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圩二章 狼牙箭

「中了嗎……中了嗎……」李國英渾身顫抖,手尤其抖得厲害。此時的他口干舌燥,腦袋兀自有些嗡嗡然,心髒已經提到了嗓子眼兒。他趕快咽了口唾沫,壓一壓,若不如此,再張大點嘴巴,心髒便要蹦出來了。

高明瞻和王明德也是十分焦急地在千里鏡中死死盯著對面。那里仍然煙霧繚繞,根本就什麼都看不到。

戰場上的趙良棟更是心急如焚,他感覺自己應該是射中了,但是又不肯定。此時他和他的親衛都已經停止了動作。整個戰場上似乎都凝固了,被濃煙固著得一動不動,廝殺儼然已經停止。

一分鐘前,清軍神箭手在趙良棟的帶領之下對著李存真實施了一次「狙殺」。

明李火槍兵朝著清軍重騎兵不斷地開槍,黑火藥燃燒爆炸而形成的煙霧籠罩了整個戰場。導致明清兩軍都看不到對方。但是李存真的旗幟卻立得老高,雖然也被煙霧籠罩,但是畢竟跳得高所以還是隱約能夠看見一些,而李存真本來就在大 和旗幟旁邊。這是所有人都看見了的。

其實,即便沒有大 和紅旗,趙良棟和他手下的神射手也都已經暗自記住了李存真所在的位置。對李存真實施的狙擊本身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戰場陰謀。

趙良棟和他的神箭手一直隱藏在重騎兵當中。重騎兵分成兩隊,一左一右,過了明軍子時陣後,清軍騎兵很快便到了中陣的南北兩側。而趙良棟和三十四名神箭手已經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包抄了大 紅旗。

戰場上響起的特殊的聲音其實正是趙良棟提醒神射手行動的信號。一聲號音是瞄準,梆子響是射擊。

當號聲響起,趙良棟和神箭手們立刻舉起鐵臂弓,將鐵骨狼牙箭搭在弓弦上。

趙良棟自己使用的狼牙箭是吳三桂送給他的,一壺十只。因為趙良棟在與西營的戰斗中立了大功。吳三桂想要籠絡趙良棟便送給了這利器。趙良棟根據這些狼牙箭又仿制了兩百多只。分成三十四份,每份六只一壺,給了自己從甘肅帶出來的神箭手。

這些神箭手有的是漢人,有的則是蒙古人和不知道哪個民族的人。這些人天生便具有成為神箭手的資質,稍加培養後不能說如蒙古「箭神」哲別一般,卻也個個都能百步穿楊。在飛馳的駿馬上照樣能夠射中移動的目標。這些人便是趙良棟的「殺手 」。

鐵骨箭沉甸甸的,狼牙倒刺上泛著隱隱的褐色,有的則顯得黑乎乎的。是的,鐵箭的箭頭都在毒藥水中浸泡過,個個帶毒。毒便是紅礬,俗稱「鶴頂紅」,也就是不純的三氧化二砷。為了能贏,一代名將李國英、趙良棟已經開始不擇手段了。

當下又是一聲梆子響。趙良棟和所有的神箭手全都繃直身體,站直雙腿,然後一扭腰月復,把手中的強弓拉出一個不可思議的弧度後猛地向後一坐,借著身體下墜的勁頭,硬是把看上去都快折斷的弓又拉滿了幾分。

「中!」

伴隨著弓弦聲響起,「呼」地一下,趙良棟鐵箭如同一只迅猛的獵豹,磅礡而出,閃如流星,周圍的空氣都被帶飛了幾分。其他三十五只狼牙箭也如流星般激射而出。三十五只涂了劇毒的狼牙箭從八個方向一起扎向李存真……

只听得「鐺啷啷」幾聲清脆的金屬踫撞聲。趙良棟大叫︰「中了!」

果然,三十五只狼牙箭有四只射中了李存真。一只打在頭盔上,一只打在胸口,一只打在背後,一只打在左側肋下。李存真當即便被射倒。

李存真此前從周培公那里得知了清軍的伎倆。因此,穿了兩層鎧甲。此時板甲胸甲的厚度在一毫米到三毫米之間,李存真的是三毫米的胸甲,兩層便是六毫米。胸甲正面比側面厚一些,側面則是一點六毫米。後背則厚兩毫米。

這一天明李士兵們看到的是什麼?他們看到李存真可不光是穿戴了胸甲,而是穿戴了全身板甲,手臂、手背、膝蓋、小腿全都護住了,頭盔是加厚了的,可以說此時的李存真根本就是全金屬外殼。只是他又在鎧甲外面穿了罩袍。

罩袍是個好東西。它是身份的象征,文武雙佩;也可以抵擋陽光直射鐵甲發熱;避免灰塵和寒氣;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李存真穿了罩袍主要是為了避免被士兵和敵人看出他穿了兩層鎧甲。而且,罩袍是紅色的,非常醒目,讓士兵看到他更能激勵士氣。

在這個時代,板甲本身其實是對弓箭免疫的。箭矢不僅無法穿透板甲,而且打在板甲上的時候,箭矢通常要麼劃到一邊去,要麼就如撥輪般被彈飛了去。所以,穿著胸甲的明李士兵根本不需要盾牌。李存真對自己的鎧甲有信心,況且他還穿了兩層,那就更沒什麼可擔心的了。清軍又沒有狙擊步槍,怕什麼?

李存真的想法符合現實,十七世紀時的板甲確實極為堅韌,便是一百年前,十六世紀的時候,弩箭無論如何都穿透不了板甲。不論是三百五十磅也就是一百六十公斤拉力的輕弩,還是九百七十六磅也就是肆佰肆拾貳公斤拉力的絞盤弩都打不穿它。英國長弓拉力是一百二十和一百三十磅,那就更打不穿板甲了。不僅如此,此時的鳥槍質量不高動能不足且是鉛彈的話一樣打不穿板甲,三眼銃就更打不穿了。除非是瑪斯科特火槍這種重型火繩槍,線膛槍或干脆是鷹揚銃才能打穿板甲。

李存真因此信心百倍,故意立起大 和紅旗,自己又站在旁邊就是向讓清軍用箭射他。當箭矢被他的鐵甲彈開之後,他便可以再一次「裝神弄鬼」告訴士兵自己是神仙附體,或者告訴士兵他們的胸甲是多麼的強悍,總之是想以此激勵士氣,然後使明軍能夠一鼓作氣擊敗敵人。

然而,李存真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太絕對,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他忘了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箭叫做穿甲箭,有一種箭頭叫破甲錐。

趙良棟和他的神箭手們使用的鐵骨狼牙箭便是穿甲箭,古人知識可能沒有他李存真豐富,但是並不愚蠢而且十分睿智。

清軍的狼牙箭的箭簇是純鋼打造的,箭鋌長十二厘米,插入箭桿十二厘米,如此箭頭便非常之重。箭簇很細,是修長的凌錐形,截面不大于箭桿。鐵骨箭而不是白蠟桿的箭桿,保證射中目標後不會折斷還會繼續追加動能。

清軍的弓是鐵臂弓,威力極大,不要說英國長弓不能比,便是反曲復合弓也比不了。神弓配神箭,又有精妙的戰術,李存真自然難以抵御。

南明總|理王大臣李存真不是第一個中招的人。順治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豪格命鰲拜對張獻忠發動突然襲擊。二十七日清軍與大西軍遭遇,張獻忠驚訝于清軍來得如此之快,在河畔瞭望清軍陣容。叛徒劉進忠認出了張獻忠。豪格便立刻布置對張獻忠的狙擊。為了防止大西王的護衛以身擋箭,鰲拜命十二名弓箭手躲在陣後,從不同方向瞄準張獻忠。一聲令下,前面的清軍蹲下,恰在此時射出箭矢,一秒不怠。十二箭射偏了十一箭,卻偏偏白甲雅布蘭的一箭正中張獻忠面門。失了大西王,大西軍軍心大亂,被清軍擊敗。

擊敗張獻忠時,李國英就在清軍中。豪格、鰲拜等人的手法讓李國英感到十分震撼。從那以後便也開始培養神箭手。多年以來訓練出二十四人。

技術和戰術都是會擴散的。趙良棟本身也听說過張獻忠被狙殺的事,多方打听,習得戰法,自己也訓練出了十幾人。今日大戰李存真。李國英把自己的神箭手送給趙良棟做親衛,目的就是為了再現「鳳凰山之戰」的所謂「傳奇」。

其實,此法雖是陰謀卻並不齷齪。狙殺敵軍大將本來就是戰場上該有的行為。銀山大戰的時候,明李神箭手,十三太保之一的何天驕以長弓三次狙殺江南提督管效忠也屬此類。

當下,濃煙之中,一陣狼牙箭雨落下,李存真中箭倒地。穿甲箭破開第一層板甲,把第二層板架打得凹陷了下去。由于前胸後背和左肋都中了箭,板甲變形,導致李存真呼吸困難,又一箭打在頭盔上,如遭一錘。李存真立刻倒下不省人事。

「殿下!殿下!殿下!」

狼牙箭雨打中李存真,也打中了身邊其他五人,其余人也顧不得是否能再放箭,紛紛沖到台上。見叫不醒李存真,眾人便趕快舉起了盾牌防護,同時七手八腳把李存真拖下指揮的土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