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13章 炸泥鰍真好吃

黃書記打了個眼色,那邊秘書過去交待記得擦汗。

汗滴禾下土無所謂,滴到油鍋里難免給人不衛生不干淨的感覺。這都是游客呢!

其實今天天氣還算好,氣溫不高,有風更不熱,微汗添涼。

但在鍋邊做事的人那確實是沒辦法,大灶柴火油鍋,很有土味美食的感覺。

要的就是這個範啊!

這以後,就是大利村的文化資本。

「泥鰍我也有段時間沒吃過了。雖然十塊一斤,但比豬肉還是便宜多了。」

遠處還有個攤位是炸竹蟲,擔心大家害怕,也把竹蟲打爛了用面糊弄成一條炸。

黃書記看看他,想起林雙最近做早飯的那個直播︰「那個,您要不要試下?」

話出口就有些後悔,馬上又補了句︰「算了,有點危險。」

「炸泥鰍嗎?那還好。」

林雙看了下自己的手,他倒是不怕被油滴濺到。

「拿個手套,我去。」黃書記也是有急智的。

「我來吧,反正也空,這人這麼多。」

「還是不要了吧,人那麼多,萬一擠翻掉」

有人反對。

黃書記點點頭︰「倒也是,我們上。」

縣里來了不少游客花一千元進村,可不光只為了抓泥鰍,看林雙之外,還想著近距離說兩句。

如果能吃到一根林雙炸的泥鰍,這票價值了。

但如果縣里的領導親自炸,也是個誠意。

「我先炸幾根,你們排隊,輪流體驗一下。」林雙已經起身過去了。

大廚改幫他打下手,這些泥鰍吐了泥之後,就被一只只捏破肚子,本來人也沒那麼講究,但這時可以講究一下。

泥鰍也是他們自己抓的,弄了一身泥,這里提供了洗澡的地方,反正挺農家樂的,全村都被組織起來當服務員了。

看著就像一個大賓館。

長長的竹筷把泥鰍從調好的面糊里拿出來,一條條下了鍋。

面糊里打了蛋,調好了料,孜然胡椒鹽什麼的都不缺。

香氣傳出老遠,看林雙當起了大廚。

大家趕緊過來排著隊過來取食,一個個拿著手機到處拍,對上林雙時靦腆一笑,放下,林雙不喜歡別人過分。

但這場面也是很難得,因為林雙沒有搞任何的簽售會,見面會。

別的明星撈錢,開個握手會,寫本書簽售什麼的。

林雙,助農,親自炸泥鰍,然後一人一根。

動作麻利,圍觀的人大幾百,幾個跟拍的攝像師。

有意思。

「您好林雙。」

「你好。」

林雙看著這位中年人,他是單獨一個,沒有同伴的樣子。

很快,腦子里頭浮出他的資料,林仁樹。

「我是做生態農業的。」

「哦?」林雙看看他,隨手拿起一根炸泥鰍遞給他,「不好做吧?」

「生態農業做了五六年了,一毛錢沒掙到還投進去了不少。這幾年幾乎都在破產的邊緣,心境也是秋雨打芭蕉,寒風吹柳梢……哦,我叫林仁樹,也姓林。」

「你為什麼做生態農業?」

「為什麼」

林仁樹一臉無奈表情︰「除了有那麼點田園情懷,最主要的是食品安全問題了。」

這些都是場面話。

「食品不管現在還是未來都是剛需市場。意識和覺悟都是在某個大事件發生後才會覺醒,就像有些人,抽了一輩子煙,戒不掉,一場病,再也不抽了。食品安全也是這樣,生了病再後悔就晚了,當然現在已經算晚了,評委會安全,還有量的問題。」

「現在你做到哪一步了?」林雙一邊問,一邊還沒忘記往鍋里放泥鰍。

林仁樹後面排隊人不少,跟著在听。

網上傳言,林雙為人很好,如果你不惡意冒犯他的話,他就是春風拂面。

所謂惡意冒犯,包括了強行要握手合影簽名懟臉拍,請吃飯等等。

正常人也受不了那些,更何況,林雙又不是娛樂圈明星,光靠臉混飯吃,人家有實業的,做的那些事都有譜。

林仁樹就是沖著這點來的。

「我其實是有一個計劃。」

「商業計劃?」

「創業計劃。」

「說說看。」

「在地級城市周邊建百畝農業園,生產,加工,倉儲,農業科技服務鄉村;然後是精選全國最優質農產品,新創或借鑒全國特色小吃,非遺美食,由中央廚房標準化生產。」

林仁樹一邊說,一邊仔細看林雙的表情。

「嗯,還有呢?」

「還有就是搭建婦女創業平台,做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公司引進項目,由社區服務中心做大數據搜集,市場推廣,並集合訂單。形成以家庭,社區為單位,圍繞衣食住行服務的私人訂制。」

這人在這里說,後面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不耐煩,也跟著說話。

「老百姓為什麼不願意種田,我今年種了三畝田,耕田施肥播種灑農藥一系列所付出的成本和勞力都不算,就從收割開始算一下,因為近段時間天天下雨,三畝水稻我請了四個臨時工幫忙搶收,每人工錢150塊,包一餐中午飯,四個人一起收了五天,共20個單天,發了3000塊。」

幾個縣領導奇怪地看這人,也判斷不出是不是真農民還是被誰安排來上鏡頭的。

「打得3300斤稻谷,每斤出田谷1塊錢,由于谷子長時間泡了水長牙子了,估計一塊錢一斤沒人要,就按一塊錢一一斤算吧,3300斤就是3300塊,除去開他們幾個人工錢還有300塊,這年頭豬肉貴,這300塊錢勉強夠買生活費。你們說種田還有什麼意義,倒貼了,不種至少還保本。你們說我以後還要不要種田?」

邊上有人點頭,有人卻听不下去。

「3300斤稻谷你用20個工收,服了你,我也是農民,我也種田不合算,但3300斤最多10個工就能收回來,當然,工資也是150一天,起碼200一天包吃,還要看挑谷挑多遠,如果在500以內,一個工收500斤,大概6個工收完,開支1500左右。你這純粹是瞎算,欺負這里多數沒種過田的?」

「就是,在田里跳舞嗎?三畝稻谷要二十個工日?」

「關鍵是倒伏了,是大風的原因,與排水無關,水排了,倒伏了下幾天雨也芽」

「在水稻七八成熟開溝排水都不會不真農民。」

「那不正好台風?」

「你還不是真農民,泡水里倒伏三個一天一畝已極限了,你踫到了就知道了」

「不成規模的種田都賠本。我看視頻里別人東北種水稻,用機械化種植收割每畝地也才兩三百的利潤。在南方人多地少,每家分不到10畝地很正常。種田的收入少使種地幾乎成了副業,基本種的都是不怎麼需要管理的玉米,農閑都會外出打工。」

「林雙這種,也不叫種田。」

「這是討論的啥?」

黃書記過來,警惕地看著這游客,似乎就是因為他,這里才突然熱鬧過頭。

「跟我說生態農業的模式。」

林雙看看他,「您跟黃書記介紹一下,正好我們竹山也在做類似的工作,您看怎麼可以發揮作用。」

林雙的「我們竹山」讓黃書記心花怒放,剛才還有點警惕眼神,現在馬上放松︰「這邊來聊。」

後面排隊的人已經等急了,這時趁機上來。

「雙雙,你好。」

「你好,來,等急了吧!」

「沒事沒事。」

林雙接著發泥鰍,粉絲們都會趁機問上幾句。

兩架無人機對著這個攤位。

山腰之上。

望遠鏡也對著這里。

「有只蜜蜂!」

「哪?」

「林雙頭上三尺,在盤旋」

「三尺,舉頭三尺有神明,那可能是勤勞之神。」

「說什麼屁,萬一它飛下來對著寶寶臉上扎一下怎麼辦?」

「蜜蜂!」

油鍋前很多人都看到了那只盈繞在林雙頭頂上的飛物。

「雙雙小心!」

粉絲們失色動容。

全網都看到了,彈幕飛起︰「不要傷害我家雙雙!」

「肯定是雙雙的氣味吸引了它!」

「雙雙能吸引蜜蜂,我為什麼只能招蒼蠅蚊子?」

「人生就是這麼不公平!」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