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八章 皮薩切克之四︰黑與綠(上)

達烏達成了一名「工人」,一名挖煤工人。

按照切薩皮克省工務廳下屬尼布楚礦務公司的規定,凡是成為「工人」的,

頭三個月只包吃住。

第四個月開始,便有半個到一個銀幣的酬勞,一年以後再根據表現重新制訂新的酬勞。

按照時下大夏國無論在哪里糧食的價格,半個銀幣最少能買上一百斤玉米了,一百斤玉米,運到大夏國在各鄉用蒸汽機帶動的磨坊里可以出八十斤玉米粉,給磨坊留下五斤算工費,自己還可以落下七十五斤。

玉米粉可以熬制玉米糊糊,可以做玉米餅,你若是磨粉時告訴磨坊的人要一半細粉,一半粗粉,也有至少三十斤細粉自己吃,而若是養豬的農戶,剩下三十斤粗粉每日均勻攪拌在野菜里還可以喂豬。

故此,就算最少的只有半個銀幣,也能讓自己活下去了。

不不不,不只是吃飽,這半個銀幣是純收入,工人們在挖礦時,一開始就有在木匠的指點下自己動手動手建造的木屋,木屋都是兩層,每間屋子可以住六個人,吃穿用度全部由工務廳包圓了,一日三餐,全身的「工作服」,手套,粗膠鞋,除了住的人太多,任何一處都比達烏達這位以前在西非沿海地帶小酋長的兒子曾經的生活強。

就連達烏達自己都想重回非洲,以便從那里爭取更多的人過來,但這樣的心思卻被管事的人阻止了。

「你們是第一批,也是最後一批從非洲來到這里的工人,當然了,在馬薩諸塞、新尼德蘭、樸茨茅斯還有不少像你們一樣的人,今後如是將他們解放出來,也可以加入到你們的行列,至于從非洲去引進,想都不要想」

「為什麼?」,達烏達一臉困惑。

那管事的人瞪著他,好像看一個稀奇古怪的動物似的(在他的心里,暗忖‘該死的昆侖奴,也就是在大夏國,放在美洲其它任何地方都是一次性的買賣’,所謂一次性買賣,是歐洲人用大價錢將他們買下後,往死里用上五到十年就算了,投入產出比大多在十倍,也就是一個黑人花費五十英鎊買來後,按照十年算的話,最多能賺五百英鎊)。

「你知道你們的價格嗎?」

達烏達搖搖頭。

「五十英鎊!兌換成大夏國的銀幣,需要一千個!不過白人把你們當成奴隸,每日只吃兩頓飯,還只是七分飽,每天干十二個小時,我可是听說了,在馬薩諸塞的種植園里,黑人的壽命最長的只有十年,在那里,別說銀幣了,能吃飽就不錯了」

「一旦生病,若是輕的,會讓你繼續干活,若是重病,連白人也束手無策,會立即將你扔到叢林里,讓你自生自滅」

達烏達立即不說話了。

他想到了自己在船上那暗無天日的日子,在那長達三個月的海上漂泊中,他們這些黑人被關在最下層艙室,那里只有一個出氣口,空氣污濁不堪,三百人擠在一起,連睡覺也只能背對背坐著,一個人生病後立即傳染一片,他們的運氣不錯,三百人只有二十人中途病死,死了的會被白人毫不猶疑扔到海里。

每日只有一根能崩掉大牙的硬面包,愛吃不吃,若是遇到另外私掠船打劫的,為了讓船只快速逃跑,首先被扔下海的也是他們這些人。

其實這管事的也在想︰「為何有五十英鎊這麼貴?他們這些昆侖奴,都是在種植園種地,按照大夏國的水平,兩個青壯男女勉強能收拾五十畝地,昆侖奴肯定達不到,按照能拾掇十畝地,這里的土地肥沃,每畝地可以出產三石小麥,小麥的價格與稻米相差無幾,算上六個銀幣」

「十畝地就是六十個銀幣,加上一些棉花田、煙草田,算上一百個銀幣,十年功夫才能賺回來,他們花這麼大價錢買來這些黑奴沒什麼賺頭啊」

其實,這管事的算錯了。

在當下的歐洲,就如同大明一樣,依舊飽受小冰河期的肆虐,糧食歉收是常識,整個十七世紀,歐洲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饑餓,以英國為例,眼下一石小麥大約需要10英鎊,折算成白銀,就相當于100兩了。

都說明末物價飛漲,不過與歐洲比較起來,就算在皇太極瘋狂入關劫掠的那幾次,物價也沒有飛漲到一百兩一石的地步!

于是,五十英鎊只能買五石小麥,而一個黑奴每年至少能生產出三十石糧食!五十英鎊的代價一年就賺回來了!

難怪這些歐洲人如此瘋狂地從非洲販運黑奴到美洲來!

達烏達走了,他要去挖煤了。

煤礦就在離他們住所不遠,前面說過,離港口十里遠的地方的煤層埋藏最深,約莫三丈,也就是地下十米左右,眼下,他們已經挖到二十米了,二十米,已經有大量地下水涌出來了,一台專門用來抽水的蒸汽機正在撕心裂肺地運作著,而像達烏達這樣的非熟手,一開始是不能下到里面去的,他們只能在坑道外面等著。

達烏達手里推著一輛專門用來運煤的獨輪車,當然了,車輪已經用上粗膠了,當他裝滿煤炭後,可以推著它繞著一個斜坡上到地面上,一獨輪車可以裝載大約一百斤煤炭,達烏達每天可以跑四十趟,也就是他一日的功夫可以運上來兩噸煤炭。

像他這樣的運煤工人除了一百黑人,還有兩百英國俘虜,加起來一天就是六百多噸,經過初步篩選後,每日煤炭的產量在五百噸左右。

皮薩切克省目前需要用煤的地方很多,別的不說,美洲艦隊二十艘大船,一艘信天翁就能裝載一千五百噸煤炭,按照尼布楚煤礦眼下的產量,還遠遠不夠,不過一艘信天翁裝載的煤炭夠他跑上七十五天,故此,雖然產量偏低,不過勉強夠了。

一個月若是有效作業時間為二十日,則可儲備煤炭一萬噸,可滿足裝滿三十艘游隼號的需要,游隼號是瀚海軍的主力艦只,也就是說,尼布楚煤礦一個月的產量可以滿足一整支美洲艦隊一個月訓練、作戰、航行的需要。

按照瀚海軍軍艦的平均速度,時速二十公里左右,一日可以跑出接近五百公里,一個月便是一萬五千公里,足夠跨越大西洋了(西風帶,五千公里),連太平洋也跨得(西風帶,七千五百公里),抵達彼岸時還有余力作戰!

所謂篩選,大夏國目前只能做到將煤矸石等明顯的物體分辨出來,至于灰分、硫分暫時沒有辦法處理。

經過工務廳的最終確認,尼布楚的煤炭並不是普通褐煤,而是接近與後世次煙煤的級別,這樣的煤炭正是阿巴拉契亞山脈兩側大量出產的,當然了,大夏國此時也沒有能力將煤炭分成泥炭、褐煤、次煙煤、無煙煤、焦煤等級別,不過是外表上大致觀看,分成幾個級別罷了。

鐵道修好後,將煤炭運到碼頭這項最難的工作便迎刃而解,雖然只有十里,若是利用馬車或者人工運載的話,效率更低。

這次為了節省船只的空間以及考慮到吊裝作業的難度,只運來了二十噸的小火車頭,這樣的火車頭只能拉動六節車廂,每節車廂可以裝載二十噸,六節就是一百二十噸,一天的產量,跑四趟就夠了。

不過在煤炭出產後,開采鐵礦便提上了議事日程,但由于鐵礦還在二十里以外,新的鐵軌等組件還在下一趟移民船上,等他們來到這里恐怕要等到秋收了,故此,在這之前,從鐵礦到碼頭已經直接修建了一條長約三十里的馳道。

每日,在馳道上奔跑的載重馬車絡繹不絕,這些馬車一部分拉著粗鐵,粗鐵會用船只直接運到赤塔城進行下一步精煉,一部分拉著礦渣,準備運到河對岸水泥廠與石灰石、黏土一起燒制成水泥。

等新移民船,也就是大夏國從李成棟手里弄來的另外一萬戶因為起義而被俘的奴僕移民到來後,船隊里會有另外的火車頭、鐵軌等物,屆時就可以將煤礦、鐵礦連接起來,到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直接用火車運到碼頭。

當達烏達等人將煤炭用東羅城運到地面上後,將煤炭裝上火車的卻另有其人,只有兩個大夏能夠開動機器的熟練漢人,他們操作著固定在地上的吊裝機械,將煤炭直接裝到火車上,等裝滿一節,火車再往前走一點,一直到裝滿六節。

此時,一個念頭在管事的人腦海里出現了。

「這樣的話,火車頭需要提前發動,要浪費不少煤炭,如果這吊裝機械能夠自己走動,就能消耗少得多的煤炭,還能到處裝卸」

于是,在過了大約五年之後,一台粗糙的履帶式吊裝機械將會首先出現在美洲,這里面自然有尼堪的意見,不過細節卻都是像這樣的普通人想出來的,大夏的科技就是這樣在實際需要中不聲不響地往前發展著。

尼堪與有著這些想法的人之間起著相互促進的作用,他後世雖是學習機械工程的學士,但並沒有具體從事過相關事務,但他肯定知道機械的發展歷程,而有著這些「異想天開」想法的人可以將尼堪的想法變成現實。

如果沒有這些人,尼堪不會主動提出來要做什麼,但一旦有人提出來,肯定是有了真實的用途,甚至迫在眉睫了,此時如果任由這些人自己模索,就會像歷史上蒸汽機發展那樣,沒有一百年是不成的,但有了尼堪這位可恥的穿越者,還是懂行的穿越者,一切就簡單了。

一百年時間,會大大縮短,這就是穿越者的價值。

一天四十趟,雖然只是地下地上不遠的距離,不過一天下來還是累得夠嗆,包括達烏達、杰克遜等老工在飽餐一頓後很快進入了夢鄉。

但他們做的夢不同,達烏達夢到了自己在西非的故鄉,雖然他的族人都被白人殺死了,但他還是想回去看一看。

而杰克遜卻在夢中咒罵著。

「該死的克倫威爾,你什麼時候將我們接回去?!」

杰克遜的腦海里出現了國王的身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