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90章 物競天澤,適者生存

明年要向省內擴張,興邦農業有大量的準備工作要做。

裴老頭在溝通官方,王雪梅也在各地考察市場。

這個女人這兩年進步非常大,除了眼界和思維這種東西學需要進一步提高外,獨擋一面已經沒有什麼問題,關鍵是很有手腕,市場部在她的帶領下這兩年比其他部門都強勢。

那像剛成立的時候,三個調查員就知道混日子,沒有多少存在感。

對外擴張,人是第一關鍵的要素。

開疆劈土,沒有獨擋一面的能耐怎麼行。

九個地市的人選已經基本定下了,就省城的比較難產。

因為省城太重要了,大拿也太多,各路牛鬼蛇神更是數不勝數。

比地市要復雜的多。

有些人看著不起眼,指不定背後就是一尊神。

有時候不但需要有眼力,還要能屈能伸才行。

這樣的人可不好找,能讓陳耀東放心的也就王雪梅了。

過了兩天,王雪梅從外地趕回來。

陳耀東叫到辦公室問她︰「能不能去開拓省城的市場?」

王雪梅愣了下,但很快點頭︰「可以。」

陳耀東問︰「家里呢,听說經常吵架?」

王雪梅就有點尷尬,道︰「偶爾,也沒經常吵。」

陳耀東道︰「嫌老公沒本事了?」

王雪梅挺委屈︰「你怎麼不說是男人自尊心太強無理取鬧。」

陳耀東磨擦著頭皮︰「不至于離婚吧?」

王雪梅道︰「那到不至于。」

「那就好!」

陳耀東道︰「三十幾歲的人了,可別讓人笑話。」

王雪梅那個氣,真想翻個白眼。

陳耀東把話題拉回正題︰「給馮玉青交接一下,盡快去做準備。」

王雪梅挺吃驚,竟然會是馮玉青……

真是挺意外的。

還以為會從那幾個人里挑一個接班呢。

沒想到會是馮玉青,那女人什麼時候入了陳老板的眼。

琢磨一陣,也不得要領。

但識趣的沒有多問。

隔天,興邦農業搞了一個隆重的竣工典禮。

市里的一號大老板親自出席參加,省市媒體很是宣傳了一番。

隨後市里一聲令下,各種搬遷工作開始有續啟動。

西關的大市場,那些分散在各處的屠宰場物流站,都是被遷移的對象。

興邦市場冷冷清清,跟個鬼城一樣。

目前就興邦農業剛剛把辦公室搬了過來,商戶還連一家都沒入駐。

按照市里要求,到今年底,所有零散的物流點要全部搬遷到興邦市場的物流園,所有不達標的屠宰場要全部取締注銷,實在太污染環境,以後只在興邦市場定點屠宰。

西關的菜市場、各種批發市場年底前也要全部完成搬遷。

沒有文件要求。

這是會議精神。

興邦市場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空間也足夠。

就是稍微有點遠了,離新區都還有一公里呢!

老城就更遠了。

沒公交車,上班不是太方便,沒車的話必須得買台電摩。

吃了頓升學宴,陳耀東一家飛去了魔都。

又是一年開學季要到了,親戚家有孩子考上大學,開陽三隊同樣有考上大學的,都要辦個升學宴,形式也搞的越來越復雜了,以前吃個席就完事了,現在還要找個司儀跟搞結婚典禮一樣搞上一堆虛頭巴腦的東西,也不知道從哪傳來的歪風邪氣。

七月的魔都像個蒸鍋一樣讓人難以忍受。

景安才三十三四度,只要坐在屋里,太陽曬不到就不熱。

壓根就用不到空調這種東西。

魔都不行,哪怕是躲在屋里,一樣能悶的人出汗。

陳語汐剛來兩天就不適應了,受潮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最後連門也不敢出了,只能躲在房子里,除濕機一天24小時不停的全負荷運轉,卻沒有多少效果。

主要是不敢開空調,怕陳語汐太小受不了。

陳爸陳媽也不適應,覺的待在魔都太受罪,還是景安好。

就連陳耀東也覺的受罪,不能開空調的日子實在折磨人。

晚上交個公糧,那真叫一個大汗淋灕。

一直過了快半個月,陳語汐才慢慢適應了新環境。

在魔都待了二十天,九月中旬,陳耀東接到電話去京城,陳爸陳媽一天都不想在魔都再待了,姜苗苗也不想一個人帶著孩子待在魔都,就收拾行裝飛回了景安。

京城。

陳耀東和郭老頭跟著省領導拜訪有關司局,就南山平原開發項目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解釋答復,又等了近半個月,快到月底時,才終于等到好消息。

南山平原項目正式通過立項審批。

花了近一年的時間,一級一級批下來,可真是沒容易。

就這還是市里全力支持,省里大力支持,國家也同樣支持的農業開發項目,基本沒遇到阻力,就是流程多了些,耗費的時間長了一些,認真說起來,應該算是快的了。

畢竟听說有些項目一批好幾年下不來都是常態。

京城事完,陳耀東和郭老頭飛回景安,正式拉開了動員準備。

至于後續省里市里其他一些手續,都不重要了。

先干起來,剩下的慢慢走流程就是了。

一系列任務安排了下去。

建設方案,投資預決算等等。

上百億的項目,不是隨便找幾個施工隊干就完事了,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了。

這些東西可不是三兩天就能拿出來的。

春節前能拿出來就算快的了。

陳耀東忙活了幾天,省里市里跑了半個月,十一七天假忙月兌皮,應付各級領導的各種詢問和想要拿工程的各路牛鬼蛇神,來頭一個個大的驚人。

超百億的項目,這塊肉實在太肥。

連好多央企巨頭都想分一塊。

最後煩不勝煩,干脆直接跑去京城繼續撈錢。

明年就要動工,終端銷售市場也要開始向省內擴張,壓力實在有點大。

不準備個五六十億實在睡不著覺。

就連中間的幾次預決算會議和施工設計會議,也是讓郭老頭放在京城和魔都開的,而且大多安排在上午或者晚上,抓住所有時間,全力以赴積累資金。

火力全開之下,還創下了日營業額三千萬的新紀錄。

一直忙到在魔都過完元旦後,陳耀東才飛回了景安。

也沒給公司說,準備好好休息上幾天。

下半年可真是累壞了。

一邊干著店員,一邊還要養一大堆人,還要燒錢開發荒灘。

這真是人干的?

太特麼的累了。

陳語汐差幾天八個月了,已經開始滿地亂爬,笑起來跟她媽一樣,越長越像,特別是嘴巴和眼楮,簡直活活月兌一個小號姜苗苗,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忙的昏天黑地,陳耀東都不記得閨女什麼時候學會笑出聲的。

一逗就咯咯咯地笑。

就是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和爺爺女乃女乃。

姜苗苗已經徹底恢復了,身材體型恢復到了懷孕之前的模樣,天天堅持鍛煉,體重減到了94斤,一如當年陳耀東在飛機上第一次遇到她時的模樣。

只是畢竟當了媽媽,氣質比以前成熟了。

不知不覺,都過去兩年多快三年了。

兩年多發生了太多事情,往事不必細說,如今孩子都快八個月了。

陳耀東覺的最大的幸運,就是娶了這個媳婦。

從來沒讓他為家里的事煩心過,身邊的朋友都是什麼樣,經常能听到,對比之下就更覺難能可貴。男人最重要的還是得有個好老婆,不然天天為了家里雞毛蒜皮的小事煩心,還有個屁的心思奮斗啊,所以才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成功的女人。

姜苗苗和陳媽處的很好。

這里面固然也有陳耀東的作用,但更多的則是姜苗苗自己的努力。

陳爸陳媽已經徹底退休,轉職家政人員,每天除了帶孫女就是干家務。

別墅三畝多地的大院子,愣是讓陳爸收拾的干干淨淨,井井有條。

陳耀東本來想給請幾個保姆園丁的,陳爸陳媽不讓請,一是怕被笑話,二是真要閑著沒事干骨頭都會發軟,農民除非老了干不動了,就沒有閑著讓人伺候的。

冬天的園子里萬物蕭條,綠色褪去只剩下枯黃。

陳爸在菜地上用鋼管搭了一個塑料棚子,繼續種著菜。

難得太陽出來。

陳耀東陪著姜苗苗去園子里摘菜。

干活也不認真,摘了根黃瓜擼了一把就  的吃起來。

一邊吃一邊看著姜苗苗摘菜。

姜苗苗摘了幾下菜,轉過身子背對他︰「老公,你看是不是大了?」

陳耀東瞄了眼,道︰「沒大,還是那麼圓潤,宛若少女之臀。」

姜苗苗這才松口氣,喜笑顏開地道︰「嚇死我了,網上好多人說女人生完孩子就會變大,我最近穿以前的褲子也沒感覺到臀圍變緊。」

陳耀東挺無語,對女人著魔一樣的愛美實在無法理解,只能安慰︰「女人懷了孕盆骨會擴張,順產的話還會進一步擴大,你是剖的,後期恢復的也好,已經恢復的差不多了。」

姜苗苗眨眨眼︰「你們男人是不是喜歡大的?」

「胡說!」

陳耀東道︰「我就喜歡你這種比例很協調的。」

姜苗苗就露出甜笑,一如剛談戀會那會。

即使明知道未必是真話,但難得糊涂未嘗就不是幸福。

吃過午飯。

陳耀東躺在沙發上帶閨女玩,小家伙坐他肚皮上,小一巔一巔的,時不時發出幾個成年人難以理解的童音,樂的眉眼彎彎,仿佛眼楮都要跟著笑起來。

現在是徹底不能離人了,醒著的時候不安穩,到處路。

睡著的時候也得人守著,不然醒了就翻。

樓上樓下到處都是玩具,快能開個玩具店了。

「寶貝,叫爸爸!」

陳耀東一邊陪著閨女樂,一邊引導著小家伙發音。

都說發育快的幼兒八個月就會叫爸爸媽媽了,自家閨女卻還什麼都不會叫,只會發出一些哼哈的音節,著實是陳耀東這個當爹的有點著急了。

姜苗苗似乎一點都不急,只要閨女沒病,就一副任其自由生長的態度。

在家歇了三天,陳耀東才去了公司。

市場已經熱鬧起來,南門車來車往,一眼望過去,農副產品區域多了不少批發商,有賣魚的,也有搞糧油調味料批發的,也有搞蔬菜批發的。

西關市場已經整體遷了過來,來自景安和下面各個縣的蔬菜都在這里流轉。

陳耀東開第一家店的時候還從這些二批手里拿菜,現在興邦農業已經建立了渠道,徹底繞開二批,之前還到縣里去拉菜,如今興邦市場啟動,等著人送過來就行。

這些二批的菜一部分流去了外地,一部分送去了鄉下。

至于城里,零售的小商小販基本全死了。

興邦農業直接自建渠道甩開二批,二批失去大批客戶,日子同樣不好過了。

農民也不是家家戶戶都種菜,夏天可能種菜的比較多,冬天除了家里蓋了大棚的,還得買菜過冬,而且即使種菜,也不是所有菜都種,還是有一部分得買。

陳耀光家也買,比如土豆蒜台等,自己不種還是要買。

鄉下的市場興邦農業不打算去搶,總得給人留條活路。

關鍵是吃力不討好,佔住城里的市場就夠了。

好久沒看到老板了,員工們都感覺挺稀罕的。

歇了幾天,陳耀東洗去疲累,重新生龍活虎,精神倍兒好。

泡了杯茶,才請了裴老頭和王平安過來踫頭。

听兩人說了說情況,才問第一個問題︰「現在菜價我們能有多大的話語權?」

王平安道︰「菜價主要還是看省里的幾個市場,基本上都要互相參照,當然也有一點點差距,相差的不會太多,景安本地菜收購價現在全看我們,因為我們控制終端市場,而且公司已經跟四壩那邊簽定了長期包銷協議,二批也不敢哄抬菜價,外來的菜這一塊我們同樣有辦法反制二批,二批要敢抬價,我們就提高本地菜收購價,徹底搞死他們。」

裴老頭嘆息道︰「等我們布局完全省市場,大多數二批就只能喝西北風了。」

陳耀東可沒那麼多慈悲之心︰「物競天澤,每個行業都有洗牌的時候,就好比電商干倒了實體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老爺子與其同情那些二批,還不如替他們想想賣菜生意做不下去了,能不能轉行做點別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