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40章 過隙(全書完)

光陰太疾,如白駒過隙。

女兒上初中了,身高已超過她媽媽肩頭。

真的大姑娘了。

七八歲的時候,陳耀東偶爾還能抱一下女兒。

上了初中,就死活再不讓爸爸抱了。

無意中發現了女兒在一個小本本上寫的心事,陳耀東真是愁的茶飯不思。

青春期到了,女兒對某個男生有了好感,雖然只是青春的萌動,可依舊讓老父親為此好幾天沒有睡著,沖動的時候,甚至想把讓女兒青春萌動那個小崽子扔到河里去喂魚。

給姜苗苗說了之後,姜苗苗卻沒管這事。

只是教導女兒,女生要懂得自愛。

還有一堆道理。

陳語汐不住校,每天按時上學按時回家,多少讓陳耀東放心點。

至于學習成績,那個玩意陳耀東早就顧不上關注了。

2028年,陳耀東四十歲這年。

這一年有幾個好消息。

經過農科所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南山平源的玉米畝產成功突破了2500斤,創下了一個輝煌的數字,雖然還是不如西疆試驗田,但在河西產區已經首屈一指。

興邦集團旗下的制種公司,也在省里的支持下,在河西產區全面推廣新品系。

也是在這一年,興邦農業正式走出景安,向鄰近的幾個省份開始擴張。

2020年的決議後,擴張計劃被一再推遲,興邦農業足足花了十年時間,真正實現了常態化的市場下20%的淨利潤和營收比例,把成本、品控、服務做到了最優,建立起了真正高效的產供運銷閉環生態,打下了再也難以撼動的根基後,終于開始向外擴張了。

春節剛過,興邦農業就抽調了一支精兵強將,組建了五個百人百團分赴五省。

本來準備先向北上廣深擴張的,結果也因為物流倉儲體系的建設,不得不調整了擴張的方向,將目標改為了中西部五個臨近的省城,采取由近及遠的策略擴張。

從這一年開始,河西省的農副產品也隨著興邦集團的擴張直接流向終端消費市場,二批中間商的末日正式到來,一旦興邦集團有了足夠的消化能力,這些中間商就再也沒有了存在的必須和生存空間,被市場徹底淘汰是早晚的事。

六月。

正在外省拜會同行的陳耀東匆匆趕回了景安。

興邦研究院有了重大突破。

自2021年成功合成蘑菇頭的初代藥物分子之後,足足花了七年時間,燒掉了興邦集團數十億的資金,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在不下十萬頭豬身上做了試驗後,終于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內 胺類超級抗生素,除了防治各類疾病和殺菌,還有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功效。

三個月給豬打一針,其他的亂七八糟的藥都可以停了。

從2016年發現,到成功研制出產品,興邦集團花了十二年時間。

要不是2021年比特幣套現後得到了六百多億的橫財,陳耀東都想放棄了。

堅持說起來很容易。

但做起來真的很難。

希望是盡頭是光芒。

但這個過程卻是孤獨的,看不到光芒前,沒有幾個人能堅持下來。

特別是每年都要燒掉好幾個億資金。

有幾個企業能堅持下來?

好在總算是看到了光芒。

七月。

興邦集團成立了全資子公司興邦生物科技,正式進軍生物制藥領域。

蘑菇頭是一項了不起的發現,作用不單單是豬用的搞生素,在醫藥領域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這些年的試驗中,發現蘑菇頭的幾種合成藥劑可以殺死多種病變細胞。

在特定環境下,甚至可以殺死癌細胞。

而當初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研究豬藥。

2030年。

經過兩年攻關,興邦生物制藥經過兩年的多項技術攻關,終于建成了第一條批量生產的超級抗生素無菌生產線,同時公布了超級抗生素的部分科研成果和實際效用。

引發行業震動。

更多的則質疑的聲音。

然而幾個月後,在陸續傳出幾大頭部豬企從興邦生物制藥訂購超級抗生素的消息後,生產豬藥的關聯企業才開始急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股價更是應聲下跌。

與此同時,一些生物醫院領域的大公司股價卻在上漲。

根據興邦生物制藥公布的產能,年產量可達2億劑次。

而一支藥劑的出廠價是50塊錢,這得搶走多少企業的飯碗。

各種質疑聲音不斷。

甚至還有帶節奏的。

行業競爭,從來就不是溫和的。

而與國內同行相比,國外的巨頭們則是另外一番景象,景安莫名其妙的人多了起來,還有海外的生物制藥的巨頭跑到景安來交流和調研,甚至提出了各種合作。

包括但不限于收購、入股、合作建廠等。

興邦集團一概不理,甚至連門都不讓進。

有些海外巨頭甚至企圖通過官方來達成合作目的。

奈何如今的華夏早就不是幾十年前的華夏了。

吃了那麼多虧,怎麼可能還會上這種當。

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景安幾乎每天都有莫名其妙的人消息。

一起消失的還有興邦生物制藥的個別管理人員和技術研究員。

陳耀東一點都不擔心,興邦集團花了十幾年時間,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得到的科研成果,其中又有多少偶然和運氣,又豈是買通幾個管理人員和技術研究員能拿走的。

就好像曾經小鬼子嘲笑我們,給了圖紙也造不出一模一樣的東西來。

最核心的東西,永遠不會掌握在一個人手里。

從研發到生產,這條產業鏈上有太多的難題需要花費人力物力和時間去攻克。

缺了其中一環,面臨的就是一座攔路的大山。

所以陳耀東不擔心。

年中,河西省委大老板親自調研了興邦生物制藥。

下半年,河西省評選表彰十大高新技術企業,興邦生物制藥名列第一。

結果卻被全國人民給嘲笑了。

河西也有高新技術企業?

生產豬藥的都成高新技術企業了?

確實很有笑點。

年終總結大會過後,陳耀東正式宣布卸任興邦集團總經理,只保留執行董事一職,負責企業戰略、文化這些比較宏觀的東西,不再參與興邦集團企業各子公司的具體經營。

興邦集團總經理由四十八歲的王雪梅接任。

隨後,興邦集團辦公室發布了陳耀東的一封致全體員工信。

不是辦公室代寫的,陳耀東自己寫的。

部分內容如下︰

「……我一直認為,一家企業最重要的責任首先是讓自己的員工把日子過好,不用為了買不起房子和車子煩惱,其次才是回饋社民族責任。這些年我一直在考慮兩件事,一個是興邦集團的百年大計,企業發展到今天,興邦集團的每一位員工都付出了汗水,已經不再是我一個人的私產,而是大家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如何讓集團傳承下去,給後來人留下一個保障大家還算富裕生活的家園,我想了很久都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或許等我徹底退前會想出一個十全十美的辦法;另一個是員工的工資,十年前,我們提出了目標,要讓一線店員的工資過萬,我們努力了十年,到現在還差一點,我希望能明年能實現這個目標……」

又十年過去了。

景安的環衛工工資漲了漲,兩千多塊。

服務員營業員工資也漲了,漲到了三四千塊。

省城稍微高點,但也高不到哪去。

普通服務行業,工資過萬就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只能勉強活著,想要活出點尊嚴,對普通人來說確實挺難。

興邦農業一直在努力,但普通店員工資過萬這個目標對傳統的農牧實體企業來說真的太難了,以至于十年過去了還差一點點。即使現在在興邦農業的門店賣菜理貨對普通員工來說已經算是一份比較體面的工作,工資八九千,有三金五險,不菲的年終獎,能享受到許多隱藏的福利,比如子女教育,省城和各地市的中小學隨便選,不用再為了子女的上學問題求爺爺告女乃女乃,背著豬頭都不知道往哪送,但陳耀東和王雪梅卻沒忘了十年前吹下的牛B。

十年前那個特殊年代的瘋逛業績不算。

常態化的市場之下,興邦農業和興邦牧業雖然實現了穩固的正向贏利,但淨利潤率也就在15%左右,每年三十多億的淨利潤,可花錢的地方卻實在太多。

好在這個牛B總算是在2031年實現了。

興邦生物制藥投產運營後,興邦集團的整體經營業績直線起飛了,2030年實現營業收入63.09億,稅後淨利潤約42.41億,給興邦集團提供了一頭強大的現金女乃牛。

成為了興邦集團旗下最賺錢的企業。

員工不到千人,營收不足百億,淨利潤卻達到了四十多億。

十多年的堅持,終于換來了豐厚的成果。

2032年初,興邦集團的三千畝高新技術產業園通過層層審批,在景安奠基開工,建成後興邦集團、興邦農業、興邦研究院、興邦生物制藥將全部搬到產業園。

不用再東一個西一個分散在各處。

這年,陳耀東四十四歲。

姜苗苗也到了中年,她就比陳耀東小了三歲,歲月帶走了她的青春,但和其他的同齡婦女相比卻並不顯老,看上去也就三十多歲,身材也保持的很好,逾發雍容和優雅了。

女兒十八歲了,已經成年。

身高比她媽媽還要高出一點點,亭亭玉立,眉目如畫。

學校的時候不少男生追,甚至還在路上被堵過。

陳耀東為此還大發雷霆,讓人打斷了幾個兔崽子的腿。

初中時期青春萌動,還偷偷喜歡過男生。

結果到了高中,卻不談戀愛了。

最常用的口頭語是︰「那些男生好幼稚。」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父母的影響。

高考過後,陳語汐走上了她媽媽的老路。

二本線都沒上。

陳耀東早就不盈于懷了。

上不上大學都無所謂。

真想上個大學,以他現在的人脈,給女兒要個清北的保送名額都沒問題。

陳語汐不想上大學,選擇了當兵。

陳耀東和姜苗苗尊重了她的意願,給女兒穿上了軍裝。

新兵起程之前,陳耀東和姜苗苗送去了現場。

陳語汐卻忽然舍不得離開了,從來沒體驗過離開爸媽身邊是什麼感覺,如今總算是體會到了,抱著老父母哭的稀里嘩啦,陳耀東也心有淒淒焉,女兒好多年沒抱過他了。

最終還是走了。

陳耀東很失落,感覺這輩子最心愛的東西徹底離開了自己。

但又不能不放。

女兒是溫室里的花朵,雖然姜苗苗給她培養了正確的三觀,但陳耀東年輕時發跡,女兒從出生到成年,確實沒經歷過什麼挫折,也沒什麼吃苦的機會。

這肯定不行的。

人總是要長大。

不能一輩子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去部隊鍛煉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與女兒相比,陳繼善卻展露出了驚人的學習天賦,他爹他媽都是學渣,也不知道陳繼善繼承了誰的基因,從小學開始就一路學霸,到了初中依舊是學霸。

總算給陳耀東挽回了點顏面。

唯一不小的是特別靦腆,陳耀東總感覺兒子有點娘,一點男子漢氣概都沒有,實在有點費解,他的種怎麼一點都不像他,除了相貌繼承了他的五分,性格沒有半點相近。

2033年,興邦集團在花了五年時間,徹底鞏固了五省市場後,正式向北方全面擴張。

包括京津冀地區都是第二輪的擴張範圍。

為了保證張擴資金所需,陳耀東一次性向興邦農業注入了兩百億資金。

2034年。

陳語汐在部隊服務兩年,正式退役。

陳耀東和姜苗苗本來想專機飛過去接女兒回家的。

陳語汐不讓接,自己拎著箱子坐火車回來了。

兩口子去景安高鐵站等,看著女兒穿著軍裝,英姿颯爽的出來,不知為何,陳耀東眼角有點癢癢,回家的一路,都感覺女兒徹底長大了,再也不用父母替她操心。

有點失落。

陳耀東仿佛看到了二十二年前的姜苗苗。

2035年秋,在給老爸當了半年秘書之後,陳語汐選擇了去魔都讀大學,陳耀東在魔都買了套新房子給女兒住,陳語汐自己買了輛跑車代步,開啟了大學生涯。

2036年。

陳繼善以景安理科狀元的名次,考上了清華。

陳耀東問兒子︰「給我說說你的理想,將來想做什麼?」

陳繼善說︰「想搞科研。」

陳耀東再沒問,這個問題這些年來他每年都會問上幾句,兒子每次的答案都一樣,再也不想問了,只是心里難免有些失望,作為他唯一的兒子卻不想接他的班,人生奮斗的意義在哪里,可兒子真的和他不一樣,性格有缺,不適合搞企業。

就算強行給他安排人生,也掌控不了現在的興邦集團。

興邦集團在變的更龐大,以後會更加龐大。

沒有經歷過從士兵奮斗到將軍的歷程,是掌控不了這艘巨艦的。

陳耀東自此再不指望讓兒子接班,開始認真考慮興邦集團的接棒人問題。

魔都上學期間,陳語汐無語中听到爺爺女乃女乃的悄悄話。

知道了老爸的一個小秘密。

2039年,陳耀東五十一歲這年。

陳語汐讀完大學後,沒有去追求虛無飄渺的理想,而是進入了興邦農業,成為了興邦農業在魔都第一家分店的一名普通店員,開始為接老父親的班做準備。

滄海桑田。

歲月變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

陳耀東給子女留下了富貴一生的財富,卻決定不了子女的未來。

沒有完美的人生,留下一點故事,或許是一種期待。

(全書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