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章 上師東行漫記(上)

咱雅班第達(這個稱號是此人來到喀爾喀後扎薩克圖汗素巴第賜給他的,原名烏和特隆歸達賴,本書用他後來的名字)進入喀爾喀了,後來他的徒弟對他進入進入喀爾喀以後分別在喀爾喀三部、大夏帝國、滿清境內的活動進行了記載,就如同記載他在衛拉特四部的活動一樣,現節略翻譯如下︰

「在巴圖爾大汗衛兵的護送下,上師離開了塔爾巴哈台,沿著額齊斯河北上,在齋桑泊畔,卓特巴巴圖爾的牧地,上師先後進行了佛法的宣講、給大小頭人進行灌頂」

「接著從連接衛拉特與喀爾喀兩地、穿越阿勒泰山的巴哈塔爾瑪河進入喀爾喀地帶」

「剛剛走出長達三百里的山谷,扎薩克圖汗素巴第就親自帶著一千騎兵過來迎接,六位已經剃度的喀爾喀台吉抬著一張雕刻著蓮花的輿輦等候在那里,上師端坐蓮花上被六位弟子抬著,一直走到素巴第大汗新王旗所在,吉爾吉斯湖畔」

「在上一次的紛爭中,衛拉特人與喀爾喀人的損失都很慘重,唯一的勝利者可能就是上師將要去的下一站,呼倫城的主人烏扎尼堪了」

「素巴第的部落大多數來自以前被周邊部落稱為阿拉坦汗部的和托輝特部,很可惜,這個一度強大無匹的部落如今卻消失了,輝特部大部分留在大湖區域,不過有相當一部分跟著巴圖爾大汗來到了準格爾」

「牧民們膚色看起來並不太好,看來肆掠漠北的干旱、極寒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他們的健康了,唵、嘛、呢、叭、哞、吽,願佛祖保佑他們」

「吉爾吉斯湖畔新建了一座召廟,寺廟主持也是一位扎薩克圖部落的台吉,他跪在輿輦面前,上師踩著他的背下來了」

「上師此行的一個重要目的便是協助喀爾喀諸部整頓召廟的規制,比如如何修持,先修何經,需要多長時間,再修何經,每修完一經,如何查驗成效,答辯通過之後可獲得何種稱號,顯宗、密宗如何分野又如何結合,等等」

「在召廟住下來後,一連幾日,上師都在召廟給部落諸台吉講經說法,晚上又要給召廟僧眾講述喇嘛教的教規,忙得不可開交」

「衛拉特蒙古起源于林中,與喀爾喀蒙古的語言雖然類似,不過終究有些不同,上師在傳教中不禁起了利用喀爾喀回鶻蒙古文字創造新的衛拉特蒙古文字的念頭,消息傳出後,我等也是分外雀躍」

「一個月後,我等再次啟程,十日後抵達土謝圖汗部。到了此地後,上師不禁萬分小心。此地,是眼下喇嘛教三大活佛之一的哲布尊丹巴圓寂之地,而土謝圖汗幼子,今年才六歲的扎納巴扎爾被認為是哲布尊丹巴的轉世靈通,改稱羅桑丹貝堅贊法王」

「在額爾德尼召,土謝圖汗袞布會見了上師,言語中雖然對上師頗為尊敬,不過並沒有扎薩克圖汗那樣尊崇,也難怪,此地有西藏來的諸多上師輔助羅桑丹貝堅贊法王,有的學位還在上師之上」

「在與袞布的交談中,上師發現此人似乎對他的女婿,如今的大夏帝國皇帝、博格達車臣汗尼堪頗有好感,他的長子,今年二十一歲的多爾吉也是如此,當然了,兩人都是虔誠的喇嘛教徒,這是沒有疑問的,不過自從見過羅桑丹貝堅贊法王以及袞布大汗父子後,上師有些悶悶不樂」

「這在一直豁達大度的上師那里簡直是一個罕見的情形,上師可是在大昭寺修習二十年,獲得拉然巴格西學位的高僧啊」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上師有些失態呢?」

「在離開土謝圖汗部的途中,我等終于有些明白了」

「與扎薩克圖汗的部落相比,土謝圖汗的部落位居喀爾喀三部的正中,還是漠北諸部幾千來的中心鄂爾渾河流域的核心地帶,牧戶基本上都沿著鄂爾渾河幾條支流分布,較為集中,每一條支流幾乎就是一個大的部落,水草豐美,牧民們的膚色看起來也比扎薩克圖部好上許多」

「難道是普遍信奉格魯派喇嘛教的原因?」

「一路上,我等也也旁敲側擊地打听,牧民們見我等是從大昭寺來的僧眾,也是知無不言,這一听之下不禁有些咂舌」

「牧民們信仰佛教尚不深入,在許多牧戶的帳篷里,我等還發現了大量的薩滿教神像和法器,袞布大汗不是剛從塔爾巴哈台回來嗎?衛拉特-喀爾喀法典難道只是一句空話?」

「再三詢問之下,有些牧民終于說了,‘袞布大汗的嫡長女、精通佛法的阿茹娜終于為博格達車臣汗誕下一子,袞布大汗欣喜之下不禁免除了牧民一年的勞役’,為了慶祝此子的誕生,博格達車臣汗還給以前阿茹娜的斡耳朵牧戶送來了大量的物品」

「而在平時,阿茹娜斡耳朵牧民的用度也比其它部落寬裕得多」

「而衛拉特-喀爾喀法典,對于涉及到佛教的內容,袞布大汗並沒有大小台吉向牧民傳授,而只是傳授了其它的內容」

「一方面想要利用哲布尊丹巴活佛的影響力,一方面又要兼顧自己女婿如日中天的地位,袞布大汗打的還真是好主意啊」

「于是,我等幾個弟子也沉默了,對于下一站的車臣汗部也沒抱多大的希望」

「出乎我等意外,車臣汗碩壘帶著幼子巴布對我等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其境內的召廟主持也悉數到此」

「上師雖然修為精湛,不過也是欣喜不已,立即在召廟展開了傳經說法,晚上也對召廟的各種規制進行檢視、改進」

「離開碩壘大汗的駐地後,我等一直向東,途中,在牧民的帳篷里,我等也沒有發現私藏的薩滿教神物,看來碩壘大汗對于衛拉特-喀爾喀法典還是十分遵守的」

「還沒有走出車臣汗部,問題又來了」

「上師听說車臣汗部還有好幾個從漠南察哈爾部遷過來的部落,都是以前改宗紅教的呼圖克圖汗的部屬,如今只有蘇尼特部落遷回了漠南,其它各部都還在車臣汗部」

「他們的信教狀況如何,是紅教還是黃教,雖然碩壘大汗大汗信奉的是黃教,不過保不準其下面的部落還有信奉紅教的」

「紅教,那是一個嚴格尊崇上古經典,按圖索驥的教派,上師是一個豁達的人,不過有一點他說的很清楚,‘所有的東西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否則就沒有頓悟一說,若是還拘泥于千年之前的經典不變,與‘刻舟求劍’、‘緣木求魚’又有什麼不同?」

「普度眾生,一直是上師的信條,拯救信眾于苦海更是他所堅持的,于是我等只得轉向南邊,準備去車臣汗部東南部的阿巴嘎納爾部落,其大濟農叫棟伊思喇布,那是一個年過六十的老人」

「阿巴嘎納爾部落原本也是一個大部落,有五千多帳,可惜在以前清國與呼圖克圖汗的爭斗中損失了三成的牧戶,只得遷到車臣汗部,如今牧戶恢復到了近四千帳,也算是一個相當了不得的部落」

「‘原本我等也是信奉黃教的,不過林丹大汗又要求我等改宗紅教,我等無法,只得重新信奉此教,來到車臣汗部後,碩壘大汗又要求我等改信黃教,我等自是無不可,不過包括我在內,如今算是明白了’,在上師與棟伊思喇布的交談中,這位部落濟農如是說」

「‘東邊的博格達車臣汗是信奉薩滿的,你等過去看就知曉了,那里的牧民生活的比我等好得多,特別是加入到博格達車臣汗直屬的博格拉部,普通牧民家里的用度已經超過我部的普通台吉了’

「上師對于這些渾不在意,他想知道棟伊思喇布對于喇嘛教的看法,‘呵呵,不瞞你等,我等上層自然還是信奉喇嘛教的,不過普通牧民還都是長生天的信徒,不但如此,有些台吉又開始轉信薩滿教了’」

「上師又找到了一個小台吉,那人的牧地正好緊挨著博格達車臣汗的牧地,他倒是直言不諱,‘干嘛不信奉長生天?偉大的成吉思汗一開始不也是信奉這個的?’」

「在怏怏不樂中,我等又出發了,目的地也是很明確,呼倫城,最近被博格達車臣汗改稱‘陽都’的便是,上師自與我等修為不深者不同,不過這幾日他也在閉目思考,顯見得是被所見所聞觸動了,與我等不同,他是在佛法里尋找答案」

「又掉頭向東後,我等又回到了克魯倫河,在接近那個有名的大湖——呼倫湖時,遠處來了一大群人」

「有兩位明顯是領頭的人物,一位身穿傳統的林中服飾,自稱博格拉部的大薩滿額騰翼,另一位則是大夏帝國的商部尚書雅丹,穿著一身中原官員的服飾」

「‘受博格達車臣汗委派,我等前來恭迎上師’」

「一听這話,我等不禁長舒了一口氣」

「進入博格達車臣汗的牧地後,我等眼前不禁一亮」

「牧民的帳篷好像都是統一的式樣,那是一種用羊皮、毛氈、棉布摻雜了某種防水的油脂混合制成的,都是白灰色的模樣,無一例外,帳篷的頂部有兩個物件兒」

「一個是大夏帝國的國旗,一個則是能轉彎的鐵皮煙囪」

「一進到牧民的家里,我等不禁大開眼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