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出價500萬歐元的11號貴賓,自然是我們帥氣爆棚的千億富翁韓博超了。

在韓博超報出500萬歐元的天價後,包廂內的眾人也都懵圈了。

這可是4000萬軟妹幣啊!

而且報價達到4**萬歐元後,上升的幅度就很小了,即便韓博超要拿下這幅畫也不需要報這麼高的價格。

玩收藏的人都喜歡用最少的錢去收到好的東西。

像韓博超這種砸錢的操作,在他們看來著實有點暴發戶的味道。

「博超,這幅純惠貴妃像確實很好,但價格沒必要報這麼高的,按照剛才的情況,我估計你喊430萬歐元也能拿下了。」

「是啊,今天我們的首要目標還是四個銅首,要把錢花在刀刃上才行。」

……

面對眾人的關切之詞,韓博超笑了笑回應道︰「謝謝大家的關心,之所以直接報500萬歐元,完全是因為我懶得和其他人扯,這點錢對我來說真的是九牛一毛。」

「而且張老剛才也說了這幅畫的珍貴之處,其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就不多說了,500萬歐元一點也不虧。再說了,沒遇上就算了,這遇上了,我怎麼會同意我們華夏的美人掛在外國人的牆上。」

郎世寧的油畫作品,按照國內的文物定級,絕對可以評定為二級保護文物的,就如同韓博超所說的那般,要是沒遇上那就算了,如今遇上了,對于這些的物件韓博超是不會放過的。

反正錢都是要花的,買點國寶送國家,既能夠刷升級經驗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任務,還能刷一波個人的社會聲望,可謂是一石三鳥,這樣的好事韓博超自然要重拳出擊。

眾人聞言,看到韓博超那從容、輕松的神情,便也不在多說什麼,不過心里都給他貼上了「有錢任性」的標簽。

……

就在韓博超以500萬歐元的天價拍下《純惠貴妃像》後,各包廂的人們反應也不盡相同。

其中最開心的莫過于主辦方,大維德拍賣行的老板,他坐在包廂中,表情興奮地喝著高檔的紅酒,以今天這種勢頭,他的佣金可不少啊。

「果然還是華夏人最舍得花錢啊,如果不是怕引起華夏領事館的攻擊,用半個月的時間來宣傳,讓這些華夏人能有充分的時間來調集資金,這次拍賣估計會賺得更多。」拍賣行的老板喝著紅酒,有些遺憾地嘀咕道。

而阿諾特家族第三代小公主奧黛麗•阿諾特這會兒和閨蜜艾瑪•沃特森也在拍賣會場。

艾瑪•沃特森看到閨蜜遺憾的表情,笑著安慰道︰「親愛的,剛才那副郎思寧的油畫確實很不錯,但500萬歐元的價格的確是太高了,放棄是明智的選擇。」

奧黛麗•阿諾特其實很喜歡郎思寧的《純惠貴妃像》,但根深蒂固的商人思維讓奧黛麗選擇了放棄,因為500萬歐元的價格幾乎封死了畫的價值。

有錢人之所以有錢,其實跟她們的思維有很大的關系。

有錢人的思維模式與大多數的普通人還是不一樣的。

大多數的普通人,遇到喜歡的東西就買,甚至不惜借貸去超前消費。

現在能當個無負債的月光族其實就挺好的了,因為很多人都是欠著債過日子,每個月光利息就要不少。

如此一來,人們便會陷入了資本的陷阱,很多自制力差的人,往往會因此陷入經濟危機,讓自己的生活陷入「還利息」的泥潭之中。

而有錢人則不同,資本逐利,一個真正優秀的商人,會對每一筆花銷進行評估,如果這筆消費有利可圖,才會進行。

很多富裕的家庭,在積累第一桶金之後,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克制,沒有拿賺來的錢去瘋狂消費,而是將錢拿去投資房產、基金、股票等。

因此,他們的錢才會越來越多,當他們的被動收入大于日常消費時,他們便實現了財務自由,從而可以享受人生。

簡單的概括,有錢人的思維就是「復利」的思維。

奧黛麗•阿諾特出身豪門,商人思維那是根深蒂固的,在她看來花500萬歐元去買一副沒有太多升值空間的東西,實在是太不劃算了,還不如投到其他地方換取更多的利益。

第二件拍品拍出之後,後續的幾件拍品也都是十分不錯的東西,成交的價格也是越來越高,但現場的氛圍卻越來越詭異。

「恭喜11號貴賓,以680萬歐元的價格拍下了元青花錦香亭大罐!」

「再次恭喜11號貴賓,以890萬歐元的價格拍下了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

「讓我們又一次恭喜11號貴賓,以1200萬歐元的價格拍下了韓熙載夜宴圖!」

「又是11號貴賓,天啊,這次11號嘉賓,以1580萬歐元的價格拍下了清乾隆海水雲龍紋紫檀寶座!」

……

從第二件拍品開始,後面的拍品,只要是出自華夏的,韓博超全部以較高的價格拿了下來。

一時間,這場拍賣會成為了韓博超的個人秀。

可惜的是這次拍賣會采用了包廂形式,讓韓博超失去了這樣一次極佳的裝逼良機,讓他鈔能力的光輝沒有能夠盡情的釋放。

雖然有點可惜,但看著系統經驗蹭蹭蹭地往上漲,韓博超還是覺得十分的舒坦。

半個小時,就燒了近10億軟妹幣,這花錢的速度簡直不要太爽。

……

拍賣會很快來到了倒數第二件拍品。

這是一方古樸卓雅的硯台,在高清攝像頭的拍攝下,清晰地呈現在了眾人面前。

「這……這居然是吳昌碩的黃武元年磚硯……」

張老在這方硯台露出廬山真面目後,一眼就識別出了它的來歷。

硯台這類雜項古玩比較冷門,很多人听到張老的話後,只是以為這硯台是吳昌碩用過的而已,並不是怎麼在意。

還紛紛議論為啥這塊磚硯竟然能夠放在倒數第二,吳昌碩雖然是近代書畫宗師,但是還不足以讓眾人震驚,要是這玩意兒是王羲之洗筆研磨所用,大家或許會吃驚一下。

張老是文房四寶的收藏大佬,見眾人不理解這磚硯的價值,好為人師地說道︰「這塊磚硯可不簡單,大家看磚硯上的字︰壬午四月金俯將持贈。黃武之磚堅而古,卓哉孫郎留片土,供我硯林列第五。」

「這磚硯其實是吳老親手制作的黃武磚硯,這東西自吳老去世之後,一直都不如所蹤,沒想到竟然流到了海外,難怪這些年一直不見其蹤影。」

張老的知識儲備是非常恐怖的,對于這塊磚硯了解得非常清楚。

在硯台收藏中,吳昌碩這方磚硯,絕對能位列前1o,收藏和實用價值都是極大的。

這方硯台原本就是一塊三國東吳時期,黃武元年的古城磚,這硯台上所說的金俯將,是江蘇蘇州人,為人豪爽俠氣,好收藏古物,尤其嗜好古陶古磚,遇到酷愛之古磚瓦,如傾囊不足也必借款求購,意在必得。

金俯將得知昌碩先生酷愛古磚,引為同道,請友人引見後與之相識,互以古物拓本相流,文誼日漸月進,終為至友,就是他把這城磚贈給吳昌碩的。

在光緒八年的時候,昌碩先生在瓦甓四字橫幅贈金俯將,俯將十分高興。數日後的四月初九,就以家藏古缶為報,此缶為出土之物,約為周秦時器。缶無文字,簡樸可愛。

自號「老缶」「缶翁」的昌碩先生十分珍愛此缶,直至身後也將此缶長陪寢陵之中。

只是金俯將不久之後就離世了,讓吳昌碩先生悲痛不已,昌碩先生七十二歲時用此磚硯試冬心先生藏墨時,見物思友,老淚縱橫,真可謂缶甓之情,天上人間。

所以他一生中最珍愛的兩個物件,一是那個古缶,另外一個就是這方磚硯。

古董之所以值錢,其實還是因為其背後蘊含的故事!

說白了,沒有故事的古董並沒有什麼價值。

就像這方磚硯,一開始大家都覺得沒什麼特別的,但經過張老一番話講解後,眾人再看著這方磚硯,似乎都能感受到,在一個多世紀以前,兩位友人之間的那種深情厚誼,一時間,包廂里變得寂靜了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