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四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2)

「重新分配田地後,又面臨新的問題,富有者先不說,窮苦者本來田地不多,陡然有了大量的田地,若是沒有牛馬騾子役使,沒有犁、鋤、倉、耙、耬、風斗等足夠物品使用,如何及時耕種、收獲?沒有合適的居住場所,如何存儲糧食?你等可有月復案?」

當尼堪將這話說出時,台下的三人頓時大驚,三人中,只有李開富親自種過地,另外兩人只見過別人耕種過,而眼前這位出自林中,以勇武見長,位居博格達汗還多于大夏皇帝陛下之人,是如何對這些農事了得的如此詳盡的?

作為進士出身,原本在大明戶部、工部都待過,還都處于主事、員外郎、郎中這些務實崗位上磨礪過,又以精通「實務」,擅奇婬巧技著稱的孫秀節心里也有些驚駭。

而那位準備在北京保衛戰中殺敵殉國的原戶科給事中王章卻是隱隱有些感動,眼前這位皇帝,殺伐果斷、武功蓋世就不用說了,其在北境竟然開闢大量糧田,設立大量作坊,讓原本中原一直處于優勢地位的糧食、鐵器竟然隱隱處于下風。

同時又有大量的騎兵,原本北境多馬,南境多器物、糧食之勢陡然扭轉。

這一位的實力,武功直追漢武唐宗,以其對北境部族的實際管轄,恐怕真正實力還在那兩人之上,而以其手下軍馬的實力,一統全國也不是難事。

這還不算,其文治也相當駭人,其尊崇亞聖,倡導「君為輕,民為重」,這在歷代君王里實在是有些駭人听聞——一般人主唯恐避之不及,更令人驚嘆的是,他不僅是這樣說的,還是這樣做的。

拿出國庫大筆的收入興辦學堂,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開科時讓算數等雜學進入試題,眼見得是一個務實之君,這還不算,他還對農事等政事異常了解,有些看法乍一听有些令人駭然,細細一品還是頗有見地的。

其天授呼?

孫秀節回道︰「陛下,此一節微臣與李部堂商議過,官府將田地收歸國有後,將富裕人家里多出來的牛馬牲口、農具一並收購,然後租賃給窮苦人家使用,至于費用,還是在賦稅上做文章,每年的秋賦里略微增加一些罷了」

「不妥」,尼堪卻擺擺手,「常言說得好,‘書非借不能讀也’,對于農戶來說,不是自己的牲口、農具豈會珍稀?」

孫秀節心里一動,「書非借不能讀也?此話並非常言啊」

其實,這話乃清代袁枚所說,尼堪並不知道此話出自何處,一時嘴快竟月兌口而出。

孫秀節說道︰「陛下之意是將這些農具干脆賣給彼等,最後在賦稅上體現出來?」

尼堪說道︰「先不說這些,咱大夏國如今國庫充盈,光白銀就有幾千多萬兩,你等可想好如何使用?」

孫秀節回道︰「按照陛下在北境所行,三省百廢待興,這首要的便是修葺官道、興修水利,黃河北岸大堤也需要大力修葺,三省的學堂、作坊、礦場、官員、軍將的薪餉都需要大量的銀錢,何況,陛下已經放出話來這頭一年無須納稅,這也需要大量的賑濟」

「哪用得了多少錢?」,尼堪打斷了他,「朕以為,銀錢要用起來才好,堆在庫房發霉不好,這樣,大夏國考慮發行銀幣、銅錢,這次朕從安西回來時帶來了西邊那神聖羅馬帝國發行的泰勒銀幣,一枚銀幣約莫半兩,銀九鉛一,當半兩使,定為壹元」

「銀幣正面可用咱大夏國瀚海軍那常用的左青龍右白虎中火槍的圖案,背面則是玄武的圖案,咱畢竟是起家于北境,用玄武的圖案正應景,正面用漢字壹元標明,背面則是大食數字1」

「重新鑄造銅錢,用黃銅九錫一,當十成銅錢使,還是大明銅錢的樣式,名字改成大夏通寶便是」

「那一成的鉛錫扣除成本還有約莫半成的利潤,這便是鑄幣廠的收入」

「至于銀幣與銅錢的比率,朕初步認為一枚銀幣可值五百枚銅錢,具體數目你等詳細商議後再定,一句話,我大夏國白銀、銅錠儲存都很充足,今後,除了貿易所得,不算關內,赤塔的白銀、黃銅除了他用,完全能滿足鑄幣使用,若是加上安西臨潢府、尼布楚、陽都所產,更是沒有稀缺之虞」

「這一勢頭,在未來幾十年都不會有所變化,故此,幣值當以穩定為好,每年銀礦、銅礦的生產也要以實際需求來預估,這樣的話,便不會產生某年白銀短缺了,導致銅錢跌價,或者銅錠短缺了,導致私鑄泛濫」

「說到私鑄,戶部要會同刑部在大夏法典里增加嚴禁私鑄,一經發現嚴懲不貸的條款」

孫秀節終究是聰明人,他似乎有些知曉尼堪想要說什麼了,「陛下,您的意思是,將銀幣、銅錢借貸給貧苦農戶,讓其購買耕地用的牲口、農具,擴建房舍,然後等糧獲出來後再出售糧食換取銀錢來還債,以便讓代表新朝錢幣的銀幣、銅錢在大夏境內盡快流通起來?」

尼堪心里暗贊,「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事,這孫秀節雖然只是大明的一個書生,不過終究是務實之人,又精通算術,自己稍一提點便觸類旁通,如此人物,豈天殆所以資本汗?」

又說道︰「以前在北境時,對于食鹽、鐵器、茶葉等物一半施行專賣,一半敞開貿易,其中自有其考量,如今收獲黃河以北三省,丁口陡然增加,對于這些物品,你等可有新的想法?」

李開富想了想說道︰「陛下,微臣曾在山南、安西都待過,對鹽鐵茶葉諸務也有過考量,以前丁口少,其實怎麼做都無不可,不過如今丁口突然增加,再用以前那一套恐怕不行了」

「故此,臣以為,對于北境之人,茶葉、鐵器、食鹽的重要性更在糧食之上,而對于關內之人,糧食、食鹽則更加重要」

「故此,無論是北境還是關內,對于食鹽全部實行專賣,不允許民間販賣私鹽」

「對于茶葉,磚茶可專賣一段時間,其它類茶葉放開,一段時間後將磚茶也放開」

尼堪點點頭,不過卻問道︰「一段時間,為何如此?」

「陛下,北境苦寒,食肉多過糧食,況且冬季漫長,蔬菜缺乏,按照陛下教導我等,若是長時間不吃蔬菜,身體便有失調之癥,如今陛下統御關內外,牧戶、農戶都是您的子民,磚茶自然要保持平價穩定供應」

「待得五到十年,牧戶對磚茶的品質已經有了適應,可放開讓眾商家進入,那時,彼等就算想要以次充好亦不可得,何況各州縣還有糾察市面的衙役,草原對磚茶需求量很大,多放幾家商戶進來,彼等也會有比較」

尼堪問道︰「若是眾商家串通好了,就是用低劣的磚茶行銷該如何是好?」

孫秀節趕緊說道︰「陛下,此一節微臣與李部堂以及管轄商部的羅部堂都商議過了,對于磚茶,也要分為幾等,每一等品質如何,外觀如何,色澤如何,都有校驗之法,何況還可以抽查,每一等對應大致的價格,否則商部無法計價收取商稅」

「至于鐵器,微臣建議除了火器,可全部放開」

「不可」,此時王章說話了,他說道︰「陛下,若是讓民間大量擁有兵器,還是大有隱憂啊」

尼堪笑了一下,「咱大夏這點自信還是有的,朕意已決,取消以前大明對兵器的限制,民間可任意擁有弓箭、刀槍等冷兵器,不過火器卻不在此列」

「至于糧食」,李開富繼續說道,「北境糧食充裕,可放開了,由于官府大倉擁有大量儲存,商戶就是想囤積居奇也無法做到,關內嘛,建議頭幾年還是有一個指導價,就像陛下在北境做的那樣」

「這指導價便是我等用銀幣、銅錢收購農戶手里多余糧食的價格,這個價格一直保持穩定,有這個價格作為基準,相信商家也翻不起大浪」

「接下來就是衣物了」,尼堪也來了興致,「自從北境種植麻樹成功之後,每戶人家都種了好幾畝,自然不是鼓勵彼等自給自足,而是讓彼等將麻皮賣給官府用以制作麻衣,至于關內,每戶只有一畝麻田或棉田,也是為了在關鍵情形下以備不時之需」

其實這里面有一個東西尼堪沒有挑明,那就是,按照關內百姓的傳統,衣食住行全部自給自足已經沿襲幾千年了,這樣一來,商品經濟自然大受影響,不過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鄉下的農戶都是多面手,什麼都能做,一旦要大興工商,這些人還是能很快轉型的。

又想到,「這一切都是依附于土地而存在的,還都是因為土地畝產不高而導致的,若是土地畝產快速增高,這些人力才能大量解放出來啊,自己所做的大興水利,種植苜蓿、黑麥,無非是保持目前的產量,想要快速增加產量,一是選種,而是化肥,而這兩者以大夏國目前的科技水平還達不到」

「古人將農戶看的異常重要,僅次于士人,也是因為產量太低,時常有吃不飽之虞所致啊,若是能大量生產,關內常見的興旺更替不就不存在了嘛」

「也不一定,後世印度耕地面積還超過中國,條件也好過中國,可產量還是大大低過中國,農民依舊饑寒交迫,幸虧彼等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鎖住,否則早就鬧翻天了」

見皇帝又像以往那樣閉上眼楮,孫秀節知曉他又陷入了暢想與思考,便示意李開富停住了,靜等著尼堪。

而王章則是有些好奇地看著這位有些「怪異」的皇帝。

「以人為本,民為重,此人還真是這麼做的,我等士人,無不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可惜以前嘴上說的雖然是這些,實際上還是為了那虛頭巴腦的榮耀以及幾畝田的優免,與皇帝相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