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262年,5月27日,芒種17日,利津縣。

日頭正烈,河水潺潺,夏風不斷從東吹來。利津城外的碼頭上,一行民夫正在一群原利津城正式守軍的鞭笞下,拖家帶口,走在了通向運輸船的道路上。

這群人本是濱棣路的普通民戶,後來汗廷一紙令下「盡發濱棣路民為兵」,他們就被征發成了民兵,被拉來利津守城,現在被俘虜又成了東海商社的「長期契約勞工」,真是世事無常。

上船後,他們將被運回東海本土,按照流程進入各部門從事各類工作,從此過上用雙手取得合理報酬的幸福生活。但是他們現在對自己將來的美好前景一無所知,而是恐懼地哭哭啼啼著,仿佛即將被送往什麼地獄般的險地一般。

碼頭上,「護送」他們上船的海軍陸戰隊員看不過去了,一邊把他們趕上船,一邊罵罵咧咧地吼道︰「別哭了!看看你們這點破家當,有什麼好留念的?等到了東海國,有你們的好日子過!」

而在碼頭另一邊,趙縣令捧著一本簿冊,畢恭畢敬地對李濤匯報道︰「李中校,您看,利津縣在冊共一千一百二十七戶,實有近萬口,前陣子征兵,共得丁兩千三百一十七人……」

听到這里,李濤皺了皺眉頭︰「一共一萬人,就征了兩千多兵出來,你們這是把老頭子和小孩子都拉進來了吧?」

趙縣令冷汗直冒︰「您說的是,不過這是上面的命令,我們也只能奉命從事……」

同時月復誹道︰你們連婦孺青壯都一並拉走了,不比我們狠多了?

李濤擺擺手︰「行了,之前的事我也不想管。既然他們已經當了兵,而且與我們敵對,那麼就是俘虜。按照《戰爭法》,俘虜是要服勞役才能給自己掙得自由的,所以他們就得全回到東海勞動改造!哦,對了,本著人性化原則,為免他們妻離子散,我們也通情達理地把他們的家眷也帶上……」

「是是是,」趙縣令實在是佩服此人的厚臉皮,「不虧是東海仁義之師,做派就是不同。」

李濤不在意地點點頭,又想起了什麼,繼續問道︰「對了,我看你們利津守軍不是有三四千嗎?本地兵員只佔了兩千多,剩下的是從外地調來的?」

「是這樣沒錯,那個耶律邏帶了二百契丹兵過來,之前我們利津也有一營兵,剩下的都是從濱棣路其它地方調來的。」

「嗯……」李濤思考了一下,帶這麼一千多單身漢回去,對平衡本土的男女比例不利啊,「那既然不是本地人,那就讓他們先留在城中做些雜事吧。若是做得好,我便也找個機會,讓他們與家人團聚。」

趙縣令一愣,不知道這人又在打什麼鬼主意,只得拍了個馬屁︰「是,中校仁善。」

特遣艦隊已經在北清河南岸選定了一處閉塞區域,準備建設成他們在北清河流域的基地。不過,建設基地需要時間也需要人手,所以艦隊還需要在利津城呆一陣子。反正人口一時半會兒也運輸不完,在這里等著附近的蒙軍自己過來送死也不錯。這段時間內,不準備立刻運回本土的那一千單身俘虜,就正好留在這里做些雜務,順便也正好幫著去把散居鄉間的移民家屬「請」回來。

……

5月28日,濟南東北的北清河河段上。

水軍萬戶張榮實大聲呼喊著,對手下將領們做最後的總動員︰

「不要擔心,這里水流湍急,纏斗起來,我們有優勢!」

這里是濼水的出口。距離益都軍決堤之日已經過去了近一個月,洶涌的濼水漸漸沖刷出了一條穩定的河道,在此地匯入北清河。雖說如此,濼水仍然夾雜著途中卷走的不少泥沙,在河口處制造了凶險的淺灘和暗流,如果沒有事先勘探過水文就貿然闖入,那麼八成會折在這里。

「是!」「定要讓東夷好看!」「為解萬戶報仇!」

將領們紛紛發出了呼喊,但看他們的臉色,卻很是有氣無力,一副沒底氣的樣子。

三天前,濱州的守軍快馬來報,說一支「無邊無際」的水師闖入了北清河之中,一路燒殺搶掠,眼看著就朝濟南的方向去了,這立刻引發了蒙軍的警覺。

前天,負責北清河東段防務的水軍萬戶解成部倉促向前迎擊,在濟陽縣附近的河段與敵軍發生了「大戰」。結果損失慘重,連解萬戶本人都折了進去,卻未曾對敵軍造成任何有效的反擊,唯一有用的一點是確定了敵人就是傳說中船堅炮利的東海軍。

僥幸逃生的殘兵敗將們星夜兼程,將這個消息送回了濟南,留守濟南的張榮實部立刻如臨大敵,倉促做起了應戰準備。

昨日,據陸上偵查的騎兵說,東海水師在濟陽和濱州間的河道上到處搜集船只,並未有繼續向濟南前進的跡象。這讓濟南方面大大松了一口氣,張榮實部趁這段寶貴的時間加緊準備,最終選擇了濼水河口作為迎戰的戰場。

(注︰此人叫「張榮實」,是河北出身的水軍萬戶,跟濟南公張榮不是一個人)

今日,便是決戰之時了!

若是此戰勝了,那什麼都好說,但要是輸了,那濟南的三十萬大軍的糧草可就危險了!

河口西邊的臨時碼頭上,停靠著四十多艘大號戰船和近百艘中小型的輔助船,都是張榮實部這段時間在濟南地界上搜羅來的,還安裝上了回回砲。張榮實自己的旗艦上,還裝了兩門繳獲自益都軍的火炮。

這樣的力量若是放回幾年前攻鄂州那時候,張榮實都有信心跟宋軍水師正面對抗了,但是現在仍然是心里惴惴的。為此,他還在近岸蘆葦蕩里藏了上百條裝滿了干柴的小船,準備看時機沖出去縱火。

做完總動員之後,張榮實讓將領們回各自的船上做起了準備,自己則在旗艦上閉目養神了起來。

也許是這幾天太過勞累了,往椅子上一倒,倦意便不住地涌了上來,半睡半醒之間,幕幕往事不禁涌上了他心頭。

他是河北霸州人,父親張進曾經做過金朝的北平公,在蒙古入侵時投降,後又在徐州戰死,他本人便從此繼承了父親的位子,踏上了為蒙古人而戰的征途。

霸州有著名的白洋澱,本地人多習于水性、精通操船,張榮實本人也是水中一個好手。當年蒙古人與南宋開戰,急需水師人才,他便被指派在家鄉訓練一支水軍,然後隨軍南征。

實戰證明這支霸州軍素質很好。他在淮水、在漢水都取得過不小的戰果,後來跟著忽必烈南征鄂州,更是勇猛敢戰,打出過亮眼的成績,為自己掙得了水軍萬戶和霸州管民萬戶之職,對于今年四十六歲的他來說,可以算是功成名就了。

想到這里,張榮實漸漸睜開了眼楮,又從懷里掏出一份家書,深情地撫模了起來,又回憶起了自己的三個兒子,不由得又盤算起他們的前程來︰「顏兒如今代我行霸州管民萬戶之職,做得很好,以後這個位子可以讓他接過去;玉兒擅長軍事,果決敢戰,以後可以讓他接過水軍;圭兒能讀書,不如……」

「報!」

一聲響亮的報告聲打斷了他的思路,他臉色稍有不愉,但很快意識到這是軍務,立刻擺正了神態,問道︰「什麼事?」

「傳騎來報,濟陽那邊的東夷水師向這邊過來了!」

張榮實立刻站了起來︰「賊軍現在何處?」

「濟陽軍發現他們動靜的時候是辰時,屬下估模著,再有一個時辰他們就該到了。」

「好!」張榮實深深吸了一口氣,「傳令下去,入水列陣,準備迎敵!」

……

「就這幾艘船?蒙軍在搞什麼鬼?」

東海號的船頂露天甲板上,李濤用望遠鏡觀察到蒙軍只派了十幾艘小船前來迎戰,不由得嘀咕了起來。

「大概是來試探的吧,」張船長把望遠鏡放下,又拿起一張地圖看了起來,「濼水改道之後,這里的水文變化很大啊, ,在這里迎戰,對面也是懂行的。」

李濤套上一件救生衣,開始往船下走去︰「得,東海號太慢,我還是先帶人去前面看看情況吧,您還是在這邊坐鎮,盡可能沿河中央走!」

「嘿,」張船長笑了起來,「看不起老人家是麼?論在淺水區航行的經驗,我可比你這毛頭小子強多了!」

「哈,那您就多擔待了!」

李濤拋下這句話,就一溜煙地上了一艘交通用的閃光級,轉移到了河級淺水炮艦「北清河」上,然後一上船就對著船員們做起了鼓動︰

「好了,伙計們,背負著‘北清河’之名,那這條北清河就是你們的主戰場,好好表現吧!把我的指揮旗掛出來,打出信號讓旁邊的跟上,都給我瞪起眼楮,拿出勁來,向前進發!」

船上的軍官和水手听了,立刻齊刷刷地立正行了軍禮,皮靴踫撞出整齊的聲音,然後齊聲大喊了一聲︰「為東海而戰!」

響亮的口號過後,北清河號的船長趙虎子上尉苦著一張臉,指揮著水手們動作了起來。

趙虎子作為東海海軍的老資格,經過多年奮斗後終于得以獨立指揮一條主力戰艦,如今到了戰場上正準備大干一場,卻突然被頂頭上司空降過來奪去了光彩,任誰誰都不願意啊!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不滿,李濤走了過來拍了一下他的肩︰「嘿,我就是來坐坐,該怎麼干你還是怎麼干。哦,對了,虎子,等這一戰打完,可是有不少校官名額的,你得抓緊啊……」

以往,校級軍官都是由股東壟斷,土著軍官升到上尉就是天花板了。現在隨著戰爭白熱化,軍委會終于準備解除這一限制了。

听了這句話,趙虎子眼楮大睜,眼神熱切起來︰「真的?……是,我一定好好表現,爭取立功!」

李濤笑了一下,沒說什麼,又拍了拍他的肩,便回去觀察戰況去了。

這年頭的水戰節奏非常緩慢,雖然在望遠鏡里已經看到了敵船,但真正接觸怎麼也得幾十分鐘之後,還有得等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