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笙僵在原地,而後趕忙擺手道︰「微臣才薄,豈敢為人師長,恐使明珠蒙塵。」
昭皇大笑幾聲︰「我听聞,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荀卿何必妄自菲薄。你的幾篇文章我也看過,雖然引用的一些實例有些瑕疵,但是不掩其骨架清奇。」
荀笙在這邊讀的史書不多,和那些有資格面聖,嚴于治學的大佬沒法比。那些文章雖然格局大的離譜,但是荀笙換下來的那些例證,就顯得不倫不類了。
太虛劍宗都是武夫,荀笙基本上就是最有學問的,他們哪能挑荀笙的毛病。東方未明和尹老相爺都和荀笙關系曖昧,自然也不會計較這些,計較的時候也不會明說。至于昭皇,則不會在意這些。
荀笙猜想,以昭皇的智慧和情報能力,對自己和東方未明的關系應該看的很通透。雖然自己現在還沒有實質上做什麼,但是昭皇應該是信任東方未明的。
若是自己真的能破兩國之局,昭皇肯定不介意把周廬徹底交到東方未明手中,有功就要有賞嘛。
周廬掌握那麼多資源,全昭國人人都知道周廬存在的目的是壓制武林勢力。可誰要是真覺得有一司名為勢至,專職監察皇城,高手如雲,組織起來戰斗力堪比皇城禁軍的周廬,真的就只能夠壓制江湖,那只能說明這個人的腦子必然和硬物做過多次接觸。
如果昭皇真的想立十二皇孫為皇太孫的話……
昭皇駕崩之日,就是周廬擇主而動之時……
想到這里,荀笙莫名驚出一身冷汗。
這事兒昭皇心里怎麼想,荀笙不管,可這事讓自己知道作甚?
荀笙確認似的問道︰「不知道陛下欲使微臣為何人師?」
昭皇一臉「這個問題問的真蠢」的樣子,而後一把把自己的小孫子李初一抱起來︰「我這皇孫,你看如何?」
荀笙趕忙躬身道︰「微臣不敢。」
說實話,讓自己一個自詡xx主義者的人,教一個未來極有可能是封建君主的孩子?那會教出來一個什麼樣的怪物?
陛下何故造反?
這種事兒,也太朋克了吧!
不過荀笙本是天外人,只身入江湖,廟堂他看不上,更容不下他。而且對于朝廷而言,還是不虛劍宗更需要他。
荀笙也不覺得昭皇真就想讓自己當十二皇子的傳道恩師,就算真的要自己當了,堂堂皇子也不可能只有一個老師。正常情況下,別人要是有這恩遇,那肯定納頭就拜生死相托了。多半,昭皇只是收買人心。
以昭皇的身份,不可能去腆著臉求荀笙給自己孫子做老師。荀笙一再推辭,他不動怒就算是有容人之量了。
剛好有人來報,西境有軍情,荀笙準備退避,卻被昭皇叫住,一起聆听軍報,搞的荀笙有些無奈。
听罷,昭皇終于講到了戲肉︰「荀卿,我昭國男兒,這兩年葬身西境者不知幾何。說是西域諸國聯合,可那些烏合之眾,背後若無人指使,如何敢犯我昭國天威。這次中斷任務,先讓你游歷大羅,又召你進京,便是望你能拿出一良策,破此兩國之局。方未明說,你胸中已有成竹,不知可否將來听听?」
荀笙搖了搖頭︰「陛下,微臣胸中確有一策,只是此策不能為人所知,故還請陛下給臣一點時間。」
昭皇挑了挑眉︰「哦?連我也不能知曉?」
荀笙點了點頭︰「陛下也不能。」
「荀卿可知。」昭皇一雙蒼老的眼楮盯著荀笙的臉︰「每拖延一天,邊境駐軍就會耗費多少糧草和衣物。朝堂之上,又會有多少奏章遞上來。里面的內容和祈使,又會是何等朝三暮四?」
荀笙這才稍稍有些放松的說道︰「陛下只是覺得拖延時間費力,卻不是不願為臣拖延時間。此君臣之信,可鑒千古。」
荀笙先是不露痕跡的拍了個馬屁,而後才正色道︰「至于如何拖延時間,又能減輕朝中壓力,微臣倒是有一個法子。」
「哦?荀卿有何妙策?」昭皇好奇道。
關于域外諸國,昭國自然不可能真的怕了。只是狗朝著你喊,你又不能真上去給他兩棒子。萬一被咬一口不是什麼大事兒,可終歸還是要疼一會兒的。
荀笙眨了眨眼︰「域外諸國在我朝多有質子,陛下可以遣返幾個質子回去。他們內部亂起來了,自然就沒有功夫沖我昭國大喊大叫了。」
昭皇好奇道︰「可是那些質子,又怎可為我昭國做說客?」
荀笙擺了擺手︰「自然不是讓他們為我昭國做說客,只是他們也有域外王室血脈,讓他們回去,亂一亂諸國罷了。」
質子回國爭搶王位倒也不少見,只是昭皇還是不解︰「可又如何能讓他們上位之後心向昭國?難道要我國為其出力?」
世界上最一言九鼎的職業是封建統治者,但是最不講信用的,往往也是封建統治者。昭皇作為泱泱天朝的皇帝,有君師之稱,聖人之謂,說話和放屁一樣都不知道多少次了。
那些連史官和士子都沒有的域外諸國,難道說話能靠譜?
荀笙擺了擺手︰「陛下,我等不需要他們上位之後效忠昭國,只要讓他們亂起來就行。最好大羅為了整頓這份力量,讓他們重新听自己的話,也下手干涉他們的爭奪,這樣更不會有人盯著昭國不放了。」
這麼簡單的策略,昭皇自然不可能想不到,只是問題在于︰「難道荀卿就這麼有自信,一段時日過後,定能破兩國之局?」
問題不在于如何讓域外諸國亂起來,而是諸國亂起來,昭國不下手,域外諸國真的被大羅那邊捆綁上,那昭國日子過的要比現在更不安寧。要是下手干涉,昭國則沒這個精力,還不如不放質子歸國呢。
歸根結底,還是在荀笙能不能有把握真的破局。
荀笙沒有向昭皇拍胸脯保證什麼,而是反問道︰「陛下覺得,昭國和大羅之局,癥結在何處?」
昭皇能把持朝政這麼多年,政治才華自然非同小可,懷抱著小孫子講了一番。多半是什麼「臥榻之側」或者「天道有常」之類的話。翻譯翻譯呢,差不多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意思。
荀笙搖了搖頭︰「這只是原因,並非根本。」
昭皇懷中的十二皇子睜大了眼楮,昭皇模了模小孫子的腦袋,也有些好奇的說道︰「還請先生教我。」
荀笙微一愣神,直到剛才,他才總算清醒的認識到,為什麼昭皇李天澍被稱作一代雄主。
但是荀笙很快就回過神來︰「其實大羅和昭國之間的矛盾很簡單,昭國有茶有瓷,大羅只有黃金白銀。茶一年一茬,瓷土取之不盡,甚至產量一年比一年多。可黃金白銀數量有限,甚至產量一年比一年少。大羅那邊雖有教皇統領,但是封地之間也常年有戰爭。我方去的時候,听他們管戰爭叫黃金或者白銀戰爭,我以為是一種修辭學上的稱呼,是強行把打仗死人和金銀的珍貴純淨高尚概念捆綁。後來微臣呆久了才知道,那就是搶劫黃金白銀的。」
荀笙說到這里就沒有繼續說下去。
以昭皇的智慧,自然能明白荀笙的意思。那位教皇不是蠢人,盡管年事已高,卻仍舊目光深遠。唯一暫時終結大羅內耗的手段,就是從一個地方得到足夠大羅揮霍幾十年的黃金或者白銀。
世界上只有一個這樣的地方,就是昭國。
估計那位教皇也知道,他們不可能跨過高原雪山,氣吞萬里如虎,將整個昭國消化。他們背後挑撥甚至急欲挑起戰爭的目的,甚至和什麼異教信徒,神祇信仰沒有半文錢關系。
一代人做一代事,大羅教皇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死前為大羅掙出來幾十年的繁榮。
而昭國,唯一和大羅和解的可能,就是拿出一個不止能令朝廷崩潰,而是能讓整個統治階級乃至整個國家崩潰的天文數字。或者,讓最優秀的茶種,茶農,炒茶師傅,瓷土,瓷窯,燒瓷師傅都去往大羅,徹底終結這場不平等的貿易,甚至讓昭國成為逆差的一方。
只是這可能麼?
這不可能。
那終結兩國矛盾也不可能。
所以就算荀笙做不到,這場戰爭依舊要爆發,那給荀笙一點時間試試,搏一搏,倒也沒什麼。區區幾個外域諸國,實在是不影響大局。以昭皇的名望和政治威信,他賭的起。
想通了這點,昭皇便對荀笙說道︰「那我即刻安排人把那些質子送回國。」
荀笙說道︰「陛下不急,臣在江湖中的身份特殊,雖然不敢說號令群雄,但是江湖上最頂尖的幾個高手,多少都要賣臣幾分薄面。如果只是放質子回國,他們的未必能掀起來多大的風浪。可若是遣一名高手,深入諸國之中,制造出各國國王暴死的假象。」
說到這里,荀笙頓了頓,補充道︰「當然,人是真的死了。」
昭皇點了點頭,示意荀笙繼續說下去,荀笙接著說道︰「這樣一來,我想混亂持續的時間還會久一點。」
昭皇笑道︰「他人不知,我卻是知道的。當今天下第一高手,非方未明莫屬。不若我當即遣方卿去域外,想必這對方卿而言不是什麼難事。」
要荀笙說,昭皇也是心大。自己的臣子,刺王殺駕不是什麼難事,他竟說的如此輕松。也不知道是真不在意,還是在同為周廬之人的荀笙面前裝出來的不在意。
若是在以前,雖然知道完成這項任務對東方未明而言確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能讓東方未明跑跑腿,受受累,遭遭罪,荀笙絕對一百個樂意。
只是眼下自己身處長安,未來少不了還要依靠東方未明,荀笙只得說道︰「何須出動方大人,方大人留在京中,能幫上我的忙。微臣可以舉薦一人,此人武功不在方大人之下。」
「哦?」昭皇有些驚訝︰「天下竟還有這般壯士?」
要不是在昭皇面前,荀笙鐵定得翻個白眼,要是讓簡單知道,這人當著自己的面管簡單叫「壯士」。
簡單絕對第一時間用鳩潛劍砍了丫的。
荀笙趕忙解釋道︰「那不是什麼壯士,而是一個女子。」
昭皇尷尬一笑︰「哦,是嗎?天下竟還有這等奇女子?」
荀笙咧嘴一笑︰「這女子是微臣另一個身份李夙夜的未婚妻,名喚簡單,與臣素來歡好。臣也想著,若是她能建功,想必陛下對有功之臣,應當不吝封賞。」
昭皇听罷,哈哈大笑,當即應下。
見昭皇笑了,荀笙也笑了。
其實讓簡單拿這幾個人頭,荀笙有自己的考慮。如果簡單到時候真的得到封賞,就能名正言順地來長安,和自己待在一起,這也是自己的一條後路。
昭皇雖然想要把荀笙留在長安,但是卻沒想到荀笙還有這種想法。
並不是說荀笙的想法有多麼高明,一是因為荀笙為簡單問昭皇要封賞的樣子,是昭皇最常見到,也是最樂意見到的。
明君和昏君最大的不同就是明君知道,想要手底下的人辦好事,就要把手底下的人喂飽,在這方面不能吝嗇。同時,有能力的人越是貪心,反倒愈發忠誠,越讓人放心。
再者就是,昭皇以前游歷過江湖,現在是一國之君。對于男女之情,昭皇自己是一點不信,但是樂于相信他人存在這種想法。
因為只有這是真的,這種理念上的降維打擊,才能讓這位站在帝國最頂端,擁有一切的男人,由衷的感受到壓制的愉悅。
對昭皇來說,簡單能進京未嘗不是好事,對昭皇而言相當于多了一個限制荀笙的人質。畢竟在長安,昭皇有千軍萬馬,還有听命于他的周廬。但是對荀笙而言,簡單根本不是累贅,因為沒人能留得下簡單。
說白了,昭皇對力量一無所知。
PS:前兩天山東省考,去外地考試了,所以沒更新,這章是兩章的量,我之後慢慢補回來,嚶嚶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