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72【一個兒媳半個閨女,李父內心的失落】求訂閱

「媽!」

從廚房內跑出來一個靈動的身影,赫然是一身廚娘打扮的程芍君,只見她臉上洋溢著激動與興奮,手上還有一把大鍋鏟,來不及放下。

「芍君。」瞧見一年未見的女兒,程姨激動壞了。

自從多年前程父去了寶島以後,留下孤兒寡母的相依為命多年,以前從未離開自己身邊那麼遠,可現在一別就是一年多,程母的心情可想而知有多激動了,

「瘦了,瘦了,看看你這可比在家的時候瘦了好多。」

不愧是老母親,激動過後,拉著女兒的手,左右來回的看,就跟打量一個模型一樣,時不時的說幾句瘦了瘦了。

「媽,我可沒瘦,還胖了兩斤呢。」

面對母親的這番話,程芍君哭笑不得,她自打在北京住下來後,這體重也是越來越重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長期跳舞的原因,不需要再像過去那樣,為了舞蹈動作的好看,必須得保持在一個體重上。

如今雖然也經常鍛煉,但大都是以塑形的舞蹈和動作為主,已經很少有像在蓉城文工團時那樣,長時間的練習舞蹈。

「胖了?可我怎麼瞧著你還瘦了,這臉頰都瘦的凹進去了。」程母仔細的看著女兒的腮幫子,發現之前還算圓潤的鵝蛋臉,現在已經瘦了好多。

「媽,不是瘦了,這是化的妝。」听到母親的話,程芍君感覺好笑的很,這是她最近才在雜志上看到的新的陰影造型,沒想到卻被母親誤認為臉都瘦的凹進去了。

「化妝?」程母有點懵,蓉城那邊地處內陸城市,沿海城市的潮流還未完全席卷過去,所以她的思想還停留在六七十年代,在她的直觀印象中,化妝就是在臉上涂腮紅之類的登台表演時的舞台妝。

渾然不知現在女人化妝,早已經跟上了港台地區那些偶像明星們時髦妝容了。

「瞧瞧,母女倆多感人。生個兒子頂什麼用,一年到頭的不回家就算了,好不容易見一面了,也不跟媽多聊幾句。果然老人說得好,女兒是貼心的小棉襖。」

董秋華瞧見程芍君依偎在母親身邊說話,看的是眼饞的不行,她當初就想崽生個女兒,只不過趕上文革時期,工廠停工,街上到處都是小紅衛兵,加上隔壁家里發生的一點事,讓董秋華和李建國夫妻倆也沒那個心思再生個女兒。

听見老媽在那說自己,李燕歌哭笑不得,他如今不算心理年齡的話,已經二十來歲了,更別提重生來之前,都快奔六的人了,怎麼可能還會跟個小孩子一樣,依偎在母親身邊撒嬌賣乖?

不過看著母親羨慕的目光,李燕歌笑道︰「媽,你要想要個閨女簡單,以後芍君就是你閨女。」

「真的?」董秋華眼前一亮,她自然知道兒子的意思不是真的認程芍君做干閨女啥的,而是另外一個身份——兒媳。

听到這話,邊上的程母還沒反應過來,倒是程芍君俏臉一紅,瞪了李燕歌一眼,或許是感覺到有目光看向自己,側目一瞧,只見董秋華頷首微笑的盯著自己。

唰的一下,程芍君的臉更紅了,連耳朵上都帶著一抹好看的紅暈,旁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北京冬天冷給凍的。

對于程芍君的態度和表情,董秋華自是滿意的不行,臉紅好啊,臉紅就代表跟自家兒子有戲了。想到這,董秋華高興地說道︰「好了好了,在外面待著干嘛,趕緊進屋瞅瞅,這北京的冬天可真冷,比蓉城那邊冷多了。」

身後的爺爺和女乃女乃雖然不太了解什麼狀況,不過兩人都是從年輕時過來的,打眼一看孫子跟程家閨女兩人之間的小動作,也是明白過來點什麼,在後面默不作聲的看著,微笑不語。

程芍君反應過來,知道這是一個最佳的擺月兌尷尬的時機,趕忙道︰「對對,進屋,進屋,爺爺女乃女乃,李叔李姨,咱進屋聊,屋里頭有火桶可以烘火。」

進了屋,程芍君要進廚房拿開水倒茶,李燕歌瞧見了,自然是緊隨其後,準備幫一把,只是剛進屋就被程芍君給死死的掐住了腰上的軟肉。

力氣很大,疼的他只哆嗦,要不是怕屋里頭的人听見了,非得大叫出來不可。

「嘶……」

「芍君,能不能松松手,太疼了。」

「哼,你剛剛那話是什麼意思?」

「沒什麼意思啊,你看看以後我倆結婚了,你不就是我媽的兒媳婦嗎?俗話說得好,一個女婿半個兒。這一個兒媳怎麼說也算是半個閨女對不對?」

「你還說!」

程芍君面羞不已,作勢還要給李燕歌好看的時候,就見他早有預料般的拿起廚房燒好的開水,麻溜的跑出了廚房。

不提在廚房內羞憤的程芍君,此刻跑出廚房的李燕歌,手上提著個水壺,面上得意的同時還帶著一絲高興。

看來還是老媽懂自己啊,知道話里的意思是什麼,瞧著剛剛老媽滿意的微笑點頭,自家這邊應該是差不多確定,如今就看程姨那邊了。

……

……

距離1989年的新年,只剩下五天,李燕歌本來是想等年後再帶家人們一塊在這老北京四處玩一玩的,但早上剛吃了早飯,爺爺女乃女乃因為坐了幾天的火車,疲勞的進屋休息以後,李建國就有點迫不期待的想要讓兒子帶自己轉悠轉悠這大北京城了。

在80後的眼中,北京是國家的首都,在90後的眼中,北京是一線大城市,高考能加分的那種。

而在李建國這種40後的人心目中,北京是一個既莊嚴而又神聖的代名詞,它所承載的不僅僅是一座一線城市、一個國家政治中心那麼簡單,更多的是他們這一代人的信仰與堅定不移的工農革命的思想。

從四九年十月一日的那一天起,北京所代表的的就是一個時代的到來,一個新中國的建立。

「東方紅,太陽升……」

無數40後的童年,幾乎都是听著這首歌《東方紅》長大的,在他們的心目中,早已經把北京劃為了與革命領袖同等地位。

6-70年代,蓉城能去北京,無不是各個廠的勞動模範,這讓干了一輩子工人的李建國,不知道羨慕了多少次。

盡管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但所烙印在李建國內心的揮灑的熱血,是無法磨滅也無法根除的。

臨行前,李建國特意帶上了68年工廠發給他的一枚勞動模範的徽章,那一年李建國身為毛紡一廠選出來的勞動模範,按理說是夠資格去北京參加勞模大會的,但奈何那一年特殊情況的爆發,讓他錯過了這一次去北京的機會。

轉眼近二十多年過去,終于踏上了北京的土地,李建國的內心是激動不已,他終于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城市——北京!

跟在兒子的後面,來到了只在廣播和報紙上听過看過的天安門,李建國激動之余,望著城牆,內心隱約有點失落。

至于失落什麼?

李建國自己也不清楚,或許是他在毛紡廠揮灑的青春,也或許是屬于那個時代的人和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