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65章 威力不俗

弘治皇帝擔憂東宮出事,忙是趕了過去,到了卻瞧見朱厚照手搖著一物轉動,在火上翻烤。

「父皇來得正好,要開了。」

朱厚照準備撬塞子,嚴成錦對弘治皇帝道︰「陛下,請捂住耳朵,退出幾到大殿外。」

「既然如此危險,怎能讓太子胡來,來人,把太子押過來!」弘治皇帝叱聲厲喝。

朱厚照不管不顧,急道︰「再不開就焦了,快讓開!」

 !

一聲巨響,蓋子彈飛出幾米之外。

嚇得劉健跳起來,馬文升等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驚嚇。

弘治皇帝有蕭敬幫忙捂住耳朵,情況才好一些。

嚴成錦躲在殿門外,等巨響過後,才跑回殿中來。

「此物叫手搖爆米花機,是研究物理時,謝丕做出來的,不知怎麼被殿下買回了宮中。」

地上散落著一地米花,朱厚照忙是叫禁衛撿起來,有些心虛的看向弘治皇帝。

嚴成錦曾經說過,理科是可以改變天下的學問。

馬文升和劉健等人不以為意。

可見了手搖爆米花機,又覺得好奇,這聲響同信炮一樣,威力不俗。

謝遷微微低下頭,兒子在良鄉就是折騰這些玩意兒,同太子胡鬧有何區別?

「太危險了,怎能讓它流傳坊間。」

李東陽等人後怕地點點頭,顯然剛才被嚇得不輕。

弘治皇帝責備的眼光直勾勾盯著朱厚照。

「陛下,只是聲音大點罷了,傷不了人,若想推廣玉米,此物是不錯的選擇。」嚴成錦注視著朱厚照,心底輕嘆。

不出意外的話,這貨又要挨揍了。

手搖爆米花機雖然是個小發明,卻極大的鼓勵了良鄉工程師的熱情。

他們不斷用知識變成一個個小物件。

改良著大明的各行各業。

這是一種復興,就像西方的文藝復興一樣。

按現在的時間算,此時,西方的文藝復興已經接近頂峰,再過不久,很快就會出現各種科學萌芽。

若大明扼殺這股剛興起的勢頭,恐怕,要落後一個工業革命。

就如同史書中一樣。

閉關鎖國的落後,正是從這里開始,當西方爆發文藝復興後,接踵而來的就是工業革命。

西方諸國紛紛崛起。

慎重一手,大明不能比西方慢。

「這與玉米的推廣有何關系?」

弘治皇帝關心玉米的推廣,嚴成錦留給他的小半袋玉米粉,早就吃完了。

太後天天念叨著,何時有黃金粥吃。

他體恤太後,可玉米都用作種子,種下地了。

「陛下,不妨嘗嘗那爆米花。」

嚴成錦望向東宮的兩個小太監,端著大碗,捧在手中,爆米花的焦糖味香氣,飄滿了庭院。

朱厚照還想私藏,往前站了站。

「端過來!」弘治皇帝故作厲色。

「父皇一人嘗就好,本宮買玉米花了二兩銀子,要給太皇太後和母後送去。」

朱厚照數了一下,內閣和六部,加上老高,足足有十個人。

一人伸一次手,再來兩碗也不夠。

蕭敬拿起一粒,準備試毒。

朱厚照一把搶過來,塞進嘴里,「讓本宮來。」

「……」蕭敬。

真是一粒也不浪費啊。

朱厚照若無旁人地吃起來,爆米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塌,最後剩下小半碗。

弘治皇帝伸手夾起一塊,輕輕咀嚼,咬下去脆脆的,甜味在嘴中炸開,忍不住又伸手。

李東陽和劉健等人望著,有點饞了,卻不好意思開口。

「諸公嘗嘗。」弘治皇帝對朱厚照道︰「剩下的一碗,給太皇太後和皇後送去吧。」

朱厚照自然不情願,卻不敢違抗弘治皇帝的旨意。

命兩個小太監給兩宮送去。

爆米花的香氣四溢,劉健等人早就想嘗嘗了。

「臣試試。」

「臣也試試。」

內閣和六部的反應和弘治皇帝一樣,細細品味,吃了還想吃。

嚴成錦道︰「飴糖貴,若貨郎走街串巷賣爆米花,賺到銀子,玉米便如同蠶絲和棉花一樣,人人爭相種植。」

玉米的食用方式多了,就會漸漸從小眾的糧食,變成主糧。

等它變成主梁後,緊接著就是開墾荒地。

擴大大明的耕地版圖。

「朕記得,謝丕當初要去良鄉學理科,謝卿家還不許,現在看來,倒未必是一件壞事。」弘治皇帝含笑道。

也不知道是夸還罵,謝遷臉都綠了。

學理科算什麼好事?

眼看就要秋闈了,他覺得有必要去良鄉一趟,把謝丕喊回來,開一下小灶。

「延綏的軍田無人耕種,正好將玉米推廣到延綏。」劉健道。

弘治皇帝頷首點頭。

他想起嚴成錦說過,這玉米種在旱地就能活,頭一次推廣時,只推廣了兩京十三道。

卻忘記了九邊。

九邊重鎮,良田稀少,卻有大把的荒地,若將玉米推廣到九邊,豈不是能將邊陲的軍田利用起來。

「陛下想的,恐怕還太早了些。」嚴成錦道︰「九邊固然可以種玉米,但一爆發戰亂,這些地就會成為荒地,要想種植玉米,還得九邊安穩才行。」

西北的大片土地,不適合種水稻,卻適合種玉米。

要想九邊安穩不容易。

蒼蠅不舌忝沒有裂開的蛋。

一旦西北種滿玉米,就會把韃靼人招來。

九邊太遼闊了,韃靼人尋找到薄弱的防御點,很快就能攻進來。

「嚴卿家說得不錯,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安定伯收復河套。」

弘治皇帝悵然長嘆一聲。

「陛下放心,有本宮的九宮戰術,嚴師傅一定能找到韃靼人。」

朱厚照說這句話,就像他整天承諾「兒臣下次再也不會了」一樣,毫無說服力。

弘治皇帝和劉健等人,听了不僅不信,甚至有點生厭的感覺。

「臣相信殿下。」

反正相信朱厚照又不用掉腦袋,嚴成錦干脆應了一句。

朱厚照興高采烈。

……

西北延綏,風沙滿天。

嚴恪松從宣府奔襲到延綏,憑借陛下的御旨,路過寧夏時,在邊軍中調了一萬大軍。

前往與保國公匯合,執掌大將軍印。

河套的軍營大帳中。

「河套風沙不止,韃靼人蹤跡難尋,陛下竟派個翰林來接替本將的將印?」朱暉面色冷峻。

陣前換帥,這是大忌,對他來說更是大辱。

「嚴恪松原本是翰林,在翰苑呆了十余年,只是跟著王越打了勝仗,才得了軍功。

不知道為何,賀蘭山一戰,王越把軍功都讓給了他,說起來,此人運氣真好,一路升遷。」

提督史琳心底長嘆一口氣。

「他兒子嚴成錦,也得陛下的信任,此次換將,恐怕與嚴成錦有關。」

朝中情況他們不知道,但也能猜出幾分。

監軍苗逵盯著保國公,陰惻惻地道︰「保國公還想抗旨不交將印不成?」

何為監軍?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他就是監督朝廷的旨意,能夠及時執行。

是弘治皇帝的耳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