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45【春江花月夜,何處是故鄉】求訂閱

一晃眼。

九月二十日。

紐約市歌劇院門口,排隊檢票入場的觀眾絡繹不絕,一目望去大半都是亞裔面孔的華人同胞,他們三三兩兩的圍聚在一起,熱烈的討論著關于本次音樂會的主角「李燕歌」!

最近半個多月來,隨著在林肯藝術中心的音樂會持續發酵,加上卓軍這位新華社的記者,在當地多家華人報紙投遞關于李燕歌的文章,李燕歌的大名在紐約的華人圈內可以說是如雷貫耳。

很多人都知道國內出了一位很了不起的音樂人,他是首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中國人,更是第一個登上林肯藝術中心演出的音樂家,還是全球最年輕獲得戛納電影節技術大獎的得主。

可以說從一開始,李燕歌給紐約當地華人的印象,那就是了不起的音樂人。

加上卓軍的多次報道以後,李燕歌的名氣在紐約華人圈中,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都知道紐約來了一位國內的音樂人,在紐約闖下了不小的知名度。

所以當大家得知李燕歌要在紐約連開五場音樂會,特別是他獲得的分出將捐獻給國內即將舉辦的亞運會後,紐約當地有經濟條件的華人,幾乎是紛沓而至,紛紛購買音樂會的門票。

五場音樂會,總計一萬多張門票,在短短一周內銷售一空,這讓經紀人公司大為吃驚的同時,也是欣喜若狂。

音樂會還沒有正式開始,門票就已經賣光了,足以證明這次為李燕歌籌劃的音樂會是有多麼大的成功。

阿瑟在得知門票賣完以後,第一時間找上了李燕歌,希望能夠在多承辦幾場音樂會,可是被李燕歌以時間緊促給拒絕了。

九月二十號到九月三十號,十天五場音樂會,時間上本就已經很急促了,再加上中途還得為大使館舉辦的中秋晚會與國慶晚會演出,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來去想多加幾場音樂會的事情。

不過李燕歌倒也沒有完全拒絕,因為梁樂淑之前打來國際長途說了,亞運小組方面已經初步同意了她的方案,不過具體的還得等上面的領導親自發話才行。

李燕歌這邊要是在美國作出了成績,這對于「百星獻唱為亞運」的計劃,會有很大的幫助。

……

……

傍晚六點十五分。

歌劇院的一間音樂廳內,密密麻麻的坐了兩千多人,此刻現場座無虛座,其中有大半觀眾都是來自紐約的華人。

當他們看到音樂會長精心布置的中國風格,讓他們倍感高興的同時,也是感受到了一絲來自心靈深處的藉慰。

這群人之中有早年間移民美國的華人,也有近些年移民來的華人,還有一些二代華裔,他們作為外來者,一直無法完全的融入到美國的社會,長期的居住在華人社區內的他們,很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美國文化並不是特別的適合他們。

所以在看到布置中國風格的音樂廳,不少人都懷揣激動地內心,迫不及待的想要听一听來自國內「民樂樂團」的演出。

此時,隨著時間一點點的來到了六點三十分。

場內的雜亂的聲音逐漸的小了很多。

「咚——」

當一聲仿佛是來自遠古時代的鐘鳴,一下子震住了全場的觀眾,無論是外國關注還是華人觀眾,無不是目不轉楮的盯著舞台上還未拉開的帷幕。

伴隨著鐘鳴的響起,空靈的風鈴聲逐漸的響起,當柔和的風鈴之聲如微風般吹拂向獻現場觀眾的那一刻,一聲急促的打擊樂陡然炸響,那一聲青銅鐘所發出的悠長的長泛音,震撼了全場。

帷幕被緩緩解開,一尊大鐘固定在了舞台的正中心,以它為圓點,樂團成員圍坐在周圍。

而在正前方,李燕歌背對觀眾,雙手或快或慢的揮舞著指揮棒,全身心的投入到這首音樂之中。

一如既往的《故宮追憶》的開場,不僅震住了那些從未听過的外國觀眾,更是讓不少華人同胞們內心升起一股激動。

那是來自遙遠的養育祖先的大地的聲音,那是來自血脈之中亙古流傳下來的基因……

一曲結束。

現場觀眾掌聲雷動,無數人拍手叫好,一些上了年紀的華人觀眾,更是激動的留下了眼淚。

兩個小時的音樂會,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期間除了演奏了李燕歌的五首作品外,更多的是演奏了國內的傳統民樂。

像《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等。

其中當幾名身穿漢服的演奏者,款款登上舞台演奏起這些傳統民樂的那一刻,台下的卓軍激動的拿起照相機,不顧周圍人皺眉的目光,快速的扣動了扳機。

幸好卓軍還知道關掉閃光燈,否則恐怕他會被周圍沉浸其中的觀眾給罵死不可。

……

……

音樂會結束後,觀眾們陸續退出了會場。

卓軍快步跟在觀眾的後面走出了音樂廳內,到了外面攔下了幾個神情激動的外國觀眾,提了一些關于音樂會的問題後,他又把目光看向了那些華人同胞。

「老先生等等!」卓軍大步走過去,叫住一位老者。

老者身邊的女孩回頭看了一眼,好奇的問道︰「有什麼事麼這位先生?」

「兩位好,我是一名記者,不知道能不能采訪兩位。」

「是關于音樂會的?」

「沒錯。」

女孩跟老人說了兩句後,老人點點頭道︰「記者朋友,有什麼問題你問吧。」

「老先生,我剛剛看你好像比較激動,是因為音樂會的原因麼?」

「是的,這場音樂會中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讓我想起了多年前在故鄉與家人們一起歡度中秋的日子。」

說著說著,老人的眼神逐漸放空,仿佛是陷入了回憶,最終長嘆一聲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朗誦到最後幾句時,老人的情緒逐漸的激動起來,最後更是眼淚直流。

女孩看爺爺這樣,連忙扶著他往停車場的方向走去。

看著老者離去的背影,卓軍沉思了一會兒,拍了一張兩人的背影照。

過了兩天。

當地一家《華人日報》的頭版頭條上,赫然寫道《春江花月夜,何處是故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