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76章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升官發財,也是百姓的願望

這些書生文人還想要煽動民眾。

卻發現根本沒有人理會,一點民眾基礎都沒有,只有幾個人在街上不斷地叫囂。

卻意外發現沒有人管書生,他們誤以為這個新的國家對于文人,不會像大清那般,動不動就文字獄。

于是更加明目張膽的抗議。

鄭軒看了一眼窗外的景象,「這些書生還真的囂張,以為老子不治他們,就覺得自己天下無敵,是吧?」

陳南要是自己的脾性,早就動手抓人了。

但鄭軒沒讓他動手,而是悠悠地開口道︰「讓百姓去治他們,我就不信這些死讀書的人,這麼有骨氣。」

這些楞頭青容易被人教唆。

倒是那些當過官吏的通透,跟他們不一樣,人家善于變通,一切都跟著政策走。

而這幫楞頭青,沒有受過大清官場的毒打。

「陳南,你卻讓報社刊登大學的政策,所有百姓的孩子,都能憑自己的實力考上學院,

更是告訴他們,在學院讀過書,優先被政府選入成為官員,就連在學院的獎金獎勵制度,貸款讀書,都一並報道,最好讓普羅大眾都知道這條消息。」

鄭軒開口說道。

對付這些楞頭青的只有人民。

這些書生不過是想要減少階層的上升通道,如此一來他們的利益和地位就不會受到威脅。

鄭軒索性將利益分配給所有的公民,如此一來,讀書當官就成為了全體公民的權利。

陳南點頭之後。

便開始去打點了。

兩日過後,福州報社刊發了新的政府政策。

一時間「說書人」的身影,在酒樓茶館頻頻出現。

如今,說書人成為了一個正當的職業,他們還有更為重要的身份「說報人」,專門負責分析當地報社新聞,以及政府的工作報告,甚至是政策導向。

這里很大一部分人是為報社工作的,並且領著是報社的錢,成為輿論導向。

此時茶樓內,人頭攢動。

說書人啪的一聲,扇子就被打開了,茶杯被人給滿上了,抿了一口水,之後就悠悠地說道︰

「最近你們可是听說學院的建設,我可是得到消息,以後這兩所大學,將會以考試的形式招收學子,

這可就不得了呀!」

許多人滿臉狐疑,覺得听不懂他說的是什麼。

一名漢子開口問道︰「考試招收學子與我們何干?」

「就是,我們又不是讀書人!」

許多人都點了點頭,嚷嚷地說道。

他們最多也就在意學府的工地干活情況,工錢到底怎麼樣,是多是少呢,包吃住沒?

說書人啪了一聲!

又將扇子合了回去,之後敲了一下桌子,周圍的聲音才漸漸地止住了。

他怒氣不爭地說道︰「你們這些憨貨,你們不用讀書,那你們的下一代也要讀書吧,

可要知道上了學院之後,你們的孩兒都能進入官府工作,吃的那可是官家飯,學識越厲害,官位上升,那祖墳都冒青煙了!」

眾人一听有官做。

頓時眼楮一亮。

他這一代做不了官沒關系,要是他的兒子孫子能夠為官的話,那真的是光宗耀祖,祖墳冒青煙呀!

到時候說某官員是我兒子,這听起來倍有面子。

老來落葉歸根,鄉里鄉親恨不得來巴結自己?

瞬間眾人的態度,180度轉換,甚至有人急忙地問道︰「這大學什麼時候開?要收多少學子?」

有人問學子的年齡。

有人問讀書需要多少錢。

更有幾個年輕人為自己而問,是否需要讀四書五經。

問的人也越來越多,整個場面熱鬧非凡,猶如菜市場吵鬧的景象一般。

不多時,說書人聲音就蓋不住眾人。

于是只能敲了一下桌子,「諸位安靜安靜,且听我分析!」

隨後場面便安靜下來了。

說書人很滿意自己的效果,于是詳細地說道︰「這兩所大學呢,每所先招募數百人當學子,之後再慢慢地繼續加,

你們且瞧瞧官報,上面寫著,若是學子成績優異,能獲得學院的獎賞,最高能獎金二十兩銀子……」

他話音還未說完。

底下的百姓又開始議論紛紛。

「這是真的嗎?二十兩銀子,果然,書中自有黃金屋呀,能夠買好幾畝田地!」

「回去我也要叫我的孩子,寒窗苦讀,先把這一筆錢掙回來再說。」

這二十兩銀子,說多不多。

但對于普羅百姓來說,卻是一筆不小的巨款,許多人一輩子或許連二十兩銀子都賺不到。

有七八兩銀子都屬于富戶了。

說書人無奈地敲了敲桌子,繼續大聲喊道︰「安靜安靜!諸位且听我說,

這只是其中之一,若是有人嫌讀大學費錢,可以向銀行學貸,也就是錢莊幫你們先出錢,之後學有所成,再還錢莊的錢,

若是以後出來,想必這等人才,各地的官府都搶著要,而且听說這大學學的是蒸汽機動力,造火車,造船舶,那些大廠可要搶人。」

說書人話音剛落。

眾人都不解,有一人耐不住好奇地問︰「學院不該讀書嗎?為何學的是這些工匠人的東西?」

「就是,那不就成為了工匠嗎?」

百姓們紛紛不解。

他們覺得匠籍只是奴隸之一,又沒有地位,又沒有財富,老是被那些富人子弟使喚。

而且听說匠籍連下一代人,也都是工匠,難以跳開這圈子。

在吵鬧的聲音中,說書人似乎習慣了,自己先是抿了一口茶,潤了潤喉嚨。

之後才開口悠悠地解釋道︰「如今新來的官家,可不同往日,他並未規定士農工商,在此地難道你們無察覺嗎?

一律皆是平等,不管讀書人也好,還是佃農也罷,有稱之為賤籍嗎?就連家仔都上岸做主人,你們還覺得工人身份卑賤?」

被他這麼一說。

眾人思索千萬,覺得說得有理,此地對于工人農民的照顧有加,平地權,工錢不含糊,更沒有存在瘋狂壓榨勞動力的行為。

並且還設立一個勞動局,專門解決工人們的糾紛。

曾經他們在大清的時候,就是生活在地獄中。連當學徒,大多數連工錢都沒有,只給一口飯吃就不錯了。

可現在,這新勢力卻是天堂,不僅有一口飽飯吃,而且工錢不少,更重要,即便當學徒也不會被壓榨。

說書人見眾人不斷點頭,便露出了一個滿意的神色︰「你們要知道,讀過書的學子不是不一樣,

想必各位有不少在工廠里工作的吧,也清楚那些熟練的工匠師傅,什麼也都不用干,只盯著你們工人,就能拿不少的月奉。」

在工廠里工作的百姓都點了點頭。

這位說書人說得沒錯,工廠里分工明確的,比如有專門的工匠負責出草圖或者木制模型。

然後就由他們這些工人,一手一腳搭建。

更重要的是這些熟練工匠,活不用干,拿的工錢卻不少,听說一個月有三四兩銀子,要是厲害一些,能夠拿上五六兩銀子,加上各種獎金那就更多了。

這些工匠師傅干的活,俗稱腦力活。

而且還是官家飯。

不管工廠是否開工,他們每月的工錢都是固定的,福利待遇都比較高。

一時間眾人都明白了說書人的意思,只要上過學院之後,就能成為這些廠區的高層,不僅吃得官家飯,收入也不低。

一年下來數十兩銀子都是有的。

頓時讓他們有無限的遐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