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遙又仔細瞧正在往這里趕但走走停停的大軍,忽有所悟,說道︰「應該是李許之和房都尉意見不合,以至于大軍亂糟糟的,不知該往哪里走。」
鄭繡听了,挑眉道︰「就這,他們怎麼敢跟將軍對抗的?」誰給他們勇氣?
蕭遙沒有理會這種問題,馬上命大軍出擊,盡快拿下李許之和房都尉等。
大軍見勝局已定,士氣大漲,一個個如同猛虎下山,沖向李許之和房都尉的大軍。
大軍沖鋒,引得大地因此震動起來,地動山搖。
隨後是一面倒的戰局,李許之和房都尉手下的大軍中,那些被強征而來的听見蕭遙的手下勸降,如同病入膏肓的人遇見了名醫,一話不說便降了,至于其他兵,則被殺得膽寒,見有人降了,也跟著投降。
房都尉等見敗局已定,自己麾下的人大多數都投降了,縱使自己不降,也沒有小兵可以指揮了,灰心之余不免有幾分憤懣,遂看向不遠處的蕭遙︰「若兩軍兵力相當,我絕不會輸。」
他將這次失敗歸結于兵力不足。
林都尉沒有說話,遙望著蕭遙,只有滿心的後悔。
他早見識過蕭遙用兵的本事,不應該站在蕭遙的對立面的,可惜悔之晚矣。
蕭遙看向房都尉︰「能讓人跟隨,本身也是為將者的該有的才能。」她原不想多話,但思及那些遠走他鄉投奔自己的老百姓,便又說道,「你肆意抓壯丁,無視百姓之苦,即使給你一百年,你也變不成一個合格的將領,你永遠無法打敗我。」
房都尉的雙目頓時赤紅︰「不可能!」
蕭遙卻不想跟他廢話,環視左右︰「你們誰去,拿下房都尉的項上人頭。」
她從前對房都尉沒什麼惡感,之前跟蘇守之合作時,雖然不喜歡房都尉的因陳守舊,但也頗為欣賞其忠心及其富貴不易妻的情義,可是自從得知房都尉強行抓壯丁,弄得民怨沸騰,讓許多人不得不因此背井離鄉,心里便不打算放過他了。
此時戰場上相見,自然不會再留後手了。
房都尉听了,臉上越發悲憤,他驀地將長劍橫在自己的脖子上,厲聲道︰「不牢你費心,成王敗寇,今日我乃敗軍,願自絕于此。」
林都尉跟房都尉相交多年,見狀忙拉住他的手,隨後看向蕭遙︰「蕭將軍,我們願听憑差遣,請你看在當初並肩作戰的份上饒過房都尉一命。」
蕭遙看向他︰「自你們不顧百姓死活,四處抓壯丁,我便容不下爾等了。」說到這里,看向房都尉,「你可知,你的手下為何那麼快投降麼?皆因他們是你強征而來的,並未真心歸附。」
房都尉听了這話,目光看向四周,最後落在穿著雜亂衣服的一些士兵身上。
當看到那些士兵仇恨地看著他,他忽然像被火燙到,一下子收回了目光,左手用力,撞開林都尉,嘴上叫道︰「這條命還你們。」說完握劍的右手一橫。
林都尉沒料到房都尉當真心存死志,他親眼看著血噴濺到自己身上,忘了反應。
蕭遙只是感慨一番,便號令手下去殺李許之以及鄭一老爺等一眾世家子。
李許之知道今日不可能活下去,因此很是干脆,也揮劍自刎,結束了這一生。
鄭一老爺和王三郎等見蕭遙雷霆手段,知道不能心存僥幸,再思及自己到底出自世家,總不好被一無名小卒殺死,還不如自殺保存名聲,因此都干脆利落地自盡了。
只是即將失去意識時,他們想起自己的家族,都不免擔憂起來。
和蕭遙作對,家族真的能繼續傳承下去嗎?
各大世家的部曲此時已經集結起來,再加上這段時間用米糧征回來的士兵,倒也有幾萬兵力了。
被推舉出來掌兵的,是出身範陽盧氏的範一郎。
範一郎在建安皇朝未倒之前,並不曾擔任過相關職務,但其對諸部兵法研究頗深,在競爭聯軍統領時旁征博引,以十分亮眼的理論知識擊敗其他候選者,成為了統領聯軍的將領。
他上任之後,知道各大世家和手下的兵將們畏懼蕭遙的五十萬大軍,對前途有些悲觀,便積極動員,分析蕭遙兵力雖多,然主帥乃女郎,以陰號令陽注定失敗,會招致手下的須眉男子背叛,大軍潰散在即。
範一郎飽讀詩書,雖然沒做成大儒,成為人人敬仰的風流名士,但一張嘴皮子著實了得,生生將手下的悲觀情緒給扭轉過來,還讓他們相信蕭遙的大軍眾將潰敗。
由于範一郎的動員,眾將都覺得勝券在握,再思及李許之和房都尉的大軍到來,屆時兩軍合一,便能橫掃天下,更是情緒高漲,恨不得馬上出兵去碾壓蕭遙的大軍。
大軍這樣的思想鼓勵了有些悲觀的世家大族們。
原本有些不安的世家大族們,終于放心了,繼續縱情山水,互相競豪奢。
所以,當李許之大敗自刎的消息傳來,所有世家大族的心態直接爆|炸了!
他們酒不喝了,也失去了縱情山水大談玄學和作詩的興趣,第一時間便派人去找範一郎,問及勝算。
範一郎對李許之和房都尉破口大罵,罵他們無用,手握十萬大軍居然不敵蕭賊一合之力,罵完安慰來人,他麾下的兵力雖然不多,但只是防守,是絕對沒問題的,讓大家不必擔心。
安慰完了,再來一句天下人都不會讓蕭遙一介女郎登基的,蕭遙失去了民心,注定敗北。
範一郎忽悠得相當漂亮,但是世家大族中一些老狐狸並不肯信,當即決定收縮勢力,並將財產藏起來以待將來再用。
但是對更多世家中的飽學之士而言,讓蕭遙登基為帝,不啻于顛倒陰陽,翻天覆地,所以他們寧願死,也要殺掉蕭遙,不讓她有登基的機會,因此都出門奔走,號召普羅大眾聯合起來反抗蕭遙。
有的世家子結合時下各宗教的特色,開始在民間散布一旦蕭遙以女子之身登基,上天將發怒並降下災禍,屆時血流成河,白骨累累。
危言聳听十分有效,唬住了許多老百姓,倒也招到了一批支持者。
然而追隨者並不算多,因為幾大世家于黃河疏通河道時挖出石碑,石碑預言女皇登基更有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蕭遙率領大軍北上,開始攻打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的郎主已經帶領家小奴僕攜著巨資隱居,其族中激進子弟不願為家族招致禍患,也沒敢住在王氏舊宅,因此偌大個太原王氏的大宅中,竟無一人。
林楠此時已經打完瑯琊王氏並收了許多財帛米糧,趕過來和蕭遙聯合了,見太原王氏竟提前搬走了,不免有些泄氣︰「得,軍費又少了一批。」
鄭繡點頭道︰「真想不到,堂堂太原王氏,居然也會帶了財產潛逃。」
蕭遙倒沒多在乎,她派人進去搜之後,才對兩人說道︰「他們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除非一輩子不出仕。」
林楠笑道︰「也是。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他們總不能離開這片大陸罷。」只要還在這片大陸,就將是蕭遙的臣民,躲去哪里都沒用。
未幾蕭遙派進去搜太原王氏大宅的人出來了,果然什麼都沒撈著,但從舊宅的日常起居可以推斷出,太原王氏離開沒多久,最多就三四日。
鄭繡听得目光一亮︰「既如此,不如我們馬上追?」
林楠看向蕭遙︰「將軍,找不找他們?」
鄭繡听了,目光大亮,馬上看向蕭遙。
她想起來了,蕭遙手上是有情報部門的。
蕭遙搖了搖頭︰「不找了。他們要麼一輩子不出仕,不然總有一天得主動出來。」
世家大族從促進文化發展來說是有功勞的,她並不打算趕盡殺絕,既然跑了,便跑了罷,只要不留下來阻礙她一統天下,她不會掘地三尺找人。
林楠和鄭繡都有些失望,但在蕭遙號令繼續北上時馬上興致高昂地領兵跟上了。
十大世家中,有四個世家投誠,剩下六個世家跟蕭遙對著干。
這六個世家中,滎陽鄭氏早被攻破了,趙郡李氏也被蘇守之領兵攻破,瑯琊王氏被林楠攻破,太原王氏跑了,只剩下範陽盧氏和隴西李氏兩個大族。
蕭遙此去,準備攻打範陽盧氏,再繞回來攻打隴西李氏。
鄭繡和林楠得知,都來勸蕭遙︰「不如先打隴西李氏?便是不打,也可以趕在隴西李氏跑之前收一批他們的米糧財帛。若先打範陽盧氏,只怕範陽盧氏和隴西李氏的家私財帛都沒了。」
範陽便是北平,離得有些遠,蕭遙率領大軍一路跋涉前去,只怕去到時,範陽盧氏便攜帶著大量財產跑了,再繞回隴西李氏,時間更長,隴西李氏只怕跑得更遠更從容,到時蕭遙率領大軍打過去,便什麼都撈不著。
蕭遙搖了搖頭︰「我們如今不差錢,他們能跑便跑罷。」兩家若跑了,倒免去了手下大軍打仗的傷亡。
林楠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可是革命不徹底,將來後患無窮啊。」
蕭遙笑了起來︰「他們都不敢露面,能有什麼後患?」說到這里收起笑容,繼續道,「我們如今說是打各大世家,但實際上,應該去打範一郎率領的聯軍以及各大世家中那些堅決反對我的反叛人士。」
躲起來的世家分明是不想再戰,她自然不會去趕盡殺絕。
但聯軍以及反對她的人,若不滅掉,將來極有可能會成為她和她的王朝的癬疥之疾。
林楠和鄭繡恍然大悟,馬上點頭︰「的確該打他們。」
隨後大軍一路北上,速度放得相當慢,一旦得到聯軍或是叛出世家之人的消息,蕭遙當即命人領兵去攻打,不帶絲毫猶豫的。
博陵崔氏,族中嫡系坐在一處,久久無言。
他們以為蕭遙此番一統天下會異常艱難,但是過去沒多久,她居然就打下那麼多世家了,甚至將最有可能跟她作對的蘇守之收歸麾下,更是直接覆滅了跟她作對的李許之大軍。
放眼天下,如今只剩下兩個世家大族未曾被攻破,但從蕭遙的攻勢來看,攻破那兩個世家也只是時間問題。
那時,天下將再無人制衡蕭遙,蕭遙順利登機為帝,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女皇!
博陵崔氏覺得,這一切都那麼難以接受。
過了許久,崔一老爺看向崔郎主︰「大兄,蕭將軍先前要求交出之人,你可有頭緒了?」
他知道,此事應該問崔大夫人,但他作為小叔子,實在沒有跟大嫂嗆聲的道理,所以只能問崔郎主。
崔郎主的眉頭深深地皺了起來,有些煩躁地道︰「這我如何得知?」
崔一老爺說道︰「蕭將軍性格如何,相信大兄已經清楚。屆時她領軍南下來要人,大兄便這麼回答她麼?大兄就不怕她一怒之下,滅掉我們博陵崔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