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紫禁城,東宮,夏夜。

二十四歲的孫德威正在奮筆疾書,拿下江南以及天山以南的土地後,帝國的土地已經膨脹到一個令人慨嘆的地步,由于皇帝陛下常年在外,他這位太子監國似乎有做不完的事情。

在大殿外面,經過了火車、快馬輾轉來到京城的哈爾哈圖正與樞密院正使李延庚、政務院總理羅承志、都察院左都御史孫秀節、理藩院總理牧仁坐在偏殿里等候。

約莫又過了半小時,這些人終于被招進大殿了。

神色嚴峻,似乎比以前更瘦了一些的孫德威高高坐在上面,這種神態在台下諸人看來這才是一國之君應該有的景象,像尼堪那樣隔三差五上朝,有了大事才將相關人員招進皇宮商議,平時的大小事宜全部扔給各部院處理的現象對他們來說實在太過于懶散了——當然了,這一切他們是不敢當中說出來的。

「諸位大臣,安西的事情大家應該都知曉了,眼下如何應對,想必都有了策略,不妨說出來一起參詳」

幾人中,雖然羅承志是政務院總理,李延庚、牧仁分別是樞密院、理藩院正職,但大家都知道,在皇帝陛下心目中,孫秀節才是位居第一位的,何況他還是開國公。

故此,羅承志貴為政務院總理,也先說道︰「看來陛下想用一場戰事來徹底解決安西附近的大事了,這其中包括了準噶爾汗國、哈薩克汗國、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以及整個歐洲,雖然陛下親自坐鎮,但以安西的軍力,想要在短時間里解決恐怕還是力有未逮,故此,微臣愚陋,建議從本土抽調一部分軍力西去支援安西!」

「微臣附議!」

「微臣附議!」

「為臣附議!」

听了羅承志此話,李延庚、牧仁、孫秀節都上前附議。

等幾人重新坐下了,孫德威說道︰「李大人,你說說,如何調兵才最快?」

李延庚答道︰「殿下,微臣是這樣想的,既然眼下對準噶爾汗國的戰事已經展開,那里除了安西的部隊,還有楊庭棟、楊廷玉兩路大軍,他們各有三個軍團,準噶爾那邊應該問題不大了」

「眼下靠近安西的地方,安加拉省、庫蘇古爾省、赤塔省、烏里雅蘇台省各有一個軍團,微臣建議全部調往安西戰場,而陝西、甘肅、青海三地也可以各抽調一個軍團前往天山附近,京城附近有十個軍團,眼下天下太平,我軍在海上又罕逢敵手,建議可以抽調五個軍團,這五個軍團可以先以急行軍的速度抵達張家口,然後從那里坐火車直抵定遠省」

「如此一來,安西戰場就可以增加到十二個軍團,接近十五萬人,加上安西本地的,加起來超過三十萬人,足以應付大小戰事了」

「眼下在本土有兩支洲際艦隊,以及大量的老式艦隊,按照陛下的吩咐,需要抽調一支洲際艦隊去歐洲,並且要走印度洋航線,微臣是這樣想的,既然那波斯也極有可能摻乎其中,不如干脆攜帶大量的信天翁,裝運兩個以步軍為主的軍團前往,在波斯灣殲滅其艦隊後,尋找合適的地方登陸,從其南面威脅其領土」

「與此同時通知雅安,讓其從東面進攻波斯本土,讓其無法抽身到安西戰場」

孫德威點點頭,他看向其他人,「你等是什麼意見?」

牧仁說道︰「微臣建議還是不要節外生枝了,以我國的運輸能力,十五萬人馬抵達安西最慢要三個月,坐火車的一個月也就到了,咳咳,艦隊方面,還是盡快出發為上,陛下擔心的有道理,若是荷蘭人、英國人、西班牙人聯合起來,單憑一個歐洲艦隊是無法戰勝的」

他猶豫了一會兒,最後還是說道︰「以最快的速度將大軍運抵安西為佳,陛下的安危為重」

李延庚听了此話,知道自己剛才有些冒失了,也趕緊說道︰「牧總理說的有道理,是微臣考慮不周,請殿下治罪」

孫德威擺擺手,「理藩院總理說的很有道理,父皇一旦出戰,憑著瀚海軍強大的戰力,多半又會以身犯險,他現在所在突厥斯坦只有一個軍團,如果周圍的小玉茲、希瓦汗國、中玉茲等等部落突然反水的話,完全可能抽調十萬大軍前去圍困,還真不得不防」

他又看向羅承志︰「姑父,漠北四個省的軍團,以及陝西、甘肅、青海三地的軍團自然是自己前往,按照時間來算,由于都是騎兵軍團,一個月也到了,就是北京這五個軍團……」

羅承志明白他說的是什麼,答道︰「根據我國火車最大的運載量,在一頭一尾各裝滿兩節車廂的淡水和煤炭的情況下,可以掛載車廂二十節,平均時速可以達到三十公里,但每日只有十六個小時是在路上跑,每隔一段距離就需要添加煤炭和水」

「這樣的話一日只能行駛大約五百公里,此去定遠省,路程接近五千公里,最少也需要十日方能抵達,加上他們需要步行去張家口,半個月可以抵達陳湯城,再抵達各處戰場,也差不多一個月,與陝西、漠北的軍團應該差不多時間抵達」

「二十節車廂,每一節車廂可以裝載士兵一百五十名,這便是三千人,但如果考慮到戰馬、火炮、物資等,就裝不了這麼多了……」

此時李延庚接過了話茬,「殿下,大人,職部建議這一次五個軍團的士兵只攜帶部分物資以及武器鎧甲前往,葉尼塞省、定遠省、東方省、堅昆省都儲存有大量的物資和軍械,戰馬方面,定遠省、東方省本身就是戰馬培育中心之一,可提前讓人通知準備好,若是培育中心不夠的,就在包括博格拉部在內的諸部征集好了,可以讓定遠省、東方省的人提前做好馴化、釘掌等事宜」

「這樣的話,一列火車就能裝載一個旅,四列火車就是一個軍團,對了總理大人,眼下我等儲備在張家口的火車總共有多少列?」

羅承志說道︰「滿足五個軍團人員裝運的數量還是有的」

「那就這麼定了!」,最後孫德威一錘定音,「反正本土是河清海晏,干脆將京城最精銳的五個軍團調過去,李大人」

「微臣在」

「會後立即下令,讓這五個軍團三日後就出發!」

「是」

「咳咳」,李延庚又說道,「殿下,陝西甘肅方面有三個軍團,漠北有四個,北京有五個,都需要統一指揮,否則……路上會亂套的」

孫德威明白說的是什麼,他反問道︰「你是樞密院的正使,有什麼建議?」

李延庚向孫德威深施一禮,「微臣只是提出建議,具體情形還要諸位大臣商議,最後由殿下乾坤獨斷,是這樣的,既然是舉國之戰,陛下又在那里,微臣建議,以前跟著陛下披荊斬棘的幾位元勛正好都回來了,干脆……」

「說吧」

「是,殿下,查克丹將軍可統領京城五部,漠北四部不如由恩索將軍指揮,至于陝西方面,眼下陝甘總督正是蕭阿林將軍,不如……」

孫德威心知肚明,他的親舅舅、樞密院副使、帝國京畿衛戍司令阿克墩肯定是要留下來的,不過他現在想的卻是︰「既然是舉國之戰,我作為帝國太子,是否要親自指揮這幾路大軍前往?」

想了一會兒,便在內心否決了這個主意,「父皇不在,我就是本土的主心骨,豈能輕動?還是在京城坐鎮好了」

他看向孫秀節,此時的孫秀節已經年屆花甲,不過這幾年尼堪並沒有讓他擔任事務繁重的政務院總理職位,所謂都察院左都御史也只是掛了個名,真正主事的還是右都御史韓承影,故此,雖然年屆花甲卻並不顯老。

孫秀節上前走了一步,「殿下,老臣有兩件事需要向您說明」

「其一,此事事關重大,此三人職位相同,爵位相若,也需要一人掛帥,老臣推薦正在兩廣擔任總督的朱克圖大將軍掛帥」

「其二,如今從漠北到林中,一直到西伯利亞,我國麾下的牧戶不下百萬,帝國仁義,已經恩養他們多年,在如此緊要的關頭,他們豈能袖手旁觀?故此,老臣建議牧仁大人一同前往,這一百萬戶中,在安西附近的至少有一半,從中抽調二十萬部族騎兵輕而易舉,他們戰力不足,對不關鍵的戰場進行遮護、側擊還是做得到的」

「準了」,孫德威也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他暗忖︰「朱克圖、恩索、查克丹、蕭阿林都是父皇起家的老人,讓他們都去實際上是讓父皇老人家重溫昔日的輝煌啊,這一點我怎麼沒想到?」

一想到這有可能是自己那偉大的父皇最後一戰,自己親自陪著他打完這一仗的心思又重新點燃了,此時,大殿一側通往內宮的殿門上的珠簾響了起來,孫德威心理一凜。

「這是母後在提醒我,萬事要冷靜,眼下雖然幾個弟弟都被分封各地,但在登上大位之前,萬事還是要小心,我只要守住京城,不犯什麼大錯,大夏帝國第二任皇帝的大位就跑不了」

「咳咳」,想到這里,他的面上又恢復了慣常的冷峻,「洲際艦隊由誰率領前往,李大人您想好了嗎?」

「殿下,前不久印度洋航線港開闢不久,海軍大臣孫佳績親自帶著一支老式分艦隊走過一遍,最遠抵達了摩洛哥,既然是舉國之戰,微臣建議還是讓他親自帶隊好了,這條航線是我國新闢不久的航線,沿途的據點也是才建立不久的,微臣建議還是帶上一些信天翁,裝載一個以步軍為主的軍團跟隨,沿途若是有屬國或者歐洲人搗亂的,也好就近略施薄懲」

「好吧,就讓兩廣派出一個軍團吧,讓孫佳績帶著南海艦隊出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