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26章 王雪梅的大動作

年終總結大會結束,消息陸陸續續傳出去後,興邦集團的員工們振奮了。

不為別的。

就為啟動上市計劃。

雖然還只是個計劃,什麼時候能上市還沒影子呢。

但依舊不影響員工振奮。

陳大老板可是說了,上市前會讓員工以一股一塊錢的價格購買原始股。

這個才是重點。

稍微懂點行的都知道原始股的價值,一旦上市至少翻十倍。

陳老板以前說要讓興邦農業的員工富起來。

大家嗤之以鼻。

現在總算信了幾分。

家里。

姜苗苗也在問男人︰「老公,有必要上市嗎,我听說企業一旦上市,就很容易被資本家控制,好多創始人都被擠走了,到頭來白忙活一場。」

「那只是少數。」

陳耀東道︰「要是所有的上市公司創始人都擔心企業被人搶走,就沒人去上市了。上市的目的有多種,要麼是缺錢需要融資,要麼是上市分錢。前者為了獲得融資,不得不受制于資本,後者上市只是為了讓資產增值讓員工手里的期權兌現,比如那些不差錢的公司。興邦農業將來要上市也必須要先實現盈利,不差錢了才會去上市,目的也只是為了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財富增值,給那些跟著我創業的員工們一個財富增漲的機會,而且興邦農業在上市前也只會融一次資,拿出一部分蛋糕給金融機構去分,想控制興邦農業那是想屁吃的。」

姜苗苗不太懂這些,有听沒有懂。

陳耀東也沒有解釋,資本市場太復雜。

好多東西他也只知道個皮毛。

忙了幾天,王雪梅又給他放了個大招。

「停止和淘寶合作?」

陳耀東很意外︰「說說你的理由。」

王雪梅顯然早就有準備︰「這些年移動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但還有一種聲音說,互聯網大公司在改變消費者習慣的同時正在形成行業壟斷,我覺的很有道理。」

「行業的變革從來都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為短時間內察覺不到,所以等大家真正反應過來,就會發現為此已晚,就好像十幾年前的網購平台,那些開商店賣衣服的從來沒有想到他們會被電商逼的生存不下去,等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我們也應該警惕。」

「這些年電商正在滲透各個行業的角落,雖然生鮮蔬菜這一塊因為產品自身的特性還無法全部被搬到線上,但各大互聯網企業一直都在嘗試,這幾年我們為了打通線上訂單的配送服務,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可淘寶卻沒有什麼投入,這種合作模式有問題。」

「雖然平台給了我們流量支持,但如果有一天人都習慣了坐在家里等菜送上門,不願意再出來買菜了,那個時候我們就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成為平台的搬運工,生死都捏在別人手里。最重要的是我發現淘寶有意在其他省份找實力雄厚的線下實體復制這種模式,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自己布局互聯網平台,盡早和淘寶終止合作。」

陳耀東沒說話,上下打量著王雪梅。

對這個女人真有些刮目相看。

他都沒想到這麼遠。

這女人一個初中生,竟然能有這麼長遠的思考,卻一次又一次帶給他意外。

王雪梅還在說︰「我們和超市相比,有一個最大優勢,那就是離生活區非常近,所有的門店要麼開在小區里面,要麼就在小區門口,線下渠道是線上競爭的基礎,如果我們做線上業務,別的不敢說,蔬菜生鮮油糧這一塊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比我們更有優勢,而且我們是從生產到銷售的一體化全產業鏈,只要我們掐住全省蔬菜流通的脖子,即使將來和互聯網公司競爭,別的地方我不敢說,至少在河西省內那些互聯網公司別想涉足生鮮蔬菜領域。」

陳耀東揉了揉眉心,這個問題他之前也想過,但畢竟不是他關注的重點,想的沒有這麼深遠,現在給王雪梅一提醒,也意識到了里面的問題,確實藏著危機。

這兩年頭部互聯網企業的平台經濟壟斷效應逾發顯著,各種質疑的聲音不少。

仔細想想,如果真的所有人都習慣了坐在家里等菜送上門。

到了那個時候,興邦農業還真的有可能淪為平台的搬運工。

別太淘寶現在一分錢的點都不扣,像是在免費給興邦農業幫忙做好人。

可企業又不是慈善機構。

等哪天市場真正成熟了,看人家扣不扣點。

將心比心,換了陳耀東也會是同樣的選擇。

這世上免費的東西才是最貴的。

韭菜養熟了才好割。

到時說卡你脖子就卡你脖子。

「你考慮的有道理。」

陳耀東琢磨了一會,道︰「跟淘寶的合作可以終止,但要不要自己做電商,還是要充分論證一下,我們都不熟悉互聯網,要不要做具體怎麼做,先拿個東西出來。」

王雪梅答應了一聲,坐了半個小時才出去。

今年的春節在月底。

還有半個月的時候,年前該付的款項都按照進度給結完了,壓力不大,陳耀東也不想再去站台了,去省城待了幾天,就和姜苗苗帶著陳語汐去了保府。

陳爸陳媽今年要在鹽城過來,不回景安了。

陳耀東正好去陪老丈人丈母娘過個年。

出了機場,來接人的不是老丈人,而是姜苗苗小叔。

姜有信逾發氣派了,之前說白了就一包工頭,這兩年干了興邦農業幾個億的工程,掙到了錢,男人有心氣和派頭就有了,精氣神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社會就是這樣,只要女婿混的足夠好,媳婦的小叔也是願意來接機的。

姜有信開的一台奔馳S600,還是興邦農業當初處理掉的陳耀東結婚買的車。

還以為早就賣掉了,沒想到自己留下用了。

姜有信把一家三口送到了大哥家,陪著聊了會就離開了。

姜爸把人送走,進來才問陳耀東︰「南山平原的工程明年能結束不?」

陳耀東道︰「就剩些尾巴活了,開春干上幾個月就差不多了。」

姜爸說道︰「這麼大的投資,你也不怕打了水飄。」

陳耀東笑著說︰「打了水飄也沒關系,也沒多少負債,還拖不垮我。」

姜爸就不再問這個,這個女婿一直讓他覺的很神奇,事業上的事很少過問。

寫兵書的,最好不要去指點人家帶兵打仗的。

指點對了,在別人看來那在情理之中。

要是指點錯了,臉得被打腫。

姜教授還是很有分數的,即使是女婿,也從來不胡亂指點江山。

最多和女婿討論一些經濟格局和行業發展,遇到觀點相左也會主動避過。

和別人爭論一下沒關系。

和女婿爭論就不太好了。

對錯都沒什麼意義。

時間比較充裕,年前的一個星期,姜家和韓家的親戚輪流請客,陳耀東一家天天不是在飯桌上就是在酒桌子上,再不就是在牌桌子麻將桌子上。

真正放松了幾天。

女婿是岳父的面子。

姜爸姜媽對這個女婿還是比較滿意的。

雖然長相差了一點,不夠英武和帥氣。

但有事業加成,依舊是別人眼里的香饃饃。

而且娃都快三歲了,糾結這個沒意義。

第一次在老丈人家過年,感覺挺沒意思的。

除夕之夜,除了看春晚沒有別的活動,人也不多不夠熱鬧。

一點過年的氣氛都沒有。

只有陳語汐最快樂,拿著外公外婆給的一沓壓歲錢喊著買買買。

也不知道她想買啥。

晚上睡覺,小丫頭不知道哪根筋錯了,不和媽媽睡了。

非要和爸爸睡。

陳耀東就摟著她睡了一晚上,第二天眼圈都是黑的。

初一開始走親戚家,去年前年都沒走,今年時間充裕就走了走。

一圈下來,陳語汐是發財了,陳耀東和姜苗苗破了不少財。

一直走到七,陳耀東才去了京城。

過年完馬上要開工,得去準備資金了。

還得繼續辛苦一年。

年前早早給店員放了假,休息了將近二十天。

節後剛剛開門,店員們還有點不習慣,滿腦子都是過年的氛圍。

適應了好幾天,才算回到了正軌。

期間去了兩趟保府,看老婆女兒,一直干到四月底,才飛回了景安。

馬上要春耕了。

今年不同以往,南山平原上百萬畝地要播種,工作量之大不是三營能比的,郭老頭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他也得回去看看,順便還有幾件大事也要拍板。

春暖花開。

四月的景安又綠了。

陳耀東是一個人回來的,姜苗苗和陳語汐還在保府。

家里沒人,也沒回去的意思。

出了機場上車,連家都沒回,就讓司機直接去了南山平原。

引水工程已經全線貫通,去年沒來得及蓄水,春節過完後五個大型水庫開始蓄水,正在對灌溉管網進行最後的負載運行,施工單位忙的腳不沾地,播種前必須要全部驗收完。

地全面犁完了,也耙平磨碎整好了。

就等播種。

總長達一百多公里的圍牆正在分段施工,本來老早規劃的是鐵絲網,結果陳耀看了高速邊上的那些鐵絲網,就把鐵絲網圍欄改成了磚砌圍牆,寧可多花點錢也不天天修補。

哪天放羊的看著莊稼長的挺好,弄斷幾截鐵絲網羊就進來了。

明天誰家想用點鐵絲了,拿著鉗子就能剪斷。

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月復。

這種事在農村太常見了。

不如直接用磚頭把牆砌死來的安穩。

偌大的平原上,分布著五座超大的養殖基地,東西南北中各一座,每一座都是按照年出欄四十萬頭育肥豬的規模規劃和建設的,還有相應的飼料儲存庫。

加工車間則建在中間的一號養殖基地內。

陳耀東去看了看設備,一百多萬畝地光是買大型農機設備就花了好幾個億。

關鍵南山平原的地和三營的不一樣,三營灌溉是漫灌,沒有那麼麻煩。

南山平原卻是滴灌,一百多萬畝地靠人鋪設滴管那是瞎扯蛋,全都是機械,陳耀東還沒見過機械怎麼鋪設滴管的,所以挺好奇,專門問了問。

郭老頭指著一台和播種機差不多寬的機器道︰「就那個東西,都是進口的,到時候裝到播種機的後面,種播下去滴管就直接鋪好了,現在的機器是越來越方便了。」

陳耀東拿了一截滴管看了看,問︰「一個出水頭能管幾顆苗?」

郭老頭道︰「一個頭管一顆苗,多了不行。」

陳耀東放下滴管道︰「鋪的時候有機器是方便了,收的時候就是大麻煩。」

郭老頭道︰「這是滴管的局限,也是最大的麻煩,這種一次性的管子在地里曬上一年就廢了,手一掰就斷,機器暫時沒辦法回收,只能靠人力回收,秋天得找不少人工。」

「先種一年看看吧!」

陳耀東也沒什麼好建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去豬場看了看,還在調試設備。

去年沒能干完,留下了一些尾巴活。

牛志剛升官了,現在是豬場總場廠,幾個豬場都給他管,三營那邊走上正軌,基本上不怎麼管了,大半時間都在這邊泡著,督促施工單位抓緊趕工。

陳耀東看了圈,問︰「什麼時候能啟用?」

牛志剛道︰「六月份,我給他們的時間是最遲五月底完成驗收,六月份應該能啟用。」

陳耀東道︰「別亂拍腦袋,五月底能完工不?」

牛志剛道︰「問題不太大,設備已經全到了,就剩安裝調試了,再一個月夠了。」

陳耀東問︰「人呢,人手夠不夠?」

牛志剛道︰「夠了,一期是五十萬頭的規模,飼養員培訓一下就可以上崗,現在已經招了一千人正在培訓,技術員和獸醫資料員等等三營的基地已經儲備的足夠。」

「好好干,郭老不可能一直在這頂著。」

陳耀東隨手給畫了張餅,牛志剛就有點飄。

興邦牧業已經獨立出來,主要是兩個基地,目前主要靠郭老頭頂著,但誰都知道郭老頭頂不了多久的,畢竟歲數在這放著呢,六十多歲了還能給陳老板賣幾年老命。

過幾年穩定了,肯定要給年輕人讓位的。

誰能接過大棒,可就全看陳老板心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