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二章 天下大事 下篇

遠離塵世的天翱門無塵閣中,氣氛異常壓抑。朝廷的舉動如隔世一般,使人陌生且詫異。

天下大事,如棋盤對弈,有得失、有劣勢、有後招,且陰謀竄入史上最宏偉的遠航活動中︰鄭和下西洋,使得郭明軒甚感吃驚。而此時郭明軒壓在心頭得依然是素海棠的下落…

面對著郭明軒的連續發問,蕭月也顧不上蕭左書信中的囑咐︰不得讓天翱門卷入天下紛爭,護好少主為重的囑托。他情緒激昂,壓抑在心頭得心事,不吐不快,「建文三年(1401年),李芳遠繼承朝鮮國王。六月,建文帝朱允炆遣通政寺丞章謹、文淵閣待詔端木禮封李芳遠為朝鮮國王。這也為李芳遠進一步穩固王權而打下基礎,畢竟他為了繼位,先發動政變,又在建文二年與四兄李芳干爭奪繼承權,取得勝利後流放了四兄。」

「為君者,貴在名正言順,否則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又如何坐穩國王之位呢?原以為建文帝承認他的繼位,又派朝廷使臣前去支持,他會感恩戴德。沒曾想朱棣奪權之後,他不但不出兵幫助建文帝,還落井下石暴露出建文帝的所在,從而得到朱棣的支持與承認他的王權。」

「可憐建文帝雖發起數場起義,卻終遭失敗,無處藏身。蕭左只得帶他隱居海外,暫時避難。誰料想朱棣依然不依不饒,先後在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派鄭和先後下西洋,尋找其下落,隨行人竟有27800人。」

郭明軒聞言,倍感世間淒涼,得勢與失勢之間竟有天壤之別,無不為了權利而不擇手段,「那建文帝如今可還安好?」

蕭左端起茶盞,飲了一口,嘆聲道︰「雖安好,但已狼狽不堪。最近又听聞︰朱棣要讓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已擬定永樂七年九月出發。」

「還要繼續尋找下去嗎?如今朱棣奪權稱帝短短七年,哪來得這麼大的國力呢?那鄭和又是何許人?為何屢得朱棣委以重任?」郭明軒驚道。

蕭左道︰「在國內時有起義、戰亂的情況下,要言大明國力充足,存銀富裕,尊上您信嗎?听說,好似得到了民間勢力的支持,民間有人在源源不斷的提供給朱棣金銀珍寶,以做支持。至于那鄭和,在靖難之役中有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他又在年輕時就從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習戰。」

郭明軒來回走了幾步,想到︰建造天翱門時,素海棠能有如此通神的能力,在三個月之內請來數萬工匠,並帶來無數的金銀珍寶、綾羅綢緞,自然離不開她在滅影門中的地位與身份。如今,天嵐觀微閣中還存放著數不清得財富,若這民間勢力正是那滅影門,想必再多的金銀珍寶也不再話下。經營幾十年的殺手組織,又有一位與朱元璋淵源極深的神秘婦人坐鎮,這天下間也唯有滅影門有此實力。

郭明軒又想起曾夜探皇宮大內,坐落文樓之巔,听到那神秘婦人與朱元璋對話時,朱元璋好似說過這樣一句話︰「朕心意已決!你也該明白,從你離宮的那一刻起,你已無權過問朕的一切。還有,你就沒有出于私心,希望燕王繼位嗎?為何反倒關心起炆兒來?」由此可見,滅影門中的神秘婦人定也與朱棣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如今全力以赴的支持朱棣,也在情理之中。

「蕭月,你為何不一早來報?對了,蕭左現在何處?他難道沒找過素海棠幫忙嗎?」郭明軒疑慮頗多,更讓他想不通的是,為何發生這麼多事,他卻如此的後知後覺…

蕭月皺起眉頭,遲疑了一會兒,道︰「蕭左大人曾有令,不得驚擾天翱門中的清修,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以少主朱文奎為重,讓他無憂無慮的長大,這也是建文帝的旨意。蕭大人應該依然滯留于海外,我也只是偶爾收到他寄來的書信,書信所到之時,可能已是數月之前所發生的事情了,所以根本無從得知他的具體下落。至于素海棠…」

「素海棠怎麼了?」郭明軒搶言道。他顯然急迫想知道素海棠的消息。

「至從建文四年,朱棣稱帝之後,便無任何關于她的消息…她好似人間蒸發一般,已失蹤數年。蕭左大人傳來得書信均無可回復的地址,只得他傳信與我,我卻回復不了只言片語…」蕭月甚感無奈,道。

郭明軒臉色驚變,他顯得慌亂無比,「什麼?竟有此事?素海棠已然失蹤數年?難道她被害了嗎?」

蕭左嘆聲道︰「有此可能。不過想那素海棠武功卓絕,聰明精干,又是名震天下的‘玉面公子’,應該不會如此一般悄無聲息的死去吧….」

「不行…我要下山…素海棠…明軒欠下你如此多的恩惠,豈能讓你就這般莫名的消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