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29【戛納電影節的分蛋糕】求訂閱

「柏林!」

張一謀捏緊拳頭,遠眺蔚藍的大海,原本黯淡的眼神,再一次明亮起來。

瞧著仿佛打雞血般的張一謀,李燕歌嘴角微微一笑,很能理解他此時的心情,三月份去美國參加奧斯卡的時候,盡管有上輩子的記憶在,但蝴蝶效應這東西還是存在的。

有了竇大偉成為鮑家街樂隊的主唱,黑豹如今連個鬼影子都沒了的先例在,李燕歌也不敢百分之百的保證《末代皇帝》還能如原本那樣獲得「最佳作曲獎」!

當時在宣布獎項時,李燕歌臉色看起來很平淡,似乎並不是很在意的樣子,可內心卻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所以在听聞張一謀沒獲獎後,李燕歌主動的提出贊助他去柏林,他可沒听說過《紅高粱》還來戛納參賽了,鬼知道這是不是因為自己出現後的蝴蝶效應,要是讓張一謀錯過了柏林。

別看獲獎似乎是張一謀個人的事,但作為國內首個獲得三大電影節主要獎項的電影,一旦沒有入原本那樣發展,對歷史進程上的變化將會是巨大的。

遠的不說,就說張一謀未獲得柏林的金熊獎,所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個人,還連帶著很多很多的人。畢竟張一謀不是普通人,因他而改變的蝴蝶效應,將會是大面積的,而非像程芍君這樣,只局限在小部分。

兩人有聊了幾句,那邊的程芍君看他一直在聊天,便跑過來拽著李燕歌一塊過去玩沙灘排球,鞏莉也不甘示弱的叫上了張一謀,兩男兩女分成兩隊,梁樂淑充當裁判,四個人開始有模有樣的玩了起來。

自從86年中國女排實現歷史性的五連冠後,排球這項運動便在國內悄然的興起,女排精神更是開始被人們口口相傳。

也令越來越多的人喜好上排球這項運動,這就跟後來姚明打入NBA,帶動了國內的籃球事業一樣,畢竟不管是什麼運動都是緊跟潮流的,就好比國內為什麼打籃球的比踢足球的人多?

瞧瞧「永不射」的男足就知道了,除了2002年進入了一次世界杯外,之後的成績簡直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不行了!不行了!」張一謀畢竟快四十歲的人了,無論是精神上還是體力上,遠遠比不過李燕歌、程芍君和鞏莉三人,玩了不到半個小時,就開始氣喘吁吁的大呼頂不住。

玩的正盡興的鞏莉,听到張一謀說不玩了,忍不住翻了個白眼,沒好氣的說道︰「讓你平日多鍛煉鍛煉,一到關鍵的時候就掉鏈子。」

程芍君不明就里,看張藝謀說不玩了,倒也沒在意,撿起沙灘上的排球,就準備去休息。

倒是邊上的李燕歌听見二人這番充滿歧義的話,一臉古怪的看了眼二人,默不作聲的回頭離開了。

「誰,誰說的。我就是累了而已。」張一謀老臉一紅,辯解了一句,便轉身往沙灘椅邊走去,幸好他的皮膚夠黑的,紅了也看不出來,只當是太陽曬得。

幾人休息了一下,看時間差不多了,梁樂淑提出請大家一塊去頓飯,難得在戛納還能看到國內來的人,還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導演,梁樂淑自是想著搞好點關系,這日後要是有機會的話,給自己旗下的幾名歌手一個登上電影舞台的機會。

李燕歌要是知道了梁樂淑的小心思,恐怕會忍不住笑出聲來,張一謀除了2000年後拍的電影外,再這之前的十幾部影片,全都是鄉土題材比較寫實的影片。

你讓鮑家街樂隊還有崔建他們這些搖滾歌手去這些電影露臉,還不如跑去北影廠邊上當群眾演員來得好。

……

……

五月二十九日。

戛納電影節頒獎典禮上。

在走過了長長的紅毯後,李燕歌在大廳內迅速的找到了自己的那桌,邁步走過去的時候,就听邊上有人叫道︰「李燕歌!」

他側目一看,只見陳愷歌正滿臉興奮地朝著自己揮手。

「陳導,你們坐這一桌啊?」李燕歌走過去笑道。

《孩子王》劇組來的人可真不少,有主演謝園,副導演強小路,制片人毛玉文,還有第四代導演當中的翹楚吳天明,他同樣是陳愷歌、張一謀這第五代導演人的引路人。

「嗯,燕歌,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西影廠的吳天明吳導!」陳愷歌連忙介紹身後的吳天明。

「吳導久仰久仰,我看過您拍的最近拍的《老井》,拍的實在是太好了!」李燕歌一听是吳天明,抬頭一看,果然是本人,忙不迭的上前恭敬地伸出手。

這位

吳天明長相很樸素,比之張一謀來說,更像個農民,但因為留了個光頭,看起來有點跋扈的樣子,可為人處世還是十分隨和且開得起玩笑的,所以得知李燕歌的身份後,哈哈大笑道︰「李燕歌!你的大名我也是早有耳聞啊,不錯不錯,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厲害嘛,獲得了美國奧斯卡的大獎,給我們國家漲臉了。」

很多人認識吳天明,或許是因為那部《百鳥朝鳳》,但實際上吳天明在七八十年代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他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導演,更是一位成功的老師,張一謀和陳愷歌都在跟在他後面學習,可以說是第五代導演的啟蒙人。

所以在面對這位老前輩的時候,李燕歌敬佩的同時,也很是謙卑地說道︰「吳導過獎了,我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吳天明憨厚的笑道︰「學習是要學習,不過年輕人也不要過分的謙虛,要有朝氣,我听過你的那張專輯,寫得很好,有機會我們可以合作合作。」

「沒問題,吳導找我合作,那是我的榮幸。」李燕歌嘴角笑了笑,對于吳天明他了解的不多,但也知道過了九十年代,隨著第五代導演的崛起,吳天明就很少再拍電影了。

要是日後有機會的話,倒也是可以合作一下的。

這邊聊完,李燕歌就回了《末代皇帝》劇組的座位,跟寧瀛還有貝托魯奇簡單的聊了一會兒,得知貝托魯奇對于獲金棕桐獎的信心不大,他倒是能理解為什麼。

奧斯卡跟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品味是不同的,盡管《末代皇帝》這部電影的商業性不強,歷史性也不嚴謹,勉強算是一部個人傳記片,按道理上來講,是很符合三大電影界口味的。

可奈何貝托魯奇在奧斯卡上獲獎了,按照不成文的規定,貝托魯奇想要拿大獎的概率無限接近與零。

不過這樣也不是沒有好處,為了平分一點獎杯,或者說是按照參賽電影進行分蛋糕,《末代皇帝》大概率不會空手而歸。

事實上,正如李燕歌所想的那樣。

當各大獎項陸續頒發以後,台上的嘉賓宣讀了手上的名單︰「恭喜《末代皇帝》榮獲第四十一屆評委會特別大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