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九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上)

托普卡帕宮。

托普卡帕宮前身是君士坦丁堡,也就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宮,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在皇宮的廢墟上建起了有著濃郁突厥、天方教風格的皇宮。

皇宮位于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金角灣包圍著的半島上,城牆長達十里,有七座城門,三座靠近大海,四座面向大陸,里面花園、宮殿、噴泉鱗次櫛比,琳瑯滿目。

發展到現在,以前的突厥人也吸取了歐洲人、阿拉伯人的一些政治體制,比如帝國議會,里面包括大維齊爾、維齊爾、財政大臣、外交大臣、耶尼切里軍團總司令、大穆夫提(宗教領袖)等六人,號稱六人議會團。

所謂大維齊爾,就是大宰相,眼下的大宰相就是老寇普洛魯。

老寇普洛魯上台時已經八十歲了,按照帝國的進行重大事項的決策程序,由大宰相召集後便在皇宮里的帝國會議大宮殿召開。

說是大宮殿,實際上是宮殿群里並不顯眼的一座,在他的周圍還有另外的宮殿,這些宮殿的位置比帝國會議的宮殿更高一些,其中有一座裝飾的富麗堂皇的宮殿特別顯眼,窗戶蒙著金色百葉,將金百葉打開後可以從里面觀看帝國會議議事的場景。

這樣的宮殿,窗戶,肯定是為蘇丹以及太後、寵妃設置的,也是帝國六人議會議事結束之後向蘇丹或太後呈報最終結果的地方。

在帝國會議室的隔壁,原本是六人眾的休息室,眼下卻專門成為了年過八十歲的老寇普洛魯的休息、辦公的地方。

這是莫大的殊榮,在帝國的歷史上還是頭一遭。

老寇普洛魯值得擁有這樣的殊榮。

在最近十年,帝國陷入了一片混亂,在東面,他們與波斯人在高加索、巴格達反復爭奪,互有勝敗,最近的一場大戰中,帝國失去了巴格達、高加索。

西邊,帝國在並不恰當的時機介入到克里特島,並在那里進行長達十年、圍攻伊拉克利翁的戰爭,眼下,雖然佔據了半個克里特島,但自身也是元氣大傷。

內部,耶尼切里軍官團由于私人利益糾葛在安納托利亞高原掀起了風起雲涌的叛亂,叛亂的原因很復雜,不過有一點是明顯的,當帝國佔據整個巴爾干半島後,很快就擁有了龐大的基督徒。

一開始,帝國向這些異教徒收取高昂的稅收,後來又慢慢引導他們皈依天方教,這些皈依天方教的歐洲人一開始並沒有資格從軍、從政乃至進入寺廟布道,只能作為商人、農戶、工匠存在,社會地位很低。

但進入十七世紀後,這現象逐漸改觀了,皈依天方教的歐洲人也能進入伊斯坦布爾經商,也能加入到耶尼切里,而在安納托利亞高原,那是突厥人的老巢,施行的還是類似于古拉姆的中亞騎士團制度,在縣以下的鄉村,世襲的古拉姆騎士佔據主導地位,他們是鄉間的貴族,打仗要召集士兵參加戰斗,有些類似于歐洲的騎士。

耶尼切里,以及幾乎被並入耶尼切里的西帕希騎兵是帝國的常備軍,以前只有騎士、騎士的後代以及從小訓練的歐洲白人能加入到這支常備軍,眼下卻混入了大量被突厥騎士瞧不起的異教徒農夫、商人子弟,這讓他們異常憤怒,當然了,由于帝國只有常備軍、政務官員、宗教人員享受較高的地位,常備軍的增加也意味著以前騎士利益的而減少,估計這才是耶尼切里叛亂的主要原因。

叛亂持續了幾十年,讓帝國虛月兌不堪。

是寇普洛魯先是在愛琴海上打敗了威尼斯人,解除了他們對達達尼爾海峽的封鎖,從而讓寇普洛魯的名聲鵲起,進而消滅了耶尼切里軍官團的叛亂,讓帝國的肘腋之處終于安定下來。

老寇普洛魯接著帶兵東進,打敗了波斯人,奪回了巴格達,並與他們簽訂了由奧斯曼帝國永久擁有巴格達,而由波斯人擁有高加索地區的協議。

這幾件事,讓老寇普洛魯的聲望在帝國如日中天,一時無兩。

當今的皇太後,來自烏克蘭的圖爾汗妃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力排眾議讓寇普洛魯家族幾乎佔據了帝國會議的大多數位置。

當然了,老寇普洛魯與當今的皇太後之間據說還有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

當前任傻子蘇丹去世後,把持皇宮的是老太後,實際上老太後把持後宮已經幾十年了,當她的孫子上位後,她準備繼續把持,這讓圖爾汗妃自然十分不滿,按照傳言所說,是寇普洛魯勸說圖爾汗妃買通後宮的黑人太監總管殺害了老太後,然後才力排眾議讓寇普洛魯家族把持了帝國會議。

有寇普洛魯這麼多功績加持,別人也不會說什麼,否則,寇普洛魯的位置也不會安穩。

饒是如此,八十多歲的寇普洛魯依舊日夜操勞,頗有一幅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時間已經來到四月初的時分,博斯普魯斯海峽附近正是鮮花燦爛,綠草如茵之時,位居海峽最佳位置的托普卡帕宮在春風、海風的交替吹拂下愈發令人愜意。

子夜時分,整個伊斯坦布爾已經進入了夢鄉,但帝國會議唯一的一間有外人居住的房舍里,在一根大白蠟燭的映照下,須發皆白、一身白衣的老寇普洛魯依舊端坐在地毯上。

在他的對面就是現在的維齊爾、財政大臣,伊斯坦布爾耶尼切里指揮官,他年僅二十四歲的兒子艾哈邁德。

而在房舍的角落里,還坐著一位身材極為雄壯的大漢,滿臉絡腮胡子,一幅典型突厥人面孔,其實他的地位並不低,若是放在以前,還是能左右政局的風雲人物,但他對寇普洛魯父子似乎異常尊敬,在外面可能還有後宮的太監注視的情況下,他不敢與寇普洛魯父子一同沐浴在來自希臘白蠟燭的光芒中,自願蜷縮在暗色里。

庫爾書.穆罕默德,目前的耶尼切里軍團總司令,實際上的陸軍大臣,以前老寇普洛魯在擔任阿納托利亞高原帕夏就是那里的耶尼切里軍團指揮官,如今寇普洛魯家族在帝國的聲望僅次于蘇丹家族,他水漲船高也追隨寇普洛魯到了伊斯坦布爾。

春天的托普卡帕宮彌漫著溫和的香氣,十分怡人,但三人的面上都帶著不同程度的凝重。

艾哈邁德自然是來與老父親商議大夏人的事情的,不過白日里他們收到庫爾書一個訊息讓他們的凝重之色更甚。

就在十日前,阿勒頗省的帕夏阿巴扎薩.哈桑又造反了!

若是在正常的歷史上,以前游歷于歐洲世界與奧斯曼時間的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國、瓦拉幾亞大公國,也就是北大夏國一手扶持起來的羅馬尼亞王國將是老寇普洛魯上台後在穩定國內,打敗威尼斯人、波斯人之後第一個開刀的對象,但自從大夏國橫空出世,他永久地失去了這個機會。

他能夠出手的對象,便從羅馬尼亞變成了匈牙利,那也是他搜集二十萬常備軍在伊斯坦布爾、保加利亞一帶的明面上的原因。

當然了,由于大夏國最近動作也很頻繁,讓老寇普洛魯對歐洲人的聖戰又推遲了。

何況,他的次子穆斯塔法,女婿卡普蘭還在大夏人的手里,卡普蘭還是帝國的海軍大臣!

但阿勒頗省的叛亂他又不得不重視,阿勒頗夾在安納托利亞高原與大馬士革之間,牽一發而動全身,稍不留意就可能讓戰火又燒遍整個小亞細亞。

三人是從黃昏時分開始討論的,期間,圖爾汗妃為他們先後提供了兩次餐食——在某些方面,老寇普洛魯與圖爾汗妃的角色很有些像大明的隆慶帝死後,萬歷帝的母親李妃與權臣張居正。

夜深人靜,三人討論的聲響都很小,但隨著夜色越發濃厚,聲響也逐漸大了起來,這讓正在窗外偷听的一個黑人太監趕緊從半夢半醒間清醒過來。

哈菲茲,以前刺死老太後的太監總管的義子,也是一個來自埃及南部的強壯閹奴,前太監總管在圖爾汗妃的挑唆下刺殺了老太後,但他自己肯定活不長,但圖爾汗妃顯然是一個頗有心計的女人,她提拔了哈菲茲。

老太監不得不死,但哈菲茲不得不提拔,否則後宮沒人听她的。

今晚,正是圖爾汗妃派遣哈菲茲前來「伺候」寇普洛魯等人的,當然了,這只是官面的話,在偌大的皇宮里,陡然還有三個非皇室的男人,自然需要有人「監視」。

哈菲茲「偷窺」的那扇窗戶正是有著金百葉的窗戶,听到越來越大的說話聲後,哈菲茲趕緊站了起來並揭開了百葉窗。

不過此時,三人似乎已經解決了一個問題,聲音也小了起來,只見那位掌管著帝國陸軍最精銳力量、耶尼切里軍團的庫爾書已經走出暗色,來到了老寇普洛魯面前彎腰站著。

他這麼一站,幾乎有兩米的身高將整個亮光都擋住了,不過老寇普洛魯那蒼老但依舊沉穩的聲音在響著。

「給你一個月的時間,從伊茲密爾出發,帶兩個軍團過去,剿滅哈桑的叛亂,拿著這個,通知大馬士革帕夏、巴格達帕夏,讓他們從南面帶兵逼近阿勒頗,注意,讓他們不要輕易卷入戰事,只是在南面逼迫罷了」

「可以接受哈桑的投降嗎?」

「可以,不過跟他說清楚了,一旦投降了,就只能去北非擔任城市管理官,若是犯下不可饒恕的大罪就不能接受!」

「那哈勒姆?」

庫爾書嘴里的哈勒姆就是與阿勒頗一海之隔的阿達納省的帕夏,他本是阿爾巴尼亞的歐洲農戶,皈依天方教後很快加入到耶尼切里,後來因為參加鎮壓阿納托利亞高原叛亂以及對波斯的戰爭異軍突起,年僅三十歲就升任比阿勒頗還要好一些的阿達納省的帕夏。

以前,哈勒姆是哈桑的手下,不過當他擔任阿達納的帕夏之後,就事實上成了哈桑的上司,這就為哈桑不能容忍了,當然了,這只是表面的原因,在艾哈邁德以財政大臣的身份兼任管轄著整個黎凡特地區的帕夏時,曾經得到哈桑貪污受賄的舉報,不過當時帝國正在與波斯作戰,便沒有理會這事,之後當內外大局已定時,哈桑以為帝國會議會對他下手了,于是便提早發動了。

他能在此時發動,肯定是有外援的,這個外援,肯定是出身于小亞細亞半島根紅苗正的突厥人軍官團,他們對寇普洛魯家族的崛起是看不順眼的。

哈勒姆是在去阿勒頗視察的途中被哈桑刺殺的,對外宣稱有土匪,庫爾書問的自然是哈勒姆的兒子,小哈勒姆。

「接到這里來」

老恐寇普洛魯臉上顯出了濃烈的疲倦之色,當他說話時,滿臉的皺紋一起在動,行將就木一詞用到這里十分貼切。

他這意思也很明顯,對于通過軍功當上帕夏之位的官員,若是沒有意外,他的子孫十有八九會繼任該職位,並成為當地的主要貴族,不過通過哈桑一事讓寇普洛魯感到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于是他不想讓小哈勒姆上位了,而是由帝國指派,至于小哈勒姆,進入阿雅索菲亞天方寺(聖索菲亞大教堂)修習最後成為文官才是他的命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