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放下筷子,抽空先回一趟家。
身後還跟了十多個人,都是先吃飽了的,一起跟著去老板家里瞧瞧。
這里面有高凌風,也有劉青山的幾個同學,還有張大姐領著阿毛他們幾個,剩下的,還都沒下桌呢。
「老板,你家肯定是村里最好的吧?」小凳子嘴里問著,在他想來,老板家里最有錢,當然住最好的房子。
劉青山笑而不語,指著前面的院子︰「到了,這就是俺家,歡迎光臨。」
院子里亮著點燈,照得清清楚楚的,矮趴趴的草房,窗戶上蒙著一層塑料布,黃泥牆,屋檐下掛著幾串紅辣椒和干蘑菇。
倒是頗有農家氣息,就是和大伙想象中的有點不大一樣,好像太破舊了一些啊?
在他們想來,應該住小洋樓才對。
院子里的大狗,撒著歡的沖出來,一個勁往劉青山身上撲,嘴里還發出嬰兒一般的哼唧聲。
好幾個月沒看到小主人,把它也想壞了。
張大姐不怕狗,還上去模模狗頭,然後嘴里咋咋呼呼的︰「後邊還一條小的呢,咦,這個是啥品種?」
火狐狸躲過她的爪子,小碎步跑到劉青山身前,用腦袋在他的大腿上蹭了兩下。
這時候,大伙才瞧見那條毛蓬蓬的大尾巴,立刻驚呼起來︰「狐狸!」
劉青山摘下手套,用手輕輕撫模著火狐狸的腦袋,借著燈光,看到它嘴巴子周圍的白毛,更加濃密。
「老四老五,把哥包里的酒拿出來一瓶。」劉青山朝屋里吆喝一聲,他的背包,早就叫小老四她們給背回來。
很快,倆小丫頭跑出來,老四手里還拿著一瓶好酒,山杏則直接從外屋地,把火狐狸專用的酒碗給拿出來。
往碗里倒了二兩多酒,立刻酒香四溢,火狐狸也不客氣,有滋有味地舌忝起來。
大伙瞧著這景象,都感覺有點詭異,一時間竟然沒人出聲。
火狐狸喝完酒,這才搖搖晃晃地去柴火欄子里趴著睡覺。
劉青山臉上鄭重的神色這才消散,笑著拉開屋門︰「大伙進屋吧,這就是我的家。」
屋子很暖和,還是以前的樣子,只是多了幾件電器。
幾個老頭老太太,正坐在炕桌前邊玩紙牌呢。
劉青山連忙上前︰「爺爺女乃女乃,秋菊女乃女乃,姥爺,舅爺爺,王爺爺,我回來啦!」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
女乃女乃和秋菊女乃女乃在旁邊伺候局兒,樂呵呵地招呼著大伙坐下,把瓜子、榛子、松籽之類的零食遞過來。
「姥爺,身體恢復得怎麼樣?」劉青山湊到姥爺身旁,幫他捏捏大腿,感覺姥爺腿上的肌肉顫了顫,看來是已經有了感覺。
林老爺子伸手模模劉青山的腦瓜︰「現在能拄拐啦,你師父說,再過幾個月,就能把拐棍扔嘍。」
「好,到時候跟俺爺比比,跑個馬拉松。」劉青山笑嘻嘻地皮著。
然後又轉向黃老爺子︰「舅爺爺,您老在這住著還習慣吧?」
黃老爺子只是一個勁點頭,全神貫注盯著手里的紙牌。
他牌技不大熟練,看不懂牌花,只能看整張紙牌,所以牌拿得比較散,旁邊的王教授,一個勁探頭探腦偷著瞧呢。
「王爺爺,不許偷看啦!」黃月明當然是幫著自己的爺爺。
一炕的老爺子,都其樂融融,劉青山也瞧著高興,招呼了黃月明一聲︰「表姐,給你介紹一下。」
重點就是老崔和張大姐這兩位,黃月明就興致勃勃地和他們交流起來。
港島那邊,娛樂比較發達,也比較正規,更接近西方。
像國內,目前還沒有正規的經紀公司和經紀人呢。
黃月明從櫃蓋上拿過來一盒磁帶︰「想不到這麼快就出磁帶了,里面的歌都很不錯。」
「等過完春節,我聯系一下,爭取在港島那邊銷售,還有崔先生和張小姐,也去港島那邊,看看能不能在紅磡開個演唱會。」
既然答應劉青山,幫忙拓展海外市場,那當然要從港島開始。
這些天在這個寧靜的小山村里,她也沒閑著,已經寫了策劃書,並且和港島那邊聯系了一下。
劉青山則笑笑︰「第一站放在港島也好,也不用太勉強,港島那邊自視甚高,比較排外,也不是咱們發展的重點,還是要把重心放在歐美那邊。」
黃月明眨眨清澈的大眼楮︰這個小表弟的心,還真夠大的,估計在他心里,港島也就是個小地方吧?
大伙正聊著,就听屋外隱隱傳來大喇叭的聲音,冬天的屋子嚴實,稍稍有點听不清。
不過有小老四和老五呢,她們出門听了听,就跑回來匯報︰「分紅啦,分紅啦!」
炕上的老人們依舊打牌。
于是劉青山就領著大伙起身,跟炕上那伙老人打了個招呼,就趕去村部的會議室。
會議室里早就擠滿了人,他們根本進不去,就听屋里傳出張隊長的聲音︰
「各家掌櫃的留下,剩下的都先去別的屋,二子,你們這幫小犢子再搗亂,就全把小東西割下來!」
然後就看到幾個小娃子,笑嘻嘻地從屋里跑出來,以前有名的哭巴精二子,現在也皮實多了,小手還捂著褲襠。
屋里騰出不少空間,劉青山才領著這伙觀眾進去。
掃了眼人群,看到大姐夫高文學也赫然在座,旁邊還坐著路作家,哥倆正聊著呢。
在他們旁邊,坐著一個俏麗的人影,正是鄭小小。
手里還拿著圓珠筆和一個小本子,似乎在上邊記著什麼。
劉青山不覺好笑︰這就開始學藝了,你拜師了嗎?
鄭小小學文,雖然沒听她嘴里說過,但是劉青山太知道她了,肯定想成為一名女作家。
「王大哥。」
劉青山過去打招呼,瞧瞧路作家的氣色,還挺好的。
「青山放假啦。」
路作家眼鏡後面的眼楮也是一亮,閃爍著激動。
經過這幾個月的修養,他明顯能夠感覺到自己身體的變化,而且在這個寧靜的小山村里,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之中,現在已經把世界的第三部也寫完了。
有志同道合的好友相伴,妻子也搬了過來,而且還被安排到縣城的方便面廠,擔任副廠長。
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似乎一下子都消失了。
這一切,當然都是眼前這位青年的功勞,所以他的心里,充滿感動。
聊了幾句,听說順利完稿,劉青山也替他高興。
在原本的軌跡中,路作家在創作完這部大作之後,奮力將手中的圓珠筆,扔到窗外。
這里面包含的東西太多,旁人根本就無法理解。
但是現在就好多了,他還可以繼續創作。
作家手中的筆,就像是士兵手中的鋼槍。
一種改變歷史的成就感,涌上劉青山心頭︰「王大哥,下一步,就是爭取第三屆的矛盾文學獎,我覺得非常有希望。」
路作家目光堅定,這點信心,他還是有的,旁邊的鄭小小也起勁點著小腦袋,好像更有信心似的。
劉青山繼續道︰「然後就是聘請一個好的翻譯團隊,把作品翻譯出來,賣到國外去,去沖擊諾獎的文學獎!」
听得大伙都是一愣一愣的︰這位誰呀?
劉青山听到身後的議論,這才給大家介紹︰「這兩位都是作家,這是王大哥,平凡的世界。」
「那本書的作者,不是路……」
阿毛有點詫異,但是很快就反應過來,連忙上前握手,「我最喜歡里面的田曉霞!」
劉青山接著介紹︰「還有這位,是我大姐夫高文學,代表作就是渴望。」
眾人又是一驚,去年開始,最火熱的兩本長篇小說,就是世界和渴望,想不到,兩位大作家,都在這貓著呢。
在這個年代,詩人和作家,是最受人尊敬的,他們這些歌手還得往後排。
彼此都介紹一番,大家也都算是文藝工作者,所以還算談得來。
這時候,前面的老支書敲敲桌子,大伙這才收聲。
只听老支書說道︰「大伙早就盼著分紅了,今天青山也回來啦,沒他這個領道兒的,這錢大伙揣著不踏實。」
也不知道是誰帶頭兒,屋子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劉青山站起來鞠了個躬︰「感謝大伙的信任和厚愛。」
而大樹下公司的那些人,也終于知道,他們的老板,在這個小山村里的真正地位。
「咱們夾皮溝合作社,去年搞得不錯,原有的優勢產業都持續發展,部分產業還完成了更新換代。」
老支書戴著老花鏡,講話也越來越有水平︰「更主要的是,咱們去年起到了示範引領的作用,松江青稻,已經在小松江沿岸,發展到兩千多畝……」
「松江青稻啊,我吃過,可好吃啦,原來是這里產的!」阿毛興奮地低聲說著。
劉青山白了她一眼︰「等走的時候,你能扛動多少,就帶回去多少。」
「真的?」這丫頭骨架大,估計要是努努力,沒準真能扛個百八十斤的。
只听老支書繼續說道︰「還有咱們夾皮溝的合作伙伴,都走上特色發展之路,種植黑木耳、養殖梅花鹿、養殖野豬、養殖大雁等等,都獲得成功。」
大樹下這幫子人也有點听明白了︰在縣里吃的那些山珍野味,估計都是這麼來的。
當時听縣領導說,全都是出口到歐羅巴,賺外匯的那種,想不到,也是這個小山村搞出來的,難怪能成為十萬元村呢,捐款都一萬一萬地捐。
老支書繼續發言︰「他們在發家致富的同時,也給咱們合作社創收,大伙一起致富,這才是咱們國家提倡的。」
「這幾天,又有好幾個村子的負責人,都來咱們夾皮溝商量合作的事兒,正好青山回來了,明天給拿拿主意。」
劉青山連忙起身答應一聲︰「支書爺爺,成,到時候咱們一塊研究。」
或許村民們听著老支書的發言,感覺有些無趣。
但是劉青山卻挺欣慰的,他能感覺到,支書爺爺的理論水平,提升一大截,這麼大年紀,可不容易啊。
或許以後就能成為有影響力的農村基層干部代表,和華西那位老帶頭人一個級別的。
再打量打量老支書,穿著中山裝,里面的襯衣領子筆挺,銀白的頭發也梳理得一絲不苟,都往後背著。
配上黑里透著紅潤的臉膛,已經初具農民企業家的氣魄。
「下面就叫車老板子宣布一下收入,還是老規矩,只說個大概,回頭把詳細的收支貼到外面,大伙再細看。」
老支書一揮手,然後把話筒遞給老板叔。
車老板子輕咳一聲︰「去年對咱們夾皮溝來說,在穩固基礎的同時,也踏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哎呦喂,行啊,這村里的干部,說話都一套一套的,厲害!
大樹下的這群看客,算是徹底服了,快車道什麼的,他們都還是第一次听到,國家都沒這麼提過。
不過想想也就理解︰人家這個小山村,發展水平領先于全國,當然是快車道了。
可是村民卻不給面子,一幫人都開始起哄︰「老板子,撈干的說,一會兒都二半夜啦!」
車老板子掃了下面一眼︰「那不是正好,回家喂二遍牛。」
這些城里來的人,听不懂,還以為真是半夜給牛馬添草料呢。
然後車老板子就一項一項念起來︰「松江青稻,咱們夾皮溝出產了將近五百噸,出口創匯,換成咱們自己的錢,一共是二百四十萬。」
「另外,其他地方出產的青稻,咱們幫忙聯系的銷售,也有將近六十萬塊的利潤,所以這一塊,總收入是三百萬。」
不知誰帶的頭,會議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就連劉青山帶回來的那些人,也都起勁地拍著巴掌,好像這些錢里面,也有他們一份似的。
高凌風的感受最深︰三百萬啊,而且還是出口創匯,這個小山村,實在太了不起!
對于現在的人來說,上百萬,那簡直就是天文數字,想都不敢想的那種。
等到屋里安靜下來,車老板子這才繼續念道︰「第二項,主要是特種養殖方面的收入,按照當初的協議,咱們合作社包銷,都有利潤分成。」
「這部分主要是在廣交會上簽訂的合同,一共創匯二百多萬美金,咱們能分一半兒。」
「當然了,國家需要外匯,所以到咱們手上的,還是咱們自己國家的錢,這樣正好,給你美金,咱們還沒地方花去呢。」
大伙在心里算了算︰這一項,又是三百多萬人民幣。
小山村就四十多戶人家,平均下來,早就超十萬元戶啦。
這還不是最牛的,最厲害的是人家賺得還全都是外匯,就說你服不服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