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96章 脫穎而出

被朱厚照升級過腦洞上限,嚴成錦見怪不怪了,如果眼神能殺人的話,朱厚照已經被在場的大臣殺死千萬遍了。

李東陽老臉一紅,萬萬沒想到,自己給女兒丟了臉,竟是羞愧起來。

弘治皇帝早已石化,張著嘴巴,半日說不出來話,腦中一片空白,世間竟有這等理由。

朱厚照茫然四顧,微微抬頭,怯生生地看了眼弘治皇帝,又看了看李東陽,生怕挨揍,老老實實低下頭。

李東陽正好借坡下驢︰「小女出身微寒,難配得上殿下,身為殿下的師傅,自當盡臣的本分,還請殿下勿怪臣太嚴厲。」

女兒比嚴府那春曉和千金,定然還要勝一分,若見了清娥的容貌,太子定會怒拍大腿。

不過這都不重要了,清娥似乎有了意中人,只是不知,此子是誰。

弘治皇帝覺得有些丟人現眼︰「李卿家不要往心里去,太子和嚴卿家退下吧。」

等弘治皇帝看完冊子,已是一個時辰之後。

從奉天殿出來,曾鑒低垂著腦袋,他也呈上了女兒的名冊,想要從上百個秀女中,月兌穎而出,何其困難。

听說,長寧伯和寧壽侯等也都在為選妃在奔走。

太子的心思,真是難以捉模。

曾鑒忽然想到了嚴成錦,這小子辦事穩健,心思縝密,又與太子相熟,說不定知道太子的心思。

抱著一絲希望,出了宮,回到府上將官服換下,便出門去嚴府。

他一路打听,竟無人知道嚴成錦的府邸在何處。

轉而換了一個問法,問迎客松的府邸,這回終于有點眉目了。

在京城西北角的小巷中,繞來繞去,曾鑒滿頭熱汗。

瞧見有幾個錦衣衛,便上前問道︰「我乃工部左侍郎曾鑒,安定伯的府邸怎麼走?」

那錦衣衛抬手一指,所向之處,就是眼前這座府邸。

曾鑒直想罵娘,他繞著這府邸轉了三圈啊,怎麼連個牌匾都沒有?

他不知道的是,來拜訪迎客松的人太多,嚴成錦就命人把牌匾先取下來一段時間。

從外頭看,自然是一座無名的宅子。

曾鑒輕輕叩了門,只听里面傳來一句︰「奇變偶不變,先生若能對上暗語,我便開門。」

他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只好報上家門︰「本官是工部左侍郎曾鑒,通報你家少爺。」

片刻,嚴成錦打開了門,見曾鑒站在門外。

曾鑒有些埋怨︰「你這府邸不掛牌匾,別人如何能尋到?正巧本官在工部當差,改日叫工匠,給你送一塊大匾來。」

「時常有人拜訪家父,不得已才下門匾,大人找下官有事?」

曾鑒轉念一笑︰「這次來,是為太子選妃的事,實不相瞞,本官也呈遞了冊子。」

嚴成錦想了想,道︰「等候宮中的消息便是,下官也無能為力。」

曾鑒嘆了口氣︰「你有所不知,若陛下能一碗水端平,本官也沒有怨言,只是張家兄弟和長寧伯也向陛下遞了冊子,是個秀才之女,你知道皇上歷來喜歡從百姓中選妃,張家兄弟又是皇後的兄弟,再美言幾句,這……」

太祖為了防止後宮和朝中大臣勾結作亂,大明的皇後和妃子,大多都是從平民百姓中選。

張皇後就是國子監生張巒的女兒,出身微寒,周太後也並不出身于官宦之家,大明在選妃這件事情上,有利于解決貧富差距。

張家兄弟找來了秀才之女,在皇後面前說一些好話,估計太子妃的位置就被暗箱了。

選妃不公平倒是挺難受的。

曾鑒沉吟幾聲,搖頭︰「慚愧得很,本官確實有一些私心,希望小女能選上,但更怕張家兄弟為了私利,向陛下推舉,禍害大明朝綱啊。」

嚴成錦記得,歷史上朱厚照並沒有子嗣,不知是不是太子妃的緣故,亦或是朱厚照包pi過長?

嚴成錦仔細斟酌,細細推演,要是朱厚照有子嗣,會產生何種影響。

曾鑒提醒了一聲︰「賢佷?」

嚴成錦恭敬地道︰「下官倒是有一些粗淺的見解,不知該講不該講?」

「賢佷快講,莫要客氣!」

嚴成錦道︰「不知大人的兄弟姊妹有幾人?」

曾鑒心中暗數︰「本官有兄弟姊妹九人,膝下兒女七人,家門在原籍也是望族,你問這個作什麼?」

「這就是大人的優勢,能生就能月兌穎而出。」

曾鑒懵了。

「陛下深知寧壽侯的品性,若知是他推選,必定會有所疑慮,大人不必擔心。」

曾鑒眼中一亮︰「賢佷有了主意?」

嚴成錦想了想措辭,就如何放大自己的優勢,如何先入為主搶佔先機,到如何俘獲太子芳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幾日,嚴成錦進宮時,常常看見許多的秀女,跟著內監宮女分批入宮,听說弘治皇帝和張皇後親自面見,連太後也在。

宮中的一處偏殿。

弘治皇帝和張皇後坐在御座上,這幾日見的秀女多了,有些疲勞,接連擺手讓蕭敬換人。

正在這時,走進來一個秀女,引起了弘治皇帝和張皇後注意。

與前些個秀女不同。

此女頭上裝飾極為簡樸,首飾極少,連臉上的妝容,也畫得很淡,宛如家中買不起胭脂水粉一般,但卻不掩其清秀的樣貌。

弘治皇帝抬眼問道︰「你是誰家千金?」

「小女曾媛媛,是工部左侍郎曾鑒之女,家父膝下有兒女七人,小女在家中排行第三,家族人丁興旺,在原籍湖廣是香火繁盛的大家族,家父雖居于京師,但得了空閑,也常回族中省親。」曾媛媛輕聲道。

別的秀女介紹自己時,皆是說琴棋書畫,父親卻要她這般說,曾媛媛此刻已是面色羞紅。

殊不知,人丁興旺,香火繁盛。

這八字,宛如鐵錘,每一個字都重重砸得張皇後和太後的心神激蕩。

相視一眼,太後和張皇後皆露出笑容。

太監蕭敬進來道︰「陛下,內閣李大人有事要奏。」

弘治皇帝為難地看了眼太後。

太後笑道︰「皇帝在這里陪了三日,想必耽擱了許多朝事,不必再作陪了,等哀家與皇後選出心儀之人,再跟皇帝說一聲。」

「那孫兒就告退了。」弘治皇帝緩步出了偏殿。

暖閣中,

李東陽三人早已在這里等候,見了弘治皇帝進來,劉健忙是行禮︰「陛下,近來北虜入寇,京師戒嚴,京營提督各官都已年邁體衰,臣想,應該要換選了。」

京營是朝廷中堅守備力量,自然不可怠慢。

可是要選什麼人才能堪當大任。

弘治皇帝問道︰「李卿家有何見解?」

李東陽道︰「臣以為英國宮張懋,有德有才,在京中威望甚高,不如就舉英國公如何?」

劉健道︰「臣倒覺得成國公朱輔亦可。」

弘治皇帝想了想,看向謝遷︰「謝卿家以為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