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25章 戰爭分紅的民間喜悅

曹文此時在遠處的樓閣上,隱隱約約看著中蘭高官給那些漁民授勛。

一臉不可置信。

這簡直是千年難得一遇的事情,很少有平民百姓能夠得到高官的如此厚禮。

除了那些將領,才會得到上層高官的賞識。

「聞所未聞。」

曹文好一聲感嘆。

他曾經可是跟鄭軒有過一面之緣,那時的鄭軒不過是一個小小勢力的頭領。

甚至很多人都猜測這起義軍勢力,很快就會被大清滅掉。

但如今,兩人之間的身份差距也就越來越大。

曹文不過是山西晉商曹氏的一名大掌櫃,掌管著走私貿易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但人家已經成為了一國元首。

而且憑借著自己手中的勢力,不斷向外圍擴張,如今除了台灣省,海南廣東福建浙江江西呂宋這些地方都被他所掌控了。

甚至連清朝的皇上,也都駕崩了一位。

「真是幾年未見,就有如此大的變化,將來這天下,必定是他們了。」曹文只能這番感嘆道。

「那是當然,你見過哪里的高官會有如此厚待百姓?」

突然間,一個聲音在他耳邊傳了起來,只見樓坊的老板走了過來,也在窗邊好奇朝著遠處眺望。

見曹文喃喃自語說道,于是他便補上了一句。

曹文回答︰「從我出生至今,這倒是沒有,就連歷代的帝王,也很少會出現這般模樣。」

這時候老板露出了一絲微笑,「那當然。」

不多時。

曹文又回到商人的嘴臉。

他在看著自己購買的戰爭債券,也不知道能換多少錢,不過現在心里倒是有底了,這場戰爭勝利,能換不少錢。

又過了幾日時間。

宜蘭給漁民舉行了授勛儀式。

之後又給軍人頒發了各種獎項,許多士兵在這場戰爭中提高了軍餃,獲得了獎勵。

最後是非常隆重的烈士紀念活動。

大量的骨灰,依次進入到烈士紀念碑下,那場面萬人來潮,幾乎上上下下的宜蘭人都去了。

所有人都無比莊重,鼓聲響起,禮炮禮槍一個都沒有少。

又過了七八日之後。

曹文又听到了一個消息,宜蘭的世界和平博物館終于開館了。

這「和平博物館」從開工建設到完成,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花費了上千名工人,沒日沒夜地進行趕工建造完成。

當然只是完成了一部分。

因為朝鮮藩國館還在開工建設,如今主要將倭寇國殲滅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朝鮮藩國。

听說東海軍連條約都弄好了,只要戰艦開過去,基本上都能談得攏。

不過,僅僅是日藩館,但遠遠望去外表也是磅礡大氣,里面展覽著大多都是從日藩搶救性挖掘過來的文物。

眾人都知道,這所謂的和平博物館,其實就是中蘭戰利品的展示平台。

只是換了一個好名字而已。

此後他又得到一個更加驚訝的消息,這日藩博物館門票收益將會作為此次戰爭債券利益分紅。

將來福州廣州杭州南昌也會建立同樣的分館,門票的收入也是同樣。

此時街道上大量的人議論紛紛。

「你听說了嗎?下個月開始就能將戰爭債券兌換出來!」

「我听說分紅好像是兩成!」

「幸好老子買了十兩銀子,現在便宜得了二兩銀子。」

許多百姓都露出了微笑,跟別人炫耀著自己的戰爭債券,自己什麼都沒有做,只是將存款投入給國家。

現在卻獲得豐厚的回報,許多人都能大賺一筆。

可他們並不知道,這場戰爭的賠款分為五年,如今日藩只是賠付了六百萬兩白銀。

後續的賠款還在餃接之中。

為了彌補巨大的資金缺口,直接用和平博物館的一部分收入歸為戰爭債券的收益。

畢竟大量的文物都是從島國而來。

當這些消息傳到了福州,歡呼聲傳遍了整城,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他們的戰爭債券給他們帶來了大量的收益。

大街小巷極為喜慶。

恰好春節將至,變得更加隆重熱鬧。

這場戰爭在春節前夕就已經結束了,1794年過去了,1795年迎來了。

此時家家戶戶都迎來了好盼頭。

民間還出現了舞龍,舞獅,一部分是官方贊助的,但大部分都是民間自己自籌。

消息很快如同石子丟進湖水那般蕩起的漣漪。

廣州府,也同樣迎來了熱熱鬧鬧的景象。

許多人張燈結彩,甚至還有武術表演,搶福包,拜頭香。

原本粵商被打擊之後,以此為生的人大量地失業,許多人對于新政府是不滿的。

但現在時代卻變了。

新來的政府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工業化進程,從佛山到廣州府這一路走下來,大量的鋼鐵廠,兵工廠,造船廠,蒸汽卡車廠,采礦場,運輸船隊。

這些工業園區的建設,一時間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

並且吸納的勞動力數量,遠遠超過了清朝統治廣州十三行所需要的勞工數量。

特別是佛山鎮,原本整個鎮勞工數量需求也都在三四萬左右,但現在已經突破了五萬人。

工人需求也不斷增長。

一時間周圍的失業人口,無地赤農也都紛紛來到這些城市,尋求就業。

因為工業化的進程,導致廣州府佛山鎮兩地,百姓的收入增長迅速,遠遠超越了當時清朝的廣州十三行。

兩地的百姓對當時的不滿,很快就轉化為對新政府的喜愛。

特別是這次戰爭債券,許多人都嘗了第一波甜頭。

「我們要發財了!」

「誰說不是呢?幸好我可是攢了一點錢,沒想到幾個月過去,就這麼快有了,老子還以為需要一年多。」

「這些新軍實力不差,要不然如何打得贏清軍?」

百姓們在茶樓酒館笑呵呵地說著。

人一有錢,喝茶的習慣也就出來了,當然這被他們稱之為粵府文化。

眾人都以為戰爭會持續長時間,畢竟之前在大清的統治之下,一般出現戰亂都能維持一兩年的時間。

現在滿打滿算,似乎沒有超過六個月。

這讓他們感嘆軍隊的實力。

當然也有人懷疑,「這所謂的東海就應該不會只是在作秀吧?不可能這麼快就結束戰事,倭寇可是離著大老遠呢。」

其他人也都在點頭。

覺得說得有道理,依照大清那個尿性,那些官員確實喜歡干這樣的事情。

比如出現了匪寇,官員們通常先是上報給朝廷,事後要求朝廷發軍餉,然後裝模作樣地去剿滅盜賊,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效果大不如人意。

但官員們還是上奏給朝廷事情已經解決,然後又得朝廷獎賞。

不過匪患休息了一段時間。

又開始打家劫舍,所以大家對清朝官府自導自演的剿匪作戰,一般都處于不屑的態度。

便固有這樣的認知,也同樣觀察著東海軍。

但突然有一人開口說道︰「如果真是這樣,那東海軍何必發戰爭債券?這可是虧錢的買賣。」

不多時眾人議論紛紛。

也覺得他說得十分有理,如果是作秀也不至于虧這麼多錢,將錢發給百姓。

這只能說明戰爭真的贏了。

那人又繼續舉著當地羊城報社刊發的報紙,「你們看,邸報上都說了,宜蘭將會建造一個博物館,那里可是展覽著倭寇的東西,證明這場仗真的打贏了,

要不然軍隊怎麼可能打劫到這麼多東西,而且還是倭寇的東西。」

「確實是這樣。」

頓時眾人也都相信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