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武神的騎行在華山峰頂炸響以後,很多第一次看音樂會的觀眾們腦子轟的一聲。
這王道一般氣勢噴薄,雄偉壯麗的曲子,在雲海之上演奏而起的時候,與華山絕美的峻秀之美完美的糅合在了一起。
急促的弦樂中,圓號的打底,小號的高鳴,長號的宏偉。
在華山峰頂,勾勒出女武神騎行之景的壯美。
明明天邊什麼都沒有,但現在看起來,遠比當時在舞台上經過了特效渲染的場景還要壯觀,還要動人心弦。
「把你的公馬同奧爾特琳德的母馬放在一起!」
「你的棕馬吃草時喜歡和我的灰馬在一起!」
蘭秀一人唱著所有女武神的角。
女武神之間日常的交流,仿佛讓人們看到了,活躍在戰場之上的女武神們互相聊著,收集著勇者英靈。
「是誰馱在你的馬鞍橋里?」
「辛托爾特•黑格林!」
「讓棕馬和灰馬保持距離!」
「奧爾特琳德的母馬載著威梯希•伊爾明!」
女武神們交流著,將戰場上無畏戰死的勇士們英靈馱在神馬的背上。
「我看辛托爾特和威梯希彼此好像有些敵意!!」
生前不同陣營,彼此間為敵的勇士們,即使化身英靈,似乎也難以淡化生前的糾葛。
但對女武神來說,這都不是問題。
死亡以後,拋棄了生前一切煩惱與憂愁的無畏英靈,留下來的只有身為戰士的驕傲與榮譽,死後,這些英靈在瓦爾哈拉宮,將會享受美食美酒與搏擊戰斗的快樂!
「喲嘿!!」
「喲嘿!!」
蘭秀的臉色仿佛帶點古怪與夸張。
「你的公馬在入我的母馬!!」
「!!!」
隨著弦樂詭譎的急速下行,女武神怪異的笑聲響起,讓很多第一次听的觀眾們驚了。
好家伙!!
公然開黃腔?
李文音看起來濃眉大眼的,沒想到也是個老司機?
不是說歌劇都是沉悶嚴肅的麼?
這
一時間,歌劇的一些固有印象,開始被打破。
「呼喲吼!!」
女武神那富有表示度的怪異喊叫聲,再次伴隨著「女武神的騎行」動機響起!!
好听麼?
音樂很好听,但女武神的喊叫聲,為什麼那麼怪?
但不管感覺如何,這種怪異的感覺,讓女武神的形象變得非常具有辨識度與記憶力!
沒錯!
很多學音樂的小伙伴看到了這個細節,恍然大悟。
音樂,不是為了好听,而是為了被人記住!!
當然,並非一定要取巧,弄非常油膩難听的歌曲惡心听眾,讓听眾記住。
實際上,這樣的音樂有很多,但最終不會被任何人所記住。
王道的交響,配合略有怪異的女武神呼喊,不會覺得哪里不對,但會覺得有些怪,可是這種怪,卻並不影響听感,反而更讓這首曲子具有辨識度與記憶點!
簡單來說
一切回歸于動機!!
富有特色,鮮明的動機,不斷的發展,最終形成了這首曲子!!
角色形象的具象化!!
蘭秀沖天的高音伴隨著宏偉的音樂。
人們仿佛真的感受到了穿著亮銀鎧甲,飛翔于天際的女武神們颯爽的英姿!
高舉著長矛!
伴隨著不斷下行,如同閃電一般的長矛動機,讓這首《女武神的騎行》更加具有張力!
當音樂結束後,那種恍然回神的感覺,在華山雲海美麗背景的沖擊下顯得如此心醉。
「我靠,我突然對這個歌劇感興趣起來了。」
「友情提示這部歌劇欣賞門檻極高最起碼需要有辨識動機的能力,不然光看劇情還是會覺得慢的要死」
「這」
「嗨!無所謂,听交響就行了,這里面有非常多優秀的選段,以後都會陸續的進行演出的。」
「也是!」
網友們在彈幕區里交流著。
也不由得感慨著李文音的會玩。
誰能想得出把音樂會搬到華山劍鋒之頂?
這種瘋狂卻驚艷的創意,真的讓人完全難以想象的到!!
表演結束,李文音笑著與蘭秀握了握手,對著不遠處的音樂家們與攝像機鞠了個躬。
攝像機轉場,將視角拉到航拍機上。
航拍機由遠及近,將華山峰頂廣袤的雲海收入框中。
在上空快速掠過,將華山的景色一一展現而出。
李文音在稍作準備後,也輕輕的抖動了一下指揮棒,與樂團的樂手們進行了一波眼神交流,然後音樂輕輕揚起。
在華山峰頂辦音樂會,自然不能演奏整套大型樂章。
新式的音樂會模式,在曲目選擇上也更為動態,更適合演奏一些節選,片段,小品。
這樣的方式,也能讓普通的觀眾們更容易接受。
隨著沉穩溫柔,卻不斷攀升的銅管樂奏響,觀眾們也看到了曲子的名字。
《自新大陸》第二樂章。
廣板的節奏,像是在抒情,飽含思念與眷戀。
听到這樣的曲子,仿佛誦讀了朗費羅長詩里的一章———《森林中的葬禮》。
海華沙心愛的妻子明內哈哈在饑荒與瘟疫的雙重威脅下,奄奄一息,同思念中的遠方丈夫訣別。
那種動人的情感震撼,仿佛與這才剛開始演奏了一段旋律的樂章,表達的如出一轍。
木管的低音區合奏中,飽含的深情與眷戀。
略有些陰郁的和弦,將這種愁思表達的更為清晰。
作曲風格似乎發生了轉變!!
很多音樂家眉頭微微一皺,但聆听片刻後,卻眼前一亮。
雖然與之前的樂章,都更為鐘愛管樂,但這一次的比重,給木管樂更加偏重了一些。
而且,與傳統的古典交響樂的那種單純的發展動機,有了一絲絲不一樣?
這一首交響樂的樂章選段似乎更加的注重了旋律的優美!
尤其是這管弦樂法的使用,完全震碎了音樂家們的三觀!!!
如果說,之前《尼伯龍根》帶來的,是「繁瑣復雜」的極致
那麼這一刻,非常有化繁為簡的感覺。
兩種完全不同卻各有特色的道路!
沒有《尼伯龍根》那種絢麗多彩的華麗,但卻多了一種大巧不工,渾然天成的感覺!
看似平平無奇的發展寫法,但卻內含深意。
每一種樂器完美的發揮其特性。
巴松,單簧管,雙簧管,英國管,長笛。
優美柔和的木管組樂器特性,淋灕盡致的展現在這思鄉曲之中。
這樣的曲子,讓卡爾隆德驚喜莫名!
擅長民族樂的他,自然很輕易的分辨出了這首曲子的風格。
就是民族樂派的典型!
隱隱之間,有捷克民間舞蹈音樂的特點,但非常含蓄,並不露骨。
通俗點來說
無形!但有神髓!
這就是卡爾隆德一直喜愛且鑽研許久的民族樂派!!!
千人心中自有千種解讀。
曲子含義的解釋,只有一句話。
漂泊在外的游子思鄉之情!
有些愁苦,有些淒涼,卻不乏希望與憧憬。
動人的旋律漂浮間,每個人都听出了獨特的故事。
弦樂與管樂交相輝映,一唱一和,深情訴說著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千種思緒。
感人至深,令人忍不住眼含淚光。
這首來自于華山之上的絕美旋律,隨著雲海飄蕩,仿佛想將來自故鄉的慰籍,敘述給遠方的游子一般。
整首曲子,在細節之中,都蘊含著或多或少的悲。
但哀而不傷,更多的還是希望。
心情激蕩間,卻不感覺到任何的負面情緒。
很多的音樂大師甚至產生了一個有些荒唐的想法。
李文音
在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給自己上課。
他在用音樂告訴自己,什麼叫做音樂的力量,什麼叫做藝術的共情!!
與《尼伯龍根》完全不同!
這首曲子,幾乎不需要任何的欣賞門檻。
只要你覺得好听,只要你能從中感受到思鄉之意,感同身受,就可以說讀懂了這首曲子。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種藝術帶來的神秘感與共情,不斷的在心中翻涌著。
偶然間,靈動起來的長笛,隨後愈發急促的弦樂,轟然而響的管樂,將內心涌動的情緒猛然爆發而出,旋即又歸于平靜。
當優美動人的主旋律再一次響起的時候,一種來自精神上的無盡滿足感潮水般襲來。
彈幕此刻都變得很少了。
所有人都在靜靜的欣賞,隨著音樂的情緒,暢游在精神世界的海洋中。
不經意間。
很多人瞬間愛上了這首曲子。
心中的感動蔓延,內心的體驗無比的滿足。
台下的音樂家們,以一種朝聖的目光看向李文音。
這個年輕人,內心的情感世界,到底該多麼豐富?
而他,也用音樂,將無比精彩的內心世界帶給了人們。
產生共情,豐富精神,這就是藝術家。
微微閉著眼楮,露出溫柔笑意的李文音,優雅的揮舞著指揮棒。
與樂團溝通著,與自然溝通著,也與每一個听眾的內心溝通著。
偉大的藝術家散發出的那種閃耀光輝,會輕易的折服每個人。
即使是一心想要找茬,對李文音帶有偏見的布里克,此時也為之折服。
「這就是新世紀最偉大,最完美,也最年輕的藝術家。」
這是所有音樂家們內心浮現的一句話。
很荒唐,但也很真實。
23歲的大學副教授,史上技術最超凡的鋼琴,小提琴演奏家。
以及現在被這些音樂家們認可的
新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
這一次的華國之旅,仿佛如同萬聖節里的驚喜魔盒一般。
獨特的和弦,獨特的動機,獨特的配器。
配上獨有的風格。
李文音似乎用音樂在告訴他們,我,李文音,沒有短板!!
和聲,和弦。
動機發展。
配器手法!
技巧?
不僅是技巧!
旋律也如此的驚艷!
即使是指揮,也從容不迫,氣質優雅。
溫和的時候,仿佛太陽神對著大地灑下充滿生機的陽光,而該充滿力量的時候,卻仿佛變成了百經征戰的戰神,充滿了一往無前的勝利之勢!!
即使樂曲已經停了。
風輕輕撫過。
只能听到一點點樹葉沙沙的聲音。
但李文音帶來的那種沉醉與共情,卻縈繞著內心,久久無法散去。
一時間,甚至有很多音樂家,也思念起了自己的家鄉。
哪怕他們只是剛來不到兩周!
反應過來後,幾乎所有的音樂家都想以最大的力氣去鼓掌。
但沒有。
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選段的第二樂章之後,還有一個進行對比的第四樂章選段!!
沒听完,真的完全不想打破自己此時的內心體驗!
李文音微微一笑,舉起指揮棒,整個人氣勢陡然一變!!
就仿佛華山的美景一般。
從飄蕩的雲海,猛然變成了陡峭沖天的劍峰一般!
網絡觀看的觀眾們,左下角也出現了樂曲信息。
《自新大陸》第四樂章!
此時全網各大平台的觀看量不斷的暴漲著,最高的點擊量甚至直達了近乎千萬!!
即使是在線觀看的觀眾數量,也有近乎五六百萬!
轟轟!!
轟轟!!
轟轟~轟轟~
由慢到快!
蒼勁有力的銅管樂轟響著!!
愈發高亢激昂的弦樂不斷的加速著!!
李文音的左手向上微抓,右手捏著指揮棒,不斷的向上!向上!!
號手與弦樂給予的回應,更甚于排練之時!!
猛然間,李文音右手有力的揮出!
轟!
鼓點的沉穩敲響中,銅管樂奏響激昂的旋律!
開場不到半分鐘,所有的觀眾都感覺自己的內心仿佛被什麼東西給轟炸了一般!
氣勢宏大雄偉!仿佛如同一陣雄壯威武的情感洪流!
思鄉之人,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內心噴涌而出的情感,爆裂且富有激情!
歡快有力的弦樂整齊劃一!
來自華國的樂團,也在這些世界頂尖的音樂家面前,展現出自己的風采!!
尤其是這管樂!
可以說,僅憑這幾次的演出,就已經可以奠定華國樂團管樂在世界上實力的地位了!!
曾經統治古典樂的,是歐洲的法蘭西比利時古典學派。
俄羅斯的俄羅斯學派興起,帶來了不同卻同樣輝煌的藝術進步!
而此時,這些音樂家們似乎感覺
未來的古典音樂,會由華國的東方學派統治!!
雖然東方學派的理論尚未完全,但風格的發展與作品,技術的根基卻無比迅速!
只因為這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