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七章 風雨欲來(一)商丘論道(上)

歸德府府城所在的商丘縣,是中華三皇之首燧人氏帝陵所在,號為燧陵。

城池以南不遠處便是一大片燧陵建築,中有祭祀處、觀禮處、僧道俗休息處,由于是三皇之首的陵寢所在,便是流賊到了這里也沒有破壞,故此,其明初修葺的建築群依然完好。

遙思殿,始建于金代,修復于明代,原本是達官貴人甚至皇親國戚前來燧陵致祭、宴會、觀舞之處,如今成了大夏國首任皇帝尼堪的行宮。

燧陵此時還有一支完整的樂舞班子,專門演奏歌頌燧人氏後裔商人的樂舞。

《商頌》。

在尼堪帶著大軍南下之前,曾帶著文武官員在此欣賞《商頌》,此後專門開會商議南進之策。

將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大殿闢為自己的行宮,若是被明廷得知了,一句「狂悖」奉上是少不了了。

不過尼堪卻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不過,與會的文武大臣卻隱隱有些不安。

熟知南直隸氣候地理的灰衣衛此前曾多次提醒過,「南直隸地區,一到六月份,一直到七月份,大約有一個月的時間都是陰雨連綿,道路泥濘不堪,極不利于用兵」。

除此之外,梅雨季節,對于大量使用火器的瀚海軍來說也十分不利,若是與明國硬拼冷兵器,這還真沒有試過,一旦失利,後果不堪設想。

況且,由于此時大夏國掌控的土地實在太過遼闊,安西之地就不用說了,就算新拿下的甘肅、陝西、河南也需要正規軍來鎮守,能用于江淮戰場的兵力並不多,眼下圍在尼堪身邊的也就三個軍團。

可在灰衣衛的情報里,江北四鎮的兵力加起來就有三十萬!

但尼堪依舊決心在六七月份打上一仗,似乎是為了安定文武官員們的心,出發之前,尼堪在遙思殿專門議了此事。

還是老套路,先是由按察司指揮使王文慧匯報明廷、特別是江北的布防以及民間形勢。

「諸位,明廷為了穩固江淮,在屬于南直隸的江北各府設置了四鎮」

「他們是,以東平侯牟文綬為首的一眾將領鎮守徐州、淮安府,牟文綬此人深受當朝器重,不但得封東平侯,還掛著平虜將軍印,眼下,整個明國境內只有兩位掛著專務一方的將軍印」

「牟文綬掛平虜將軍印,不用說了,對付的就是我大夏國,另外一位就是左良玉……咳咳,諸位,左良玉前年病死了,不過平賊將軍印、寧南候的爵位依舊掛在他兒子左夢庚身上」

「眼下李自成部已經全部佔據了湖南,將湖廣總督何騰蛟驅逐到了貴州,前不久左夢庚放棄了武昌,帶著部下全部退到了江西境內」

「幾個方鎮之中,就屬左夢庚的部眾最多,按照我司的估計,其加起來起碼有三十萬,他的部眾又分為幾個集團,遼東集團、流賊集團、其它集團」

「左夢庚退入江西後,將五省總督呂大器趕走佔據了南昌,不過在提督操江孫傳庭的協調下總算有驚無險在江西安頓下來」

這一次,工部尚書沈默也跟著南下了,他之前便得知皇上這一次主要對付的長江以北之敵,並沒有涉足江南的意思,便問道︰「左夢庚與我軍南下有關系嗎?」

王文慧笑道︰「當然有關系,等會兒就會涉及到,在此之前,還是得將這一部的情形分說清楚,否則于軍情分析不利」

「左夢庚年僅二十許,在遼東藉將領王允成、盧光祖、郝效忠的擁戴下佔據了南昌府、瑞州府、臨江府、袁州府,手底下有精銳兵馬六萬,左夢庚還親自統領者五千精銳騎兵,這五千騎兵說都是家丁也不為過」

「山西人徐勇帶著吳學禮、張應元以大約四萬兵馬鎮守九江府、建昌府」

「以流賊出身為主的馬進忠、惠登相、馬士秀擁兵四萬佔據著吉安府、南安府,其中惠登相已死,馬進忠、馬士秀二馬瓜分了他的部眾」

「另外一名出身遼東的總兵李國英帶著徐恩盛、徐育賢、張應祥等將鎮守贛州府,他的手下有三萬五千人左右」

「而左良玉部眾里人馬最多,既有流賊出身的,也有官軍出身的便是金聲恆,他自己就是流賊出身,不過小時候與左良玉交好,故此地位超卓,他的人馬幾乎佔據著贛江以東、上述各府之外的江西其它地區,諸如廣信府、饒州府」

「他的手下有十萬之眾,加上歷來交好南京諸人,深受朝廷器重,已經被封為忠義伯,也算是明廷分化瓦解之道」

說到這里時,尼堪卻在暗暗想著,「歷史書說左良玉有八十萬人馬,多半是此人夸大其詞,以為向朝廷多討要糧餉罷了,不過按照灰衣衛的情報,他們也至少接近三十萬,還是不可小覷啊」

「朝廷將能征慣戰的徐勇放在九江,同樣戰力強橫的李國英放在贛州,將馬進忠等流賊部隊夾在中間,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金聲恆那邊,原本自己麾下的郭天才與他手下的劉一鵬、宋奎光號稱金門三杰,眼下少了郭天才,也算是一個較大的變化吧」

「三十萬,除了留下對付湖南李自成的人馬,至少可以抽調十萬精銳參與江北之戰」

「陛下」,王文慧輕咳一聲繼續說道,將尼堪從思索中拉回來了,「徐州、淮安府這邊,牟文綬手底下有總兵名號的就有八人,我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不過牟文綬帶著自己的女婿鄧九韶、四子牟國俊、總兵周世錫、許洪功親自駐守在徐州,手底下有精銳馬步軍三萬人」

「從四川時一直跟著他的總兵李維權帶著向汝選、牟國衡等將領鎮守淮安府,兵力也是三萬」

「牟文綬長子牟國棟帶著幾個弟弟牟國卿、牟國思鎮守宿州,眼下他打敗許定國之後便親自帶著幼弟牟國思鎮守亳州,在收編了亳州許定國、李際遇的兵馬後,軍力也膨脹到了三萬人,牟國卿依舊帶著一萬人馬鎮守宿州」

「以上,牟文綬所部,兵馬總計九萬人」

「廣昌候劉良佐鎮守鳳陽府,他的軍力在四鎮之中是最多的,因為他以前是清剿革左五營的核心將領,多次收編流賊部隊」

「眼下,他帶著自己的兒子劉澤涵鎮守壽州,有精銳兩萬人;他的老部下、總兵秦大鵬鎮守鳳陽,有精銳兵馬一萬五千人;總兵曹虎鎮守泗州,也有兵馬一萬五千;總兵沈豹鎮守霍邱,警戒河南、湖北交界之處,同樣有兵馬一萬五千」

「諸位,這沈豹是南京人,正是沈部堂的堂弟」

眾人听了不禁將目光都投向了沈默,弄得沈默有些不好意思,不過尼堪卻對著他們擺擺手,「不要打這個主意,連那劉良臣的親兄弟都拒絕了我等,何況沈豹」

看見眾人有些疑惑不解,說道︰「這一節,等陣王文慧會說,稍安勿躁」

王文慧說道︰「還有一部人馬駐扎在靠近河南的潁州,鎮守大將卻是以前流賊大頭目搖天動的部下,叫胡守金,號砸爛天的,他手下的兵馬最多,卻還是一個副將,有兵三萬人」

「以上,劉良佐所部,兵馬總計九萬八千人」

「興平候高杰鎮守揚州府,由于此時的明廷江北總督史可法也在揚州,高杰的府衙設在高郵」

「他帶著自己的外甥李本深、兩萬精銳步騎在高郵駐扎;總兵李成棟鎮守如皋、南通一帶,有兵一萬步騎,他在李自成手下時就一直跟著他的胡茂楨帶著一萬五千步騎鎮守寶應、興化一帶」

「以上,高杰部總計四萬五千人,他的兵力在四鎮中最少,不過卻最為精銳,其中更有一半是騎兵,李本深、李成棟、胡茂楨都是流賊中的悍將,原本就深諳三堵牆的戰術,加入明軍後,由于直接接納了原陝西總兵賀一龍的人馬,明軍邊軍的戰術彼等也學會了,萬不可小覷」

「靖南候黃得功鎮守廬州府、安慶府,他手下的人馬也不如牟文綬、劉良佐多,不過精銳卻勝之,與高杰相差仿佛,他與自己的兒子黃維明帶著兩萬步騎鎮守廬州府,黃維明手下有三千家丁,也相當可觀」

「他的大舅子翁之琪帶著五千水師鎮守安慶,對了,黃得功沒有兒子,這黃維明是翁之琪的長子,過繼到黃得功名下的,而這翁之琪是崇禎十三年的武狀元」

「除了翁之琪,安慶府還有其麾下大將馬得功、馬三奇鎮守安慶、潛山,有一萬五千馬步軍,對了,這馬三奇是馬得功的兒子」

「其中營大將、總兵田雄鎮守舒城、六安州一帶,也有一萬五千馬步軍,鎮守六安州的是田雄的佷子田象坤」

「以上,黃得功所部總計各類軍卒五萬人,其戰力與高杰部相當,也相當可觀」

「當然了,在揚州城附近,還有張天祿、張天福兄弟,分別鎮守滁州、六合一帶,扼控南京北岸,算是四鎮中的一枚釘子,彼等也有馬步軍一萬五千人」

「而在揚州城,史可法麾下並沒有多少直系兵馬,他的兒子史德威帶著中軍標營兩千人,另有宿州猛將單長庚帶著一千五百騎兵追隨史可法,除此之外便只有總兵劉肇基的三千步軍了」

「猛將?」,朱克圖不禁來了興趣,王文慧在介紹諸人時並沒有提起什麼名將、猛將,怎地單單提起此人?

「呵呵,此人年僅二十許,是明廷新帝上台後第一任武狀元,能開三石的大弓,還能左右開弓,擅使馬槊,據說其勇不亞于前唐的尉遲敬德」

「以上,四鎮合計兵力近二十萬,這還沒算明廷劃到彼等麾下從以前的河南、山西、陝西、遼東、京畿一帶跑到南直隸的諸將領,若是加上那些人,總兵力估計達到了三十萬!」

尼堪問道︰「區區江北之地,如何豢養這許多兵馬?可想而知江北的百姓如何困苦了」

王文慧回道︰「是的,陛下,這正是微臣接下來要說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