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67章 天命之地

1262年,1月4日,東海市,東海堡禮堂。

「……如上所述,按照益都方面報備的行動計劃,他們將在數日之內通過海路在膠州登陸,然後殺回益都,清除蒙古人在那里布置的眼線。

之後的動作,他們就沒向我們通報了,但是根據已經收集到的信息也好猜的很,肯定是向西攻佔濟南,控制北清河沿線再說。」

講台上,新任統計組組長高源面無表情、聲音也沒起伏地向大會報告了李最近的動作,然後站到了一邊去。

統計組由上任首席張正義一手建立,按理說換屆之後該交到新任首席史若雲手里,但股東們都很清楚情報系統的威力,為了避免首席權力過大,就趁著換屆的機會,把統計組作為一個單獨的機構獨立了出來。高源穿越前是做法醫的,為人沉默,穿越後表現低調,存在感不高,但這點反而更合適,因此被史若雲發掘了出來,經大會批準,擔任了新的統計組長。

李作為近年來天下大勢的最大變數之一,自然被統計組早就盯上了,各類情報收集得很是齊全。等他正式起事之後,東海商社也緊急召開了臨時全體大會,來商討接下來的應對。嗯,其實與其說是商討,今天更像是個動員大會。因為該做什麼,在過去的幾年中早已計劃好了,準備工作也早已或明或暗地進行了起來,就只差一個契機了。

之前為了保密,防止股東們隨口泄密,關于李的報告都很是簡略,但如今圖窮匕見也不用保密了,今日高源把他的布置透了個底掉,令股東們大開眼界。

之後,史若雲走上台去,先是對高源點頭致意,然後又笑了一下,開始對股東們親切地說道︰「大家好,今天又召開了臨時全體大會,當然,是為了李的事。呵,說起來,當年我們剛登陸,第一次開會的時候,王同彩就說過這個李,還說過他以後會造反。那時的事我可一直都記得,但當時只把他當個歷史事件,覺得還很遙遠,沒想到一眨眼,就到眼前了,就身臨其境了,噫噓唏。」

她停了一會兒,又嚴肅起來,高屋建瓴地說道︰「經過這麼多年的準備,我想大家都應該清楚這個歷史事件的意義所在了——李的反亂,是蒙元滅宋之前最後一次漢人成規模的反抗,而他的失敗也意味著大勢滔滔再不可逆。這是天傾之前華夏最後一次機會,也是我們的最後一次機會!

這六年來,在張首席的帶領下,我們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終于創下了一份還算可以的事業。我們的行政體系初步理順,根基開始扎下,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有了一個初級的工業體系,可以說模到了工業社會的門檻——但如果不能在抓住這最後的機會,參與進這次事件中去,改變它的結局,那麼我們當下建設出的這點事業都是鏡花水月,隨便就會灰飛煙滅!

這時候,難道我們能坐視這場大失敗的發生嗎?」

禮堂中很快有人配合地群情激憤地喊起來︰「不能!」

史若雲點點頭,握拳用力錘了一下桌子,忍住痛喊道︰「對,不能!」然後又遙遙對東北方張正義所在的登州方向一拱手︰「所幸在上屆管委會的帶領下,我們提前為這場變故做了大量準備,不至于措手不及。具體計劃稍後會由夏參謀長敘述,現在先請王同彩來給我們復習一下歷史上這個事件的發展吧。」

史若雲說完之後之後,往旁邊一站,讓王同彩走上台來,自己偷偷揉起了拳頭。

王同彩拿著教鞭往身後的大幅山東地形圖上一指,說道︰「咳,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歷史上,李二月份造反,干淨利落攻進濟南城,本以為各地世侯會蜂起響應,實際上卻沒人動彈。恰恰相反,世侯們在忽必烈的組織下,紛紛派出軍隊圍攻濟南,好好刷了一份戰績。李被困在城中,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還不到半年就窮困而亡了。

宋朝也不是坐視他滅亡的,派了幾路兵過去,不過要麼剛到戰場就被嚇回來了,要麼就是只顧撈自己的利益沒去管李,最後什麼忙也沒幫上。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夏貴,從家門口出兵,打到了徐州一帶,但是等李敗亡之後,蒙古人抽出兵力南下,這些地盤也很快吐出去了。」

她就這麼簡單說了幾句,很快就下台了。雖然之前已經听過好幾次這個故事,台下還是有不少人忍不住吐槽了起來︰

「還真是干淨利落,這也太短了,李也太快了。」

「簡直是一群豬隊友,真能靠得住嗎?」

「完了,我開始對我們的未來喪失信心了。要不要先選個島?」

「來人,把這個失敗主義者叉出去!」

雖然一片負能量,但是會場中的氣氛一直很是歡快,並沒有什麼凝重氣氛。畢竟現在已經有了不小的家底,股東們對自己的實力還是相當有信心的。

史若雲看了看拿著一疊文件的夏有書,後者點了點頭,走上了台去,咳了一聲,開始說道︰「咳,各位,現在我來做軍事委員會關于本次戰爭的應對策略的報告。這場戰爭,是一次重大的危機,但危中有機,也是我們的一次重大機遇,我們必須抓住這次機會!嗯,不過,在開始一場戰爭前,我們首先應該想到該如何去結束它,相比怎麼打、打出一個什麼結果,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他話音剛落,台下就有熱血青年忍不住喊了起來︰「還用說嗎?打到北京城,活捉忽必烈!」

夏有書看了他一眼,說道︰「我提醒一下,忽必烈現在是在開平,不是在燕京,按後世的劃分就是在內蒙古呢,你準備怎麼翻過燕山打過去?」

台下有人嘿嘿笑了幾聲,新任大會主持人喬玉山拍了一下驚堂木,他們就又安靜了下來。

于是夏有書繼續說道︰「同志們,雖然在這幾年里,我們的力量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相比強大的蒙古帝國還是遠遠不如,想要將它全面戰勝來結束戰爭是根本不現實的。一旦開打,結束戰爭的決定權就在于忽必烈,而不是我們了。

我們想要結束這場戰爭,就必須讓忽必烈覺得打下去獲得的收益遠不如暫時停戰。為此,一需要我們自身的軍事實力夠強,打幾場勝仗出來,二需要一點點戰略,三需要外部環境配合。

一就不需要說了。

二嘛,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我們要控制住足夠的戰略要點,讓蒙古人即使有再多的兵力也打不進來。其次我們要能主動出擊,尋找蒙古人的薄弱點不斷放血,讓他們感到頭疼。這點不太容易,但好在西北邊有一個渤海和好幾條大河,可以處處登陸,這就需要海軍的發揮了。

這第三條,我們不能主動控制,但可以間接影響。不客氣的說,忽必烈現在面臨的局面比我們和南宋還要糟的多,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北有弟弟阿里不哥在旁窺視,南有宋朝雖弱卻也不可小覷,內部還有一大堆世侯各懷野心,就連麾下的蒙古人都有不少不服他的。所以忽必烈實力雖強,卻不可能全部用來對付我們。只要我們能夠在山東堅持足夠長的時間,暴露出忽必烈的虛弱,他的這些敵人就必然會蠢蠢欲動,最終他不得不與我們暫時停戰,抽出力量去解決其它問題。不然,就等著他的帝國碎成一地吧!」

他這麼一說,台下又有人忍不住笑了起來︰「說了一大堆,總之你們的辦法就是一個‘苟’字吧?」

夏有書一聳肩︰「可以這麼說,畢竟我們就這麼點人,想全面打贏根本是不可能的。順帶一提,根據文化部整理的史料,李後來雖然被圍困在濟南城,但是之前的小規模野戰的時候還是能跟同規模的蒙軍打個有來有回的,只是因為數量差距實在太大,才不得不縮進城里。我們也是一樣,小規模戰斗肯定能打贏,但是一旦遭遇超規模的敵軍,戰略上陷入被動,那戰斗力再強也沒辦法了。」

這時史若雲出聲補充道︰「但事情要分兩面看,全面勝利不可能,不過通過局部勝利爭取一定的利益完全是可行的。歷史上,即使平定了李,忽必烈也仍然元氣大傷,有一堆焦頭爛額的事要處理,一直到1268年才恢復了力量,開始進攻襄陽。我們不期望打上一仗就獲得永遠的和平,但一份為期五年的停戰總是可以期許的。有這五年,我們就能做很多事了。」

說完,她對夏有書點了點頭,示意繼續。

夏有書笑了笑,拿起教鞭,站到了地圖旁邊,說道︰「既然有了結束戰爭的方法,那麼這場戰爭就可以打了。但是具體要怎麼打,還要看我們到底想在這場戰爭中獲取什麼樣的利益。之前我們與管委會商討了一下,決定把這場戰爭的目標分為三個層次。

最低層次,自然是保住不敗,也就是即使李仍然敗亡了,我們也要保住當前的控制區不改變,並且與忽必烈達成和平協議。

而最高層次,則是……」

他還沒說完,台下就有好幾十人齊聲叫了起來︰「全取山東!」

呃,他們倒也不是無的放矢,當初東海商社連即墨縣都沒出的時候,夏有書就敢喊出「全取膠東」的口號,現在都佔了半個山東半島了,胃口不得更大?沒喊全取華北都是保守了呢。

沒想到,夏有書卻搖了搖頭,說道︰「不,不,太大了。整個山東面積太大、邊界線太長,可以說處處漏風。如果我們真全拿下來的話,需要耗費的精力和財力太多,到時候忽必烈一旦翻臉,我們就太過被動了。

所以我們的胃口一時不能太大,西邊的地盤還是讓李或者南宋或者別的什麼第三方勢力佔去吧,建立一片緩沖區,只要我們能在那里自由行動即可,等實力足夠了再考慮。土地並不是我們現在的核心利益所在。」

說到這里,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往地圖中央的一個位置重重一點,說道︰「但是,有一個地方是我們必須拿下的,那就是萊蕪!

萊蕪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說,那里有優質的富鐵礦,而且珍貴的是,同時也盛產煤礦!有了這里,我們就不用再拿辛辛苦苦進口的那點煤鐵小打小鬧了,而能真正建成一個龐大的煤鐵復合體,產出整個中國、整個世界都難以想象的巨量鋼鐵,從此再也沒人能擋住我們!」

他頓了一下,又握起了拳頭,高呼道︰「萊蕪,就是我們的天命之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