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258年,10月15日,漣水城。

漣水城縣衙東南的一處有兵丁看守的小院中,畢慶春急沖沖地走了進來。

院內正在無聊地喝茶的王泊棠看見他,立刻站了起來,問道︰「畢先生,如何?姜思明到底在搞些什麼?」

「稍安勿躁,」畢慶春徑直在石凳上坐了下來,先倒了一杯清水灌了一口,然後繼續說道︰「問清楚了,姜萬戶領軍北上,去打海州了。」

「海州?」王泊棠有些奇怪,「海州不是在李手中嗎?」

畢慶春瞥了他一眼,這人怎麼就改不了直呼人名的習慣呢?真是粗胚一個。

他嘆了口氣,說道︰「不是海州城,是海州之東的東海縣,也就是郁州島上的雲台山城。」

王泊棠想了一會兒,回憶著海州地理,隨即恍然大悟地說道︰「哦,原來如此,李把我們扣在這里,是怕我們給那里的宋軍通風報信?」

王泊棠他們來漣水縣搞外交,其實十天之前事情基本就談完了。李沒有做出具體承諾,但是暗示只要東海人不過界,他也不會插手。不過相應的,東海人必須給他提供兩門火炮及其制造技術,不然李就要親自上門去取了!

好吧,這條雖然有些麻煩,但王泊棠還是先含糊應付了下來,等回到東海之後再跟管委會討論該如何應對。

但是沒想到,談完這些條件之後,李一直沒放他們走,而是把他們軟禁在漣水城中,每日提供食水,但是不準出院門一步。直到今天,才通知他們可以走了。王泊棠感覺有些奇怪,自己在院內整理東西,讓畢慶春先出去搜集了一番情報,這事在漣水也不算什麼秘密,很快就打听了出來。

「當是如此。」畢慶春捋著胡子說道,「算算日子,初五那日我們還見過姜萬戶,若是不久後他便整軍出發,如今也該打起來了,也不怕我們泄密了。」

「嘖,這中間有十天了吧,這姜思明也太磨嘰了。」

「何出此言?漣水到海州將近二百里,光行軍就要六七日,再加上出發前要整軍,到了海州還要準備一番,十日之內能開戰已經是神速了。看來姜萬戶是歸心似箭啊。這拿下東海縣之後,可以就要朝你們的東海去了,你們可得好好應對啊。」

「唉,也是。算了,事不宜遲,我們趕緊走人吧。」

……

兩天後。

「如何?」

漣水縣衙的側廳中,王文統放下手中的筆,對著前方一個風塵僕僕的低級軍官問道。

軍官行了個禮,說道︰「東海人昨日已從雲梯關出海,只是……他們未沿岸北上,而是直接朝外海去了!」

「走外海?呵,他們能從外洋返回中土,果然是有些本事的。」王文統略微有些驚訝,但隨後掐指一算,又揮了揮手說︰「不過也沒什麼,此時姜萬戶應當已經開始攻城了,他們早回去一兩天也無所謂,你先下去吧。」

「是!」

軍官退下了。王文統對這種小事並不放在心上,轉身又回去處理起文書來。

前幾天王文統把東海人放行,還特意派了一隊兵丁「護送」,以免他們途中亂走,順帶控制一下速度,別讓他們走得太快。

不過他們或許是使了賄賂,速度比計劃還快一些,第一天就走了一大半,第二天便到了淮河入海口雲梯關,然後便乘船出海了。

此時江淮一帶的海岸線要比後世靠西得多,雲梯關原先緊鄰海岸,但北宋末年黃河奪淮入海,使得河口漸漸淤積,海岸線已經延長了數里之遠,雲梯關從海關變成了內陸河關。

不過因禍得福,這些新沖積出來的土地極其適合制鹽,逐漸發展出了一個大鹽場,成為當地的一大財源,被南宋朝廷命名為「天賜場」,寓意不言而喻。

李奪取了漣水之後,也順勢控制了黃河入海口的雲梯關,並且在此駐扎了重兵,以防止南宋水師走水路襲擊漣水,同時也收取鹽利。當初王泊棠他們乘坐白羊號從海路過來,到達此處之後便不能繼續深入,後來反復通了幾次信,才被當地守軍將信將疑地從陸路「護送」到了漣水,白羊號也留在了雲梯關內。

好在王文統還算地道,軟禁東海人的期間跟雲梯關守軍打了招呼,守軍因此沒敢亂動白羊號,所以王泊棠他們到達之後就能立刻出海,此時已經是十月十六了。

白羊號出海後直接走外海往膠州方向開過去,入夜之後也不停歇。不過由于此時刮北風,雖然和行船方向並未完全相逆,但速度仍然受到了很大影響,直到十月十八日才回到了東海區。

……

張正義收到報告之後,急沖沖地回到了管委會的會議廳,見到王泊棠安然無恙地坐在里面和其他管委聊天,松了口氣,換了個輕松的語氣說道︰「王大使,你可算回來了,我們正頭疼該怎麼給你開追悼會呢,這下不用了。喲,我怎麼看著你比走的時候還胖了一圈呢?」

王泊棠苦笑道︰「得了吧,整天被李關在院子里,也沒法活動,只有吃了。」

張正義拉出張椅子坐了下來,問道︰「哈,果然還享福了。也行,這幾天你就不用休息了,多去干點活鍛煉鍛煉吧。」

王泊棠應景地哈哈笑了起來。

這時旁邊的孔嘉誼咳了一聲,張正義看了他一眼,轉過頭來說︰「也是,時間緊張,先說正事吧,南邊什麼情況。」

「問題不大,李暫時不會插手,」王泊棠一邊掏出一個東海產的牛皮筆記本,一邊說著,突然想起了什麼,說道︰「等等,別的先不說,有個要緊的事。我走之前,听說姜思明去攻打東海縣了,這事可能影響重大,你們管委會得趕緊做好對策。」

「東海縣?」孔嘉誼問道。

「應該是海州的東海縣吧,就是海州東邊的幾個島,當前還在南宋手里。」旁邊的張船長解釋道,海州位于南下航路上,他對附近的地理比較熟悉。

張正義走到會議室西牆旁邊,牆上掛著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和山東周邊地圖,他背著手觀察了一會兒,頭也不回直接問道︰「王泊棠,姜思明手下有多少兵力?」

王泊棠也不看筆記本,直接回答說︰「據我們在漣水打听的,應當有五六千人吧。其實份量還是挺足的,因為這些人里面大多數都是戰兵,後勤都是由李和東平嚴家供應的,不用設置太多輔兵,戰力比起尋常的‘萬人大軍’也不差了。畢竟姜思明怎麼說也是手握五州的萬戶,還是有些實力的。」

張船長嗤笑道︰「就膠州那一千兵的水平,就算再多五倍又能強到哪去?」

「不要輕敵!」張正義擺了擺手,又問道︰「東海縣守軍有多少,你看他們能頂得住嗎?」

王泊棠撓了撓頭︰「這我也不知道啊……不過據說攻打海州的不止姜思明的人,還有李派過去的水軍和海州本來的守軍,我估計宋軍這次是凶多吉少了。」

這時,旁邊一直在埋頭翻著資料的文化部長張建國咳了一聲,開口說話了︰「我插一句,歷史上的東海縣確實是失陷了的,不過似乎應該是在明年。雖說我們整理出來的史料殘缺不全,但這一點應該沒問題。順帶一提,之前我沒怎麼在意,不過這麼一查,才發現李攻佔漣水也本應該是在明年,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哦?」張正義轉身過來,笑道︰「這麼說來,我們的到來終于開始產生蝴蝶效應了?有些意思,不過我們好像也沒做過什麼大事啊。」

場上幾人都起了興趣,交頭接耳討論了起來,不過也沒個結果,過一會兒就停下了。

張正義又對張船長問道︰「張船長,我們現在能出動的海軍力量有多少?」

張船長把手一攤,說道︰「六艘主力艦,兩艘在第二艦隊,兩艘去了遼東,只有霜降和立冬兩艘在港。」

張正義皺了皺眉頭,問︰「韓松他們什麼時候能回來?」

「剛收到消息,他們十六日去了一趟新河基地,放下了幾十個吐得不成人形的買來的女真少年和雇佣兵,然後又出發返航了。算算日子,最快也得三天之後才能回來吧。不過回來修整幾天,就馬上得去打乳山了。還好這季節水冷,附著物不多,不然整備起來又是個麻煩事。」

「唉,」張正義嘆了口氣,「原先還覺得六艘船挺多的,沒想到一用起來就不夠了。下艘星火級是‘小寒’吧?什麼時候能下水?」

張船長咧著嘴笑道︰「哈哈,首席,穿越來你說了那麼多話,就這句最中听,船就該多建幾條才對!不過,冬天生產受影響,小寒號得明年二月份才能好,肯定是來不及了。」

「沒辦法了,讓霜降和立冬輪流去一趟海州吧。到了之後也不要多事,我們就這兩艘船,也改變不了戰局,就遠遠看一下,輪流回來匯報戰況就可以了,方便這邊早做準備。本土的海防就等韓松他們回來接手吧,就幾天的空窗期,問題不大。」張正義很快做出了決定。

隨後他掃視了一圈會議室,發現商務部長史若雲不在,轉念一想才記起她跟韓松一起去遼東了,于是又對張船長說︰「把魏萬程也帶上吧,如果有什麼突發事件,就讓他幫忙處理一下。」

于是會議就這麼結束了,正在東海-膠州灣一帶巡邏的霜降號快速整備起來,于十月十九日開向二百公里以外的海州。

————

感謝書友夢想無限99的打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