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零一章 三家合作

不怪BYD的老王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實在是這樣的技術對于這個年代來說還顯得有些太過玄幻了,別說是葉傾和李艷紅這兩家互聯網企業了,就連華科院都不一定掌握了這些技術。

「王總有這樣的審視我們很理解,畢竟要是我不能夠給BYD帶來技術支持和其他方面的幫助的話,BYD根本不需要讓我和李總也來插手電動車行業」

「不知道王總又沒喲普听過雲計算這個玩意,我和阿里的馬總算是國內最早弄這個項目的一批人了,一開始做這個只是了解決網購網站上越來越大的交易量與訂單信息,可是隨著我們對雲計算的了解和掌握越來越深,我們逐漸認識到了雲計算真正的價值和含義,計算的背後是數字,而雲計算的背後就是大數據。」

「利用,掌握大數據,我們就能實現很多很多從未想象過的事情,例如智能汽車上的自動駕駛,只要公式,有數據,那麼計算能力無比強悍的雲計算就一定能算出我們想要的答案,所以對于技術方面的問題,王總您不用擔心,至少在電動車的自動駕駛方面,Baidu有足夠的的實力解決,我們負責的則是整車的操縱系統,軟硬件結合,智能化移動,新能源出行,三家合力,一個嶄新的汽車時代必然會到來。」

「如果技術果真可以實現的話,我們就需要思考下一個問題了啊,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如果決定發展智能電動車,那麼我們第一步應該落子到那里?」

「互聯網使信息的傳播變得簡單而快捷,極大的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方式。PC是第一個使人們接入互聯網的端口。而隨著手機作為移動終端的興起,為更多的人擁有了一個更廉價、更便捷的互聯網入口。伴隨著3G,4G的發展,移動互聯不斷改變著人類生活。移動互聯網相對于傳統互聯網,最大的優勢在于更高的普及度和幾乎全覆蓋的使用場景。從此地鐵上開始沒人看書,上廁所開始沒人看報。從此無論是年入百萬還是年入一萬基本都人手一台手機。」

「準確來說,移動互聯網為什麼能顛覆一個又一個的行業,本質是「移動」屬性在發揮作用。人在移動中的需求開始持續被移動互聯網改造︰打車、點外賣、洗衣服、租房。覆蓋到衣食住行每一個方面。電腦解決的是信息的互聯。而智能手機解決的是信息的移動互聯。後者是前者在使用場景上的優化。」

「智能汽車若想從手機上搶奪用戶的時間,需要利用「汽車屬性」。手機幾乎已經完全覆蓋了人類除了睡覺的其余所有時間,人類注意力已經余額不足。隨著4G的發展,4G手機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在智能終端進化方面,手機也是最快跟上的。曾經的車載系統反應慢、功能少,因此在大部分消費者心里車載系統多少是個雞肋般的存在。隨著運算能力越來越快的軟硬件被應用在車載系統中,車載系統一改以往緩慢的形象。但是車載系統的發展,如何才能改變手機在智能終端一家獨大的局

面呢?手機替代PC成為了最主要的互聯網接入終端,憑借的是便利性方面的碾壓優勢。車機想替代手機,也需要找到一個具有排他性的獨佔優勢。」

「當前車聯網系統的發展主要有兩個方向︰向內和向外。向內是指與車輛本身產生聯系,主要指對車輛功能的控制,包括駕駛輔助、開關窗、空調。高端一點的可以做一些特殊模式,譬如汽車停止的時候可以開啟一種類似于哨兵的監控防御功能。重點是對車輛的控制。而向外主要是通過車輛獲取外部的娛樂或者導航等資源。例如听音樂,看電影,在線導航等」

「向內的功能,是手機系統完全無法觸及的領域,具有排他性和獨佔性。這一點需要通過整車架構的升級(域控制器)來最好的利用OTA提供各種功能。向內的功能有助于解決燃油車不能解決的用車痛點,提高車輛的整體使用感覺。這些是在為用戶提供一台功能比現在更完善的車,但無法讓用戶將汽車變為互聯網終端並花更多的時間在車機上。」

「向外的功能,才是車輛作為互聯網終端的意義。」

「在這一點上由于手機當前做得太好,車機是很不好做的。在與手機的競爭中,車機幾乎全部敗北。沒辦法,手機實在太方便。車載系統如果試圖在手機的傳統強項上去跟手機競爭,一定會失敗。不能試圖在最適合手機做的項目上,硬凹用車機做。向內的功能,是手機系統完全無法觸及的領域,具有排他性和獨佔性。這一點需要通過整車架構的升級(域控制器)來最好的利用OTA提供各種功能。向內的功能有助于解決燃油車不能解決的用車痛點,提高車輛的整體使用感覺。這些是在為用戶提供一台功能比現在更完善的車,但無法讓用戶將汽車變為互聯網終端並花更多的時間在車機上。」

「向外的功能還存在一個難題。在自動駕駛實現之前,開車的時候是很難安全、自如的接入互聯網的。為了爭奪用戶的時間,就需要想辦法讓人更多的停留在車上。這里就應當利用車輛的獨特優勢來實現。打個比方,車載大屏算是一個,因為手機屏幕已經到了極限,如果想用大屏看視屏車載大屏的體驗一定比手機好。汽車區別于手機的重要屬性至少有兩個︰封閉隱私空間和物理移動。應當結合著兩個方面去打造車載系統或者說智能汽車。」

「例如考慮到汽車是一個具有隱私性的密閉空間,智能汽車內部的設計可以重點考慮如何讓人能在車內停留更長時間。可以通過座椅舒適度、氛圍燈、空調系統、以及影音系統的設計,使人在車內無論是听音樂還是看電影都有著電影院一般的享受。另一方面,考慮到移動的屬性,可以將車輛的信息與目的地的服務相結合以提升體驗。例如在車輛到達星巴克的時候,就是用戶咖啡剛做好的時候。向外的功能還存在一個難題。在自動駕駛實現之前,開車的時候是很難安全、自如的接入互聯網的。為了爭奪用戶的時間,就需要想辦法讓人更多的停留

在車上。這里就應當利用車輛的獨特優勢來實現。打個比方,車載大屏算是一個,因為手機屏幕已經到了極限,如果想用大屏看視屏車載大屏的體驗一定比手機好。」

「短期看,做中心化的電氣化架構,做流暢的系統和漂亮的UI界面是必要的事情。既能解決當前車輛使用中的一些痛點,又能通過一些外部娛樂資源吸引消費者。但是長期看務必不能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與手機搶奪用戶注意力方面。適合手機的應該讓手機做,適合智能汽車做的,才由車輛來做。在實現自動駕駛之前,對于智能汽車的暢享都是比較局限的。因為即便是通過各種向內和向外的努力,車機終于搶到部分手機的功能,也只是價值的轉移而已,並不像智能手機普及時那樣,創造很多新的價值。」

「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把智能手機拿出來舉例子,就是為了告訴在場的所有人,智能電動車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也不是科幻電影中的想象,而是可以實實在在出現的新興產品,只不過是一個比較大的產品罷了,而且做智能電動車需要的也不是傳統的造車思維,更加需要的是互聯網思維,是手機思維,智能手機與智能汽車實在室友太多太多的共同點,都是人類生活中的必需品,每天被使用的次數和時間都很多,都已經成了當代人類社會的一個代表,都是最常見的消費品之一」

第一次會晤之後,BYD,Baidu,傾城三方又進行了三次磋商,最終三家簽署了合作協議,決定一致造車,而且合作的方向正是由葉傾所總結出來的智能電動車鄰域。

三家共同出資成立智能電動車公司,取名為未來,這是葉傾提議的名字,因為他覺得未來已來這句日後的廣告詞非常適合智能電動車這個一向只存在于人們想象與科幻電影中的產品,另外三方各自的職責和任務也是在歷次磋商中被確定下來,BYD負責整車制造與電池能源開發,汽車名為未來,電池能源名為刀片電池,Baidu負責汽車的智能駕駛操作,智能駕駛的名字同樣確定了下來,叫做阿波羅,這是李艷紅的決定,傾城則負責汽車的軟硬件集合與操作系統,這個系統則被葉傾命名為女媧,葉傾在這里面扮演的角色和前世的華為非常相似,因為華為就不止一次的強調過華為不會造車,但華為對于汽車系統卻非常感興趣,葉傾想做的同樣是如此,隨著未來汽車的問世,可以想象,全球各大資本與老牌車企都想來分一杯羹,到了那時,各個牌子的智能電動車會像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葉傾對未來固然充滿信心,但也知道,未來是不可能在智能電動車鄰域一家獨大的,要是一個品牌能夠做到一家獨大的話,也就不會有德系三馬車的說法了,所以葉傾所考慮的就要更加深遠,他想實現的目標是,以後不論誰做智能電動車,你們都要選擇傾城開發的汽車系統來為汽車賦予靈魂,IOS賦予了隻果靈魂,安卓賦予了安卓手機靈魂,葉傾希望,有朝一日,女媧同樣能夠賦予全球智能電動車以靈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