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04【計劃書和教育公司】求訂閱

第二天上午。

梁樂淑收到了李燕歌送來的一份大約有三千字左右的詳細計劃書。

《關于女子十二月份形象包裝》︰「主打中國風,何謂中國風,除了從著裝、造型上下手外,還得從整體的形象氣質培訓,比如說演出的時候穿漢服,可以請人設計添以現代的流行元素的漢服,適合當代的審美。音樂方面除了要以民樂為主外,可請專門的老師授予流行樂,再民樂與流行樂之間找到平衡點……」

因為這份計劃書當中,有不少是後世才出現的詞匯,梁樂淑也是一邊看一邊問,到最後七七八八的大致弄明白李燕歌的思路後,她皺了皺眉頭,想著女子十二樂坊的成員全都一身漢服登台演出,這雖然听起來還不錯,可這樣真的可行嗎?

「這個你放心,只要藤原優樹那邊敲定好了女子十二樂坊在曰本演出的事情,之後你就親自帶隊過去,找人多拍一點照片,最後再想辦法弄來演出的錄像帶,之後找一些曰本的報紙看看能不能寫一兩篇關于女子十二樂坊的好評之類的文章。」

這種包裝宣傳的方案,再後世很常見,其中的套路,李燕歌可以說是耳熟能詳。

但對于梁樂淑而言,這是一種很新奇的宣傳方式,她能理解李燕歌如此要求中的含義,也很肯定要是在當女子十二樂坊在曰本演出大受好評後,傳回國內的話,肯定也能掀起一陣話題。

「這…不太好吧?」梁樂淑有點心動,又覺得這種方式有點不妥。

「所以我才讓你親自帶動,而且這也沒什麼不好的,我相信女子十二樂坊經過我這份計劃書的包裝,在曰本的演出還是能引起一定轟動的!」

李燕歌當初去參加曰本節目的時候,雖然听不懂日語,但能感覺得出那位主持人的熱情,不難看出如今中日友好階段,對于內地的一切事情,曰本都很感興趣,也很樂意去報道。

當然,這更多的還是處于一種好奇的因素,否則李燕歌的那張同名專輯,不至于銷量慘淡到賣了幾個月才賣出幾萬張。

看梁樂淑似乎還有點遲疑,李燕歌想了想,說道︰「你要是不想這樣的話,那就如實報道,國內首個民間女子樂坊組合在曰本登台演出。」

「這個行。」

梁樂淑一听不用夸大宣傳,倒也是立馬點頭答應下來。

又聊了一會兒關于女子十二樂坊接下來的專輯事宜後,梁樂淑又說起了鮑家街樂隊的第二張專輯上。

現在公司上上下下,除了在籌備明知道要虧本的女子十二樂坊的專輯外,也就是在積極的簽約新歌手,還沒有開始制作一張滿意且能有銷量的專輯。

這讓梁樂淑頭疼不已,公司目前的收入來源,全靠「鮑家街樂隊」的專輯,和他們的商業演出。

而現在公司招聘的員工越來越多,投入的資金也越來越多,發行渠道、宣傳……等等,還有接下來考慮建廠的事情,這每一項都是要花錢的,總不能指望一張專輯吃一輩子吧。

盡管已經在跟寶麗金洽談李燕歌專輯內地的發行權,可一張純音樂的專輯,銷量再高,還能高到哪里去。

李燕歌眉頭一蹙道︰「薛克、竇大偉他們現在在那?」

「還在廣州。」

「那你聯系竇大偉,讓他嘗試寫寫歌曲,再想辦法從市面上買一些歌回來。」

「那你呢?」

相比較其他人,梁樂淑更相信李燕歌的才華。

「我?先看看有沒有好質量的歌曲,要是實在不行的話,我到時候在寫一首。」國內經典的搖滾歌曲不多,李燕歌現在腦袋里的存貨也沒多少了,能少用一點自然是少用一點。

至于那首竇大偉賴以成名的《無地自容》,李燕歌還是希望能如同原本歷史那樣,讓竇大偉自行創造出來。

……

……

轉眼過了些日子。

到了二月初。

李燕歌處理好公司的事情後,就動身坐飛機回了蓉城。

回蓉城後,李燕歌先是跟放假的俞成禮見了一面,之後就去培訓班找李冬青。

盡管之前一直有書面上的聯系,但等李燕歌真的到了新的「蓉城音樂培訓班」的時候,也是被眼前的一幕給驚住了。

前年還只是租借一個小廠房的培訓班,經過去年一年的發展,今年搖身一變,不僅搬進了一座大樓內,在員工、老師、學生還有裝修上,完全是兩個樣。

如果說之前是小作坊的話,那現在就是一家初具規模的小工廠了。

听到李燕歌提出要給自己股份,李冬青毫不猶豫的拒絕道︰「燕歌,你能給我這個機會,我就已經很感激你了,股份的事情還是算了吧。」

「那可不行冬青哥。」

李燕歌搖了搖頭,說道︰「我之前找人打听過了,雖然蓉城這邊還沒有教育類型的公司,但在南方廣州那邊已經開始有了,我準備讓人在廣州那邊注冊一家公司,之後把這家培訓班並入進去。等真正的公司正規化,股份的事情肯定是要說清楚一點的為好。」

自從上了大學後,培訓班的事情,一直是交給李冬青打理,說實在的,如今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其實已經跟李燕歌沒什麼關系了,全都是靠李冬青的個人的努力。

別看李冬青嘴上說不要股份,每年拿的工資和獎金也夠多了,但等到公司正規化以後,未來國內在青少年音樂培訓教育的市場,可是非常巨大的。

一步步穩扎穩打,再過個十幾二十年,不敢說做到新東方那個級別,但最起碼上億資產的規模肯定是有的了,畢竟是站在了風口浪尖上,想不起飛都難。

這種情況下,李冬青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了,他雖然只是個連續幾年的高考落榜生,但能短短一年內發展成如此規模,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

與其日後在股份上扯皮,還不如現在就早早的定下來。

「百分之三十太多了,我就要百分之十,再多我也不要。」

看李燕歌堅持,李冬青最終還是點頭答應,不過他只要百分之十,因為培訓班從草創,到現在大部分的資金都是來自李燕歌。

听到這話,李燕歌想了一下,說道︰「行,那就百分之十,等年後,我會安排人在廣州登記注冊公司,到時候會有人來找你簽訂股份合約,之後我會往公司注資五萬,用以開第二家培訓班。」

「開第二家?」李冬青一愣。

「蓉城這麼大,你不會以為一家培訓班就夠了吧?現在才多少學生啊?幾百個人而已,這蓉城的市場潛力還很大,而且你之前不是說已經有類似的培訓班出現了嗎?我們的培訓班想要保持領先,就得多多的發展學生,提高知名度。」

李冬青不像李燕歌有後世的經驗,所以在李冬青看來,現在培訓班已經很不錯了,慢慢發展,遲早會更好的。

可李燕歌不一樣,他考慮的還是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的問題。

雖然李燕歌沒做過生意,但上輩子私底下也弄過類似的私人輔導班,很清楚打響名氣過後,多的是人求著上門交學費上課的。

既然已經決定成立公司,那麼就得往大了去發展。

這以後除了樂器、聲樂,未來也能培訓英語、數學,多元化的發展才能更好地擴大公司。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