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在高城的引導下進行著,對于這個項目融合計劃大家也是一點點的分析著。
啊啊2020年8月11日至9月1日,「融合計劃2020」在亞利桑那州尤馬試驗場舉行,約500名人參與其中。這次檢驗活動旨在為支持以下決策提供經驗︰一是通過調整作戰編組來改變陸軍的作戰方式;二是找出優化作戰流程的機會;三是實現陸軍對敵方威脅的可視化,並進行描述、決策與應對;四是使士兵和指揮官人對新興技術產生信任。
通過在最低作戰層級融合新型賦能技術,「融合計劃2020」聚焦陸軍所謂的「近戰」,以便使戰術網絡可以幫助實現更快速的決策。在作戰單位層面,「融合計劃2020」聚焦旅戰斗隊(BCT),戰斗航空旅(CAB)和遠征信號營(ESB-E)。在系統層面,「融合計劃2020」涉及陸軍的MQ-1C「灰鷹」無人機(UAV)、空中發射效應(ALE)系統(一種由直升機發射的多功能無人系統)和戰術網絡(指陸軍在作戰中使用的指揮、控制、通信、情報和計算機系統)。
據報道,「融合計劃2020」實施的實驗項目之一包括使用低地球軌道衛星及「灰鷹」無人機對空中目標進行感知,同時對地面目標進行探測。來自這兩個系統的數據被傳回至位于華盛頓州劉易斯•麥考德聯合基地的一個部門進行目標處理。然後,這些數據再被傳回尤馬試驗場的某一系統(自行火炮系統,例如目前正在研發增程性加農炮(ERCA)系統;「灰鷹」無人機或其他地面平台),以便對目標實施打擊。據稱,整個實驗在20秒內完成。
啊今年9月,美國陸軍在亞利桑那州沙漠地區的尤馬訓練基地,進行了一場陸軍未來司令部司令邁克•默里(Mike Murray)所說的「這一代人的數字路易斯安那演習」,陸軍旨在將旨在跨越空中、陸地、海洋、太空和網絡作戰的關鍵技術整合在一起。
著名的路易斯安那演習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進行的一系列演習,旨在弄清楚美國如何利用其現有技術以根本不同的方式與德國軍方的飛機、無線電和坦克進行作戰。默里說︰「這是這三種技術的結合,是德國人如何組合起來執行所謂的「閃電戰」,這與同盟國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能力「根本不同」。
根據默里的說法,到2020年,有三種關鍵技術以新穎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可以為抵御與對等對手的沖突提供強大的優勢︰人工智能、空中和地面上的自主性和機器人技術。默里認為︰「要使這三種技術在數字環境中工作,必須擁有一個底層的健壯而有彈性的網絡,並且您必須擁有一個數據架構以及將這些數據和才能整合在一起的才能。」
進入「項目融合」計劃,這是美國陸軍為期數周的「學習活動」,將其構想的武器和能力在無縫的網絡環境中整合到2030年代及以後。這次活動始于8月中旬,並將在9月18日全結束。
這項努力的目的是在陸軍的六個現代化優先任務中引入盡可能多的功能,並通過服務演習中新的「多域作戰」(MDO)作戰概念所提出的演習來使它們發揮作用。」陸軍特別關注多域作戰項目融合的三個關鍵階段︰
滲透並中和敵人的遠程系統,在戰略和戰役距離上與敵方機動部隊競爭;
分解敵人的反介入和區域拒止(A2AD)系統,在執行獨立的機動和欺騙作戰的同時,將敵人的遠程和短程系統消滅;
利用機動性來擊敗敵人的目標和部隊。
「融合是宗旨之一,」默里說。「能夠在所有五個戰爭領域(空中、陸地、海洋、網絡和太空)匯聚效果的能力,而我們實際上是在引用這些力量並將其放到陸上,將多種事物融合在一起……這是關鍵未來的行動速度將比任何對手都快。」
美國陸軍尤馬試驗場對增程炮兵項目的多個方面進行了開發測試
今年以來,在陸軍未來的導彈防御系統的指揮和控制系統「綜合作戰指揮系統」(IBCS)被捆綁在「有限用戶測試」中時,陸軍正在尋找一種將其整合到工作中的方法明年。IBCS屆時將進行其初始運營測試和評估,但默里表示,他希望有辦法將系統的整體功能帶入對抗。
明年的活動中還將對精確打擊彈藥(PrSM)進行另一項測試。該日歷年該導彈進行了三次成功的試射。默里說,盡管今年的演習今年在尤馬大約有500人,但其中大多數是數據采集人員。這次演習代表了一個排的作戰行動,但是默里表示,他打算在2021年引入一個作戰指揮部的組成部分,以在「我們如何組織以及未來如何與能力作戰」方面推動學習。
理想情況下,陸軍會參與其中一個多域作戰特遣部隊(MDTF),但是由于今年的時間表發生沖突,無法將它們帶入活動,因此陸軍未來司令部正在與美國陸軍司令部合作,以納入MDTF。
明年還將帶來聯合力量參與。盡管空軍將在今年參加「融合計劃」,但陸軍計劃將F-35戰斗機用于該架構。參聯會與對于發展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JADC2)至關重要,JADC2是目前正在發展的聯合作戰學說,多域作戰作為概念已成為其中一部分。「融合是我們對全域指揮令和控制的貢獻,」默里強調說,「它與空軍對JADC2和[空戰管理系統]所做的工作沒有沖突。」默里說,到2022年,該計劃將吸引聯盟伙伴,到目前為止,英國已承諾參加,澳大利亞也可能會簽署參加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