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989章 換祖大壽的理由

常宇不是天橋說書的但口才絲毫不遜,他非常善于講故事。

從通州到古北口這兩天的故事雖不長但卻精彩的很,從窺破多爾袞的意圖到約見斗毆,逼其賠償到順義大軍圍困密雲迫其連夜趕路到古北口伏擊劇情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其中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直听的崇禎帝一驚一乍,時而撫掌時而拍案,時而對小太監贊譽不絕口︰「常宇你當真好樣的,你怎麼會這麼聰明,與你為敵當真太恐怖了……」

「多爾袞此番損兵折將回到沈陽在朝里又要一番廝殺,至少一年內無暇覬覦我大明,朝廷當趁機休養民生,這數月間戰禍不絕京畿附近數府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皇上當以此為急」常宇臉上沒有一絲驕傲反而操心著民生大計。

「休養民生非一時半會可成談和容易,朕豈不知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四省老百姓的苦,奈何……」崇禎帝從先前的亢奮中稍稍緩和下來,臉色也變得凝重無比︰「眼下困局是有錢無糧」

「有錢就好辦事,糧食可從江南調來,但眼下這些災區最缺的非糧食,而是人!」常宇鄭重道,崇禎帝眉頭一挑︰「人?」

常宇從懷里掏出王永吉那封信遞給了崇禎帝。

「這王永吉尸位素餐,朕回頭非殺了他不可!」崇禎帝一看信上署名就怒火大起,不過打開瞧了後,臉色就逐漸平靜下來,盯著小太監看了看︰「他可用?」

「王永吉在軍務上一無建樹二無才干,但其為官清廉人品端正,而災區此時正需要這樣的官員為朝廷分憂民政」。

崇禎帝嗯了一聲略一沉默,又道︰「這是你給他的出的主意吧?」

「皇上正是用人之際,何不給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有罪的人干活才更賣力他在薊遼總督的位置上無建樹換個地方或許給您一個意外的驚喜呢」。

崇禎帝嘿嘿笑了︰「若非你給他求情,此番他即便死罪可免征也要將其充軍守邊關去」常宇趕緊躬身謝恩,心中自然明白崇禎的言外之意,這是給你面子。

常宇戰功太大過顯赫而其又是個太監無法封官加爵,崇禎帝就只能靠給他面子來抵消戰功了。

「可還有其他可用之人?」崇禎帝決定多賣幾個人情給常宇,實則自己也急缺能干的人手他相信小太監的眼光又可做順水人情何樂不為。

「順天巡撫可提薊遼總督」常宇這話讓崇禎帝有些訝︰「楊鶚能勝此重任?」

「薊遼軍務乃我大明邊關之重,總督人選才干雖重要,但忠誠更重要,楊鶚此人才干尚未顯山露水,但其人對皇上對大明卻是忠心耿耿,眼下當口他可暫時頂此位置,日後若還有合適人選再換也不遲!」

崇禎帝點點頭突然問道︰「你真要拿阿濟格換祖大壽,為什麼?」

這話問的突然卻將常宇問了一愣。

「為什麼?」崇禎帝看著常宇目不轉楮,事實上他對祖大壽這個人有著十分復雜的情緒,祖大壽投清了他是恨又恨不起來,因為他有些理解祖大壽當時那個抉擇是多麼的無助和痛快又是多麼的無奈。

常宇只說了兩個理由︰「第一若將祖大壽換來錦州一年內可收復,第二可牽制吳三桂!」

崇禎帝立馬就心動了!

錦州城啊,無論戰略位置還是影響意義對大明來說都太過重要了,對祖大壽個人來說也更是意義非凡,那是他曾經誓死保衛過的地方,確切說也是他的根基所在。

祖大壽出身將門世家是寧遠望族,在關外根深蒂固,拋去祖上榮光不說就是他這一代,叔叔大爺堂兄堂弟佷子堂佷子呼啦幾十口子都在軍中任職,就連如今手握大明最後一支關寧鐵騎的寧遠總兵吳三桂都是他外甥!絕對是明末最具實力的軍閥家族!

但難為可敬的是大明忠心耿耿,別的不說就從祖大壽彈盡糧絕殺人吃肉堅守錦州城兩年甚至詐降陰皇太極就可見其心。

而這一點崇禎帝自也是知道的,所以得知洪承疇投降後他氣急敗壞甚至破口大罵抄家滅族的,可是得知祖大壽投降他只靜靜說了句知道了。實力太大

這是為什麼,第一他知道祖大壽的迫不得已,第二祖家在軍中牽扯範圍太廣,不能輕易動也不敢動,就怕稍微露出點心思人家要麼直接反了要麼拉著隊伍都去滿清了。

而如今小太監要將祖大壽換回來讓他收復錦州,這事可行麼?

可行!

錦州是祖大壽的根,落葉要歸根。

祖大壽本就是被迫無奈投清,回來為報皇恩必嘔心瀝血打收復戰,于公于私他都要將錦州收復!

至于說用他來牽制吳三桂,這也說到崇禎帝的心坎里了,他早就對吳三桂非常的不滿!

如今大明軍閥里,吳三桂手中兵力最強戰斗力也最強,且獨守關外一城,所處位置非常微妙非常的敏感。

可偏偏他近來做事也讓崇禎帝敏感起來。

數月前闖賊東征渡黃河逼近太原時崇禎帝就下旨讓吳三桂入關勤王,但果然如「太子夢中」一樣,吳三桂磨b蹭吊就是不進來,直到常宇將闖賊擊潰解太原之困後他也沒入關,便可見其也在打小算盤了。

但崇禎帝也不敢動他,吳三桂也知道沒人敢動他,誰他麼的動我直接撂擔子你找誰給你守國門去。

又是一個典型的擁兵自重!

若非蒼天有眼內宮出了個能干的小太監,想想太子的那個神仙托夢,崇禎帝就如墜冰窟!也就愈發對吳三桂各種不滿甚至起殺心。

但也只能想想,殺不得也殺不了。

可祖大壽回來的話就不同了,讓他收復錦州手里沒兵難道讓他自己扛大旗去擼啊,當然不可以,自然而然就將關寧鐵騎分他一些。

關寧鐵騎是吳三桂的老本,外人想染指他會其殺心的,但若是他舅舅的話……雖有不滿但也不會有太大的反彈。

「你又下一步妙棋啊」崇禎帝對常宇贊不決口︰「不光能征善戰而且心思縝密常人所難及,可笑朝中諸臣竟無人看得透這些,反而嚷嚷你擅權胡亂做主,拿了塊肥肉換了條臭魚,當真是鼠目寸光啊……你說朕上輩子修了什麼德能得你這麼一干將啊!」

「皇上謬贊了」常宇謙虛的很︰「朝中自有明理看透的大臣,豈能都是眼瞎心瞎之流。」

崇禎帝點點頭︰「李邦華自是瞧破你的用意,朕從他瞪李明睿那一眼就看出來了,還有吳甡,他向來喜歡參你,這次卻沒吭聲顯然也知你用意了,只是這些老狐狸明明什麼都看的透卻偏偏什麼都不說故弄玄虛故作高深」。

常宇莞爾一笑︰「這都是之前留下的後遺癥,不想和臣同流合污,生怕此事回頭出了亂子要擔責」。

崇禎帝冷哼︰「一個個不能為朕分憂怕這怕那的不如早早告老還鄉去了……」說著突然看向常宇似笑非笑道︰「你沒想過換洪承疇?」

「換一個死人回來干嘛,惡心誰呢?」常宇眉頭一挑,崇禎帝哈哈大笑︰「可不是,換個死人回來惡心自己麼!」

說著一頓︰「朕還有一事想听听你的意見,吳三桂在寧遠大捷是功,但韃子入關他有失察之責,這功和過如何和他算,眼下是要籠絡他賞功不記過還是敲打他功過相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