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九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二︰大對決(4)

皇太極想要安安穩穩回到沈陽,最便捷的路徑便是貼著大黑山南下,那樣的話,可經鐵嶺城回去,否則的話就要穿越遼河流域,那里雖然土地肥沃、沃野千里,不過大小河流縱橫其間,如今又是春季,河水化凍之後水位高漲、泛濫,不是行走的好路線。

皇太極也是這麼做的,他撤離梨樹城之後便一直向南,在近兩萬精騎的護衛下,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向南奔去。

一路上,皇太極的心情極其復雜。

能夠從梨樹城這個血肉磨盤逃出來,自然值得慶賀,不過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自己傾盡兩黃旗、正白旗、瓖紅旗、瓖藍旗的人馬北上對敵,雖也給敵人造成了一些損失,不過自己的損失更大。

瓖藍旗的濟爾哈朗全軍覆沒,徹爾格的瓖黃旗只剩下一千人,悍將陳泰也沒于此役,自己的堂弟、老汗幼弟巴牙喇一系最杰出的子弟拜音圖戰死更是讓他肝腸寸斷,拜音圖的瓖黃旗最終只剩下五百多騎!

倒是圖賴、濟什哈的正黃旗還有一些人馬,彼等在逃回梨樹城的過程中不斷收容拜音圖、徹爾格的潰兵,最後又聚攏了大約八千騎,不過在梨樹城再一次的大戰中有損失了近三千騎,如今堂堂的上三旗中最強大的正黃、瓖黃兩旗竟只剩下了五千余騎!

一陣濃烈的眩暈向他襲來,皇太極下意識地夾緊了戰馬,原本是為了避免眩暈跌落馬下,此時一夾反倒使戰馬猛地向前竄,一旁的費揚古趕緊接過了他手中的韁繩。

見到費揚古後皇太極終于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氣後略好了些。

「朕不能就此倒下!否則軍中必定大亂」

不過有些事情是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的。

「岳的瓖黃旗還有五千人馬,多爾袞的正白旗還有六千多,加上徹爾格匯攏的兩黃旗五千人馬,這便是一萬六千,再加上費揚古的兩千巴牙喇,還有近兩萬精騎……」

「這到底是怎麼了?」

皇太極突然有一種想要殺人的沖動。

「兩萬精騎,放到以前,依舊有滅國的實力,自己怎地就不戰而逃了?」

不過一想到損失的更多人馬,他漸漸釋然了。

「終于要走到明軍的托城池防守的老路上嗎?」

此時的他更沒有想到三路步軍烏真超哈部隊的下落,還是僅僅跟著他的尼堪從鮑承先那里得知後才告訴他,其實他早就心里有數,「步軍,在敵騎的打擊下根本沒有逃月兌的機會」

而那一萬夫子以及大量的糧草,就更沒有放在他心上了。

他沒有放在心上,一只緊跟著他協助處理政事的馬國柱卻有些有苦難言。

「這次北上帶了一個月的糧草,這可是去年收獲的三成,如今大軍大敗虧輸,人丁劇減,倒是剩下不少口糧,不過,這一戰,師勞無功不說,還損失了如此之多的軍卒,這大清國還有救嗎?」

也一直跟在皇太極左右的鮑承先一直沒有說話,不過你若是仔細觀察的話便會發現端倪,武將出身的他雖然依舊挺直腰板騎在馬上,不過與以往相比,他的臉色略有些蒼白,攥著韁繩的左手青筋直冒,隱隱還有些顫抖。

愛新覺羅.尼堪倒是一如既往地穩定,按理來說,經歷了這麼一場大敗,像他這樣的皇族子弟要不是義憤填膺便是羞愧難當才是,但眼下的他似乎是一種老僧入定的模樣,面上絲毫看不出任何波瀾。

他其實也在想一件事。

「如今過去一個時辰了,蠻賊並沒有追上來的跡象,以尼堪那廝的精明,怎會不知曉這是一舉殲滅我軍的大好時機?若是被我軍順利回到盛京,彼等就要一個個地攻打城池,那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正想著,不遠處飛來一騎,他直接奔到尼堪身邊,不過他見到尼堪又欲言又止。

尼堪心理一凜,前面二十里處就是開原城,此人從南面過來,肯定是有了開原城的消息,眼下又吞吞吐吐的,難道……

他策馬靠近了那人,一把抓住他的領口,「是不是有開原城的消息?」

那人點點頭,漲紅著臉,半晌才說道︰「主子,開原城,沒了……」

他的聲音很小,只有尼堪能听到,尼堪本來是有心理準備的,當消息真正地傳來時還是讓他大吃一驚。

「怎麼回事?!」

他的聲音不禁大起來,讓不遠處的皇太極一行人也轉過頭來,那人這才輕聲說道︰「是一個本來在城里監視漢軍旗的瓖紅旗偵騎偷偷溜出城池傳來的,郡王爺讓他扮做漢軍在金俊的隊伍里,前不久……」

等那人將話說完,尼堪也是一陣天旋地轉!

也不知過了多久,尼堪終于緩過神來,他一下便明白了,蠻賊的大軍在擊敗清軍之後為何沒有立刻追上了,肯定是早就得知開原城已經在他們的手里了!

自己身為皇上的「主謀」,眼下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此時,該如何行事才能將大隊騎兵平平安安帶回盛京?

「你有否探查過,哪條路線最容易回到盛京?」

此時,他將那人的領口松開了,心里卻是在狂跳著,「彼等如此有恃無恐,多半在前面埋伏有奇兵!」

「不過,彼等丁口也不多,按照抵達梨樹城附近的兵馬來說,其精華應該咸集于此才是,又哪里有什麼奇兵?」

「難道是想利用這遼河流域大大小小的河汊阻擊我軍?」

「主子」,那人說道,「由于開原城陷落,開原城以南的軍情我等不得而知,況且開原城以南,尚有大大小小幾十條河流,雖然在官道上都有橋梁,不過由于情形未明,不可貿然步入」

「而在遼河以西,支流較少,我軍完全可以貼著邊牆、遼河轉向西南,在鐵嶺附近渡過遼河回到盛京」

「就怕邊牆附近有敵軍埋伏」,尼堪點點頭,不過他突然想到了什麼,又開口說道。

「主子」,那人卻是一臉輕松,「在遼河西邊,我的手下見到了十王爺的偵騎,他的人馬還不少,有幾十騎,奴才與彼等交談過,邊牆附近,並沒有敵人的蹤跡」

十王爺,便是豫親王多鐸了。

尼堪點點頭,「將偵騎全部派出去,開原城附近也要仔細探查!」

等那人走遠了,尼堪卻不知曉如何向皇太極說起此事。

半晌,他還是策馬來到皇太極身邊,「陛下……」

剛才尼堪與那偵騎頭目小聲說話時,皇太極便留意到了,當時他的心也是一緊,不過後來有釋然了。

「就算再有意外發生,還能大過梨樹城的慘敗?」

「你說吧,沒甚大不了的」

「陛下」,尼堪猶豫半晌,最終還是說了出來,「開原城……沒了」

說者無意听者有心,就算皇太極已經做好了準備,听到這話也是一陣天旋地轉猛地襲來。

他再次暈倒了!

等他醒來時,發現大隊正在轉向西邊,不禁大怒︰「是誰下令折向西邊的?」

此時,不禁尼堪、馬國柱、鮑承先在他身邊,多爾袞、岳也在,眾人都將目光投向尼堪,其實,剛才是尼堪與多爾袞、岳商議後一起下的決定。

「陛下」,尼堪跪下了,「頭先形勢危急,開原又不在我軍手里,故此,臣等商議後決定沿著遼河西岸行駛一段,等抵達鐵嶺附近時再渡過遼河向南」

皇太極點點頭,「西岸有多鐸的探子?」

尼堪點點頭,「正是」

「前面是什麼地方?」

「西面是調兵山,東面是遼河」

「調兵山?」

皇太極突然來了興趣,此山以前是金國大將完顏宗弼(金兀術)調兵遣將之處,就是從這里出發滅了北宋。

「此地離鐵嶺還有多遠……」

皇太極的話音未落,遠處又飛來數騎,在那些騎兵後面是一大團煙塵。

在冬春之交時分,在遼東,特別是在遼東西北的草原地帶,時不時會刮起一大陣沙塵暴,眼下這景象正符合沙塵暴的特征……

「主子!」

費揚古卻意識到了什麼,「敵襲!」

「隆隆……」,眾人這才意識到,隨著那陣煙塵一起來的還有一陣大地顫抖的聲音!

皇太極心念電轉,他立即想到了什麼。

「科爾沁!」

這時徹爾格跑過來了,只見他滿頭大汗,大聲說道︰「主子,就由我兩黃旗的余部堵住敵人,主子趕緊向東,即刻過河!」

皇太極想的不錯,尼堪的偵騎在調兵山見到的偵騎肯定不是多鐸的,而是瀚海軍裝扮的,而調兵山,正是阿林阿九千騎埋伏的地方。

前面說過,在西遼河一帶有兩個軍團,一個在北面與科爾沁對峙,一個則在警戒多鐸部,如今蠻賊能有余力前來設伏,不大可能悄沒聲息地擊敗了多鐸,那只有一個可能。

科爾沁的吳克善投降了!

雖然愛新覺羅家族已經與吳克善家族深度聯姻,皇太極還一氣娶了吳克善的姑姑、兩個妹妹,不過在大勢面前,幾個女人算得了什麼!

此時,皇太極的大隊離遼河還有二十里的模樣,前面不遠處便是鐵嶺城。

「加速向東!」

危難之中,皇太極突然冷靜下來,沉聲下達了命令。

世上事不如意十有八九,正在這時,北面又傳來一大陣煙塵,以及更大的「隆隆聲」。

「撲!」,皇太極的馬鞭落到了地上。

追兵到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