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541章︰拼死掙扎

不過,上方空間的外星族群攻擊母艦艦隊總兵力約有5000艘,母艦在它的下部大約50萬公里的位置上,還有兩只組合起來的艦隊,總兵力2000艘作戰母艦。

這總數加起來7000艘的作戰母艦編隊並沒有眼看著下方近地軌道上最後一只方隊,5000艘作戰母健在遠程導彈的打擊下,被持續的圍攻。

遠征軍地面火力系統采用的是導彈配合光子炮的打擊,光子炮換裝了自己的光線系統。轉為使用引力光波進行打擊,引力光波是一種輕型光波系統,它的飛行速度不算太快,不過射程超過了200萬公里。

是原來重型沖擊光波的兩倍。在這個位置之下,可以將對手被冰凍在空中的母艦艦隊傳輸到自己的後方小行星基地上面。

地面導彈發射的數量和密集程度越來越高,一直相將對手的近地軌道艦隊基本上完全覆蓋在導彈攻擊的海洋里面。

而且這種光波導彈是由覆蓋發射能力的。導彈會在整個的外星族群艦隊里面爆炸,將自己的分彈頭結構彈射出來,建設到每一個空間里面,在這里面再進行冰凍爆炸。

所以很快,近地軌道外星族群的5000艘作戰母艦編隊就有3000艘母艦被冰凍,緊跟著就被地面的引力光線傳輸走了。

原來的艦隊所控制的空間面積至少寬度超過了星球表面的2000公里,而現在,隨著不斷被冰凍,不斷被轉移,現在的面積已經縮小到不到500公里。

剩余的只有大約2000艘作戰母艦,但這個時候,林東忽然發現,在近地軌道的母艦,剩余的群隊里面。出現了一只大型的六稜型戰艦。

毋庸置疑,這是外星族群艦隊的中央指揮母艦。

魷魚現在這種局面外,星族群,高空艦隊並沒有馬上逃離,卻反而兵分兩路,每側各有2500艘作戰母艦形成的編隊從紅外光波的桶狀結構的上方飛躍出來,掉頭朝著發射節點單位的上空飛去。

看來這支艦隊是采用不惜任何代價的手段,想要突破打擊小型發射節點單位形成的內側包圍圈。

由于她這樣的動作,在內側包圍圈斜上空間的大型發射節點,單位形成的包圍圈系統,立刻又采用自己的冷凍光波,直接從四面照射這兩支艦隊。

對方這個舉動就等于將自己近地軌道上空的空間完全騰出來,林東包圍圈形成的紅外光波桶狀結構中間是一個空洞的通道。

通常這里面是被包圍的對手的艦隊,或者是無人機集群,而現在,對方將自己上空的艦隊從包圍圈里面兵分兩路,立刻轉移出來。

這就等于將近地軌道殘余的艦隊上空,騰出了廣大的空間。由于林東在大屏幕上剛剛發現對手的中央母艦。原來,這支中央艦隊指揮母艦隱藏在下方近地軌道艦隊里面。

這樣一來,林東對于外星族群上空間隊的舉動就很好理解了,他們是為了解救自己的中央艦隊母艦做出了自我犧牲。

放棄了逃離的可能,用自身健隊進行吸引藍組對手的發射節點,單位防止他們對整個的桶狀結構的上部進行封鎖。

看到這里,林東對于外星族群這種犧牲式的解救方法,倒是表示了很敬佩,不過他也知道,這樣的手段根本無法逃月兌自己的包圍系統。

既然外星族群采用的這樣的逃離手段,一定是想解救下層空間那些被打擊的艦隊里面的中央指揮母艦。于是林東馬上命令自己第三防線上的無人機編隊,再向桶狀結構的頂部外側發射100個億的小型發射單位。

這100個億的小型發射節點,立刻在桶狀結構上方開始布陣。準備攔截對手的中央母艦艦隊所率領的底層近地軌道殘余艦隊。

這個時候,外星族群在星球本部近地軌道500公里處的殘余艦隊,大約只剩下2000艘作戰母艦,伴隨著中央一只超大型的六稜形,中央指揮母艦。

他們集中在一起使用快速閃電傳輸直接通入的紅外光波形成的桶狀通道。並沿著這條通道閃電傳輸到了頂部階段。

而兵分兩路的原來在星球本部高空位置的外星族群艦隊,從兩側高空直接向下俯沖一面開始使用自己的光波武器進行打擊,專門攻擊發射節點單位。

但小型發射節點單位包圍圈的斜上角就是大型包圍圈。這一圈包圍圈用大型發射節點單位組織形成的。

大型節點發射單位只有五個億的數量,但完全佔據了整個空間。面對這樣的情況,林東立刻下令大型發射節點,用自己的斜線光線。

彩用羊角攻擊直接打擊對手,補充下來的兩只攻擊母艦艦隊。現在這兩只攻擊母艦艦隊是原來的外星族群防御艦隊,方隊分裂出來的,每支艦隊擁有2500艘作戰母艦。

在空中形成了兩道橫線防線,直接俯沖下來。目標就是內層的小型發射節點組成的防線專門打擊小型發射節點。

可能外星族群認為,遠征軍由于小型發射節點單位數量龐大,會調撥一部分向上空進行傳輸,飛行封堵紅外光波同框結構的出口。

要是那樣的話,自己的中央指揮母艦就無法逃離這個紅色通道。會導致整個外星族群的艦隊徹底的被包圍消滅,因此,上他們采用了這種作戰吸引手段想迫使林東的外圍和內側兩層包圍圈,所有的火力集中在這兩支分艦隊上。

從而掩護自己的中央指揮母艦,帶領殘余艦隊從星球本部的近地軌道向上空穿梭逃離。

這就是人類和外星族群的區別,因為林東已經判別到對手的逃離路線,已經想到了對方,很可能會用這種帶有犧牲自我模式的反擊手段來吸引自己的火力。

為自己的中央指揮母艦率領殘余部隊月兌離戰場提供空間和時間。所以林東又命令第三防御圈上的無人機編隊再向上空紅外光波通道口不發射了100個億的小型節點單位。

采用閃電傳輸模式,將這批小型節點單位立刻在紅外光波的桶狀出口密集布防。這目的就是為了準備伏擊從下部逃竄上來的外星族群的中央主力艦隊。

它的中央主力艦隊當中的中央指揮艦就在這群剩余的2000艘母艦當中。外星族群的艦隊也是按照指揮編隊來進行編制的,所以只要打掉它的中央指揮母艦,這支編隊恐怕就要不戰而降。

其實外星艦隊一般與遠征軍作戰的時候也會開始尋找遠征軍艦隊的指揮母艦。首先去想打擊他的指揮母艦,不過,遠征軍作戰一般都會遠離對手的母艦艦隊,用自己的無人機在發射節點,單位在對手防御打擊射程之外。

在對手的防御打擊射程之外,第四圈上才是自己的母艦艦隊,前三圈都是無人機,加上各種發射節點單位形成的防御體系。

因此,上外星族群的艦隊很難快速勾得到第四防御圈的地球艦隊,母艦艦隊。因為林東在作戰的時候很清楚自己的母艦艦隊是對手,無人系統主要攻擊的目標。

因此,上遠征軍在研制遠程打擊手段的時候,投入了大量的力量,不管光波的武器威力如何?射程必須要遠。

他在多次與外星族群艦隊交手的時候,早就發現外星族群的艦隊,雖然每個族群不同,但他們的光波射程武器總體射程範圍都在500萬公里的位置。

所以從那時候起,他就要求自己三院研發機構去研制超過對手射程兩倍以上的光波武器,這樣自己的艦隊每每都會在2000萬公里的位置上停留,向前方發射第三道防御陣線就是無人機陣線。

然後再由無人機陣線向距離對手1000萬公里的位置發射節點,單位在這個位置上發射節點到達之後,就可以開始攻擊。

1000萬公里,正好是遠征軍光波武器發射的有效射程最大範圍,所以一旦在這個範圍形成布局之後,就可以打擊對手,但外星族群多數的光波武器射程都在500萬公里。

由于射程之間的巨大差距,外星族群母艦艦隊只能采取向前沖,其移動越過這500萬公里進行打擊,而這只外星族群采用的方式是高坡方式。

他們沒有像上一次那只外星族群作戰那樣,采用了高拋方式,將自己的發射節點單位直接拋射出500萬公里進行防御打擊。

這只外星族群艦隊雖然光波能力不是很弱,幾乎和遠征區相等,但是這是一只沒有無人艦隊的外星族群。這種外星族群在遠征軍作戰歷史上是非常少見的,絕大多數外星族群都會首先采用無人作戰系統。

實際上,在宇宙作戰當中,無人作戰系統才是雙方的主力,作戰單位很少會讓自己的有人作戰母艦接近對手的防線,除非對手的防御能力已經基本上被徹底的摧毀。

再加上這次林東的手段采用了突破太空橋的方式,直接將地面部隊穿過太空橋,進入了星球本部。這就使得原本屬于外星族群的星球防御系統,反而成了遠征軍的地面支撐。

在以前的空中作戰當中,遠征軍都是在同時與外星艦隊作戰,還要防御從星球本部發射來的對空防御系統。

通常,遠征軍會想辦法將這兩者之間切割開來,分而殲之。但這次就不需要因為星球分部首先就被遠征軍的地面部隊超級衛士部隊所攻佔。

雖然被遠征軍的地面部隊攻佔,但遠征軍的第三集團軍只向下面派遣了兩個人類整編師。作為戰役方面的指揮部隊。

現在遠征軍的地面作戰已經由超級位置基本上取代了人類部隊,在一線作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