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代表最緊急情況的傳騎,一路直沖中軍。
「陛下,前方急報︰孫將軍在山下遭賊人襲擊,攻具全被焚,孫將軍戰死!」
「什麼!」
孫權得知這個消息,頓時有如五雷轟頂,身子晃了晃,差點倒了下去。
「四弟早逝,吾非但不能照看佷兒,居然還令佷子亡于陣前,黃壤之下,當如何面對四弟?」
孫泰是吳國實打實的皇家宗親,眼下尚未正式攻城,就死了一個皇家宗親,同時攻城器械皆盡被焚。
這對吳軍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打擊。
孫權悲痛地拔劍長呼︰
「朕與魏賊,仇不共天,此次不破合肥,誓不歸師!」
誓畢,他立刻下令,才剛剛到達皖城的陸遜領軍前往逍遙津,護住大軍後路,自己則是讓全軍拔營,趕往合肥。
陸遜得詔,謂諸葛瑾曰︰
「陛下傾大軍向北,就是料定魏國大部兵力皆被蜀國吸引,難援合肥。」
「只是依我看來,魏失關中,猶可退守宛洛,但若再失合肥,中原難穩。」
「眼下魏國關中有失守之險,故極有可能要力保合肥。」
「此次北伐,大吳已是失了先機,陛下此番,已經有些過于心急了。」
延期出兵,本就是陸遜與孫權商量後定下的決策。
這些年來,蜀國對魏國屢戰屢勝,可謂精兵。
但魏國三分天下佔大半,可謂國力最強。
所以魏蜀兩國相爭關中,按理來說應當是曠日持久,最好也是曠日持久。
最後無論是哪一邊勝出,都要損耗大量國力。
同時這也是吳國最想看到的情況。
最後不管是蜀國退兵也好,還是魏國大敗也罷,吳國都可以在兩國相持期間趁機北上。
或拿下襄陽,或拿下合肥,不說全部拿下,就算是只拿下一個,那也算是大賺了。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誰都沒有想到,關中局勢會變得這麼快。
再加上消息往來不便,等吳國反應過來,蜀國不但快要打下了關中,看樣子甚至並州河東都有可能收入囊中。
眼下的局面,別說是孫權著急,就是陸遜也有些感嘆失算。
諸葛瑾問道︰「那依伯言的想法,當如何才好?」
陸遜嘆息道︰「魏國在關中戰局不利,馮明文佔據了河東,隨時有可能威脅潼關。」
「眼下魏國又從荊州與宛城調兵,走武關增援關中,大吳當是佯攻合肥,實則伺機攻取襄陽方是上策。」
「大吳利在舟船,無論是江陵還是江夏,皆有江水聯通襄陽,此正好發揮舟船的優勢。」
「只要大吳取得襄陽,就算是蜀國取得了關中,以後他們想出兵向東,多是會走河東或者潼關,而不會是走武關。」
說句不好听的,只要大吳能拿下襄陽,蜀兵就算真敢從武關出來,面對東有魏軍的宛城,南有吳軍的襄陽,他敢放心東進?
而大吳從襄陽北上,宛城根本就是無險可守,比起蜀軍走武關方便多了。
關羽當年兵臨襄樊,都能逼得曹操動了遷都的念頭,大吳奪得襄陽之後,遲早也能把宛城收入囊中。
這個計劃的唯一缺點就在于,大軍突然集結荊州,會不會引起蜀國的過度反應。
不過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畢竟現在蜀國大部兵力都在關中,永安的兵力無法威脅到荊州大軍。
再加上只要大軍真正攻打襄陽,蜀國自會明白大吳的意圖。
大不了事後陛下再寫信跟蜀主解釋一番,兩國自會相安無事。
只是沒有想到,陛下在得知蜀國在關中得利,竟是如此著急攻下合肥。
諸葛瑾安慰道︰
「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即便是拿不下襄陽,那攻下合肥,也是一樣的。」
陸遜欲言又止,最終還是點頭︰「說的也是。」
攻打襄陽有舟師幫忙隔絕援軍,甚至還可以借助蜀人在漢中的聲勢。
合肥能一樣麼?
攻打合肥,怕是要比攻打襄陽難得多啊!
只是事已至此,說再多,也是無用。
還是先按陛下的吩咐行事再說吧。
就在吳國聚兵合肥的時候,建業城外的大江南岸,兩條中型船只正在被解開攬繩,看樣子,是準備要渡向北岸。
船上絕大部分是十幾二十來歲的小郎君,人人皆是一副興奮而緊張的神情,有些手忙腳亂地做著出發前的準備。
平日里駐守在津口的吳軍士卒,此時正站在不遠處,看著這些生手不時地忙中出錯,然後發出一陣陣壓抑不住的哄笑聲。
「馬先生,當真不用我們幫忙?」
呂壹也是面帶著善意的微笑,看著那些從蜀國而來的小郎君們,問向馬謖。
只是他本就不是什麼善人,這份善意的笑容,反倒是顯得更像是陰沉冷笑。
「不用不用。」馬謖連忙說道,「我等來到這里,也已有數月,這操船之術,听他人說得再多,也不過是嘴皮功夫。」
「終究還是要自己親自上手,才算是把本事學到手,且就讓他們折騰去。」
呂壹也不勉強,反正這個事情是蜀人自己內部的決定,非他所能置喙。
他所能做的,也就是多叮囑幾句,就算是盡到心意了︰
「這個津口,不過是能渡一兩千人,算不得大津口,所以平日里軍中也用不上。」
「在陛下北伐的這些日子里,馬先生與諸位郎君若是想在此處練習舟船,倒也算是方便。」
馬謖拱了拱手︰
「呂校事能幫我等找到這等地方,真是有心了,我代諸位學院學子謝過。」
眼下所有一切都圍繞吳國皇帝渡江北伐轉,自己從大漢帶過來學習的學子們,算是吳國客人,又尚未掌握水戰之法。
所以只能是無所事事地待在後方。
「哎!」呂壹連忙擺手,「馬先生客氣了,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嘛!」
說著,他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岸邊的船,然後壓低了聲音︰
「我听說,這次過來的學子里,還有馮君侯的弟子?」
馬謖點了點頭︰「沒錯。」
呂壹一擊掌,臉上泛起喜色︰
「這就對了。我去涼州時,曾與馮君侯交談甚歡,交情匪淺,此番他的弟子來到江東,我又豈能不行方便?」
馬謖一听,臉上現出會意之色︰
「原來如此!其實君侯對羅郎君與傅郎君甚是看重呢。若是馮君侯知道呂校事這般照顧兩位郎君,想必定有謝意。」
「見外了見外了!呂某與馮君侯之間,何須如此見外?」
呂壹嘴里說著見外,臉上卻是不可抑制地泛起滿意的笑容。
他等的,就是這麼一句話。
隨著吳蜀兩國合作的加深,荊州每年運往蜀地的粗糖越來越多。
而蜀地的紅糖、酒類、毛料,乃至涼州的戰馬,也源源不斷地送到吳地。
校事府現在不但能摻與紅糖和毛料的買賣,而且還在其中佔了不小的份額。
校事府這些年來,為什麼要想方設法設置關卡,征收賦稅?
不就是為了給陛下籌集錢糧物資?
若是校事府以前就有興漢會這條渠道,又何須為了弄那麼點東西,就搞得地方怨聲載道?
可以說,呂壹的那一次涼州之行,極大地化解了校事府的危機,讓校事府重新得到了孫權的信任。
但無疑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一次僥幸逃了過去,誰能保證下一次就有這麼幸運?
在呂壹看來,他仍需要想辦法鞏固校事府在陛下心里的地位。
校事府能為陛下做的事,一個是監視諸級官吏及州郡文書,二是為陛下籌集錢糧物資。
這典校官府及文書自不必說,畢竟這世間,何來完人?
既無完人,只要用心,總是能抓到遺漏把柄。
就算是抓不到對方的遺漏把柄,但只要有嘴有耳,風聞奏事,也是可以的。
但這錢糧物資就不一樣。
畢竟校事府可以憑空風聞奏事,但卻不能憑空生出錢糧物資吧?
所以與興漢會的會首維持好關系,那是必須的。
馬謖本就是荊州大族出身,接人待物自然不會太差。
再加上這些年的經歷,他如今也算是眉眼通透的人物,當下就是親熱地拉著呂壹的手︰
「是是是,是我太過客氣了。」
呂壹感覺到手里被對方塞入了幾張東西,他微微低頭看去,露出的紙角很是熟悉——那是票子特有的紙質。
然後就听得馬謖有些意味深長地說道︰
「我不客氣,那呂校事以後也莫要與我們客氣。」
一語雙關,呂壹听懂了。
他不著痕跡地把票子攏入寬袖里。
但見馬謖又伸手入懷,拿出幾張票子,故意高聲說道︰
「吾等借寶地一用,得了呂校事與諸將士的幫忙,區區小禮,不成敬意,還請呂校事拿去請將士們吃頓酒肉。」
這一回,呂壹是光明正大地看到了票子上的數字︰上等毛料百匹。
再翻下一張︰蜜酒十壇。
又翻一張︰紅糖十斤。
呂壹眼楮都直了︰這些蜀人真入他阿母的大方,居然能拿出這等東西分給那些死兵卒!
他有心貪昧下來,但馬謖又是當眾拿出來的,于是只能咽了咽口水,有些心疼地強笑道︰
「馬先生真是有心了,吾代將士們謝過先生的厚禮。」
下意識地模了模袖口,方才拿的票子,只多不少,這一回本就是想做個人情,沒想到還能賺上一筆。
昧不下這筆貨,呂壹倒干脆就做了個人情,當場把消息傳給那些守軍。
得知此事後,原本一直遠遠看笑話的吳軍士卒,一下子就歡呼起來。
江東這里,票子還沒有被大多數人所熟知,僅是流行于與蜀國有商隊往來的上層權貴豪右之家。
但毛料紅糖這些東西,這些底層的大頭兵們雖是沒有資格見過,但卻也是聞名久矣。
即便是最後分到手的不是這些稀罕物,但折算成糧食或者布匹,那也足以讓人興奮。
有心急的,甚至還跑到水邊,開始熱心地指點起學子們來。
他們久守津口,就算是不會指揮水戰,但對舟船之事,卻是熟悉非常。
學生們有了他們的幫忙和指點,果然順利了許多。
臨走前,呂壹又遞了一塊令符給馬謖︰
「馬先生,雖說如今大軍已經進入了巢湖,但江中仍有不少巡船。」
「若是遭人盤問,你就說是校事府奉陛下之命,巡視賦稅關卡,只要不是誤入軍事重地,基本無礙。」
作為掌管校事府的校事中書,呂壹的消息遠比他人要靈通得多。
陛下前日才剛從前方傳來消息,詢問校事府與蜀人交易戰馬的情況。
雖然不知道前方發生了什麼事,但深知孫權心思的呂壹知道︰
陛下專門問起此事,十有八九又是想要從蜀人那里多換戰馬回來。
而眼前這些人前來江東,正是蜀吳戰馬交易協議中的一部分,在他們身上多下一些功夫,總是不會錯的。
「呂校事放心,吾就是打算讓他們在江中轉幾圈,熟悉如何操船,就是到了北岸,也決不會靠近巢湖。」
「那就祝諸位順利。」
「多謝。」
「起航!」
……
待到了第二日,守著津口的吳軍那兩艘中型戰船載著蜀國那些小郎君回來,還有人熱情地招呼︰
「回來了?」
「回來了。」
「唉呀,這水上飄得厲害,船上睡了一晚,還有人覺得難受。」
「這怕是以前從來沒有在船上過夜,以後多睡幾次,那就習慣了。」
「哈哈哈,此番帶他們出來,可不就是為了這個?」
「馬先生說得是,說得是。」
誰都知道這些小郎君是陛下請來的客人,再加上又得了不少好處,守軍非但沒有笑話,反而是附和起來。
「吾這領他們回去休息,明日再來,這兩只船,還請諸位幫忙照看一二。」
「應該的應該的!」
就這樣,在吳國忙于北伐的時候,馬謖領著一幫學生,自行實踐。
過了數日。
「馬先生又來啊?」
「是啊!」
「來來,過來搭把手!」
「不用不用,這一回,不用勞煩諸位將士,就讓他們自己來。」
馬謖連忙阻止。
「哦哦,听馬先生的。」
「吾已經讓人擔了一些酒食過來,隨後就到,來來來,吾等前去接一下。」
馬謖拉著吳軍將領離開。
「酒食?」
將領咽了咽口水。
作為一名低級軍官,他吃肉的機會也是不多的,更別說還有酒。
他有些遲疑地看了一眼那些小郎君,「這個,可以嗎?」
「有何不可?呂校事早就告訴過我了,這里不過是一個小津口,平日里根本沒啥事,所以這才讓我們過來練操船。」
馬謖滿不在乎地說道,「再說了,就這麼兩條船,再怎麼看著,也看不出花來,走走走,我請軍中諸位飲上一杯。」
吳軍軍官想了想,這倒也是。
「那先生不跟著上船?」
「就讓他們自己單獨去江中看看,吾一直跟著,算什麼歷練?」
「也是,那先生先請。」
「好好,走走!」
得知蜀人這一回,居然是請人擔了酒食過來,駐守津口的兩百名將士,皆是歡呼起來。
看著吳軍都沒有注意到這邊,臨時船長羅憲對另一條船上的傅僉喊了一聲︰
「準備好了沒有?」
「還沒有,等一會。」
傅僉嘴里應著,手上拿著的什麼東西一個不穩,掉到了水里。
「唉呀,糟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月兌了外袍,直接跳進水里。
同船上的學生們也是一陣忙亂,還有兩人也跟著跳水。
過了好一會,三人這才浮上水面,船上的人連忙七手八腳地把他們拉上來。
經過這一個小意外,傅僉終于喊了一聲︰
「好了,開船!」
兩條戰船開始緩緩地向江中劃去。
除了這個小意外,看起來與前面幾次沒有什麼兩樣。
沒有人知道,在岸邊水下一尺,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有一條特殊處理過的堅韌細線,一頭被綁在釘死的水下木樁上。
順著這條線一直模去,就會發現,它的另一頭,正是蜀人學生練習操作的戰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