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34章 大清︰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軍閥時代來臨

紫禁城一片披麻戴孝。

群臣們哭嚎一片,有假裝的,有真心的,也有人竊喜,總之形形色色。

永琰悲喜交加中,自己終于登上了皇位,但也迎來了重大的爛攤子,乾隆老爺子的固步自封,驕傲自滿,此刻也吃到了重大的惡果。

賊軍愈發的強大。

清軍愈發地無能。

這兩個極端的軍隊一踫撞,清軍便潰之千里,一時間被打得潰不成軍。

永琰還沒有登基就焦頭爛額。

京城的百姓也是議論紛紛。

「听說江南一帶失守了,丟了三個省份,還把當今的聖上給氣死了,真是罪過。」

「那可不是嗎,听說朝廷不斷集結兵力往江西內送,可到現在官兵都不知在哪里,丟了也再正常不過。」

「唉……看來江南一地不安全,到時候難民可就多了。」

幾人唉聲嘆氣,听說南方的賊軍實力強大,一路攻城略地,沒有遭遇到像樣的阻擋,感覺大清的氣運也就差不多了。

而且最讓他們感受明顯的是。

江南發生戰亂,京城的物價漲得飛起,原本大量的米糧都是幾文錢,現在已經漲到了十幾文錢,一漲就漲了兩三倍。

對于窮苦人家的百姓而言,這無異于是災難,到時候京城可是要餓死大量的百姓。

街道上也就熙熙攘攘。

到處都是帶著白色頭帶的清兵,他們策馬狂奔,來回之間傳達軍令。

在客棧二樓喝茶的百姓,好奇地看著街道上來往的清兵,個個身上都綁著一面小旗子,說明有重要的軍情。

乾隆老爺子駕崩沒多久。

儲君必須戴孝三月,不過永琰可以靈前即位,成為代理皇帝,以乾隆老爺子的聲威發布政令。

而要成為真正的皇帝,只能到登基大典之後,才能不再依托乾隆老爺子。

但所謂的新朝新氣象,看起來卻一副頹敗的樣子,各地傳來緊急的軍情,似乎並沒有因為乾隆老爺子的駕崩,而有所減緩。

乾隆老爺子頭七還沒過。

饒州府就已淪陷。

永琰此時模著自己的腦門,感覺一陣頭疼,「慶桂,難道就沒有什麼法子嗎?」

兵部尚書慶桂此刻也沉默起來。

如今確實非常棘手,各地都在,而且他們如今面對賊軍的實力完全超過眾人的想象。

「還有一個辦法,但,頗為冒險。」

兵部尚書慶桂躬身說道。

永琰頓時眼楮亮了起來,一臉焦急地說道,「且說來听听。」

「賊軍附近的省份自立,讓他們有一部分的兵權,由此一來,他們便能自己招募軍隊,抵抗賊軍,

更能緩解兵部的壓力,如今各省調兵也都是不情不願,特別是朝廷的軍餉未到,他們就拖拖拉拉。」

慶桂將自己的想法說出。

如今這個情況全都靠朝廷的話,遲早大清也會被活活地拖死,與其這樣還不如讓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權。

讓他們自行建立軍隊與賊軍對抗。

如此一來,朝廷的壓力就會大大地減少,並且能夠空出大量的時間進行計劃。

而不像現在匆匆忙忙,調個兵都要好幾個月。

永琰這時候猶豫起來。

他如今快要坐上那個位置了,害怕手中的權力下放,若是這般,以後想要收回來困難重重。

慶桂見他猶豫。

繼續勸說道︰「如今這是可行的法子,現在重要的是將賊軍擋住,倘若讓他們繼續北上,大清將會元氣大傷,

即便我們打勝了,十幾年內也難以恢復,更別說想要重拾先皇榮耀,王爺如今擔心的不過是這些省份擁兵自重,

但只要其他省份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大清的軍隊也是如此,就不怕他們造反。」

兵部尚書慶桂說得有理有據。

永琰也為之動容,最後只能點頭。

隨後紫禁城內,清兵策馬狂奔,八百里加急趕往江南一帶,消息也很快傳了出去。

七八日以後。

鄭軒也同樣知道了這條消息,他看著上面的信封,「看來大清終于走到了這一步,他們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

陳南好奇地問道︰「首長為什麼這樣說?我覺得這條策略非常不錯,如此一來各省,便能招募大量的軍隊,以後的仗可能難打多了。」

「但大清的氣運已經到頭了,他發下去的兵權就一定收不回來,擁兵自重必然,是人都有野心,更何況如今大清朝廷的控制力越發低下。」

鄭軒慢悠悠地說道。

一個朝代走向滅亡,最重要的是軍事實力四分五裂,各地勢力起來。

就如三國里說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如今大清已經到了要分裂的階段,接下來它會分裂成更多的勢力,這一點不需要太多思考便能得出結論。

鄭軒覺得有必要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爭取更大的地盤,等各地軍閥勢力起來,戰爭就沒有這般好打了。

陳南微微贊同他的說法。

隨後他們便坐上了卡車,前往南昌府,未來那里將會成為戰斗的最前線指揮部。

「對了,告訴各地干部,每縣每府都要通道路,並要建立淡水以及煤炭的補給點。」鄭軒向旁邊的陳南吩咐道,讓他將這些記下來,作為未來的行政規劃。

……

朝廷的消息很快進入安徽,浙江兩省,于是當地紛紛開始招兵活動,他們原本屬于江南一帶。

根本就不差錢。

所以為了守住這一畝三分地。

大量的招募勇兵,上到府城下到縣城,都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一時間江南出現了短暫的繁榮。

大量的資金涌入到打鐵鋪中。

許多人都在鍛造裝備,更有甚者,派偷渡者進入光復軍的轄區內,然後私自收購大量的火器。

畢竟噶瑪蘭工坊可是有銷售火銃,雖然這種槍支射程短,但質量可靠,而且產量大,所以他們先優先裝備。

要不然空有軍隊,可沒有兵器。

但王中正與黃宿拿下安徽的徽州府,浙江的金華,台州府,卻發現詭異的一幕。

守城的士兵不斷地增多,而且他們使用的兵器比清朝更加先進。

至少都是火銃標配,幾乎都是噶瑪蘭造,城牆上大大小小的劈山炮,若不是彈藥不足的話,光復軍還難以快速地將他們剿滅。

隨後兩人去收繳這些清軍的武器。

讓他們驚訝的一幕出現了,火器的數量可比之前增長了近兩成,劈山炮也多了一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