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方黎的遭遇,雷布斯並沒有絲毫同情,甚至還有些嫉妒,就在方黎躲在酒店房間不敢出來的時候,雷布斯一天之內在自己的易信圈子里發布了十幾條動態,不是山清水秀的縹緲古城,就是風味小吃+豪華大餐。
方黎咬牙在他易信下方留言,發布了一個不屑的表情,結果這貨居然秒回︰要不要過來坐坐?
這不是明擺著知道他不敢出來嘛,方黎氣得直接把手機關機,眼不見心不煩。
然而即便是這樣,也逃不過那句話,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廟,轉過天在會場門口,方黎還是沒有沖過記者的包圍圈。
「方總,昨天一號首長在開幕會致詞上,引用了你在機場所說的︰擁抱世界、展望未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有記者喊道。
方黎暗暗翻了個白眼,還能有什麼看法?難道他還敢去收版權費?還是說他跟一號首長看法一致?這不是明擺著給他挖坑嘛?
「只能用幸運加榮幸來形容吧,不過這也恰恰證明,這正是華夏民族上下一心的共同心聲。」方黎說完趁著其他幾個人進會場的間隙趕緊跟著往里沖,總算是殺出一條血路。
結果剛進入分會場,就看到雷布斯跟丁三石略帶戲謔的看著他,頓時翻了翻白眼,假裝不認識他們。
雷布斯原本正打算跟方黎打趣幾句,突然分會場門口一陣人潮涌動,不用看,能弄出這麼大動靜的,只有到哪里都自帶話題的阿里馬。
果然,阿里馬仰頭挺胸面帶微笑的走了進來,不過看到方黎的時候,明顯臉上的笑容微微一頓,然後扭過頭假裝沒看見,滿臉春風的跟漲潮洋他們打著招呼。
雷布斯突然低聲調侃道︰「你們倆是不是八字不合?怎麼每回見面都一個情景?我都看膩了。」
方黎沒好氣道︰「請你圓潤的走開,不想看就別看,你以為我願意看到他那張皺在一起的臉?」
正說著,活動正式開始,方黎參加的這個分會場是嘉賓對話,請來的嘉賓除了各個華夏互聯網公司的高管,還有被稱為「互聯網之父」的羅伯特•卡恩以及「德國互聯網之父」維納•措恩,另外還有加拿大前外長戈登•史密斯。
比較有意思的是,華夏第一封電子郵件的署名中,就有維納•措恩,主辦方邀請他來參加這個活動顯然也是廢了不少心思。
主持人對維納•措恩道︰「措恩先生,對于當初您跟王運峰教授一起發布的華夏有史以來第一封電子郵件,您還有印象嗎?」
維納•措恩點頭道︰「當然,我還記得當時華夏尚未成為國際計算機數據通信網ET的成員,因此計算機只能先通過卡爾斯魯厄大學的「中轉」才得以與國際互聯網進行連接,沒想到再次來到這里,已經發展到今天的地步,真是不可思議。」
現場不少觀眾听老外這麼說,不免心中涌起一股自豪之情,是啊,誰能想到當初一窮二白的華夏能有今天呢?別說老外,其實就連許多老一輩都覺得不可思議。
主持人又繼續道︰「您還記得當初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上面寫了些什麼嗎?」
「我記得上面用英德兩國語言寫了兩段話,用漢語翻譯過來,大概就是︰跨越長城,走向世界,當時王教授跟我溝通時,我能感受到他們渴望跟外界交流的心情。」維納•措恩道。
主持人朝著方黎所在的位置看了一眼,又道︰「昨天的開幕式您應該在場,我們一號首長引用了我們華夏年輕企業家的一句話,擁抱世界,展望未來,您覺得這符合華夏當下的實際情況嗎?」
還沒等維納•措恩回答,現場不少人都看向了方黎,有羨慕嫉妒的,也有看熱鬧的,阿里馬明顯臉色微變,不過很快又恢復了。
維納•措恩倒是很配合︰「當然,我個人所親歷的互聯網發展過程就經歷了深刻的劇變,因此很難想象互聯網在10年之後的面貌,但華夏互聯網一定會迎來更恢宏的發展。」
按照慣例采訪了老外之後,就輪到自己人了,在主持人跟現場觀眾以及媒體記者的熱烈掌聲中阿里馬閃亮登場。
主持人在其落座後問道︰「馬總,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華夏的經濟,認為變得越來越乏力,很多企業家也在擔心,經濟增漲會越來越緩慢,生意越來越難做,您是怎麼看的?」
阿里馬不假思索回道︰「拉動華夏經濟的有三駕馬車,其中兩駕——投資和出口,政府做得最得心應手,但是搞消費他們沒辦法。消費是企業家做的事,消費成熟,才意味著市場經濟的成熟,華夏的內需遠沒被挖掘出來,這是個緩慢的過程,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是快,但快的吃完了,華夏就要適應這種慢。其實現在也不慢,5到6個點的GDP增漲,慢在哪了?」
方黎跟雷布斯對視一眼,下意識的感覺就是︰這貨飄了。
然而這還只是開始,主持人又問︰「看來馬總是對消費拉動經濟很樂觀啊,但是國外很多地方曾經靠消費拉動,隨後經濟就又陷入了停滯。」
阿里馬身子往沙發上一靠,繼續道︰「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這樣擁有十三億人口,同時還擁有那麼強的消費能力,未來5年到15年,消費時代一定會來臨。我們有那麼多年輕人,應該鼓勵大家消費,消費是對未來的信任。」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現場不少記者都是躍躍欲試,可惜這是采訪環節,還沒輪到他們提問。
主持人追問︰「但是馬總,這會不會導致華夏也像其他很多國家那樣,經濟會陷入一個漫長的停滯期,進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阿里馬皺了皺眉,擺手道︰「沒有那麼漫長。六七歲的孩子膝蓋上一定有傷疤,因為走路就會摔跤,難道為了不摔跤就不學走路了?所謂停滯期不是陷阱,過不去才是陷阱,那麼多國家都是這麼過來的,華夏為什麼就能免掉,沒道理,該經歷的總是要經歷的,不能因噎廢食。」
方黎坐在下面同樣也是眉頭緊鎖,相比于之前的言論,方黎還是比較認可阿里馬這里的一部分觀點,華夏發展這麼多年發展始終有跡可循,我們是幸運的,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有蘇聯老大哥在前面當榜樣,眼看著華夏準備學***哥的時候,老大哥解體了,用生命告訴我們這條路走不通。
準備學日本的時候,日本被米國制裁了,用消失的十年告訴我們,這條路依舊走不通。
終于經過三十年的拼搏,華夏站在了世界之巔,前面已經沒有榜樣了,前方是重重迷霧,沒有人能告訴我們該怎麼走,怎麼走才是正確的。
所以華夏只能模著石頭過河,不管前路有多少艱難險阻,都必須趟水過河,這是歷史的潮流,誰都無法逆流而上。
主持人想了想道︰「但是在華夏的傳統觀念里,透支消費總是會讓人沒有安全感。」
阿里馬立即反駁道︰「那是上了年紀的人才這麼想,你看今天的80後、90後,更敢于花明天的錢。我們應該學會花明天的錢,花別人的錢,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米國在里根上台之前,就是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里根上台後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需求拉動,讓年輕人花明天的錢,花別人家的錢,全世界過這一關過得最漂亮的就是美國,華夏為什麼不可以呢?」
這話一出現場頓時一片嘩然,照相機的閃光燈將整個分會場照得猶如白晝,顯然記者們發現了獵物,此時的阿里馬在他們眼里就是升職加薪的金元寶好吧。
如果不是清楚雙方關系有多麼糟糕,方黎甚至會產生︰這貨不會是看我被記者盯上日子難怪,故意這麼說來幫我吸引火力的吧?
不過對于阿里馬這個說法,方黎恨不得立即上台跟他對線,很可惜主持人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而是繼續問道。
「但是並不是每個年輕人都有馬總這樣的經濟實力,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一個月賺幾十億,如果社會上的年輕人都像您所說今天花明天的錢,沒有積蓄,一旦他們遇到了機會,他們又該如何去抓住呢?」
阿里馬搖頭道︰「我覺得有沒有積蓄並不是問題,現在可以找到錢的地方比我們那會兒多多了,有花唄、借唄信用卡套現什麼的,我們創業的那會兒沒錢,更沒有這麼多弄到錢的渠道,我是覺得如果我們過多的考慮這些外在因素,反而會猶豫不決,如果覺得機會來了,那就想盡辦法去抓住。」
「至于你說一個月賺幾十億好像很美好,然而實際上,一個月賺一兩百萬可能會覺得很幸福,但是如果一個月賺幾十億,其實是相當痛苦的,因為這些錢都不是你自己的,而是社會交給你保管的,這是責任。」
方黎實在听不下去,臨近午飯突然被馬氏雞湯灌了一肚子,怎麼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