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03章 瓦解府兵還不容易?(求訂閱,求月票)

「邦衡、彬父、不言你們怎麼看?」

翰林學士承旨陳東坐在一張圈椅里面,邊上一張桌子上擺著東西兩府剛剛呈上來的《折沖府改制疏》。

室內一片沉默,被陳東點到名的三個翰林學士、直學士胡銓、虞允文、蕭不言都眉頭緊皺。

由于趙楷經常帶兵出征,也不帶著文武百官隨行,所以跟隨在他身邊,負責起草詔書、參謀政務的翰林學士院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身為翰林學士院掌門人的承旨陳東甚至有了「內相」的外號,儼然和東西兩府的相公平起平坐了。

而在他的領導下的眾翰林又分為學士、直學士、侍讀、侍講、編修等等。

其中學士、直學士可以和承旨一同充當趙楷的參謀,由兩府、諸路、諸軍呈上來的奏章,他們先看,趙楷的旨意也通過他們下達。編修則是筆桿子,在戰時還得披甲隨扈在趙楷左右。至于侍讀、侍講則是皇子、公主們的家庭教師。

而今天在翰林學士院的官署之中和陳東一起議事的三人中,洪武元年的進士胡銓已經是學士了,而虞允文、蕭不言兩人也因功晉升為了直學士考慮到他們的年齡,都是前途不可限量啊!

不過這三個前途不可限量的青年官員,現在都微微皺著眉頭,顯得有些憂慮。

而讓他們仨憂慮的原因,當然就是正在迅速推進中的折沖府改制了哦,或者說是府兵這個階層的日益膨脹!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制度!

府兵制當然也不完美,無論是北周隋唐的府兵制,還是趙楷實行的府兵制,都有其缺陷。

歷史上北周隋唐的府兵制被關隴勛貴所把持,換了好幾家天子。趙楷在設計自己的府兵制時,當然吸取了教訓,采取了限制上層,厚養中下層的制度。

如韓世忠、岳飛這樣站在北宋府兵制頂尖的人物,直到如今才剛剛敲定了一個郡公的爵位,爵田、職田、宅田加一塊只有6000畝,想要塞外的牧場還得再申請。

另外,這些「大府兵」大多都是寒門武士,不像那些關隴勛貴那樣都出身高門大戶,家里面宗親、門客、死士一群群的。他們大多是孤寒之士,家里沒有什麼勢力。

而且趙楷還利用這次封爵,把這些「大府兵」從各自的老窩都挪到北京路來了。

北京路原來是遼國、金國的地盤,這些「大府兵」在這里沒有基礎,要做大也是幾代人以後的事兒,而且還得和董金剛一樣多子多福才行。

所以趙楷的這些把兄弟和「妹夫眾」,都還是非常可靠的,也沒有當隋文帝的能力。

但是趙楷卻「養肥」了幾十萬小府兵養肥小府兵才能用平和的手段限制住大府兵啊!

要不然跟朱元璋那樣,底層軍戶苦得跟什麼似的,底下的大軍頭當然容易拉山頭了。

現在趙楷這邊的「小府兵」都混成了普魯士容克,上面的「大府兵」想養拉山頭也沒人願意跟隨啊!

可是「小府兵」養到現在,已經太肥了再養下去,早晚是要失控的!

室內一片沉默,半晌才是胡銓打破了寂靜︰「內相,官家並不是不知道府兵勢大之後必然難治。但是沒有這些府兵,我們又如何能坐在北京的皇城中議事?我們現在之所以會覺得府兵勢大,也是因為他們把我們送進了北京皇城啊!既然他們把我們送進了北京皇城好處就得給他們,要不然就沒有下回了!」

陳東輕輕點頭,然後又望著虞允文。虞允文面色凝重地說︰「河北、北京幾成白地若東南膏腴之地也被打成了一片廢墟,府兵才真的難治了!」

「哦?」陳東沒听明白虞允文的話!

趙楷的這個「高參」說實話,水平一般般,和虞允文根本不是一個段位。

「內相,」蕭不言卻能听懂虞允文的話,「朝廷有錢才能控制住府兵!大宋的府兵,就相當于契丹的部族軍。契丹皇帝得了大宋的歲幣和南京路的稅賦,才能搞出那麼多的皮室軍、宮分軍,才能控制住契丹的部族軍,才會有大遼國。

而朝廷想要牢牢控制住60萬府兵,就得有東南的稅賦了。有了東南的稅賦,就能不斷分化府兵、驅使府兵。就能不斷將府兵中的壯士變成長征健兒,讓他們為國家開疆闢土!」

他停頓了一下,又道︰「如果朝廷無意開疆闢土,把60萬府兵都圈到一起養廢掉又有多難?無非就是一年三四千萬貫。」

原來是這樣啊!

陳東終于明白了,點點頭道︰「怪不得官家急于對東南用兵就不知道東南是不是易取了?」

「東南恐怕不易取啊!」虞允文搖搖頭。

陳東看著虞允文,似乎有些不大相信,「彬父,東南兵弱,而且上游的四川、襄陽都在朝廷手中。浮漢入江,勢如破竹啊!」

虞允文嘆了口氣︰「今時不同往日火炮之利、稜堡之堅,還不足以封鎖長江嗎?火炮東南早就有了,至于稜堡現在燕地這邊多少座稜堡在開工?還能藏起來不讓人看嗎?

另外,東南士紳都懼怕府兵去分他們的田地家產,一定會拼死抗拒天兵的,所以取東南諸路必定不易!」

虞允文頓了頓,又道︰「雖然朝廷有60萬府兵,一定可以踏平東南,但是要全取一塊膏腴之地可就難了!

如果60萬府兵打得尸山血海,誰還能攔住這幫殺紅眼的家伙在東南放搶?」

「彬父,」陳東看著虞允文,「那你有取東南的錦囊妙計嗎?」

虞允文搖了搖頭,看著陳東,笑道︰「這還用得著錦囊妙計嗎?內相還不知道天下讀書人所思所想?」

「啊!」陳東猛地站了起來,拿起桌子上的《折沖府改制疏》,「邦衡、彬父、不言,咱們一起去面君!」

陳東、胡銓、虞允文、蕭不言四人在順天府皇城的瑤池宮苑中見到趙楷的時候,他正在揮毫潑墨,用鐵線白描的手法畫「山水畫」。這個「山水畫」說實在的,藝術性很差啊!

連替趙楷研磨,並且負責收藏其作品的武美娘看著都有點皺眉。

只看見趙楷先在一張很大的宣紙上畫了個「圓墩形」,就是一個圓形削掉了兩頭。然後又在「圓墩形」的內部畫了許多線條,有橫著畫的,有豎著畫的,這些線條大多不是直的,而是弧線,互相交叉在一起,在「圓墩形」內部形成了許多個「格子」。在這線條的頭部和末尾,趙楷還標上了數字不是漢字,而是阿拉伯數字,每個數字的右上角,還有一個小圈圈。

在畫好了線條,標好了數字之後,趙楷就開「作畫」了,用毛筆勾勒出了六個不規則的形狀,武美娘也不知道他畫的是什麼?

這六個不規則的形狀所佔的「圓墩形」內部的面積並不大,所以還有大片的留白,也不知道是要用來題跋還是蓋章?

陳東、胡銓、虞允文、蕭不言四人看見趙楷在進行藝術創作,也不敢打擾,只好在邊上候著。

過了一會兒,才听見趙楷自言自語了起來︰「好,好!畫得真好,畫得真像!哈哈哈」

這時他也瞧見四個翰林了,于是就放下毛筆,沖他們招了招手,「來來來都來看看,看朕畫得怎麼樣?」

四個人屁顛屁顛就湊上來了,到了跟前一看,全傻眼了。

這畫的是什麼呀?怎麼看不懂啊?難道是有什麼特別的意境?

「好!真是傳世之作也!」虞允文已經挑著大拇哥夸上了但絕對不是拍馬屁!

趙楷畫得就是傳世之作——世界地圖!

他不是有點「失憶」嗎?

所以這些日子除了處理政務、軍務,就在忙著把腦海當中的知識寫下來,他前世的地理學得不錯,還記得世界地圖啥模樣,而他今生又是藝術家,所以就趕緊畫出來了。

「官家,您畫得是個繡墩吧?」胡銓的眼光不如虞允文,居然沒認出世界地圖

「官家,這個繡墩上的圖樣是什麼?」蕭不言同樣不認識世界地圖。

陳東不想評論趙楷的「藝術品」,干脆把《折沖府改制疏》遞上去了,「官家,兩府相公讓人送來了《折沖府改制疏》,還說明日朝會想議一議此疏。」

「看過了?」趙楷問,「寫得怎麼樣?」

「官家,」陳東道,「兩府相公考慮得非常周到,只是」

趙楷見陳東欲言又止,笑著問︰「只是什麼?」

「只是三分天下,府兵有其一了!」陳東道,「官家您不覺得如今的府兵有點膨脹了?」

「有嗎?」趙楷看著眼前的《世界地圖》,府兵哪有三分之一?拿下整個歐亞大陸也就差不多三分之一吧?

「官家,」陳東接著進言道,「如果東南也遍地是府兵,恐怕國將不國啊!」

趙楷點點頭,皺眉道︰「這個朕知道東南是財賦重地,又是海軍之鄉,不是能開設軍府的地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