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二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中)

劉安福由于以前在鳳陽挖過堰塘,最後接到了帶領一百人在南金州東北的拉哈布拉山挖掘三口大型堰塘的任務,也就是比後世的水庫略小一些的蓄水池。

南金州這個地方,地方不大,也並沒有太多的河流,不過除了一面臨海,其它幾面都是山林,有山的地方便有山坳,便有溪流,在山坳處挖掘堰塘,在旱季正是時候。

若還是沒有水泥的時代,在山坳修建水塘,一百人,半年下來也不見得修得好,那時,他們只能修建小一些的堰塘,利用類似修建城池的技術,內里夯土,外面砌築石塊。

這樣的技術,在後世五六十年代依舊在中國大行其道。

有了水泥這種利器,它們與石塊混合後將遠遠強于砌石夯土的壩子,于是便能修建大一些的水壩了。

隊伍里還有一人來自南金州衙門,是俄勒岡高等技術學校畢業的,專門學習過水利設施建設的,實際上此時他能拿得出手的無非是這樣幾樣︰

選擇壩址,確定壩高,計算最大蓄水可能澆灌的農田數量,以及在使用不同比例混凝土情形下水壩的厚度,當然了,如何澆築混凝土也需要他指點。

至于具體如何築壩,便是劉安福的事了。

一百人,看起來很多,不過由于要分配到砸石頭、采砂、攪拌混凝土、打地基等事務,分到每一處的人手並不多。

劉安福陪著衙門的那個叫甚「技術員」的後生在山坳里轉悠,他的兒子以及霍克由于力氣大,已經分配到山上去采集石頭了。

恰好這個技術員也姓劉,他讓劉安福叫他「小劉」,劉安福可不敢,非要叫他「劉大人」。

劉安福跟著劉技術員走了一圈,只見他隨身還攜帶著一架類似望遠鏡那樣的東西,還不停用大拇指比劃著,心里感到好奇,等兩人走累了,在一塊大石上歇息時,劉安福掏出一盒自己從南金州街市買來的紙煙,掏出一根遞給劉技術員,然後掏出一枚大夏國新出的燧石打火機給他點上了。

「劉叔」,小劉看著老劉,笑道,「您老也買了這新出的玩意兒?這東西可不便宜啊」

這種打火機確實不便宜,市面上要賣一個銀幣一個,原本是用來試水的,沒想到甫一推出便大受歡迎,這東西可比火石、火鐮、火絨方便多了。

最後,不但有錢人都買了,連普通農戶、牧戶也紛紛購買,當然了,由于產量還很小,就是有錢也買不到,只能訂購。

「嘿嘿」,老劉給自己點上了一支煙,「這是我家老二在瀛洲買的,一個銀幣一個,俺可舍不得買,不過,確實方便」

小劉點點頭,又說道︰「老劉,听說您是建築水壩的老手了,那您說說,在這里我等該如何選擇壩址?」

老劉站了起來,「這樣的大壩,俺還是頭一次見到,以前在鳳陽鄉下,我等建造的堰塘、水渠都是夯土砌石的,規模都不大,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我倆坐的地方是一個小山頭,對面又是一個,兩地相距約莫二十丈,中間還有一條小溪,直接利用兩個山頭用那甚混凝土連起來就是了」

小劉卻搖搖頭,「沒有這麼簡單,我還要瞧瞧這兩座山頭是何質地,如果都是土山,肯定不行,如果是石頭、泥土參半,那就成了」

「這是為何?」

「呵呵,我等需要建造的水壩高九丈,蓄滿水之後,水面平時至少有八丈高,嗯,那就產生非常大的壓力……」

說到這里,他看了老劉一眼,「這樣的壓力可不是一座小土山包可以抗衡的,別的不說,純粹的土山在水的滲透下,會逐漸變軟變松,一旦遇到大雨就會垮塌,屆時,大水會從這一側沖到下面的村落,這種大壩,我等是按照滿足一個村落,哦,也就是五千畝土地來規劃的」

「一旦垮塌,不僅五千畝田地會被淹沒,幾百人的性命也是在頃刻之間」

老劉的心理一凜,對于這些,他自然不知,以前他們雖然修建過堰塘,但都是方圓幾畝的小塘,一般情形下是不會垮塌的。

「轟!」

遠處傳來了一陣轟鳴聲,那是他兒子劉根在帶著人用黑火藥炸石頭,將大石頭炸脆後用竹筐挑到山下的指定地點。

小劉听到這聲音不禁皺了一下眉頭,他拍拍站了起來。

「早就跟他們說過,用半埋法,那樣炸出來的石頭不但齊整,動靜還小,也不會讓飛濺的石塊傷到人,走,看看去」

老劉畢恭畢敬地跟在後面。

他是真的服。

大夏國的一切與他以前見過的、做過的差別太大了,他頭一次感到了有些力不從心。

當他們來到山下時,采砂的、采石的、伐木的都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女人們也又跟著抬碎石和河沙的,更多是在少量男人的帶領下搭建窩棚。

這便是旱季的好處了,還是可以預料到長時間無雨的旱季,人們可以放心大膽干起來。

老劉跟著小劉來到一處大石眾多的地方,又親自示範了一下如何打窩子、如何放置黑火藥、如何安置引線,最後只听一聲悶響,大石被炸成四分五裂,卻並沒有出現四處飛濺的情形。

這一日,老劉老老實實跟在小劉後面看著、听著,因為河沙、石塊運到指定地方後,還有淘洗、進一步打碎,都有一定之規。

五日後,小劉拿出了一幅簡易的施工圖,上面確定了修築水壩的具體位置。

「老劉你看,這座山頭不僅厚實,里面還有大量的石頭,山上的樹木也很多,直接用上就行了,對面那座就不行,大部分都是泥土,厚度也不行,只能繞到它後面再砌築一道石壩」

老劉看了看,說道︰「那就要大約五十丈了,得用多少人工啊」

小劉笑道︰「這就不用你操心了,反正旱季長達半年,我等這一個月是準備材料,確定圖紙,等你等忙完秋收,並種完水稻後便立即開始下一輪勞作,說起來有半年時間,實際上只有四個月」

他想了想,又說道︰「按照之前的計劃,這里還要遷移農戶五千戶,那就是五十個村落,三條大河都修上渠道後可滿足大約三千戶的灌溉需要,還有兩千戶只能依靠水壩來灌溉,兩千戶,便是二十個村落,最少需要十個水壩才行」

老劉心里暗嘆,「這才是能人啊,人家才二十出頭,就有這麼大的能耐,以往在大明時,鄉里老爺們組織修建堰塘,彼等也只是出一些錢糧,獻計獻策、出力的還是像他這樣的人」

「難怪這大夏國如此厲害,竟將萬里之外的土地也佔了,從古以來從未听說過」

一想到這里,他心里既有些忐忑,又有些興奮。

忐忑的是,來到這里後,像他這樣的「老人」雖然還能起一些作用,不過卻起不到決定性作用了,反而是像小劉這樣剛出學堂沒幾年的後生能大派用場。

「一個全新的國度」

老劉暗暗嘆道。

他想到一事,便問道︰「劉大……咳咳,劉技術員,瞧你歲數也不大,怎麼有這麼大的能耐?」

小劉搖搖頭,「我還是差遠了,我十八歲就從俄勒岡高等技工學校畢業了,畢業後跟著老師傅干了七年,整整七年啊,我師傅這才放心讓我出來單干,我這樣還算快的,按照大夏工部的規制,像我這種職位,需要在老師傅的帶領下干滿八年才行」

老劉剛才還有些忐忑的心情此時完全放下來了,他心想︰「看來大夏國還是老成的很,七八年的磨礪,又是讀書人,再笨也能出師了」

他瞧著小劉才二十五歲,人品相貌都不錯,突然想到自家那閨女,已經十六歲了,雖然剛進入金州高等師範學校學習,畢業後也是進入小中學堂擔任教師,那時就十八九歲,若是……

于是便舌忝著臉問道︰「劉技術員,你成家沒有」

「沒有」

「哦?那你的老家是哪里的?」

「我是遼東漢人,十五年前跟著父母來到瀛洲,父母如今還在瀛洲城附近種地」

「那你家里沒給你說親?」

「說了,今年過年時就成親」

「……」,老劉心情一下黯淡起來,嘴上卻說︰「那敢情好,到時候你要是不嫌棄,我讓二小子給你準備一份賀禮」

「那就多謝了」

……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

期間,老劉他們完成了三座水壩的物料準備,眼看就要收麥子了,在鄉長的帶領下他們劉莊村的人又回去了。

剛一到家,老劉就迫不及待地來到麥田。

還好,在他老婆老婆的呵護下,金燦燦的麥田盡情地綻放著,干熱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麥香味,他摘下一類麥穗,仔細觀察了一下。

「該收獲了」

幾日後,老劉將自己需要幫扶的那幾家土人農戶組織起來,自己家則是全員出動。

他看著眼前這七八個膚色黝黑,乍一看與他們中原人很像,實際上還是有些差別的「土人」,這心里也是有些不樂意。

「一萬年前是一家,俺咋看都不像呢」

心里雖是這麼想的,嘴上卻吼道︰「都給俺听明白了!我等一共十二個壯勞力,先從孤寡人家干起,在那家干那家就管飯!開始!」

一大群人拿著鐮刀,扛著板倉,推著獨輪車沖向了麥田。

他們本不需要如此著急的,因為現在是旱季,有的是時間供他們使用,但收獲的喜悅和急迫還是讓他們快速動了起來。

一個月後,需要收割的作物全部收完了,接下來對麥田進行重新耕作、扒拉、堆肥,然後就是扒開渠道灌溉了,此時,將自家的農家肥和買來的鳥糞撒在水田。

而在一個月前專門用來育苗的秧田也快好了。

又一個農忙季節來臨了。

這兩個月,是農戶最忙、最累的時節,也是最高興的時節,收獲伴隨著喜悅,播種代表著希望。

「呱呱……」

老劉再一次做到了最高處的田埂上,此時所有的田地都種上了秧苗,青蛙和鳴蟬的聲音籠罩了一切,老劉正準備掏出銅煙袋來上一口,突然想到了什麼,最後還是將那盒卷煙逃了出來,小心翼翼掏出一根,用打火機點上後,狠狠地吸了一口。

蛙聲、蟬鳴、悶熱無風的天氣,像極了江淮鄉下。

「爹!」

劉根又跑過來。

「嚷個啥」

「爹,您老要當爺爺了」

「啊?甚?」

老劉一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不過听到「爺爺」兩個字還是醒悟過來了,但他迅疾又有些尷尬。

「根兒,有一事俺沒跟你說」

「何事?」

「你要有新的弟弟妹妹了……」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