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二章 磋商

當夜。

南牆,明軍大營。

朱大典的帳篷燈火通明,參與圍困登州的明軍將領濟濟一堂。

高坐主位的自然是此次圍城的統帥、山東巡撫朱大典了,他的右側坐著一位身材高大、面白無須、三十多歲的「漢子」。

只見這位「漢子」長著一副昂藏大漢的身材,一舉一動卻慢條斯理,握著茶杯喝茶時,兩手高高翹起的蘭花指甚是矚目。

此人便是此次圍城大軍的監軍,當下與曹化淳、王德化三足鼎立的內廷大太監高起潛。

高起潛小時候學過武術,進宮後又讀書識字,平素最喜兵書,在皇帝眼里,這便是「知兵之人」了,于是多場大戰都以他為監軍。

此時才是崇禎五年,皇太極第一次入關劫掠雖然全身而退,不過與後來幾次相比就相形見絀了,此時的高起潛還是一位精忠報國以大局為念的內官,當然了,這也跟眼前孔有德等人終究屬于明軍叛軍,高起潛等人雖然畏懼,終究沒有達到畏懼建奴那樣的地步。

三面土牆附近的主官都來了,從左側開始,依次是金國奇、陳洪範、牟文綬、鄧、劉澤清、劉良佐,右側依次是吳襄、祖大弼、王洪、張韜、祖寬、朱克圖。

眼下這些人,除了正在陝西、山西一帶與流賊作戰的陝西都司、三邊總督所轄人馬,明軍的精銳咸集于此!

為了區區孔有德的叛軍,大明的精銳力量幾乎一半都來了,可想而知,如今的大明,已經虛弱到了何等程度,這還是在崇禎初年,再過幾年,將更加不堪。

今晚自然是慶賀白日里大破叛軍了,居功甚偉的奴兒干都司都指揮使尼堪自然也佔據了一個座位,還是在朱大典的左側!

對于這位屢次拯救明軍,在塞外威名赫赫的阿斯蘭大汗的位置如何排布,朱大典、高起潛也是煞費苦心。

按照品級,尼堪與諸位總兵一樣,都是正二品,不過此人已經在北境稱汗,雖然掛著都指揮使的頭餃,實則獨立一國,位置自然在其他總兵之上。

若是一國,則位置又要高于朱大典,不過在朱大典、高起潛等人眼里,包括尼堪、李倧在內,都是蠻夷之輩,在大明境內,有一個過得去的位置就可以了。

不過,雖然位居朱大典左側,在下面那些武將眼里,此人卻是明星一般的存在。

以五千人對五千人,自己傷亡輕微,卻幾乎全殲了出城挑戰的李九成、陳有時大軍,城中最精銳的力量一朝覆滅,接下來的攻城戰就好打多了,怎能不讓這些武將寬心、敬服?

特別是遼東諸將,尤其是素來以勇將著稱的祖大弼、祖寬兩人,早就跟身形相似的朱克圖大呼小叫喝在一起了,身為總兵的金國奇一開始還想制止,不過二祖卻並不買賬。

朱大典微微皺了一下眉頭,心里暗罵了一句「粗鄙武夫」便罷了,高起潛長期監軍關寧,知曉這兩人的底細,也沒怎麼在意。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高興的,至少有兩人很不開心。

一個自然是吃了敗仗的鄧,白日戰事他五千白桿兵頂在尼堪前面,在李應元的沖擊下大敗虧輸,最後戰斗結束後只收攏了不到一半人馬。

他不開心,一來自然是因為吃了敗仗,二來嘛,也深恨後面的尼堪大軍沒有及時出來援救他。

第二個人嘛,便是被尼堪頂替了的劉良佐了,此時的劉良佐其實也是一員悍將,何況他的麾下不像鄧是單一的兵種,騎兵、步軍都有,還有少量的火銃,在他看來,有鄧在前面消耗敵人,就算是自己在後陣,以逸待勞之下也能打敗李九成。

尼堪如何能不知曉這兩人心中的想法,在與大大小小的將領喝過幾杯後他站了起來。

「兩位大人,根據俘虜的情報,叛軍這五千人大半都是城里的精銳,這五千人的損耗對叛軍是致命的,還請大人趁熱打鐵,從明日起立即出動大軍攻城」

朱大典點點頭,「嗯,本官也是這個意思,不知監軍大人如何看」

高起潛此時已經拿起了一根牙簽,毫不顧忌地在朱大典面前邊剔牙邊說道︰「也罷,原本皇爺是密令我等在年前解決這股叛軍,都指揮使大人的加入,這戰事倒是要提前了,大軍雲集此地,糜耗不菲,皇爺在京城也是夙興夜寐,心里揪著這邊呢,明日就明日,凡是這兩日沒有大的損失的營頭輪番攻城」

尼堪說道︰「損失五千人馬後,城里只剩下一萬五千人,只有兩三千人是原東江鎮的老兵,剩余的多是在山東一帶裹挾的,以職部來看,不出十日便能攻破此城,不過……」

「不過什麼?」,朱大典、高起潛兩人雙雙將目光投向了他,這兩人心里也在納悶,「此人本是蠻夷,僥幸佔了奴兒干都司以前的地盤,最近為何帶著船隊來到了遼東、山東一帶?還‘恰好’救了東江鎮,又擊敗了叛軍一部?」

「若僅僅是出于‘公心’,他們打死也不會相信,若不是這樣,此人心里必定有更大的企圖」

「此人屬下戰力如此強橫,連建奴也屢敗于其手,對大明來說究竟是福是禍?」

朱大典到底是久歷宦途之人,他面上還是一副波瀾不驚的模樣。

「兩位大人,叛軍這麼一鬧,山東大部殘破,丁口凋敝,等攻破了登州,還望兩位大人千萬要約束士卒,莫要妄加屠戮」

朱大典、高起潛兩人相視一愣。

「胡人也有這麼好的心腸?」,按照兩人的估計,此人前來參與圍城,多半起了等城破之後大掠幾日的想法,他兩人已經已經提前商議過了,到時候在城里劃分區域,給他的區域大一些也就罷了,兩人渾沒有想到城里百姓的事情。

「大人,奴兒干都司地域廣袤、苦寒,人丁極為稀少,城破之後本汗不要別的,叛軍的家屬全部交給我吧」

「不行!」,高起潛一口回絕了,「這些人荼毒山東近兩年,實屬罪大惡極,按照大明律,夷三族是起碼的」

見到尼堪面色不虞,高起潛補充道︰「大汗若是需要丁口,朱軍門轄內濟南、青州、萊州三府流離失所者不少,更兼這兩年大旱,有不少都涌向了京城,不如……」

他看了朱大典一眼,朱大典卻不為所動,「高大人,不妥,山東三府丁口凋敝,正需要人手恢復耕作,怎能遷往他處?不妥不妥」

尼堪心里惱怒,「老子千里迢迢過來幫你等剿滅叛賊,趕走建奴,索要一些丁口就推三阻四,難道自己是來做**的?」

高起潛見尼堪面色大變,心里也有些不安。

「此人在北境幾與韃奴、建奴成分庭抗禮之勢,若是惹惱了他,與任意一方聯手都將是大明的大災禍,須臾得罪不得」

他想來想去,便擠出了一絲笑容,「大汗,此事尚有轉圜余地,不如這樣,叛軍家屬以流民的名義帶走……」

「算了」,沒想到尼堪一擺手拒絕了他的提議,他剛才仔細一想,叛軍家屬多半是老弱病殘,遷到遼東也沒甚用處,「我只要城里被叛軍裹挾的部分人員,估計加起來也不到五百」

「五百?」,朱大典兩人對望一眼,不約而同都點了點頭,「若不是首惡、大惡之人,倒是可以任由大汗挑選」

尼堪點點頭,又說道︰「登州城里的工匠我要了,朱軍門要恢復耕作,農戶就算了,本汗都司麾下缺少匠人,你們看……」

朱大典想了想,「也罷,就依大汗」

在像朱大典這樣的文官眼里,匠人遠沒有農戶重要,他想都沒想便一口應下了。

尼堪笑道︰「那就多謝兩位大人了,今日白天一戰,我部殺死殺傷叛軍兩千多,俘虜一千多,這功勞我就不要了,這樣吧,分一半給鄧、劉兩位大人,剩下的兩位大人如何處置,職部就不置喙了」

其實尼堪在與朱大典、高起潛說話時,在座的諸將也都豎起了耳朵,當听到尼堪此話時眾人皆是大驚。

斃俘近四千人,怎麼說也是一件大功了,此人眼下只是一個都指揮使,有了這些功勞,至少能加一個左都督的職餃,屆時便是妥妥的的一品武將了,運氣好的話還能封侯。

可此人一下便將如此大功讓了出來。

鄧、劉良佐兩人則是大喜過望,特別是劉良佐,不經一戰便能分得如此功勞,他現在還是副將,有了這些功勞,一個總兵官是跑不了的。

其他人這幾日沒有多少功勞的心里也在暗暗發誓,「叛軍精銳已完,明日攻城,自己怎麼著也要多撈一些」

在圍城之前,金國奇率領的遼東鐵騎屢立戰功,特別是祖大弼、祖寬兩人手里已經有了不少功勛,吳襄為了戴罪立功,也豁出去好好打了幾仗(雖然多半是自己兒子吳三桂打的),手里也有一些功勛,對于接下來的戰事倒是沒有抱多大的希望。

尼堪卻是有心在此將功勞的事情說了出來。

此次自己帶兵來到山東,僥幸被朱大典、高起潛兩人接納,那也是眼前的權宜之計,若是等到平定叛軍,有自己這幾千強軍在此,兩人肯定不會心安,屆時擦槍走火、橫生波瀾也是大有可能的。

不過在自己將功勛一事拋出來後,鄧、劉兩人一時便會對自己感恩戴德,其他的人也必定會死命攻打城池,登州城池不大,城里軍士還有一萬五千余人,加上家屬、百姓,再搜刮五千壯丁也不在話下,想要一時攻破也不是易事。

原本的歷史上,明軍圍困了半年叛軍才從海上逃走,以朱由檢的性格,區區一地的叛軍,附近匯集了國境一半的精銳,每日消耗大量的糧草,若不是實在不能在短時間里拿下的話,他是決定不會容忍這麼長時間的。

按照他的判斷,眼下是八月份,小冰河時期的登州港口冬季還是會結冰的,雖然時間不長,不過終究不太方便,叛軍必定會在結冰之前想辦法突圍。

「還會有幾場惡戰」

尼堪冷冷地想到。

等幾場惡戰下來,明軍消耗得差不多了,屆時自己要怎麼樣都可輕易完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