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82章 臣的新專利

大清早,似有一層朦朧的白霧,籠罩京城。

嚴府,大門前,

宋景面色焦急地等在此處,不多時,將嚴成錦從府中走出來。

「這是大人要的紙張。」

紙漿不能凝固,他便將紙漿分成兩桶,分別加入了少許木薯粉和糯米粉。

兩者,皆凝聚成黃紙。

嚴成錦收入袖口中,道︰「還是太粗糙,需再改進工藝。」

他見過更光滑更薄的紙張,並未有多少欣喜。

半個時候後,在午門的下馬碑落轎,

嚴成錦剛要伸手,轎簾卻被人主動掀開。

王瓊左手拿著芴牌,右手撐著轎簾,笑吟吟道︰「嚴大人早啊。」

嚴成錦心生警惕,王瓊是戶部尚書,六部中排名第二,誰要銀子,都得看他的臉色。

自己只是區區末輔,王瓊並不需要巴結他。

這家伙有事來求他?

「王大人為何諂媚?若是有事相求,就免得開口了,本官不會給自己招致禍端。」

「哎呀,本官只是想和你一起上朝而已,不必如此警惕,快出來吧。」王瓊笑意更濃了。

伸手不打笑臉人。

這小子平日雖然精明,但在他面前,你太女敕了。

嚴成錦拿上芴牌,從轎子里走出來,王瓊熱心地幫他整理了一下領口。

嚴成錦終于忍不住了︰「王大人,你有何事相求?」

成了!

王瓊面上一喜,這小子能招架這麼久,已經很厲害了。

「昨日,陛下看了玉米等物的稅賦,責問為何無法推行天下,本官想請你讓都察院查查。」

雖然,他也能讓都察院查。

但他請乞調查,不如嚴成錦下令調查更透徹,這家伙曾是都御史。

知道原因,才好對癥下藥,否則,農稅一直收不上來。

嚴成錦問道︰「戶部怎會不知?」

各府、州、縣都有戶部的文吏,應該會核算當地的稅賦,稟明緣由才對。

「朝廷下令推廣大半年了,各地百姓和衙門,不僅不推行,還抗拒朝廷的律令。」

要知道,朝廷下令推廣番薯和花生,已經大半年了。

收上來這麼幾石,大部分還是出自于京城。

說明京畿之外,壓根就無人理會,番薯能填飽肚子,花生更是能榨油的神物。

他不明白,為何百姓不願意種?

嚴成錦沉思片刻,心中有了猜想︰「本官也不知道。」

來到奉天殿,弘治皇帝手里捧著戶部的賬冊,番薯、花生和玉米等物的稅賦,皆在其中。

「弘治皇帝十七年八月,朝廷推行番薯,就算旨意到各布政使司需兩月,可至今也有八個月,為何只手上來幾十石!」

說到最後,弘治皇帝聲音提高了幾度。

平日國庫存糧還夠支撐朝廷的開支。

但九邊開戰後,每日需大量的軍餉,還不知道要打多久,一旦斷糧,士卒丟兵棄甲逃亡。

見大殿中,群臣默不作聲。

弘治皇帝又繼續道︰「徽州府休寧、祁門、績溪五縣,抗拒朝廷的旨意,拒不推行。」

江南是朝廷的賦稅重地。

但這五縣竟以田地不足為由,請罷耕種,分明是抵抗朝廷的旨意。

柴升轉頭看向王瓊︰「戶部未將這些番物寫進《農桑撮要》?」

農桑撮要是元朝的農學家,魯明善所寫。

但元朝以畜牧為主,輕視農業,故在明朝朱元璋手中,才得以大力推廣天下。

在農學界中,大抵和母豬產後護理的地位相同。

「柴大人不要信口開河,本官豈敢輕視!」王瓊聲音中帶著些許不悅。

劉健惋惜道︰「番薯、花生、土豆等番物是可解朝廷賦稅貧瘠,百姓卻不願種植,實在可惜。」

弘治皇帝看向嚴成錦︰「嚴卿家,你有什麼想說的?」

當初,這些番物皆是由嚴成錦發現的。

看了嚴成錦的大明盛世預想圖,弘治皇帝知道,此子心中一定有想法。

就是不知道,何時才會告訴他。

「百姓種了番薯和花生,還不知道收成,卻要交稅,天有不測風雲,若交不上來,反倒會加重負擔,此為其一。

番薯、土地和花生皆為番物,大明沒有它們的售價,不知能賣多少銀子,繳納了稅賦,或許還會虧銀子,此為其二。

百姓未見過番物生長,不知如何種植,即便寫入《農桑撮要》,臣猜,百姓家中也不會備此書,保存在官府中,形同虛設,此為其三。」

在大明,信息傳遞的速度慢。

土地是百姓手中的籌碼,有人找百姓投資,不知道賺賠的情況下,就會握緊手中的籌碼。

李東陽也是這般想的︰「有幾分道理。」

「臣以為當推行農產易市衙門,承諾采辦百姓種出的農產,且免稅無年,或許,才堪堪可以推廣。」

嚴成錦說的農產易市衙門,形同上一世的供銷社,百姓只關心能賺多少銀子。

才不管朝廷的盛世,替他們解決銷路,又不收稅賦。

比下旨推廣,更有效力。

他並非忽然提出來,就如水到渠成般,朝廷走到這一步,需要誕生這個機構。

弘治皇帝有些動搖了。

朝廷為了獲得馬匹,在邊陲推行茶馬易市。

為何不能在朝內推行易市?

柴升不急不緩︰「據本官所知,嚴大人的紙張並未做出來,有何底氣再提易市衙門?」

說著,百官的目光又落在嚴成錦身上。

「臣附議!」

接連有幾個官員附議。

嚴成錦清楚他們的心思,如同九邊納糧,百姓將米糧賣給官府。

士紳就收不到糧,生意沒法做了。

農產亦是如此,士紳從百姓手中低價收取,再高價賣去他處,可以賺銀子。

但朝廷一收,勢必會影響士紳買賣。

嚴成錦將手伸入袖口,百官忽然緊張起來,只見,抽出一張黃白的紙張,冊子打開般大小。

「這便是蔗渣做出來的紙張。」

比楮樹紙只差幾分,很薄,墨水能輕易透過,稍加改良,或許才可用。

百官震驚了。

蔗渣竟真的能做出來紙來?

劉健瞪大眼楮,此子年紀輕輕,怎會知道這麼多道理?

弘治皇帝忙道︰「拿上來給朕看看。」

蕭敬端著錦盤下去,把紙張端上來,這紙與楮樹皮的紙不同,很薄,上頭還有依稀可見的蔗渣絲。

但能做出來,意味著大明的造紙術,將不再依靠楮樹皮和竹子。

弘治皇帝驚呼道︰「嚴卿家是如何做出來的?」

百官豎起耳朵,翹首以盼。

「這是機密,臣已寫入專利,只能告訴陛下一人。」嚴成錦道。

百官有些怒了,這個家伙竟如此提防,我們還能偷學不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