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八十章 找到了賺錢的動力(求月票)

劉青山等人在一群老老小小的簇擁下,進到最大的屋子里。

這里是一個大通鋪,南北各一鋪大炕,都能睡十個人以上的那種。

屋中間燒著個火爐子,屋子里不算冷,只是進屋的老四老五,不由得吸溜兩下鼻子。

屋子里,氣味有點不大好。

尤其是老人扎堆兒的地方,都會有一種老人味兒。

劉青山輕輕拍拍兩個小家伙的腦瓜,她們倆就恢復正常,月兌掉外衣之後,就把她們帶來的禮物拿出來。

是幾個套娃,都是按照李鐵牛說的數量,給這里的小娃子們帶來的。

結果發著發著,卻發現還有一個年齡最小的小丫頭,還沒撈著。

李鐵牛也抓抓後腦勺︰「這個是新來的。」

那個小丫頭也就三四歲的樣子,頭發干巴巴的,呈現出枯黃色,扎了兩個小丫兒。

小臉小手也都皴了,小臉跟麻土豆似的,她靠在炕沿邊上,兩眼怯生生地望著這幾個陌生人。

「這可不行,新年禮物,都應該有的。」

山杏的眼神略帶埋怨地望了李鐵牛一下,然後就從自己的脖子下面,摘下來一樣東西,給那個小丫兒掛到脖子上。

山杏一共戴著三個吊墜︰一個是大東珠做的,是大哥送給她的,最珍貴。

另一個是紅山玉,是啞巴爺爺送她的,也不能送人。

還有個,就是一枚勾玉,是劉青山跟藤田正一打賭贏來的,就扔給妹妹玩,也被山杏戴到脖子上。

送給小妹妹的,就是這枚勾玉。

劉青山當然知道這勾玉的價值,因為魯大叔已經幫著鑒定過,不過他只是笑吟吟地看著這一切,並沒有出聲阻攔。

「呀呀呀!」

那個小丫頭估計也挺喜歡的,麻突突的小手捏著勾玉,嘴里呀呀的叫著,咧嘴朝山杏笑。

小老四使勁眨巴兩下大眼楮︰「原來你和啞巴爺爺一樣!」

被家里遺棄的孩子,又有幾個是正常的呢?

這時候,院長端著一大盆子凍梨進屋,嘴里熱情的招呼客人。

高院長是一個中年人,面目和善,眼楮比較小,笑起來就成兩條細縫兒。

李鐵牛又把自己背著的小包拉開,然後就從里面往外拿出來一扎扎嶄新的人民幣,全都是大團結。

整整十沓,一萬塊錢,擺在炕上,還是相當令人震撼的。

這可把高院長給看傻了︰「鐵牛,你這是干啥?」

「俺現在有錢啦,這錢給爺爺女乃女乃和弟弟妹妹們花,缺啥東西就買,大家想吃啥就買,還有這幫小家伙上學的學習用品,買買買!」

「對了,有時間的話,領著兔子去市里的大醫院看看,能不能把嘴唇治治,也不能總當小兔子啊。」

李鐵牛拿出來打架的那股豪氣勁兒,這一刻,劉青山覺得這位師弟的身形,那是真的很高很大。

不過鐵牛辦事太粗心,劉青山就在一旁補充道︰「以後孩子們只要考上大學或者大專之類的,學費全都是鐵牛出。」

「還有,院長叔叔,這筆錢用來改善生活,最好能記個賬。」

高院長樂得都合不攏嘴了,就剩下一個勁地點頭︰「好好好,鐵牛出息了,還不忘咱們敬老院,你們放心,這錢肯定不會錯花一分的。」

李鐵牛嘴里也嘿嘿著︰「都是俺小師兄領著俺發財,要謝就謝他吧。」

「都應該謝,都應該謝,你們都是好樣的。」高院長還模模老四老五的小腦瓜,顯然也包括她們兩個在內。

這家伙把兩個小丫頭給美的,抿著嘴樂,開心極了。

「開飯啦,開飯啦!」

一個聲音傳過來,然後就擺上四張大桌子,撿上來碗筷。

等菜端上來,劉青山還是感覺到有點心酸︰一盆子白菜炖粉條,里面只有屈指可數的幾片肉。

另外就是一個干豆腐炖土豆片,然後就沒了。

這可是大年初一啊。

看來鐵牛還是比較知道敬老院的情況,所以直接拿錢給大家改善伙食,這小子不錯,能夠不忘本。

今天這件事,算是徹底刷新了劉青山對李鐵牛的印象,從此之後,是真正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好兄弟。

等吃完飯,天快黑的時候,就來了一輛大卡車,車里拉著伴奏用的樂器還有行頭之類的東西,

車斗里還坐著五六個人,都裹著大衣,嚴嚴實實的。

 里啪啦的,小娃子們在門口放了兩掛鞭炮,李鐵牛則樂呵呵地站在門口,給劇團的人發紅包。

有人偷偷打開紅包,里面是五張大團結。

本來,這伙人一個個都不願意來,大初一的,還演出,誰樂意啊?

不過看到這個頗有些分量的紅包,大伙都來勁了。

那位團長更是吆喝一聲︰「今天晚上,大伙都賣賣力氣,把拿手的活兒都亮出來啊。」

後面的演員們都一哄聲地答應,情緒十分飽滿。

演出現場就在那間大屋子里,伴奏的就坐在炕沿上,演員們裝扮完畢就開始表演。

這時候的二人轉,還不像後來那麼鬧騰,除了小帽兒就是正戲,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開唱小帽兒,就是非常歡快的《小拜年》,也正好應景︰

「正月里來是新年兒呀啊,」

「大年初一頭一天兒呀啊……」

演員賣力氣,嗓子真亮堂,扇子耍得也歡實,手絹轉得更團圓。

敬老院的老老小小再加上打掃衛生做飯的工作人員,團團圍坐,一個個都抻著脖子,瞧得那叫一個聚精會神。

小拜年唱完了,啪啪啪,熱烈的掌聲立即響起,老四老五他們這些小娃子,小巴掌都拍紅了。

接著就是正戲,那句悠揚婉轉的「一輪明月照西廂」一出來,老頭老太太就樂得合不攏嘴︰

大西廂啊,太好了,能听半宿。

那句話咋說的了︰唱一段大西廂,西廂它賊拉的長。

果然,一直到半夜,這才曲終人散,劇團的同志,是連夜趕回,劉青山他們,則在這里住一宿。

躺在炕上,劉青山睡得特別踏實。

第二天吃過早飯,劉青山一行人就踏上歸途。

這次回家過年,頂多半個月的時間,所以還是很珍貴的。

來的時候四個人,回去的時候,就變成五個。

車里多了一個三四歲的小不點,就是那個啞童,名字叫丫丫。

誰也不知道她本來的姓名,見她就會嘴里「呀呀」的叫,所以就叫了這個名字。

是李鐵牛主張把小家伙帶回去的,從院長那里,听說這個小丫頭是嗓子燒壞了,不是天生的啞巴。

所以就準備帶回山上,叫師父幫著瞧瞧,看看還能不能治。

對此,劉青山當然沒意見,而最高興的則是老四老五。

一左一右的,坐在丫丫身旁,一會兒塞塊糖,一會兒遞過去一根火腿腸。

小老四的小嘴還念叨呢︰「丫丫,要不你就當老六吧,叫六鳳兒。」

「溜縫兒啊!」

開車的李鐵牛嘴里哈哈大笑,差點把吉普車拐溝里去。

這趟回敬老院,他的心情大好,整個人似乎也發生了某種蛻變,或許,是他找到了賺錢的動力吧?

劉青山當然也覺察到師弟的變化,這是好事,他當然支持。

下午兩點多就回來了夾皮溝,正是飯點兒,乒乒乓乓的,鞭炮聲正響得熱鬧。

劉青山他們回家,家里也正要開飯,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這個面當然就是面條了。

這也是有講究的,餃子代表著「交子」,是北宋時比較原始的一種紙幣,初一是新的一年開始,當然希望多賺點錢,過上好日子。

而面條,因為比較長,所以就代表著長壽,希望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

看到老四老五一人一只手,領著一個小不點,林芝有點納悶。

不用劉青山解釋,小老四就把事情說明白。

林芝也挺心疼丫丫的,看到小丫頭頭上,還有白花花的蟣子,便趕緊叫劉銀鳳給她洗頭。

劉銀鳳一瞧丫丫身上也髒,索性就直接把大木盆搬進屋,給小家伙洗了個澡。

反正才這麼大點,也不用避諱什麼。

洗得干干淨淨,腦袋上也用篦子,仔仔細細刮了幾遍,小丫丫終于干淨了。

篦子這東西,後世基本已經消失,類似于木梳,只不過上面的細齒非常密。

小老四和老五,還拿出來雪花膏,給丫丫皴了的臉蛋抹上,手背上也抹了蛤蜊油,小丫丫就變得香噴噴的。

她自己也挺高興的,一直咧著嘴樂。

這個小丫頭,大奔頭,小鼻子,小眼兒,一笑還有倆小酒窩,長得其實挺喜慶的。

劉銀鳳又把小老四以前的衣褲找出來一些,給丫丫換上,腦後梳了倆小丫兒。

這麼一拾掇,終于有點孩子樣了。

李鐵牛就樂呵呵地看著他們忙活,嘴里不時嘟囔一句︰「師父看了丫丫,肯定喜歡。」

晚上,丫丫就跟老四老五一個屋睡。

敬老院出來的孩子,其實自理能力還是很強的。

要是換成別人家這麼大點的孩子,到了陌生的地方,搞不好就會哭鼻子的。

第二天,劉青山和李鐵牛早上起來,也沒上山,等吃完早飯,李鐵牛這才扛著丫丫,劉青山領著老四老五,一起去了師父那里。

說明情況之後,啞巴爺爺果然很是喜歡丫丫,嘴里呀呀地叫著,手上比劃著。

小丫丫嘴里也發出呀呀的聲音,只是她也不明白啞巴爺爺的手勢。

小老四在旁邊連忙給她解釋︰「爺爺要收你當孫女,丫丫你樂意不?」

丫丫明顯愣了一下,顯然是听明白了,剛才還樂呵呵的小臉,立刻抽巴到一起,哭得鼻涕眼淚直流。

啞巴爺爺一臉的慈愛,將她抱在懷里,從頭頂的晾衣繩上扯下來手巾,給小丫頭擦臉。

有時候,你還就得相信緣分。

就像啞巴爺爺和小丫丫,一見面彼此就看對眼了。

或許是他們身上有著相同的殘疾,同病相憐。

或許是啞巴爺爺可憐小丫的身世,總之,見面不到半個小時,就變成了祖孫。

丫丫也終于有了正式的姓名︰孫小丫。

因為啞巴爺爺是藥王的直系傳人,姓孫啊。

山杏就笑著在旁邊安慰︰「別哭別哭,你這下有親人啦,應該笑才對。」

孫小丫也撲哧一笑,然後鼻子下面,就冒出來一個大大的鼻涕泡。

連她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吸溜一下鼻子,然後把腦袋埋進爺爺懷里。

看到這一幕,劉青山心里也滿是柔情︰這個世界,有時候還真的很美妙。

啞巴爺爺很快就開心地翻箱倒櫃,竟然找出來一個很古舊的本子,厚厚的一沓。

翻到中間偏後的位置,啞巴爺爺拿起毛筆,蘸了墨,然後在一個名字後面,寫下了「孫小丫」三個字。

劉青山也伸頭湊上去看,只見孫小丫前面的那個名字,赫然是「孫浩然」三個字。

想來,這就是啞巴爺爺的名字了。

搞得李鐵牛都有些吃醋︰「師父真偏心,小丫來了就上家譜,沒俺們啥事。」

啞巴爺爺就笑著比劃著︰你們在另一本冊子上呢。

一般來說,女孩子是不上家譜的,不過啞巴爺爺這一脈的傳統,顯然有些特別。

收起家譜之後,啞巴爺爺又拿出來一個紅繩,下面吊著一塊紅山玉,這個倒是大伙都有份的。

孫小丫笑嘻嘻地從脖子下面拽出來勾玉,給爺爺展示,還指著山杏,嘴里呀呀的叫。

啞巴爺爺也很是欣慰地模模山杏的小腦瓜,他知道這個勾玉是山杏的。

然後,老四老五就領著小丫去了外面,這里有大熊,還有山驢子,還有那只喜歡蹦蹦跳跳的小 子,三個小丫頭玩得可開心啦。

晚飯就在木刻楞這邊吃的,上山的時候,劉青山就背上來不少好吃的。

「小丫多吃肉,才能長胖胖。」

小老四給孫小丫碗里夾了一大片肘花,小家伙眉開眼笑的點點頭,然後還蘸了點蒜泥,把小嘴塞得鼓鼓的。

啞巴爺爺也不停地給孫女夾菜,弄得小家伙碗里都滿了,一個勁擺著小手。

至于剩下的手續問題,到時候叫鐵牛去辦就行,領養這種事情,敬老院那邊也樂意。

還有落戶口什麼的,那就更不是事,農村的孩子,很多生下來都不上戶口的。

一般都是到結婚登記的時候,這才辦理。

劉青山他們下山的時候,問問小丫,是在這里住,還是去他家。

孫小丫美滋滋地指指木刻楞︰這里,以後就是她的家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