝藥,只用兩個藥包!」

「準備就緒!」

「轟,轟!」

高高昂起的炮管沿著炮架向後猛然退了一下,然後在水箱內部配重和彈簧的雙重作用下緩緩復位。六枚炮彈以一定的間隔先後發射了出去,以肉眼可見的「慢速」劃出高高的拋物線,落向港區外圍正在開火的宋軍炮兵陣地。

曲射的火控相比直射難度更高,它們的落點並不盡如人意,散了好大一攤子出去。但是並不要緊,這六枚都是會天女散花的榴霰彈,相繼爆炸之後潑灑了一大片彈片出去。

17式所用的榴霰彈相比之前滑膛炮所使用的球形榴霰彈有重大改進。後者的內部裝藥只起到一個破開彈體、將彈片分散出去的效果,對殺傷力並無助益,距離一遠就很容易衰減;而前者的彈體變成了長條圓柱形,本身就相當于一個小型炮管,底部裝藥引爆後會對彈片進行二次加速,使得它們從前端破口而出,具有更高的動能和更強的殺傷力。這個加速效果不算很明顯,但也足以使得炮彈走完高彈道之後拋出的彈片仍然有不小的殺傷力,大範圍落下去之後當場就使得兩個宋軍炮位啞了火。

而有了第一輪的射擊數據之後,第二輪的射擊也會更精準。燎原號的六門主炮越打越準、越打越快,不僅如此,真炎號也加入了戰局,港區周邊的四艘驅逐艦也用各自的艦首炮開始了對岸轟擊。

一時間,漫天的彈片如同雨點一樣灑了下去,宋軍防線上的炮位一個接一個寂靜了下去。而當炮聲逐漸停歇的時候,兩艘燎原級和另外兩艘海級已經接近臨安皇城根的玉津渡口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