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中)

金礪是大明在遼東地區最後一位武進士,在這個時代,想要當上武進士,光有武勇是不行的,你至少是半個讀書人。

金礪恰好是這樣的人。

他與尼堪同歲,都生于1610年,今年都是四十三歲,當他與英俄爾岱一起鎮守鎮江堡時,恰好踫到滾滾而來的豪格大軍,沒有辦法,他也只能跟著大軍南下,因為豪格將他的家眷也帶來了。

而另一位伊拜,全名是赫舍里.伊拜,與索尼一樣是赫舍里家族杰出的人物,皇太極在世時讓他輔佐豪格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伊拜阻止了一向剛強的費揚武準備對金礪的不敬,而是沉聲喝道︰「放肆,坐好,听金將軍說!」

以往代善還在時,伊拜幾乎不參加朝政,不過當代善一死,他伊拜的角色便凸顯出來了,因為當豪格大舉南下時,代善與他幾乎是「托孤重臣」的角色,至于馬國柱,不過是他二人擺在台面上的人物罷了。

費揚武雖然是皇太極近衛大將出身,還是正黃旗的巴牙喇護軍統領,不過來到朝鮮、日本後,他能指揮的還是兩黃旗,至于瓖藍旗、正藍旗,還是伊拜的影響力更大,兩黃旗在那場大夏與大清的大戰中幾乎損失殆盡,而兩藍旗卻保存了不少實力。

若是放到以往,無論是面對伊拜還是費揚武,金礪只有跪下了磕頭認罪的份兒,但今日卻不同,他依舊坐在椅子上,然後不疾不徐地說出了讓伊拜父子都很動容的話。

「兩位國公爺,事關國家存亡大事,在下不得不說出心里話」

「當今皇上,勇武剛強,自從登位以來並沒有什麼大錯,何況他才四十余歲,春秋方盛,若是稍有差池,我等作為臣子的苦苦勸諫就是,大清風雨飄搖,能在幾千里以外的孤島上立足就已經了不得了,若是再來這麼一出,覆亡就在頃刻!」

「在下的建議是,皇上如今依舊沉浸在長州藩那場戰事里,我等需要做的是盡快讓他從那里掙月兌出來? 若是他依舊眷戀那里,我等就需要提醒他盡快確立太子,讓太子以監國的形式處理朝政」

「然後確立議政形式,眼下強敵環伺? 自然不需要以前在遼東那樣各旗旗主、各部尚書濟濟一堂七嘴八舌爭議不休,但仍需要確定一個能夠參議大政的小範圍人選,比如? 除了馬大人以外,還有誰能夠與他一起擔當大任?以前大人實際上也在此列,不過並沒有明確? 我等要做的就是要讓此事明確下來」

「此其一? 然後? 馬大人、國公爺可各推舉二三位可參議朝政大事的人選,上報皇上最終選定? 最後? 為了讓皇上從後宮掙月兌出來,每日或者每三日一議的朝會就要恢復起來了? 有了國家大事的羈絆,相信陛下能夠早日振作起來」

「國公爺? 大清目前國小力弱? 無論是日本還是大夏? 都不是須臾之間可以拿下的? 一切要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啊」

「……」

……

金礪走了,伊拜、費揚武二人親自將他送出了府邸。

不過,當金礪一出伊拜府,作為混跡明、清兩朝之人,又是武進士出身之人,他很快嗅到了不祥的味道。

這樣的事情一旦醞釀起來,就不會有回頭箭了,因為凶險實在太大,誰也停不下來,因為別看豪格整日窩在「後宮」,他手底下還是有貼心的人為他探查周邊形勢的。

這個人就是李國翰。

當豪格南下時,很快就意識到代善的兩紅旗對他威脅太大,而當時除了兩紅旗,便只有他的正藍旗了,不過凡事都有例外,當清軍沿著鳳凰城東進時,在薩爾滸的李國翰卻收容了不少滿漢八旗,其中以濟爾哈朗的瓖藍旗以及勒克德渾的瓖紅旗為主。

那時,李國翰雖然在漢軍旗,卻有著「墨爾根」的滿名,加上長期以來身體力行與滿洲、蒙古聯姻,他的兒子都是滿蒙女人的後代,比如那位追隨滿達海去西域刺探情報的李進忠,滿名就是海爾圖,故此,皇太極上位後的滿洲八旗多半將他視作石廷柱、佟圖賴一樣的人物。

抵達朝鮮後,李國翰搖身一變,擠進了滿洲八旗,接替濟爾哈朗掌管了瓖藍旗,非但如此,他還繼續執掌這漢軍瓖藍旗,有這樣的機遇,李國翰自然感激涕零,眼下直接屬于豪格的三千由滿漢精銳的巴牙喇護軍就是有五十三歲的李國翰統領的。

當然了,日常事務就是他那位叫做海爾圖,今年三十歲的兒子在打理。

海爾圖,是豪格的一等侍衛,類似于後世康熙身邊的圖里琛。

而海爾圖可是大清立國之後自己的武進士,自從跟著滿達海去了一趟西域後,對于探查之事也很上心,最後豪格干脆將以前由李永芳執掌的暗探系統交給他。

有這樣的人物,像滿達海這樣堂而皇之召集親貴大臣議事的,豪格不可能不知道。

金礪擔心的不是這個,而是擔心好不容易在九州站穩腳跟的又要陷入腥風血雨之中,就像以前皇太極對付阿敏和莽古爾泰那樣。

與滿達、鰲拜這樣武將出身的「權臣」不一樣,金礪卻是有著豐富而且敏感的政治嗅覺的。

這樣的事一出,就沒有停住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自己將寶壓在任何一方都不妥。

怎麼辦?

……

幾日後,在代善的靈堂里,人頭攢動,異常熱鬧。

「大清」國內有爵位的高官都來吊唁了,最後隨著當今皇上豪格以及皇長子齊正額的到來達到高潮。

不過,隨之而來的一幕讓人瞠目結舌。

就在代善的靈堂里,滿達海發動了襲擊,不過豪格卻早有準備,他本就是勇將,這次來還在寬大的袍服里藏了鎧甲,與他同來的費揚武也是如此,何況還有三十名精銳的巴牙喇護軍一統進入到了靈堂前面。

不過滿達海早有準備,在靈堂周圍他可是準備了足足五百正紅旗勇士。

廝殺開始了,豪格在以區區三十人面對著五百正紅旗的勇士面前顯示出了他超乎常人的勇猛,並成功支撐到海爾圖帶著大軍趕到!

一場反屠殺開始了。

新赫圖阿拉城門緊閉,滿達海、瓦克達府邸被血洗一空,整個城池籠罩在恐怖之中。

不過,就在豪格狂性大發,要對整個正紅旗甲喇章京以上將官下手時,他被李國翰攔住了。

不過豪格已經被血液蒙住了雙眼,他拿著長刀刀背猛地擊打李國翰,等他氣力不支停手時,李國翰已經倒地而死。

這下,連帶著巴牙喇護軍對瓦克達、滿達海家屬剛剛進行屠殺的海爾圖也不願意了。

此時,金礪出現了,他還帶來了一個人物。

豪格的五弟,碩塞。

「諸位,听我一言」

……

在失去李國翰父子的支持後,豪格孤立無援,最後只得听從金礪的安排,將皇位讓給了碩塞。

碩塞上位後,做派倒是與豪格大相徑庭,他將後宮沒有懷孕的妃子全部賜給了八旗將士,又立金礪、達爾岱、馬國柱、伊拜為四大輔政大臣,每日早朝,「大清國」,似乎又出現了「中興」的跡象。

而豪格一家碩塞也沒過多為難,他學起了以前的朝鮮國王,將他們「流放」到九州南部大海上的硫磺島圈禁起來。

此時,碩塞已經得知瀚海軍已經加入到攻打四國島幕府大軍的戰斗,知道大勢已定,便派了金礪前往高松城。

在提高松城之前,我等先將目光投向高知堡。

在瀚海軍橫掃除了土佐藩意外諸藩國的這一段日子,已經得知消息的德川賴宣大驚,眼下的他除了盡快擊敗眼前的多鐸、孔有德部,便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了。

于是,在那幾天,他的大軍對城外的孔有德大營進行了瘋狂的進攻,最後終于攻破了孔有德的大營,不過此時多鐸卻親自帶著騎兵從城里沖了出來。

作為掌管著上萬精銳武士的御三家之一,德川賴宣手下自然也有騎兵,不過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與滿洲八旗兵相去甚遠,不過到了生死存亡時刻,他手下的武士以武士刀發動了瘋狂的反攻。

他們學起了以前大宋時岳家軍的做法,以血肉之軀在千軍萬馬叢中不停地砍擊馬腿。

日本武士的這種做法倒是讓多鐸嚇了一跳,不過終究是騎兵厲害,幾日下來後,德川賴宣的武士全軍覆沒,農兵也全部投降,不過多鐸、孔有德部也受損嚴重。

在大戰之前,多鐸部還有步騎萬人,此戰過後便銳減到一半,還能戰斗的只有五千人了,孔有德那里也相差仿佛,朝鮮八旗喪失殆盡,漢軍旗也銳減四成,只剩下六千漢軍了。

但他們終于勝了,不過當他們得知瀚海軍已經將四國島除了高知堡意外的其它地方全部拿下,並封鎖住島嶼四周的海域後,也是彷徨起來。

……

高松城。

得知德川賴宣覆沒後,城里的德川光友知道光憑區區高松城是守不住的,因為,這幾日,瀚海軍的火炮不停歇的轟到城里,從昨日開始,他們開始用那讓人聞風喪膽的「熱彈」了。

可憐整個高松城,除了城牆,全部都是用木頭搭建的建築物,昨日瀚海軍只是試射了幾發便在城里造成了大火。

此時得幕府,已經將大夏、大清之戰的細節了解的差不多了,他們自然也知曉了大夏國有這麼一個大殺器。

與其被困在城里燒死,不如出城堂堂正正一戰!

德川光友帶著全部的軍隊出城了。

不過令他失望的是一出城,他手下的農兵就嘩變了,紛紛跑到敵人那邊。

「八嘎!」

德川光友大罵道,他將自己的上身衣服月兌了,光著膀子帶著五百武士沖向了瀚海軍的炮兵陣地。

迎接他的是漫天飛舞的散彈。

瀚海軍很卑鄙,留給他切月復自殺的機會也沒有。

御三家完了,雖然他們在茨城、和歌山、名古屋還有一些力量,不過想要聚集到眼下這種程度,恐怕還要十年才行。

十年,大夏國還會給幕府這個時間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